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认知理论指出焦虑障碍有特异性的认知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将其与抑郁相区别(Clark & Beck, 2009)。一般认为,焦虑的认知内容围绕着未来威胁及对于消极结果和其代价的消极期望,而抑郁的认知内容则聚焦于过往的丧失、挫败或失败的体验(Riskind et al., 2000)。从理论上来看,这种区别是清晰明了的,但有分析指出,通过认知内容的差异准确的进行焦虑和抑郁的区分却十分困难(Beck & Perkins, 2001)。Riskind教授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过往的认知模型过于关注与焦虑相关认知内容的静态参数。而威胁是动态的,当威胁以更快的速度形成、靠近(或者说以隐性的方式快速地接近个体),就会诱发更强烈的焦虑(Riskind et al., 2021)。在此基础上Riskind教授提出了焦虑的隐性易感模型(Looming Vulnerability Model of Anxiety)。这一模型对焦虑的特异性认知内容进行了重新概念化,并提出了隐性认知风格(Looming Cognitive Style, LCS),这种认知风格导致了个体对焦虑及其障碍的易感性(Riskind et al., 2000)。模型指出,要想更好地理解焦虑,关注威胁体验的动态特征而非伤害评估、信念和对未来的消极预期等静态参数更为重要(Williams et al., 2005)。此模型与其他焦虑认知模型的区别在于强调了对威胁时间进程的主观感知,即将威胁感知为变化及风险快速增强和迅速迫近的。
研究表明,高隐性认知风格的个体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反应(Adler & Strunk, 2010)。大量研究表明,隐性认知风格与多种焦虑障碍症状存在强相关,且隐性认知风格的得分在焦虑障碍谱系中均有提高,而在单纯性抑郁障碍中其得分并未出现明显增加(Yeo et al., 2020)。
为了测量隐性认知风格,Riskind教授开发了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Looming Maladaptive Style Questionnaire, LMSQ-R)。大量证据表明,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能够有效的区分焦虑与抑郁,且问卷在控制了抑郁的情况下与焦虑仍存在强相关,而在控制焦虑的情况下与抑郁则不存在相关(Riskind et al., 2021)。该问卷(英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很好的焦虑特异性认知内容和易感性的测量工具,能够让临床工作者更有效地区分焦虑与抑郁。当前,国内尚未见到该问卷在基层军官中的使用报告,本研究在征得问卷作者同意的前提下,拟对其在基层军官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分别到陆军、海军、空军某学院整群抽取进行在职培训的基层政治军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92.8%。其中,空军250名,陆军103名,海军111名,均为男性。年龄26.72 ± 2.187岁。
2.2. 研究工具
2.2.1. 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Looming Maladaptive Style Questionnaire, LMSQ)
此问卷是由Riskind及其同事开发,用于测量个体的隐性认知风格。问卷由6个可能引发焦虑反应的情境构成,每个情境都由4个问题构成,分别考察了个体对所描述情境造成焦虑程度的总体情况、随时间推移所描述情境问题严重程度的变化、所描述情境问题造成焦虑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问题发展的方向。问卷由两个分量表构成,即生理威胁和社交性威胁,每个分量表由3个情境进行评估。问卷项目由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翻译成中文后,请英语专业的老师进行回译,并逐条修改翻译差别大的中文项目。最后请3名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对条目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定稿施测。在问卷所呈现的每个情境中,被试需进行想象并用Likert式5点评分来评价相关问题。每个情境的第1题不参与计分,量表计总分和两个分量表分,被试得分越高,则越倾向于隐性认知风格。所用问卷由Riskind教授提供,并获得其同意在本研究中使用。
2.2.2. 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 (Anxiety Sensitivity Index-3, ASI-3)
该量表由Taylor等人于2007年编制,共18个题目,包括躯体、社会和认知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6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0 (极少)~4 (很多) 5级计分,得分越高,焦虑敏感水平越高。该量表在国内许多群体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信、效度(王玉婷等,2013;王雷等,2014;蔡文鹏等,2015)。
2.2.3.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ocial 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 SIAS)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是由Mattick等人编制。共19个条目,采用5点评分(1~5),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焦虑水平,得分越高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也越高。在国内、外不同群体的使用中得到了较好的信、效度(刘家鑫,2014;叶冬梅等,2007;Heidenreich et al., 2011)。
2.2.4. 抑郁–焦虑–应激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DASS)
由Taouk等于2001年编制。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式4点评分(0~4),包括抑郁、焦虑、应激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7个条目。量表主要用于评价个体过去1周的抑郁、焦虑和应激情绪症状,得分越高,代表情绪症状越严重。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Henry & Crawford, 2011;李小玲等,2012;张迪等,2019)。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抑郁量表。
2.2.5.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该量表由Spielberger等人于1979年修订,现广泛用于测量个体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各有20个条目,采用Likert式4点计分,1表示从不,4表示总是。经检验,该问卷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郑晓华,李延知,1997)。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特质焦虑量表。
2.3. 施测程序
分别前往陆军、海军、空军某院校进行问卷测量。所有问卷均采取团体测量的方式,并当场回收。3周后,对陆军院校的32人进行了重测。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合格问卷,然后使用答题卡阅读器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数转换后,导入SPSS进行后续处理。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用M ± SD表示,主要统计分析包括:项目区分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区分度
项目区分度是以每个题目的被试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项目鉴别力的指标。因为每个情境的第1题不参与计分,故只考察了参与计分的18个题目。量表所有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421~0.762,且所有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按着区分度的差别标准,区分度(D) ≥ 0.4即为很好的项目。因此,本量表中的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无需进行项目删减。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Items discrimination of looming maladaptive style questionnaire
表1. 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项目区分度
注:**P < 0.01。
3.2. 信度检验
对总量表和2个分量表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是检验量表的同质性,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表示;分半信度也是量表内部项目一致性的反映指标,本研究中计算了奇数项题目与偶数项目题目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反映的是量表的跨时间稳定性,以两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结果表明,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Table 2. Reliability analysis table of looming maladaptive style questionnaire
表2. 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信度分析表
注:**P < 0.01。
3.3. 效度检验
3.3.1. 结构效度
首先,对中文版的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进行了探索性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KMO (Kaiser-Meyer-Olkin) = 0.919 > 0.5,Bartlett的球形检验χ2 = 6462.118 (df = 276, P < 0.001),表明数据适应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 rotation),共得到6个因子(结果如表3所示),无删除项目,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0.268%。这与问卷的最初六个情境设置相一致。每一个因子代表了一个可以引起焦虑的情境。

Table 3.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looming maladaptive style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version
表3. 中文版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负荷
3.3.2. 效标效度
以特质焦虑问卷(TAI)、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 (ASI-3)、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及抑郁–焦虑–应激问卷(DASS)为效标,进行了适应不良风格问卷总分及分量表分与上述量表分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隐性认知风格问卷总分及两个因子分与TAI、ASI-3、SIAS、DASS-D的得分均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上不检验隐性认知风格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0阶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在控制抑郁后隐性认知风格问卷总分及因子分与TAI、ASI-3、SIAS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控制焦虑后,隐性认知风格问卷总分及因子分与DASS-D量表的相关则不显著。

Table 4. Table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MSQ-R with TAI, ASI-3, SIAS, and DASS-D
表4. LMSQ-R与TAI、ASI-3、SIAS、DASS-D的相关分析表
注:**P < 0.001。

Table 5. Table of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MSQ-R with TAI, ASI-3, SIAS, and DASS-D
表5. LMSQ-R与TAI、ASI-3、SIAS、DASS-D的偏相关分析表
注:**P < 0.001。
4. 讨论
项目区分度是测验项目对于不同特质水平被试反应的区分能力(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14),是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之一。从本研究项目区分度的结果来看,参与计分的18个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均高于0.4,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量表项目具有很好的区分能力。
信度是一个测验在测量中所表现出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一个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中采用了同质性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衡量隐性适应不良风格问卷的信度,结果表明该问卷作为隐性认知风格测量的工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效度是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要测量的东西。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来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正如所预期的一样,所有项目分属于6个不同的因子,这与原作者的结果是一致的(Riskind et al., 2000)。这很好地支持了原作者关于问卷的理论构想。量表各维度及总分与四个效标量表DASS-D、TAI、ASI-3、SIAS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LMSQ-R具有较理想的效标关联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个体对焦虑情境的易感性,而LMSQ-R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在控制了焦虑后与DASS-D的相关不显著,恰恰说明了隐性认知风格对焦虑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