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将核心素养切实地融入到教育实践领域中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强调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任务之一 [2]。用何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去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其中问题式教学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模式。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问题式教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1980年以来,关于问题式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但在地理教学的实际课堂应用上还不够完善,问题教学模式需要随时代进步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以高中课程“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为例,以问题教学为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尝试探讨问题教学模式与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紧密联系,提出对问题教学相关教学流程的思考,以期为在读师范生和中学地理教师进行问题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问题教学模式
2.1. 问题教学概念解读
不同的学者对问题教学概念的见解有所不同。陈澄认为“问题式教学”是用一串有逻辑关联的问题来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 [4];董瑞杰认为“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寻找答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5];张誉予关于问题式教学的定义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材料,通过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6]。结合地理科学的特征,本文将其定义为: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关联地理知识内容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理论知识;通过地理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课堂将问题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式教学,创设的问题“多”、“细”、“碎”,且缺乏内涵,思维跳跃性大,问题之间缺少必要的整合,其内在联系被割裂 [6]。此种问题教学模式达不到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已经不适宜运用在新时代的教学课堂上。必须将问题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
2.2. 问题式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2.2.1. 解决具体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问题式教学具有启迪、发散思维的功能 [7]。地理课堂中,通过对地理问题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综合体”的理解。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层面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2.2.2. 借助问题情景,实现空间–区域认知
有学者曾借助地理教科书问题,引导学生建构和发展地理空间思维 [8]。无论是教科书的问题,还是其他地理问题,问题的背景来自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在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区域下产生的地理问题具有不同的空间–区域特征。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区域认知能力。
2.2.3. 探究实际活动,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在案例情景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实践的过程 [9]。虽然问题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课堂授课,缺乏相应考察、实验等活动。但学生面对实际案例带来的问题时,在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分析等行动能力的培养,间接地塑造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2.2.4. 揭示问题情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问题的背后,揭示着各种地理科学规律,体现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人地关系 [10]。学生通过对问题背后情感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3. 地理问题教学设计过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教学设计流程应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展示评价四个阶段 [11]。杜威认为“五步教学法”分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 [12]。
本文参考相关理念,根据问题教学的特点,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认为地理问题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过程应包括:情景创设、问题发现、问题进行和问题总结四个部分(见图1)。
2.3.1. 情景创设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基础 [11]。创设的情境应该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生活中获得,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其次,情境应充分考虑地理学科的真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2.3.2. 问题发现
创设问题的情境后,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甚至引导学生提问,引入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学习行为真正发生的重要标志,是走向创新、迈向成功的关键 [13]。“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问,学生答”,可以“学生问,学生答”,甚至是“学生问,教师答”。通过多方面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将问题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

Figure 1. The design process of problem teaching model of geography
图1. 地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2.3.3. 问题进行
当教学问题出现后,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不断尝试下最终解决问题。
2.3.4. 问题总结
“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呈现的答案。在总结时,应紧扣教材,通过评价将问题中呈现出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最终反馈给学生。
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设计
3.1. 课程介绍
课程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为主题。选取本区域学生熟悉的雷州半岛“徐闻菠萝”为具体例子,设置若干个教学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与内容,探究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徐闻菠萝的影响,用发展的思维看待徐闻菠萝空间区位的变化。
3.2. 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案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2.1.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本章节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徐闻菠萝”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并设置教学目标(见表1)。

Table 1. Sentiment analysis and teaching goals
表1. 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3.2.2. 教学过程
以学生熟悉的雷州半岛“徐闻菠萝”为具体例子贯彻课程始终。先利用谜语导入,再创设在雷州半岛上徐闻菠萝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问题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对农业区位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最后通过课堂总结进行归纳,并表达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期望(见图2、表2)。
4. 问题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4.1. 问题教学的反思
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境是培养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14]。现实的情景自然比虚构的情景要真实。设置真实的情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联系生产与生活,将身边事物的情境展现出来。本文以农业区位为例进行的问题教学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所认识的“徐闻菠萝”的情景所创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热爱。
在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实习时,曾使用本文的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了课堂实践。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较高,对设计中的问题都能回答,各个环节都可以有序进行,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不同学生群体间具有差异性,换成其他知识水平的学生群体时,课堂效果呈现应该会有所不同。因此,实施在实际课堂时,需要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对问题难度和深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根据课堂效果发现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改进。
4.2. 问题教学的建议
4.2.1. 问题教学以“沟通”作基础
有效的师生沟通是化解学习矛盾、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 [15] [16]。在进行问题教学前,需要教师与学生做好充分沟通交流。一方面,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问题教学模式”下的上课形式,并向学生作出提前预习新课内容、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设计及保持课堂氛围活跃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准备难度适宜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课后的沟通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在今后更好地改进。
4.2.2. 问题教学视“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杜威在教育理念中提到,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问题教学课堂中,要将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去开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开展问题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景、提出适合学生水准的问题、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教师要成为主导者。主导问题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因为学生相对自由的思考与探究可能会提出不少教师未事先准备好的内容,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才

Figure 3. Xuwen pineapple planting situation from 2019 to 2021 (Data from Xuwen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
图3. 徐闻菠萝2019~2021年种植情况(数据来源于:徐闻县统计局)

Figure 4. Upper left: picking pineapple (China’s Rural Mesh, Cai, W. P.); upper right: pineapple live-action (People’s Daily, He, L. P.); lower left: coun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live help farmers (People’s Daily, He, L. P.); lower right: “Xuwen pineapple” high-speed train (Zhanjiang Daily,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Railway Media)
图4. 左上:菠萝采摘(中国农村网,蔡薇萍);右上:菠萝实景(人民日报,贺林平);左下:县长参与直播助农(人民日报,贺林平);右下:“徐闻菠萝”高铁专列(湛江日报,华铁高铁传媒供图)
能应对。当教学过程发生偏差时,需要教师自身具备灵活的控场能力带回正常的教学课堂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4.2.3. 问题教学用“问题”去启发
与情景教学不同,问题教学重在启发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课堂上,一个个问题就像一次次的引导,启发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课本知识,启发学生该如何去解决各类型问题,无论在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5. 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问题式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在不断被应用。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问题教学就不失为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文章的课程设计为例,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上进行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很好与地理学科进行结合。结合课程标准,通过科学的“问题”去逐步培养中学生相关的核心素养。
但以问题教学作为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真正的问题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是比较困难。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与探索。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岭南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球科学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基于沉积物元素–矿物–粒度的湛江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环境研究、湛江市海洋青年人才创新项目——多环境要素下沉积物–沿岸流系统对雷州半岛红树林生长环境影响研究(2022E05012)、岭南师范学院人才专项资助项目(ZL2021012)、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2GXJK258)和岭南师范学院课程教研室项目(自然地理教研室)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