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王钰骢,邓彧君,王祚钊,孙齐云,2013)。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节俭的思想观念,节俭对于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党政廉洁以及资源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张雅,2020)。
在大学这个人员密集、食物消耗量大的区域,由于人口数量较大,每日每月每年积累后所浪费的食物数量庞大、危害不容小觑(杨登莲,2020)。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诸如以上的浪费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对浪费的漠然和节俭意识的极度匮乏。因此,在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该开始重视加强学生养成节俭的品质,并把节俭付诸行动,不为浪费现象滋生提供沃土(姜晓玲,夏单元,2009)。
“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走(王钰骢等,2013)。对此,我们观察研究高校在校生食堂就餐时的“光盘”行为,对于了解当代高校在校生的“光盘”观念、食物浪费观念、节俭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寻找可靠的途径引领当代高校生进行光盘行动,有助于引领高校在校生的节俭意识、普及适当的价值观。
2. 方法
2.1. 被试
以重庆师范大学的在校生为被试,观察其光盘行为,并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共观察了2896名同学,男897名,女2089名;中午时段共观察了1790名,下午时段观察了1196名;一食堂观察了1512名,二食堂观察了1063名,三食堂观察了411名。在食堂访谈了10名同学,其中女生6名,男4名;光盘5名,未光盘5名。虽然采集到的数据女性多于男性,但重庆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基数本身就比男性大,数据是较为可靠的。
2.2. 方法
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
2.2.1.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朱婕,张亚池,戴力农,2016)。通过观察和记录重庆师范大学在校生食堂就餐后归置餐具时餐盘中食物的剩余量,对在校生光盘行为进行分析。
观察对象:重庆师范大学在校生。
观察内容:高校在校生食堂就餐后归置餐具时餐盘中食物的剩余量。
观察时间:中午12:00~12:40和下午18:00~18:40。
观察地点:重庆师范大学一、二、三食堂。
记录方式:对在校生食堂就餐后餐盘中剩余的食物量分男女进行记录,采用0~5共6个等级进行记录。0为餐盘内无剩余食物;1为餐盘内剩余食物量为总量的1%~20%;2为餐盘内剩余食物量为总量的21%~40%;3为餐盘内剩余食物量为总量的41%~60%;4为餐盘内剩余食物量为总量的61%~80%;5为餐盘内剩余食物量为总量的61%~100%。
记录人员:观察、记录人员均为研究者本人及成员。
2.2.2. 访谈法
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是访谈者事先根据研究主题拟定一份访谈提纲,在访谈时把握总体大方向,同时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即时调整提问(倪晓雯,2019)。本研究就是通过已拟定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访谈提纲主要围绕4个方面:对“光盘”行动的认识、对“光盘”行动的践行情况、没能做到餐餐光盘的原因以及是否愿意引导未光盘同学进行光盘。
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观察法结果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Table 1. “Clear your plate” campaign of students 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表1. 重庆师范大学在校生光盘行动情况
如图所示,本研究选择在重庆师范大学的一、二、三食堂进行调研,观察在校生食堂就餐时的“光盘”行为,共观察了2896名同学,其中光盘同学有1796名,占总人数的60.15%。
在以性别、就餐时间、就餐地点为变量的观察结果中,男897名,光盘604名,占男生总数的67.34%;女2089名,光盘1192名,占女生总数的57.07%;男性的光盘行为优于女性。中午时段共观察了1790名,光盘963名,占中午总人数的53.80%;下午时段观察了1196名,光盘833名,占下午人数的69.65%;晚餐的光盘行为优于午餐。一食堂观察了1512名,二食堂观察了1063名,三食堂观察了411名,分别光盘人数为900名、626名、270名,分别占食堂就餐人数的40.48%、41.11%、34.31%。
非光盘的同学共1190名,占总人数的39.85%。非光盘的5个等级中,等级为1的同学人数最多,有829名,占未光盘人数的69.66%,占总数的27.76%;等级为2的同学有276名,占未光盘人数的23.19%,占总数的9.24%;等级为3的同学有70名,占未光盘人数的5.88%,占总数的2.34%;等级为4的同学有15名,占未光盘人数的1.26%,占总数的0.50%。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采用χ2检验检测餐盘中食物剩余量在男女、就餐时间、就餐地点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具体结果见表2。

Table 2. Differences in gender, time period, and dining behavior in the canteen of students
表2. 学生食堂就餐光盘行为在性别、时间段、就餐点上的差异
如图所示,男女生的光盘行为统计量在P < 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χ20.001(1) = 10.83),结合描述分析结果,应是男性光盘现象显著优于女性;不同时间段就餐的同学的光盘行为统计量在P < 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χ20.001(1) = 10.83),结合描述分析结果,应是晚餐光盘现象显著优于午餐。因三个食堂间就餐人数差异较大,所以选择一食堂与二食堂进行比较,结果为选择不同就餐地点的同学的光盘行为统计量在P > 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χ20.05(1) = 3.84)。
3.2. 访谈结果
本研究通过已拟定的访谈提纲对在重庆师范大学食堂就餐的同学进行提问,访谈提纲主要围绕4个方面:对“光盘”行动的认识、对“光盘”行动的践行情况、没能光盘的原因、是否愿意引导未光盘同学进行光盘。访谈结果如下。
3.2.1. 对光盘行动的认识
同学们均对“光盘”行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之有正面评价,认为其是节约资源、预防浪费的好方法。
3.2.2. 有无光盘意向方面
同学们均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光盘行动的意向,也在尽力做好光盘行为。
3.2.3. 未能光盘的原因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没能做到餐餐光盘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大类,外部原因与季节(夏季吃得少,剩的多;冬季吃的多,剩的少)、天气(阴雨天吃得多,剩的少;晴天吃的少,剩的多)、温度(温度越高,剩菜剩饭越多)、食物的味道(味道好吃,剩的少;味道难吃,剩的多)、地域及饮食习惯有关(不能吃辣的同学吃辣的菜就剩的多;喜欢吃辣的同学吃到味道清淡的菜就剩的多);内部原因大多与个人的饮食偏好(有些同学挑食,打到自己不喜欢的菜就直接倒掉;有些同学餐盘中只剩下米饭,而有些只剩下菜,对食物的偏好不一样)、食量(有同学表示自己食量很小,每次都跟阿姨强调“少打点”,但打的量自己还是吃不完,只有倒掉)与情绪(心情好时食欲大开就吃的多,剩的少;心情不好食欲下降就吃得少,剩的多)相关。
3.2.4. 有无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光盘行动的意向
访谈最后让送一句话给未光盘的同学,来访者的话中均有“珍爱粮食”“尽力光盘”等词汇。参与访谈的同学均有引导未光盘同学做到光盘的意向。
4. 讨论
4.1. 对观察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观察了2896名同学,其中光盘同学有1796名,占总人数的60.15%,过半的同学选择光盘,这与张艳红在2011年的研究结果不符合。她的研究表示,浪费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在我们每天生活的校园中也随处可见,学生浪费粮食最严重也最普遍,每天中午如果到学生食堂看看,浪费是触目惊心的。十有八九的学生食物是吃不干净的,很多学生只吃一半就倒掉了,甚至只吃三分之一(张艳红,2011)。
本研究与之不符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2019年出现了新冠疫情,大家体验到了物资匮乏带来的不便,对资源更加珍惜了,更愿意光盘。二是前段时间袁隆平学者的逝世促使很多人在各大媒体上呼吁珍惜粮食,有人表示“今后绝不剩余一粒米”。三是社会赞许效应。研究者在记录学生餐盘中剩余食物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看见有人在记录便会尽力使自己光盘,出现了有同学本来准备放餐盘了,看见了我们,便又几口将盘中食物全部吃掉的现象,另,记录人员所在地附近的桌上的同学基本都能做到光盘。
4.2. 对访谈结果的讨论
很多学生会以“米饭太粘了”,“馒头有点酸”,“吃不完”,“菜的味道不好,咽不下去”,“反正我付了钱的”简简单单的几个理由,让墙上贴着的“珍惜粮食,浪费可耻”的标语俨然成了装饰(张艳红,2011)。而本研究访谈的对象均未表示出“自己付了钱就可以随意浪费”,反而有同学表示“饭菜都是自己花钱购买的,剩了一粒米都是罪恶,都是对钱的不尊重”。
本研究还发现,同学们均对“光盘”行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之有正面评价,认为其是节约资源、预防浪费的好方法。这些转变可能跟国家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关,高层曾在2013年和2020年两次做出了有关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批示(宋笛,2021)。
本研究发现,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没能做到餐餐光盘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大类,外部原因与季节、天气、温度、食物的味道、地域及饮食习惯有关;内部原因大多与个人的饮食偏好、食量与情绪相关。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3.1. 不足
人为记录光盘或剩余菜品指标,主观性较强,推广性不足。
数据采集方面,女性数据多于男性,中午数据多于下午,一食堂、二食堂数据多于三食堂。但前两者与数据本身的基数差异相关,重庆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比男性多。但食堂方面的数据确实存在偏差,鉴于三食堂数据过少,我们在做差异检验时剔除了三食堂的数据。
4.3.2. 展望
基于数据采集方面的不足,后期可以通过在餐盘归置处拍摄视频记录同学们餐盘中菜品剩余量,进行分析,避免人员记录时被被观察者发现并出现社会赞许效应。
基于评分主观性较强的不足,后期可以由多名同学进行打分评断,对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较为可靠的数据结果再进行分析。
5. 结论
5.1. 访谈
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了解过光盘行动且对光盘行动的评价积极正面,有意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落实光盘行动,也愿意引导他人做到光盘。日常生活中没能做到餐餐光盘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大类,外部原因与季节、天气、温度、食物的味道、地域及饮食习惯有关,内部原因大多与个人的饮食偏好与情绪相关。
5.2. 观察
通过描述分析发现重庆师范大学在校生食堂就餐的光盘行为是比较好的,有60.15%的同学做到了光盘,其中男性光盘行为优于女性、晚餐光盘行为优于午餐光盘行为。通过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性别、就餐时间作为变量在P < 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5.3. 建议
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是有光盘意识的,教育者更多的是需要引导他们做到光盘。对此,学校和食堂可以开办“光盘打卡”活动,通过鼓励同学们记录自己的光盘时刻、晒发朋友圈,在从众效应的促使下,激励他们周围更多的人加入到光盘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光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