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以网络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特征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打破和颠覆传统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理念,站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舞台,推动着企业创新活动的发展进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正成为助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企业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时代发展的主航道持续做强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胜市场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企业如何在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数据价值,以及网络载体赋能于企业并推动企业的创新升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几年,学者们对数字赋能企业创新这一话题的研究数量在与日俱增,那么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了解数字赋能的概念和维度,以及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体、内容以及路径,从而厘清这一领域的研究脉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开提供思路。
2. 数字赋能与企业创新的概念界定
2.1. 数字赋能的概念界定与区分
2.1.1. 数字赋能的界定
由于研究情境和侧重点不同,目前关于数字赋能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赋能”一词原意是指赋能授权,是指授权给企业员工,赋予他们更多额外的权。随着数字技术和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数字赋能这一词才逐渐兴起。Hermansson (2011) [1] 等指出数字赋能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赋予人们应对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从“无能或弱能”变成“有能”。Gupta等(2016) [2] 进一步研究认为数字赋能是相关作用主体通过挖掘、分析和利用数据资源形成之前所不具备的数据能力。潘持春等(2022) [3] 则是从员工赋能和顾客赋能两大视角出发,认为数字赋能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将个体、企业、社会连成一个整体,赋予其所需的发展能力,由此可为企业带来更多资源。任保平等(2022) [4] 则是从数字经济的构成要素出发,将数字经济看作是由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新兴通信技术这三大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个体,认为数字赋能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能力。
2.1.2. 数字赋能相关概念的区分
数字赋能还被称为数据赋能、数字技术赋能以及数字经济赋能。然而,这三个名词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数据赋能是创新数据的运用场景以及技能和方法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孙新波等,2018) [5]。而对于数字技术赋能来说,从数字技术的本身含义来看,数字技术是指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是指为使用数字技术使被赋能者获得相应的技能和能力,以及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空间,从而改善其生活状态,实现个体的飞跃式发展。由此可知数字技术赋能包含着数据赋能(余菲菲等,2022) [6]。对于数字经济赋能来说,从其内涵包含的三个维度来看,数字经济由价值创造、发展动力以及载体支撑这三个维度组成,其中价值创造维度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发展动力维度是指以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载体支撑维度则是指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王佳元,2022) [7]。因此,在本人看来,数字经济赋能既包含着数据赋能,又包含着数字技术赋能。
2.2. 企业创新的界定
“创新”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也是由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创新这一理论,它将创新视为一个过程,还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而对于企业创新的概念,国内学者金静等(2018) [8] 认为是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及提高竞争力,将生产要素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黄晓荣(2021) [9] 则表明企业创新是指为了增强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而进行企业创新活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能力。企业创新活动有着高耗费、周期长、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征。
3. 数字赋能与企业创新的维度划分
3.1. 数字赋能的维度划分
现有文献对数字赋能的划分维度大致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从赋能对象出发,周文辉等(2018) [10] 将数字赋能划分为了员工赋能与顾客赋能。池毛毛等(2020) [11] 则更加细化数字赋能,直接从员工的视角出发,将数字赋能被划分为结构赋能、心理赋能以及资源赋能三种。
另一种则是从数字经济的内涵作用角度出发。Lenka等(2017) [12] 将数字赋能划分为了智能能力、连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王佳元等(2022) [7] 将数字赋能划分为了数据价值赋能、数字技术赋能以及网络载体赋能。详细内容见下表1所示。

Table 1. Dimension division of digital empowerment
表1. 数字赋能维度划分
3.2. 企业创新的维度划分
我们将企业创新按照创新活动强度划分为了四个维度: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持续性创新以及颠覆性创新。按照创新对象划分为了五种维度: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按照创新开放程度又将企业创新划分为了两种维度: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详细内容见下表2所示。

Table 2. Divis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dimensions
表2. 企业创新维度划分
4. 数字赋能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随着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时代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地通过创新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推动着创新频率的提高,大数据资源的利用也加速着企业创新的步伐。当前我国对数字化、智能化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服务业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的重视,让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成为了学者们研究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的热门主体领域。那么数字赋能是如何驱动企业创新的“黑箱”,这就需要我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基于此,本文将从数字赋能影响企业创新的三种方式,以及四个视角来剖析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路径。
4.1. 数字赋能影响企业创新的方式
4.1.1. 技术创新
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离不开大数据资源这一重要要素,大数据资源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能助推企业发展协同技术创新,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郭锐等,2022) [13]。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对使用机械的需求逐渐代替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企业为了顺应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将人工智能与技术进行融合,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也使得企业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宋鹏等,2022) [14]。基于此,数字赋能企业技术创新这一研究议题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张国胜等(2021) [15] 从微观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证实了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
4.1.2. 商业模式创新
数字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产业分工,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消失,也迫使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中,产生符合时代的新型的商业模式(马蓝等,2021) [16]。然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灵活性与适应性降低、内部要素结构的变化以及价值创造模式的转变可能会带来设施的不完善等。处在信息化技术加速演化、指数级技术迭代发展背景下的企业,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来弥补这些不足(张振刚等,2021) [17]。企业还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取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企业家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决策创新能力,进而持续性地推进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和创新(易加斌等,2021) [18]。对于此的理论研究方面,早在2001年,Amit和Zott (2001) [19] 通过研究指出了互联网技术对于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国内学者王一博等(2022) [20] 将企业数字经济能力划分为数字机会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数字协同能力3个维度,交叉分析了其对商业价值维度(包含价值创造、价值提供、价值获取)影响的发展路径和内容,以此明晰了数字经济能力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
4.1.3. 开放式创新
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创新,还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来创新知识,而开放式创新就是利用外部知识并且通过内部组织过程进行有效整合,转化为创新成果从而创造价值的一种企业创新的形式。随着数字技术带来红利的出现,让大数据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因此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提高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性,为企业对外合作创造机会(陶小龙等,2021) [21],帮助企业提高内外部协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有利于扩展研发人员的知识视野与深度,实现资源互补与知识共享,从而加速研发创新过程,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孟卫军等,2022) [22]。梁玲玲等(2022) [23] 通过对科创型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证明了数智赋能依靠数智双元能力和资源复合效率发挥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
4.2. 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及路径
4.2.1. 知识动态能力视角
知识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动态获取、创造和整合企业知识库以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李树文,2021) [24]。数据基础是知识基础的来源(Xu ZN等,2016) [25],知识获取又是创造价值链的首要环节。企业通过对数据的挖掘、获取和分析可以帮助其更多地获取外部有用的知识,并整合企业内部已有的知识,让企业内部员工能知识共享,加快企业工作效率,进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创新创造力。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认为数字技术赋予企业能力中的大数据能力是一种低阶运营能力,是很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张吉昌等,2022) [26]。而知识资源在众多异质性资源中,是最有价值且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因此知识动态能力又被看作是高阶的动态能力,知识动态能力能帮助企业摆脱路径依赖,捕捉新的市场和技术机会,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升级。基于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知识传播和溢出,为创新提供了知识支撑,从而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潜能(廖信林等,2022) [27]。邱洋冬(2022) [28] 进一步探讨了知识来源在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机制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丰富知识来源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4.2.2. 组织敏捷性视角
组织敏捷性是企业快速感知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Robert和Grover, 2012) [29],Teece等(1997) [30] 在提出动态能力的一个原则:企业为长期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其各项能力时将组织敏捷性定义为一种高阶的动态能力。Sambamurthy等(2003) [31]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认为组织敏捷性由客户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运营敏捷性构成。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可将用户行为轨迹实现网络化、数据化乃至可视化等,为企业动态把握消费者行为方式、需求偏好、心理特征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数字技术还能为企业扫除时空的限制,降低与合作伙伴选择时信息不对称的发生,还助于企业减轻在更换合作伙伴时的搜寻成本和转换成本,从而提升联盟的灵活性。最后还能帮助企业准确、实时地获取内部运营数据,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实现服务、营销以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4.2.3. 供应链协同视角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利用数据驱动智慧供应链是实现供应链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然而,供应链节点企业仅靠企业内部数据资源实现企业数字创新,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研发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选择为实现同一目标而携手合作共赢,即供应链协同。而企业创新机会的评估需要利用数据资源来提供决策支持,企业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不仅能够为供应链中伙伴企业获取、存储、共享海量数据提供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分析技术实时洞察市场需求和客户变化,为企业间的联合决策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从而促进企业各方面的创新。(Schoenherr和Speier-Pero, 2015 [32];Gunasekaran等,2017 [33])。在用户至上的时代中,有学者研究证实,企业需考虑将用户需求导向下的信息共享、联合决策及激励联盟作为供应链协同运作的必然选择,来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许芳等,2022) [34]。
4.2.4. 价值共创视角
价值共创是价值的实现活动,其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展开互动才能实现价值创造。数字赋能中的员工赋能能够为员工带来更多资源,就能更好地了解顾客的喜好,更好地服务顾客,向顾客提供产品、服务、信息等资源。并且通过员工赋能会让员工感到被企业重视,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担负起责任为企业效劳。这样,员工就能将所获取的顾客资源及时与企业共享,实现顾客与企业价值共创(项国鹏等,2022) [35]。员工在与顾客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可获得来自组织外的异质性资源,从而能促使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带来企业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5. 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已有研究聚焦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并取得了诸多有益成果。从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的类型来看,数字赋能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开放式创新这三种企业创新产生影响。从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路径来看,企业可以通过知识动态能力、组织敏捷性、供应链协同以及价值共创四个视角的间接机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因此,其数字赋能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理应引起更多的重视,以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基于已有研究,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仍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第一,将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具体化。现有的文献更多地是研究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间接影响因素,较少地研究数字赋能的细分维度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有的也只是用定性的方法来做研究,很少从定量的方法入手来探讨。本文已通过对学者们相关研究,总结了数字赋能的几大划分维度可供参考。因此希望未来研究者们可采用定量方法来研究数字赋能的具体维度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
第二,拓宽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主体。现有文献更多地是关注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依靠数字技术成功转型升级。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从其他类型的行业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服装业、餐饮业、零售业等。还可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平台型企业等。
第三,在中国特定情景下研究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梳理文献发现,大部分数字赋能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立足于西方样本。然而,中国企业相较于西方企业是具有其特殊性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是拥有着相当大的网络用户,因此可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再则,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在动态变化着,我们要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中国企业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