大陆刑侦剧与港台刑侦剧的叙事发展探究
Research on the Narrativ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That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DOI: 10.12677/JC.2022.103019, PDF, HTML, XML,   
作者: 涂育妍: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刑侦剧叙事发展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Narrative Development
摘要: 刑侦剧是一种以警察、法证、法医或律师等为主人公,利用高精密仪器、心理学理论等为技术手段,通过缜密推断来研究犯罪和抓捕罪犯的电视剧类型。刑侦剧的叙事艺术发展可侧面展现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成果,其研究具备较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刑侦剧发展逐渐类型化,大陆刑侦剧和港台刑侦剧在叙事上的变化日渐显现。在《法医秦明》《法证先锋3》《刑侦日记》《逆局》等刑侦剧对比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剧情的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人物形象由扁平逐渐变得立体,叙事主题由外部环境向人的内心世界不断深挖。这些分析探讨可给未来中国两岸三地刑侦剧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也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艺术表达经验。
Abstract: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is a kind of TV drama with the police, forensic evidence, forensic or lawyer as the protagonist, using high precision instruments, psychological theory as the technical means, through careful inference to study crime and arrest criminals.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art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can show the construction results of our legal society, which has greate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the narrative change between the main-lan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and the Hong Kong and Taiwa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dical Examiner Dr. Qin, Forensic Heros III, Murder Diary and Danger Zone and othe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plot changes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and the characters gradually become three-dimensional from flat, and the narrative theme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the inner world of people. These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can provide mor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rama in the future, and also provide rich experienc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ociety in China.
文章引用:涂育妍. 大陆刑侦剧与港台刑侦剧的叙事发展探究[J]. 新闻传播科学, 2022, 10(3): 113-117. https://doi.org/10.12677/JC.2022.103019

1. 引言

刑侦剧是一种以警察、法证、法医或律师等为主人公,利用高精密仪器、心理学理论等为技术手段,通过缜密推断来研究犯罪和抓捕罪犯的电视剧类型。刑侦剧的叙事艺术发展可侧面展现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成果,其研究具备较大现实意义。刑侦剧逐渐向类型化方向发展,大陆刑侦剧和港台刑侦剧在情节结构、叙事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呈现出变化,受众的审美风格也逐渐丰富多样,本文将探讨大陆刑侦剧、TVB刑侦剧和台湾刑侦剧在叙事艺术上的发展。

2. 由单一到多元的情节结构

在电视剧中,情节结构是整部剧的框架核心所在,它将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整合故事素材,其中蕴含着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的奇思妙想,为剧情的发展推波助澜。而情节结构在刑侦剧中更多体现为案件结构的发展,不同的导演、编剧对剧本有不同的构思。近年来,TVB刑侦剧的情节结构大多以单元式的为主,《法证先锋3》可谓是单元式的典型。《法证先锋3》主要讲述的是法证人员、法医和警察通力合作,以高精密仪器配合医学专业知识以及缜密的推理,抓捕罪犯,由此维护香港市民的安全以及科学伸张正义的故事。剧中的情节结构以单个的案件为一个单元,每个案件的发生都或多或少与剧中的主人公有所联系,反映了当时香港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法证先锋3》的主角们是由一个庞大的高知识分子团队组成,有法证布Sir、法医钟学心、警察李展风和凌倩儿等人。导演使案件与主角们产生联系,由此拉近主角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其中富二代Wilson的迷奸杀人案这个单元是全剧剧情的高潮所在,Wilson的律师是法证布Sir的妻子Eva,她是一个争强好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她与布Sir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的理念大相径庭,事事要求孩子争取第一的名次,由此暗示着夫妻二人关系的破裂。作为常胜将军的她为打赢迷奸案不择手段,违背了作为律师的初心,但最终邪恶不能战胜正义。此单元对剧情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主角的他们同样面临着行业竞争、家庭关系以及教育等社会问题,主角们是既是正义的代表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个体,主题和人物关系在单元式剧情结构中不断发展。

近年来,主次呼应式的案情结构为许多大陆刑侦剧的热门作品所钟爱,其中《法医秦明》为代表。《法医秦明》由同名小说《法医秦明》改编而成,主要讲述的是法医秦明与法医助理李大宝、刑侦队长林涛等共同携手侦破各种要案的故事。而其中剧情叙事虽与《法证先锋3》类似,都是从案发现场到解剖室,从尸体到物证,不同之处在于《法医秦明》的尸体取证过程与《法证先锋3》相比更为详细真实,解剖过程都有较为详尽的细节展示。在碎尸案中,秦明、李大宝和林涛在下水道寻找碎尸块和骨头时苍蝇乱飞以及后来拼接尸体的过程都详尽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有更加真实的观感,从而与案件的被害人感同身受。《法医秦明》的情节结构变化在于,其主线是秦明父亲的逝世真相与一个臼齿丢失案的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有关,而每一桩案件都会留下些许与主线的故事相关的线索,全剧每一个案件的破获过程都是主角秦明与凶手的一次交战。这种主次呼应式的剧情结构使得主人公一直置身于危险之中,由主线案件将次要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整个叙事线索,每一个次要故事的发生看似与主线毫不相关,实则都是凶手与主角的对弈,因为多个次要故事的被害人都丢失了一颗臼齿。在破获每一件案件时,既是正义的伸张也是秦明探寻真相的必经之路,而每一个案件背后所映射的社会问题与TVB刑侦剧所展现的也随着社会发展在变化,如“陶紫案”和“道具师遇害案”所反映的家暴问题,“湖中无头死尸案”中所展现的名利欲望与法律底线的较量等,大陆刑侦剧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更贴合观众的生活,剧情环环相扣,共情感强 [1]。

近期热播的台湾刑侦剧《逆局》由于主角身份的特殊设定,使得剧情结构呈现出一种三角锥式的稳固状态。《逆局》也依然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沿海城市东林市,主角是一位被黑恶势力构陷处在监狱的前律师梁炎东,由于主角处境的特殊性,每一个案件的发生都与他密不可分,多个案件并行推进,孕妇连环被杀案、强奸杀人案以及监狱罪犯的离奇死亡案等构成了一个三角的稳固状态,主角们也随时处于危险之中,而三角锥式的剧情节点都汇聚于十多年前的圣诞夜枪击案,凶手实则另有其人。台湾刑侦剧《逆局》将罪犯暴力行凶的场面真实再现,与大陆和TVB的刑侦剧相比更生猛血腥,同样是解剖过程的展现,《逆局》中人体内脏器官分解的真实血腥程度仿佛观众亲历。三角锥式的剧情结构提高了观众的预期,为使得剧情更加流畅,其中某些案件也不免落于俗套,如孕妇连环被害案中凶手拿枪指向警察的场景,以及最后警察温情说服凶手回头是岸的结局令观众似曾相识。

刑侦剧的剧情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单元式向主次呼应式和三角锥式等多元的方式转变,而人物在不同的情节结构中既是旁观者又是局中人,获得了不同的身份体验,由此反映出中国两岸三地不同的社会问题,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成果也可从中管窥。

3. 由扁平到立体的人物形象

叙事人物是刑侦剧的灵魂所在,不同性格的人物构成不同的案件推动着剧情发展,为主题的呈现服务。叙事人物是由导演、编剧和演员等共同塑造完成,而在刑侦剧中人物大多被分为侦破者、被害者以及犯罪者,他们在观众的审美需求中逐渐从扁平变得立体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案件的破获成功都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同理,在刑侦剧中,主角也是团体的存在。

《法证先锋3》的侦破者由一个团队组成,其中包括法证、法医、警察等成员,作为主流价值的载体的主人公们大多为正义勇敢的化身,整体呈现出一个英雄群像,但人物形象较为单一,角色设定趋近完美。主人公们为寻找真相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其人物存在的本身似乎仅是为侦破案件而存在,生活场景较为单一,人物出场时的墨镜造型以及警察办案时的装束并不贴合现实生活中的职业习惯。而以《法医秦明》为代表的大陆刑侦剧其人物的设定逐渐立体,更贴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其中法医助理李大宝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特别 [2]。虽然李大宝是一名女性,但其人物从外表来看就是一位中性打扮的“假小子”,与传统柔美的女性形象不同在于,作为女性的她在尸检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程度不亚于男性,导演不仅从外在形象辅助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同样从人物的行为动作向内塑造人物,使得李大宝这一女性形象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打破社会以及行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证明女性也同样可以胜任刑警、法医等工作。随着受众审美风格的变化,双男主的角色设定出现在刑侦剧中。在《逆局》中,作为案情侦破者的前律师梁炎东和菜鸟警察任非,他们是一对亦师亦友的同伴,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相互扶持。而双男主的电视剧的剧情一般聚焦于男主们的事业发展和人物成长上,虽然几乎没有爱情线的存在,但人物的成长以及案情的推动也同样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剧体验。当然其中也有可诟病之处,梁炎东的人物设定过于强大,使得剧情逻辑生硬,如警察任非仅通过他给嫌疑人的心理侧写就将罪犯一举拿下,以及警察通讯设备上的落后似乎都不敌犯罪分子的尴尬局面。

在传统的刑侦剧中,被害者大多以弱小且无助的形象而存在,他们受害的方式分为三类:熟人作案、非熟人作案以及无差别作案。刑侦剧中被害者大多为女性,而这些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和阉割恐惧的能指的集合体,她们或是单个被害者又或是群体的被害者,但人物形象过于扁平。如《法证先锋3》中富二代Wilson的迷奸杀人案的被害者Apple,她在剧中是一个父母双亡的滥药少女,在遇害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仅是从他人口中得出,人物形象单一,缺乏特殊性,似乎仅是为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存在的工具人。而随着刑侦剧主次呼应式的剧情结构的兴起,许多刑侦剧都出现了连环凶杀案的剧情设定,观众们更加关注受害者遇害背后的原因,由此,被害者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逆局》的孕妇连环被害案中,被害者为一个相似的群体,她们都是主动进行人流手术的孕妇,但其中一名幸存者秦佳馨又存在其特殊性,她是被凶手张逸帆强行迷晕企图进行人流手术的孕妇,由此撕开真相的裂口。被害者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可以使得观众充分理解罪犯的作案动机,推动剧情发展,而在整个盘问秦佳馨夫妻的过程中,插叙片段回忆将被害者两夫妻与犯罪者张逸帆的三角关系展现的淋漓尽致。随着被害人与犯罪者关系逐渐清晰,人物形象也变得立体深刻。

人性没有单纯的“善”与“恶”,犯罪者作为负面的审美形态也并非是彻底的“坏” [3]。在如今的刑侦剧中,导演将犯罪者人性的多面呈现给观众。《刑侦日记》作为港剧的复兴之作,主角们是全体有人格分裂症的心理病患者,讲述了一段多视角的惊悚悬案。其中“血字”连环裸尸案的犯罪者以双重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他既是精神科医生韦睿杰又是连环杀人犯,一个患有虹膜异色症的“绿眼杀手”。主人格的他是正义的,作为精神科医生他励志治愈精神病患者,善良仁爱。夜晚,副人格的他是邪恶的,作为血字案的连环杀手,他决心杀光所有像他妈妈穿衣打扮的女人,心狠手辣。不得不说主角的身份设定非常贴合连环杀人案的侦查思路的需要,随着一桩桩案件的发生,凶手的人物性格在笔记鉴定专家叶劲峰的副人格朱玑的分析下逐渐显露,而韦睿杰则以一种上帝视角不断引导着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对弈 [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组成 [5]。本我即是与生俱来的我,也就是韦睿杰的主人格仁慈善良的他。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缺失父爱,而母亲甚至因为对虹膜异色症的偏见,让他亲手掐死玩伴小麻雀,使得他恋母又恨母,邪恶的副人格随着小麻雀的死诞生。“自我”虽然是“本我”的一部分,但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和约束,遵循现实原则。“绿眼杀手”韦睿杰的“自我”战胜了“本我”逐渐异化,从而丧失“超我”不断犯下凶案以此治愈童年的伤痛。“血字”裸尸案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精神科医生韦睿杰的双重身份也可体现出人物形象并非单纯的“善”与“恶”,而是一个亦正亦邪的立体的角色。

刑侦剧人物形象的塑造由扁平向立体转变,丰富角色的厚度以贴合观众的对人物真实性的诉求,人物不再悬浮于荧幕上 [6] ,在一次次对人性的考验中,立体的人物形象在一桩桩案件中铺陈展现。

4. 由外部到内在的主题延伸

刑侦剧中的案件所涉及的题材较为丰富,展现了社会生活中光明与阴暗,犯罪者的作案动机大多由外部社会环境与内在心理因素共同构成,而随着刑侦剧的类型化发展,剧集所映射的主题也由外部的社会现象向内延伸到人的心理健康方面,从而更注重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早期TVB刑侦剧的案件所涉及的主题内容大多与社会问题相关 [7] ,《法证先锋3》全剧共九个案件,其中八个都与金钱纠纷、情感纠纷等社会民生题材有关,少数一到两个案件中涉及到犯罪者的心理问题。所以早期的刑侦剧的播出都旨在宣扬惩恶扬善、维护社会治安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上,鲜少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今,中国刑侦剧的叙事主题都在不断向人物的内心世界深挖。《刑侦日记》中的主角们全员都患有人格分裂症,无论是他们分裂出的副人格还是其犯下的罪行,无不显示出其内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作为“绿眼杀手”的韦睿杰其人格是邪恶变态的,从外部的叙事主题看其人格背后的形成在于,作为未成年人的他缺少原生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偏见以及母亲的苛责,外部环境的挤压使得他内心扭曲变形,缺少正向的心理疏导致使其犯罪。最为讽刺的是,作为精神科医生的他医者却不自医,他恋母却又恨母,这一切背后的动因都源于其内在扭曲的心理世界。刑侦剧中鲜少出现女性犯罪者,而台湾刑侦剧《逆局》中孕妇连环被害案就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犯罪者张逸帆以柔弱高知分子的形象出现,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她患有卵巢早衰症,即使注射药物也无法生育,婚姻关系就此破裂后,想要孩子的欲望扭曲了她的内心。而她在一次好心给清洁工孕妇进行流产手术之后,得知病人并非迫于无奈流产,而是丝毫不珍惜小生命的降临,于是她便动了杀心,企图绕过法律以自己的方式惩罚她所认为应该受到惩罚的人。张逸帆的犯罪具有“恶逆变”的特质,即从受害者转变成加害人 [8]。她的犯罪行为中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而个人因素中的生理因素即卵巢早衰导致她想要孩子的欲望更加强烈,使得心理逐渐扭曲。

对于局外人的观众而言,台湾刑侦剧《逆局》中的凶杀、分尸、暗网、情色等元素无一不在增加暴力血腥的程度,带给观众最强烈直观的视觉冲击。宣泄理论的观点认为通过观看经由媒介传递的不良内容,可以满足或减少人们内心的不良冲动。从而可以降低实际的不良行为的概率,即观看不良节目,可以宣泄观看者的不良行为,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观众对于血腥暴力的场面呈现依然存在质疑,如此详尽的作案过程和心理剖绘是否会增加犯罪的可能性值得深思。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与治理均与犯罪率下降密切相关,就此而言,国产刑侦剧需要在预防犯罪上多下功夫。刑侦剧的叙事主题渐渐由反映外部社会现象向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其终极目的还是要给观众内心播撒下不要犯罪的心理种子。

5. 结语

中国的刑侦剧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之久,大陆刑侦剧、TVB刑侦剧和台湾刑侦剧在叙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剧情的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叙事人物的形象由扁平逐渐变得立体,叙事主题由外部环境向人的内心世界不断深挖。人物在多元复杂的情节结构中以内心欲望形成叙事动力,从而使多元主题逐渐显现,给未来中国两岸三地刑侦剧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也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璐彭.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J]. 知与行, 2015(5): 60-64.
[2] 薄一欣. 《法医秦明》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解读[J]. 戏剧之家, 2017(2): 122+124.
[3] 李雒城. 行业剧不能只有“天才”在“耍帅” [N]. 文汇报, 2016-12-13(011).
[4] 许志, 邵磊. 浅论犯罪心理画像在我国刑侦实践中的应用[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 23(5): 116-119.
[5] 陆莉莉.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略论西方精神电影分析学的理论来源[J]. 美与时代(下), 2010(9): 100-102.
[6] 沈杰群. 刑侦剧里, 聪明人终于不“悬浮”了[N]. 中国青年报, 2021-07-20(009).
[7] 刘茜. 浅析TVB刑侦剧中的香港文化——以《法证先锋3》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15): 67+69.
[8] 聂雁. 女性犯罪问题浅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6):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