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学名词(2011)》(以下简称《语言学名词》) [1] 出版后,已经有多篇文章介绍、评议和讨论。
在“中国科技术语”杂志中,有参与《语言学名词》编辑出版的王琪写的“《语言学名词》中定义的类型和特点” [2]、董琨写的“关于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的体会” [3]、蔡长虹写的“《语言学名词》编辑实践与思考” [4] 和王春晖写的“《语言学名词(2011)》述评——兼谈语言学名词的规范” [5] 等文章。
王春晖指出:就语言学来说,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类性学、生物语言学、经济语言学等新的分支迅速发展,它们的术语体系也日渐完善。语言学术语数据库可以将这些新旧学科的新术语收罗进来,并在《语言学名词》的进一步修订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没有出现的语言学一些分支学科,比如“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习得”“经济语言学”等 [5]。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研究》(11辑)有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全国翻译资格审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广陆写的“《语言学名词》指疵”一文,指出了《语言学名词(2011)》中的词目缺失、定名不协调、归类欠斟酌、知识性硬伤、释义不全面、释义不严谨、术语混淆与举例随意不协调等诸多问题 [6],并列举大量实例予以论证。
宁波大学学报有沈怀兴写的关于联绵词的理论基础问题 [7]。
在亚马逊《语言学名词》的读者评论中也指出:本书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所选术语是基于汉语语言学研究范畴内的术语,未能更全面地覆盖国外语言学研究所涉及的术语。第二,对汉语语系内部语言的分类,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在学习阅读《语言学名词(2011)》和有关文章后,结合以上所发表文章的学习,谈一点从科技名词审定原则角度进行一些术语辨别思考分析的看法和浅见,未必妥切,提供给审定专家与术语工作人员参考,为语言学名词再版修订补充时参考。
2. 《语言学名词(2011)》辨析
语言学名词的一些问题辨析如下。
2.1. 核心术语的英文翻译问题
用法语词汇当作英语词汇翻译。
《语言学名词》收入了两个最重要的词汇“语言”“言语”。尽管各名族语言出现互相渗透现象,但笔者所参阅的全部词典无法查到。
《语言学名词》把语言和言语这两条重要术语翻译成了法语的langue与parole。
“parole”在英语中是(囚犯出狱所保证的)誓言。与法语的parole意义完全不同。
《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五期的文章《“语言”“言语”与“话语”三分》把这三个概念的汉英法俄四种语言做了一个对应表。《语言学名词》错编为法语确认无疑。建议在修订时研究考虑是否更正。
parole在以下词典中也与言语的含义不一样。
parole n.誓言;[军]口令 在英华大词典932页
parole’ n.誓言;假释 朗文双解词典1011页
parole n.囚犯为获得某些特许而作的不企图逃脱的誓言。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828页。
parole n. 宣誓;口令;假释;vt.凭释释放[美]假释犯 新英汉词典,949页。
所以,建议修改如下:
01.099语言language
01.100言语speech
01.113口语spoken language
2.2. 涉及民族名称的术语编辑问题
涉及民族名称的术语的名词翻译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与汉英词典不一致,与中国图书分类法主题词翻译不一致。
涉及民族名称的术语,应该与国家标准相协调。国家已经发布《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 3304-199191)应当遵守并执行 [8]。
背离国家统一的英译方法,这一类的错误涉及以下术语。
13.010门巴语
13.016独龙语
13.024基诺语
13.040普米语
13.093维吾尔语
13.183维吾尔文
13.099蒙古语
13.109锡伯语
13.184锡伯文
13.112鄂温克语
13.113鄂伦春语
13.117佤语
13.181佤文
13.118布朗语
13.125京语
建议参考国家标准,予以改正。
2.3. 重要科技术语与科技术语审定协调性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家团体(ISO成员团体)的一个世界范围的联盟。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是通过IS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了术语工作(原则与协调)委员会,并且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术语工作的标准。
在《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明确指出:“与国内已发布、有影响的名词术语方面的出版物,原则上应协调一致,个别不一致的,应充分协商,慎重订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国家标准)严格地界定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定。指出了“等同采用(idt)”、“等效采用(eqv)”、“修改采用(mod)”、“非等效采用(neq)”等各种采用方式。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中代码为01.040.01,是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词汇)。有关术语的国家标准,在左上角都有这一项ICS分类号。
对术语工作的重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已经予以引用。这些标准中规定了一系列的重要原则与术语工作的各项事宜,是术语工作者必须学习的重要资料。
很多重要的核心术语,标准中已经定义。需要对比分析,决定是否修改。例如:概念、术语、术语化、术语数据库、上位词、下位词等等。
如表1,《语言学名词》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不一致,没有或很少协调。定义与已经发布的国际标准已经定义的术语有较大差异,并且英译词,定义都不一致。这一点会影响国家名词出版物的形象。

Table 1. “Chinese Terms in Linguistics (2011)” and standard terminology comparison statistics table
表1. 《语言学名词(2011)》与标准术语对照统计表
注:仅列出8个国家标准,其他未做统计。
2.4. 术语定义概念与术语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违背术语定义原则。用百科知识和一般词典编辑思想编辑语言学名词。系统性与语言逻辑递归问题没有处理。定义中出现太多未定义的重要术语词汇。
下位概念不能与上位概念混淆,不能用下位词定义解释上位词。混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例一:系统(system)是各学科所共用的术语。在核心术语使用频度中,排列第一。涉及系统的复合术语,公布的已经有几千条。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术语。这条术语是属于整个科技术语。是共用科技术语,不属于分支子学科。
“系统(system)”这一术语。不允许各科有各科的自己解释。能定义与解释的只能是下位词。例如:呼吸系统,血循环系统,仿真系统。
《语言学名词》中系统的定义或注释如下:
01.106系统system由语言单位组成的语言组织网络。
系统与网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系统不是网络,网络也不是系统。它们互相关联。所以以上不但订名错误,而且定义或注释也不准确。
在《机械工程名词》中,系统定义如下:
[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称]系统
[英语等价术语] system
[定义]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
这里,系统被定义为集合体或部件。系统可能是集合体,但不可能是部件。以上两例的问题均在于以下位词汇解释定义上位词汇,破坏了术语整个框架体系。
这两例的正确订名,建议为语言系统、机械系统。当然在单篇科技文章内部,可以预先声明说以下简称为系统,只限于本篇文章内使用。但语言学名词不能把语言系统下位概念的释义作上位概念“系统”的释义。
例二:结构(structure)也是按使用排序最前面的十个核心术语之一。是上位概念。
《语言学名词》用语言结构的定义去定义上位词。应该是编辑人员术语概念体系不清。
“系统”“结构”是十万科技术语基本词汇中,排序最前面,使用最频繁的十个核心词的两个(其他8个是“试验”“细胞”“资源”“控制”“系数”“作用”“模型”“分析”)。也是重要的词根和术语构成部件,应该有共同统一的释义。
据名词委网站查询,含有“系统”的术语有3845条,含有“结构”的术语有1154条。是最重要的核心术语。
这两个词是上位词,不能用“语言结构”这个下位词的释义去解释上位词“结构”。
同理,也不能用“语言系统”的定义,去定义“系统”。这种现象,其他学科也存在。不能把系统各科学科的下位词的含义去解释上位词。
不能在思维过程,把下位概念的特殊属性撇开、减掉,从而过渡到上位概念。
同样“01.107形式for stemm”、“01.108意义meaning”等许多词也有这个问题。
2.5. 漏收基础术语,名词多次重复定义
2.5.1. 漏收问题
在语言分支问题上,使用语系这一词汇,而语系未有定义。
语系–语族–语支–某某语是四级级分层关系。
最上层是语系。语系下面才是语族,语支。
《语言学名词》收入了汉藏语系[13.005],阿尔泰语系[13.086],南亚语系[13.114],南岛语系[13.005],印欧语系[13.006]等5个语系。
对于以下语系未有收录:南印语系(达罗毗茶语系、德拉维达语系),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闪–含语系等4个语系未有收录。
考虑其原因是民族语言学中不包含外国民族语言,只包括中国有的民族语言。而语言学名词中没有涉及外国民族语言的学科。
同样,非洲诸语言的“沙里–尼罗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布斯曼–霍登托(考伊散)语系等也未收录,语系以下的语族也没有收录,更谈不上语支和语言了。
2.5.2. 重复定义问题,一条术语多次定义,一条术语多个义项
《语言学名词》没有贯彻“一词一义”原则,据统计,仅《语言学名词》书中,3次定义序码不同内容不同的有3个词(“词头”、“派生词”和“纽”)。2次定义的有83个词,同样中文词汇,有不同的英文翻译。有不同的定义解释。违背单义性的原则。
一条术语,即是正名,又是异名。例如“比较语言学”“语义”等,使读者不明其理。
2.5.3. 一词多译
一词多译有两种情况,一个中文词汇对应多个英文词汇和一条英文术语对应多个中文术语。
这种情况会或许会造成翻译与回译的混乱。
例如:语义的英文翻译有四种。
《语言学名词》有两种英文译文
01.108语义meaning
05.160语义semanteme
已经发布的科技术语已经有两种英文译文
语义[英语等价术语] semantic
语义[英语等价术语] semantics
一条中文术语,有多的定义释义。例如:数理语言学分别在两的子学科定义。此类问题,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同一个术语名词出现两种释义。
同一个名词,翻译成多个英语。一对多。
多个中文名词,对应一个英文术语,多对一。
2.6. 学科分类繁多,没有完整的学科概念框架体系
《语言学名词》一书中以“XX学”为学科名称的术语有250多个。与国家标准《学科名称与代码》(GB/T13745-2009) [9] 有相同名称相比较只有30个,与语言学学科名称相同的只有21个。
据统计,《语言学名词》中,以“XX语言学”命名的学科有46个。以“XX语义学”命名的学科名有32个。以“XX修辞学”命名的学科名术语有32个。以“XX词汇学”命名的学科名有17个。以“XX词典学”命名的学科名有12个。
在学科交叉的情况下,出现了语言社会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哲学语言,语义哲学,哲学语义等术语,对这些术语是否应该首先严格定义,也请酌定。
学科名称有些随意。没有科学著作,科技文献、科研群体与学术带头人作基础。不能定名为学科名称。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学科名称管理办法。脱离科学与学术理论支撑的XX学,难于取得社会共识。
语言学已经包括词汇、语义、语用、词典,可是有了计算语言学又有计算词典学、计算词汇学、计算语义学、计算语用学等如此众多的计算XX学。学科的分类决定太随意。
还有一系列的普通,普通词典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义学、普通文字学、普通修辞学,此外再加上普遍等,都成为学科名称。
按国家标准,“普通语言学”下的二级学科,有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源学、词典学、文字学、修辞学等二级学科 [5]。作为下位概念已经具备普通的含义,又加上普通二字,成为普通下的普通。
根据以上问题,建议名词审定注重学科概念体系的构建,不能照搬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籍。应该以反映学科概念体系的国际标准,例如:UDC (国际十进分类法)、DDC (杜威十进分类法),或国家标准《学科分类及代码》(GB/T13745)以及多年使用,定型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概念体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学科定名依据。
学科术语的建立,应该以学科内容,重点论述为依据。学科的命名应该考虑已经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不使用没有文献著作、关键科技文献为保障的学科术语名称。学科的选词不应任意化。注意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
可喜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已经把构建完整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列入工作目标,
期望在参考国际、国内已有的经验,深入研究,科学、精准地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定义是术语本质属性的表述,即用最简练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说明与其他事物区别的本质属性。其他如原理、构造、源出、特点、应用等一般不写。按这一原则综观分析,语言学名词参考百科知识的释义无可厚非,但与术语以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定义相去甚远甚至冲突的现象不应出现。例如:在定义项里出现被定义项,出现未经定义的重要核心术语。
此外,定义内容语句过多,繁琐。数据陈旧(例如:少数民族人口使用2000年数据)。
同样是“现代”,时间界定各处不一。
3. 结语
裴亚军指出:“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和信息服务,是名词委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创造优良的业绩形象。”“二是要创造良好的产品形象,产品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牌形象的好坏。我们只有提供质量上乘、体验良好的名词产品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10]。
如果产品的核心词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就不能立法与推广,质量问题是名词产品的生命。抓好核心术语的定义。是解决工作出现诸多问题的关键。尽管郭剑同志直言指出审定工作出现的“极其复杂”的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在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会适应大数据和网络化的新形势。更新观念,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为中国科技术语走向国民,走向世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