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轮改革,王守仁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需具有专业性,具体落实在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上 [1]。Dudley-Evans和St. John最早将ESP定义为“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的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但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相关理论,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2]。但ESP与EGP并不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3]。随着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原本以EGP为主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就呈现出了EGP和ESP相融合的态势。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4], p. 112)。原型范畴理论在词汇教学方法研究中高频出现,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指在同一范畴中,各个成员的地位呈中心和边缘之分,并只享受部分相同的属性,即家族相似性( [5], p. 187)。词汇又是ESP区别于EGP最突出的特点之一,ESP词汇并不完全不同于EGP词汇 [6],主要在“专业”术语意义中展现新的语义。针对此特点,国内已有相关学者对此进行词汇教学研究,刘红蕾和蔡宇琪提出了“原型释义法” [7] 区分通用义与专业义,以原型为中心辐射衍生,梳理归纳语义关系。栗欣提出了“同义关系语义场”和“反义关系语义场” [8] 的概念,但现存研究较少关注ESP词汇教学与EGP的结合。因此,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结合体育英语的词汇特征,探讨该理论在ESP与EGP融合模式下词汇教学中的适用性。
2. ESP的词汇特征
为了满足运动员及其他体育人士在体育活动领域的交流需求,体育英语这一术语体系逐渐发展完善。与训练和比赛相关的动作、动作的结果、运动设备的名称以及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联结,构成了体育英语独特的词汇体系。特定的词汇包括:运动术语(如“false start”,“rookie”,“handicap”等)、单项运动和比赛名称(如“tennis”,“luge”,“rugby”等)、运动动作名称(如“dribble”,“front crawl”,“spike”等)、运动场地(如“rack”,“court”,“floor”等)等。由于体育是一项极具大众性的人类活动,其语言也受到这一特征的影响而越来越呈向大众化靠拢的趋势。体育英语与体育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密切相关,语言在体育中的表达功能与不同个人和群体的特定体育行为模式相关 [9],即体育英语词汇表达与EGP的词汇联系紧密,形式相近,但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性,在语义表达上与EGP有所区别。
近年来,我国体育赛事的多样化及其影响力扩大,满足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与世界进行更全面、积极和协调的体育交流,因此体育与英语跨学科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体育项目的ESP教学更是被作为了该学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 [10]。正如前文所说,EGP词汇与体育项目的ESP词汇并非两套体系,主要特征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词汇的语义演变上,本文以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现代英汉·汉英体育大词典》 [11] 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 [12] 为语料,通过分类整理,总结出了体育英语词汇的语义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1. 词汇语义多为延伸义
体育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通用词由于出现在专业的语境中而具有了不同的含义,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词义本身或其中的一个特点与新事物之间存在关联点或相似点所构成的,也就是说,ESP词汇语义大部分都并未取自词汇的原型义,即EGP教学中所会涉及到的语义,而选用的是根据语义的关联性选择的该词汇的延伸义。如 “recurve”一词的英文解释为“bend backwards”,即“反曲;向后弯”,根据该释义描述的形态,在体育英语的射箭项目中该词则表示“反曲弓”一义。又如“bib”一词,其原义解释为“a piece of cloth or plastic that you put under babies’ chins to protect their clothes while they are eating”,即“围嘴;围兜”,根据此释义描述物品的样态,在体育英语中“(athlete)bib”则指的是“a piece of cloth or plastic with a number or special colors on it that people wear on their chests and backs when they are taking part in a sport”,即“(运动员佩戴的)号码布,彩色身份标记”,常见于田径项目。而体育英语词汇的延伸义选择,使之与EGP词汇的多义性特征密切相关。
2.2. 词汇常见近义词
体育英语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各项目的词汇根据该项目开展方式和物质条件,呈现出各自的特征,这一特征尤其见于运动场地、运动设备或器械两类中。如“运动员”一义,根据各体育项目的不同呈现出的称呼方法各异,在竞技体操中称为“gymnast”;在篮球或水球等球类项目中称为“player”,在跳水项目中称为“diver”,而在艺术体操中称为“gymnast”或“athletes”,在射箭项目中称为“archer”,这些称谓的变化又呈现出了极强的项目特征。“gymnast”一词源于“gym”,其较为正式的形式为“gymnasium”,指的是“a room or hall with equipment for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for example in a school”,即“健身馆;健身房”,“diver”源于“dive”一词,意为“to jump into water with your head and arms going in first”,即“跳水”这一动作,是由跳水项目的动作而来,“archer”源于“arch”,解释为“anything that forms a curved shape at the top”,即“拱形;拱形物”这一动作,与射箭项目中弓箭的形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体育英语词汇语义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体育项目中同一释义的不同词汇中。
3. 原型范畴理论与ESP词汇教学
原型范畴理论简称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ance)。原型就是“一个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13],即范畴下的认知参照点。范畴化指的是在差异中找出相似 [14],这里的相似则指的是前文所提到的“家族相似性”,但范畴中的差异又导致各成员地位不同。在过去的研究中,原型范畴理论视阈多用于探讨词汇教学,经历范畴化、获得范畴、形成概念、对范畴或概念的词汇化、形成语义范畴、列举语义项的过程( [15], p. 202),不仅有助于一词多义现象的讲解,还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词汇量。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能加深学生对词汇语义特征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特征并不一定处于同一层面,而有其系统层次,有核心和边缘之分。这一特点恰可见于ESP与EGP词汇特点差异,即EGP词汇教学多选用日常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意义,而ESP词汇根据学科或项目的不同,其语义多选自于较为边缘的延伸义,与核心意义相比更为抽象,通常可以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得以形成;此外,根据系统层次的归纳,又可展示出位于同一层次近义词的差别。Rosch指出范畴化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上运作 [16],根据体育英语的词汇语义特征,在原型范畴理论下可分别从横向角度解释多义现象,从纵向角度解释近义现象,并通过画图的形式应用于体育英语词汇教学中。
3.1. 横向维度范畴与体育英语的多义性
范畴化的横向纬度就是把抽象程度相同的事物组织起来,它考察的是范畴的内部结构( [4], p. 113)。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一个词或概念时,主要就是从典型开始。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的词义就是典型词义。多义范畴就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其范畴成员之间常常难以用某个共同的语义特征来概括,其数个子范畴(即子义项)之间通过家族相似关系相联系 [17]。结构主义语言学家Lyons和Cruse等曾对多义词现象作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导致一词多义的两个主要途径是辐射(Radiation)和连锁(Concatenation)。辐射也可被理解为派生现象,是指以词的中心意义为基础来引申词义,每一种辐射的意义由中心意义发展而来,但又各自独立存在。连锁指词的意义的变化就如同链条般环环相扣,每个派生词只跟它前面的词有语义联系,最终变化产生的意义与初始意义之间化乎看不出有直接联系。
根据多义词的形成方式特点,在体育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辐射”和“链条”的特点,以词的原型意义为中心,横向构造出词汇语义变化的演化图示,从而清晰地展示出体育英语中该词汇所选择的延伸意义和词汇的原型意义之间的联系,如“toss”一词横向纬度范畴化图示可如图1所示:

Figure 1. Horizontal categorization of “toss”
图1. “toss”横向纬度范畴化图示
正如上图所示,“toss”一词的原型释义选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中该词汇显示出的第一项释义,即作为“抛,掷,扔”义的动词义,经过词性转换,由该动词义派生出了对应的名词义,即“(尤指比赛/游戏中)投掷”;在体育球类项目运动动作视域下,则派生出了“抛球”这一释义。从另一角度看,原型动词义又可派生出另外四项动词义,即“(烹饪)摇匀;翻动”、“(为…)掷硬币决定/猜边儿”、“甩(头)”、“(使)摇摆,挥动,颠簸”,其中第二项释义经词性转换可派生出对应名词义,即“掷硬币决定”;在体育球类项目器械视域下,则派生出了“挑边器”这一名词性释义,即指与硬币大小模样相似、两面纹样各异的器械,比赛开始前两支队伍或两位运动员各选一面,由裁判掷挑边器,选择面朝上的队伍或运动员在这场比赛中有优先发球、开球、挑边等权利。“挑边器”的含义首先包含了“toss”的原型释义,即“抛,掷,扔”这一动作,其次含有其派生义“(为…)掷硬币决定/猜边儿”中所需用到的硬币这一物质条件,最后还包含了该派生义中所涉及的凭借掷硬币正反面来做决定之义。而在此层面,“挑边器”与“抛,掷,扔”的原型义之间为间接联系,“抛球”这一释义由于是由原型义派生而来,与原型义之间的联系虽较“挑边器”释义来说较为紧密,但也非直接联系。
图1的画法从“辐射式”和“连锁式”两个角度解释了“toss”的一词多义变化,首先以辐射的形式展示出由原型义派生出的各自独立存在的引申义,再以连锁的形式展示出每项辐射释义下环环相扣的,仅与前一词有语义联系的,最终产生的意义与初始意义之间无直接联系的释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的语义范畴是由多个词义构成,这多个词义之间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些相互联系的多个词义构成了这个词的意义范畴( [15], p. 201)。根据该理论,图1将原型义定义为“toss”一词的中心义,将语义范畴界定为以“toss”中心义为源头派生出的多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义中,通过借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语义建构模式,再结合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的多义词变化的两个模式,清晰地描绘出了“toss”多义变化的语义演化过程,并展示了体育英语词汇和EGP词汇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证实了ESP和EGP之间所存在“同一目标的两个层面” [18] 的紧密关系。
3.2. 纵向维度的范畴与体育英语的近义性
范畴化的纵向纬度关注的是范畴的容纳水平,即范畴结构能够抽象出来的层次 [19]。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词义具有层次性,分为上位范畴、基本范畴、下位范畴三个层面,大脑是从基本范畴开始认识事物的,而基本范畴可以向上或向下延伸,上位范畴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下位范畴更具体,是具体实体的集合。根据原型范畴理论,“Games Officials (赛事官员)”和“Games Venues (赛事场馆)”两范畴根据范畴的层次性,范畴化结果如下:

Table 1. Examples of vertical categorization
表1. 纵向维度范畴化示例
表1中的基本范畴在范畴层次中被认为具有特殊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基本范畴中的词语是由简短的、形态简单的项目命名的,并且具有区别作用( [5], p. 200)。在体育英语中,基本范畴层次中的词汇在英文中区别很大,拼写皆不同,较好区分,但译为中文时中文释义极为相近,如范畴1中,“Judge”、“Umpire”、“Referee”在中文释义中均可被译为“裁判”,但在体育英语中却表示三种不同类别项目的差异,各项目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或竞赛环境,均有各自领域内的专用词汇;再如范畴2中的“Court”、“Field”、“Pitch”的中文释义差别均不大,但在英文中形容的是不同形态的赛场,比如“Court”通常指周围有围墙的专用球场,“Field”指室外较空旷的场地,“Rink”本意表示圆形场地,变体后引申为溜冰场。由于EGP教学并不要求对特定专业基本范畴内词汇有非常细致的区分,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将其处理为可相互替代的近义词,忽视ESP词汇的“专业”特性。
然而基本范畴词汇适用范围区别可以表现于各自的下位范畴中,根据表1可以为不同范畴建立出更为详细的范畴层次表,“Games Venues”范畴下的层次表可如下图所示,其中“GamesVenues”是上位范畴,“court”等为基本范畴,“tenniscourt”等为下位范畴:
在表1的思路下,可以根据上位范畴、基本范畴、下位范畴的概念,根据不同上位范畴的确立,可以扩展出如图2的范畴层次表。该表的基本范畴层面将同一个范畴中意义相近的词汇进行了归纳和区分,下位范畴又根据不同的基本范畴,更为细致地展现出更具多样性的下位范畴词汇。从概念的角度来看,Rosch指出基本范畴构成了原型范畴中最具直接性的层次,在这一范畴中,范畴成员共享的属性数量最大化,同时,与其他类别成员共享属性的数量最小化。因此,基本范畴能够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量的信息。通过绘制表1和图2这类范畴层次表,首先通过范畴化的过程,能更通过划分词汇范畴为词汇进行初步分类;其次,能体现出基本范畴中各词汇的适用范围,更细致地区分在EGP中出现频率更高的词汇义,从而进行更为“专业化”的ESP词汇教学;并且,下位范畴的延伸能在同一范畴中延伸出更大的相关词汇量。

Figure 2. Vertical categorization of “Games Venues”
图2. “Games Venues”纵向纬度范畴化图示
这种范畴层次的绘制既将基本范畴中的词汇放在了教学的中心部分,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又通过下位范畴的细化,展现出了ESP词汇更具专业化的使用。体育英语的词义根据项目而有所区分,在体育英语语境下可以极大地显示出使用者是否具有专业性。因此,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纵向纬度范畴的建立,有利于清晰、直接地分类展示出体育英语词义的差异之处,增加词汇储备量,拓宽词汇面。
4. 原型范畴理论与ESP与EGP融合模式词汇教学
在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横向纬度范畴的建立体现出了词义具有变化性的特征,而纵向纬度范畴的建立不仅体现出了词义具有层次性的特征,还体现出了基本范畴层次内词汇所具有的区别作用。在ESP与EGP的融合模式下也是如此,横向纬度和纵向纬度的范畴化在ESP和EGP融合模式下词汇教学的应用可总结出以下两方面的优点:
横向纬度的范畴化建立能够促进学生集中于某一词汇的多义现象,钻研“点”。由于范畴不仅涵盖了该词汇的多项意义,体现出词汇的多义特征,还表现出了体育英语词汇如何由原型义,即EGP常用义,演变为专门义,即体育英语常用义的语义演变过程,这极大程度上显示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所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理据。由于人们在理解一个词或概念时主要是始于典型,即原型义,原型义又是在EGP词汇中被高频使用的词义,因此掌握各义项之间的理据,就能推动以EGP为基础,不断地以辐射式或连锁式地推导出ESP所使用的语义,从而促进学生对EGP词汇的深层次理解。由于ESP多选用派生意义,派生意义又是典型意义的词义延伸,这就为ESP和EGP词汇教学的融合模式提供了先天条件。其一,由于ESP和EGP的词汇并非两套系统,这极大地降低了ESP教学对教师该学科专业性的要求,减轻了课程开设和启动的负担,ESP和EGP词汇间的紧密联系性,可以促使教师以EGP教学为基础,通过建立横向纬度的范畴化图示,将课堂内容向ESP转化。其二,就学生来说,这种词汇间的联系性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认知负担,由于ESP词义是由原型义派生而来,学生只需掌握词义间演变的理据,就可在EGP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扩展ESP的内容,形成以EGP词汇为基础的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学习概念网络。
纵向维度的范畴化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在多个近义词间建立对比联系,扩展“面”。在纵向范畴中,可以用层级图明确地归纳出体育英语词汇的分级模式,通过基本范畴的归类,总结出语言、感知、知识组织上最具特殊性的词汇,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别各词汇义,体现出体育英语的词汇特色。体育英语中近义词现象较为广泛,但各自又可被归纳于不同的语义范围,原型范畴的建立就可为近义词的归类提供一种极具逻辑性的方式,通过上义范畴、基本范畴、下义范畴的确立,为体育项目ESP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逻辑图示。又限于中英语言间的翻译,对于体育英语基本范畴的认知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基于对EGP词汇的认知,而忽视了ESP词汇的专业性特征,比如用 “Judge”指代所有的裁判,用“Player”指代所有的运动员,用“Field”指代所有的运动场。因此,基于纵向维度的范畴化建立,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出EGP和ESP词义的区别,区分同义异形词;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词汇面,通过横向纵向建立近义词的词汇范畴表,促进学生词汇量的提升。
5. 结语
ESP词汇最大的特点即其与EGP词汇的互通性。体育英语词汇由于其项目本身的大众化特点,大部分由EGP词汇构成,在项目专业语境下,词汇语义通过语义延伸和演变而具有专业特色。多义和近义现象是体育英语的词汇特点之一,在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横向纬度的范畴化以辐射和连锁的形态,展示出了特定词汇的多义语义演变过程,这种EGP和ESP词汇间紧密的联系性为EGP和ESP融合下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便利,既降低了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减轻了学生认知的负担;纵向纬度的范畴化以建立多层次范畴的模式,极具逻辑性地为ESP近义词分层归类提供了方法,通过区分基本范畴、上义范畴、下义范畴,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ESP词汇体系概念,区分EGP和ESP各自的词汇特色,近义词的拓展和词汇间的对比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因此,原型范畴理论在ESP和EGP融合模式下的词汇教学中,既能将EGP作为基础,又能在此之上体现出ESP词汇特征,为EGP与ESP在词汇教学中的融合提供了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