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黄金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开始只是因为它耀眼的光芒把它作为财富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化工、医疗等方方面面 [1] [2] [3]。黄金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但随着金矿资源的大量开采,我国的金矿开采逐渐由以前的易采选金矿转向低品位难处理金矿 [4] [5] [6]。我国主要的金矿工业类型是石英脉型金矿,该类型具有矿石成分简单,嵌布粒度细,金矿物多为自然金和银金矿等特点,其矿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同时含有少量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 [6] [7] [8] [9]。
山西某蚀变斑岩型金矿是具有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其原矿金品位为1.10 g/t,金矿物主要以含银自然金形式赋存,外形呈圆粒状或者不规则粒状分散于脉石矿物中,矿石中金矿物分布较集中,主要表现为几粒至几十粒的集群呈现;少量金矿物呈粒状包裹于黄铁矿中或呈短脉状、不规则状分布于黄铁矿粒间。针对该矿石特点,通过调整捕收剂种类以及配比,促进组合药剂的协同效应,采用“一粗两精两扫”的工艺流程,在对现场流程改动较小的情况下,不仅提高了生产现场金的回收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该类型金矿石的高效节能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矿石性质
该矿石属于斑岩型金矿,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及原矿矿物组成及含量见表1、表2,金物相分析见表3。

Table 1. Multi-element chemical analysis of run-of-mine ore/%
表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注:带*单位为g/t。

Table 2. Mineral composition of run-of-mine ore/%
表2. 原矿矿物组成及含量/%

Table 3. Phase analysis of gold/%
表3. 金物相分析结果/%
由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原矿矿物组成及含量以及金化学物相诊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山西某蚀变斑岩型金矿床中黄铁矿是其主要金属矿物,另外含有少量的闪锌矿、褐铁矿以及黄铜矿等。造岩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以及云母等。对于该矿床而言重点关注金矿物的综合回收率利用。同过原矿矿物组成鉴定发现,原矿中的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原矿化学物相诊断可知,原矿中金主要以单体金、连体金(即解离或暴露的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原矿含金1.10 g/t。
3. 试验矿样与药剂
将试验所需矿样经中碎颚式破碎机和对辊式破碎机破碎,筛分至2 mm全部过筛、用堆锥法进行缩分取样,原矿样送检分析,试验样定量装袋备用。试验选用的选矿药剂主要有CuSO4、丁基黄药、丁铵黑药、戊基黄药、2#油、Y89等,所有选矿药剂均为工业级,选矿试验用水为普通自来水,试验过程中所用磨矿设备为XMQ-240×200型棒磨机、浮选设备为XFD系列浮选机。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磨矿细度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磨矿细度直接影响有价矿物的解离度,山西某蚀变斑岩型金矿石中的金主要以含银自然金形式赋存,少量为银金矿,且多数呈粒状或不规则形状嵌布于黄铁矿、长石、石英等矿物中,嵌布粒度细小,绝大部分在10 μm以下,需要较高的磨矿细度才可以使得金矿物裸露。但过高的磨矿细度必然导致过度磨矿和大量矿泥的产生,而矿泥的产生又将会严重恶化浮选效果,同时矿泥还会与有价矿物竞争吸附浮选药剂,导致药剂单耗增加,进而增加选矿成本。反之磨矿细度不足则会导致有价矿物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离,造成含金矿物与脉石矿物难以得到有效分选。故此磨矿细度是影响浮选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初步拟定活化剂CuSO4用量为170 g/t,捕收剂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用量为(34 + 17)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3 g/t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磨矿细度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10],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2。

Figure 2. Influence of grinding fineness on gold flotation index
图2. 磨矿细度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由图2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随着磨矿细度的不断提高,粗精矿金品位不断下降,金回收率先上升后平稳最后下降,当磨矿细度达到−74 μm含量占63.61%时,继续提高磨矿细度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金回收率,反而使得金回收率下降。综合考虑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初步选用磨矿细度为−74 μm占63.61%,此时粗精矿含金18.34 g/t,粗精矿金回收率为84.61%。

Figure 3. The effect of collector type on gold flotation index
图3. 捕收剂种类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4.2. 捕收剂种类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在固定磨矿细度为−74 μm占63.61%,活化剂CuSO4用量为170 g/t,捕收剂用量为51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3 g/t的条件下,考察了戊基黄药、丁基黄药、Y89、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Y89 + 丁铵黑药五种不同捕收剂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粗选采用戊基黄药、丁基黄药、Y89、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Y89 + 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粗精矿金品位基本接近,但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组合捕收剂回收率最高。综合考虑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初步确定捕收剂为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此时粗精矿含金18.25 g/t,粗精矿金回收率为84.03%,浮选效果较好。
4.3. 捕收剂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捕收剂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金的浮选效果,捕收剂超量或欠药均不利用有价矿物的回收,捕收剂超量会影响精矿品位,而欠药则会导致有价矿物的损失。在固定磨矿细度为−74 μm占63.61%,活化剂CuSO4用量为17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3 g/t,组合捕收剂为戊基黄药+丁铵黑药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捕收剂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4。

Figure 4. Effect of collector dosage on gold flotation index
图4. 捕收剂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组合捕收剂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大,金回收率也随之缓慢增加,当合捕收剂用量为34 g/t + 17 g/t时,金回收率开始趋于稳定,上升缓慢,而此时金品位开始急剧下降。综合考虑,初步确定捕收剂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用量为34 g/t + 17 g/t,此时粗精矿含金18.06 g/t,粗精矿金回收率为84.24%,浮选效果良好。
4.4. 活化剂种类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由原矿岩矿鉴定分析发现,矿石中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是长石、铁菱锰矿、石英等脉石矿物,其次是黄铁矿,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活化剂对金的载体矿物的活化效果。在固定磨矿细度为−74 μm占63.61%,活化剂用量为170 g/t,捕收剂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用量为(34 + 17)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3 g/t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活化剂种类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5。

Figure 5. Effect of activator type on gold flotation index
图5. 活化剂种类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采用CuSO4为活化剂时,能有效提高金的浮选回收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金品位,而采用硫化钠为活化剂时,虽然金品位较高,但硫化钠具有一定的脱药效果,导致金的浮选回收率大幅降低,若要获得较好的金回收率需加大药剂用量,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综合考虑,确定活化剂种类为CuSO4,此时金精矿品位为18.20 g/t,金精矿回收率为83.92%,浮选效果良好。
4.5. CuSO4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CuSO4对金矿物和载金的硫化物有较好的活化效果,但当CuSO4过量时,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容易消耗大量捕收剂和起泡剂,增加生产成本。在固定磨矿细度为−74 μm占63.61%,CuSO4为活化剂,捕收剂戊基黄药 + 丁铵黑药用量为(34 + 17)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3 g/t的条件下,考察了CuSO4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CuSO4的用量对金浮选指标影响较大,随着CuSO4用量逐渐增大,金精矿的回收率也随之增大,当CuSO4用量达到170 g/t时,金精矿的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当CuSO4用量继续增大时,金品位逐渐下降。综合考虑,确定CuSO4用量为170 g/t,此时金精矿品位为18.16 g/t,金精矿回收率为84.16%。
4.6. 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浮选的最佳药剂制度及参数,进行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试验流程如图7,试验结果见表4。
由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可知,最终可获得产率1.81%,含金49.70 g/t,金回收率85.92%的金精矿,与山西某金矿生产现场工艺指标相比,金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简单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也为现场生产管理带来便利。

Figure 6. Effect of CuSO4 dosage on gold flotation index
图6. CuSO4用量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Figure 7. Process flow of closed circuit test
图7. 闭路试验工艺流程

Table 4. Closed circuit test results/%
表4. 闭路试验结果/%
注:金的品位单位为g/t。
5. 结论
1) 山西某金矿属于典型的蚀变斑岩型低品位金矿床,矿石中可供选矿回收的主要有价元素是金,其含量为1.10 g/t,金矿物主要以含银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形式赋存。
2) 该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少量褐铁矿、闪锌矿及微量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其次为长石、白(绢)云母,少量铁菱锰矿、方解石等。矿样中的金主要以微细粒单体金、连体金(即解离或暴露的自然金)的形式存在。
3) 通过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产率1.81%,含金49.70 g/t,金回收率85.92%的金精矿,与山西某金矿生产现场工艺指标相比,金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增加了经济效益,为斑岩型低品位金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简单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也为现场生产管理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