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自我控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更需要自我控制能力,高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积极的结果,如取得更好的成绩、同伴关系更融洽、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以及抗压能力更强等(易洁美,2013)。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与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高自我控制的个体能够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达成更高的学业目标,进而有益于发展良性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使个体能够拥有更好的校园生活。而且,不同于中小学的是大学校园生活更自由,因此大学生面对的选择和诱惑会更多,低自我控制的个体更容易沉迷于手机、网游等娱乐活动,进而导致消极结果和情绪(欧阳益,冯湘,罗秋怡,吴瞳予,2022)。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按照社会标准或个人意愿,积极调解、主动管理自我的行为、情绪、思维和认知的活动(王红姣,卢家楣,2004)。我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中包含着大量有关自我控制的论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孔子,1980),“克己”就是自我控制,四个“非礼”就是自我控制的具体方法。由此可见,自我控制是孔子强调的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自我控制包含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和节制娱乐五个方面(谭树华,郭永玉,200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1980)”充分体现了控制冲动的涵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198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程郁缀,2006)”这告诫人们要养成健康的习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1980)”、“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体现了抵御诱惑,不为外物所累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1980)”体现了专注学习的品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意在劝诫人们不要过度放纵嬉戏,节制娱乐。
不仅古代学者们认为君子应该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现代研究者也发现了君子和儒家价值观与自我控制存在关系。葛枭语和侯玉波的研究发现君子人格水平较高的人,更易自我控制(葛枭语,侯玉波,2021);曾小叶、肖仕飞和曾练平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和儒家价值观存在显著正相关(曾小叶,肖仕飞,曾练平,2021)。综上所述,儒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自我控制思想,并且认为君子应该“克己”和“修身”,因此笔者提出研究假设一:大学生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在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的关系中,自我建构可能存在重要的作用。Markus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建构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东西方的人群因为文化差异自我建构的类型也有所差异,而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自汉代确立正统地位以来绵延千年,对中国人人格影响是巨大的。儒家学说中有着丰富的自我建构思想。孔子在《论语》中写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1980),这其中蕴含着在群体中保持个性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思想;有关依存型自我建构的内容在儒家学说中更是不胜枚举。孟子提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杨伯峻,1960),由此可见孟子非常重视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体现了依存型自我建构思想;杜甫在诗歌中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也表现人们非常重视群体关系,不仅只是关注自己;综上所述,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独立型和依存型自我建构的思想,儒家的君子人格与自我建构之间存在联系。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控制与自我建构之间存在着相关,Chua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相关(Chua et al., 2015)。熊素红通过研究个体特质性冲动购买发现了自我控制和自我建构存在着相关(熊素红,2009)。综上所述儒家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和自我建构存在相关,自我建构与自我控制也存在相关,基于此笔者提出研究假设二:在大学生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自我建构存在中介作用。研究假设模型见图1:

Figure 1.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struction in the influence of junzi personality on self-control
图1. 自我建构在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的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向北京某所大学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08份,其中男性被试的人数为50人,女性被试的人数为258人,中文专业的被试为87人,非中文专业的被试为221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君子人格问卷
本研究测量君子人格所使用的是葛枭语和侯玉波所编制的《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量表》(葛枭语,李小明,侯玉波,2021),该量表一共有三十个题目,包括恭而有礼、智仁勇、持己无争、喻义怀德和有所不为五个维度,采用七点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在本次研究中君子人格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38。
2.2.2. 自我建构问卷
本研究测量自我建构所使用的是Singelis编制的最早测量自我建构的自陈式量表(Singelis, 1994),该量表在国内外使用广泛,共有二十四道题目,包括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十二个题目,采用七点计分方式,“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在本次研究中自我建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14。
2.2.3. 大学生自我控制问卷
本研究测量大学生自我控制使用的是谭树华和郭永玉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问卷》(谭树华,郭永玉,2008),该量表包括十九道题目,五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该量表有五个维度,分别是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和节制娱乐,该量表信效度较好。在本次研究中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74。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处理,使用SPSS 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周浩,龙立荣,2004),检验的结果表明,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4个,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6.840%,低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的差异性检验
3.2.1.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对君子人格及五个维度、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自我控制及五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君子人格总分、智仁勇、持己无争、恭而有礼、喻义怀德、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和抵制诱惑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有所不为、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控制、专注工作、健康习惯、节制娱乐的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具体内容见表1。

Table 1. Gender difference test of junzi personality, self-construction and self-control
表1.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3.2.2.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得分在所学专业上的差异性分析
以所学专业为分组变量,对君子人格及五个维度、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自我控制及五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君子人格总分、智仁勇、持己无争、恭而有礼、喻义怀德、有所不为、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控制、专注工作、健康习惯、节制娱乐、抵制诱惑没有显著的专业差异。
3.3.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的关系
3.3.1.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的相关
对君子人格及其维度、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亲环境行为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君子人格与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均呈显著正相关(r独立型 = 0.561, p独立型 < 0.001; r依存型 = 0.679, p依存型 < 0.001),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 = 0.262, p < 0.001),独立型自我建构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独立型 = 0.146, p独立型 = 0.010),结果见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junzi personality, self-construction and self-control
表2.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的相关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3.3.2. 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回归分析
以君子人格为预测变量,自我控制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显著(F(1, 306) = 22.598, p < 0.001)。君子人格能够正向预测自我控制(R2 = 0.069, β = 0.262, t = 4.754, p < 0.001)。
3.3.3. 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中介作用分析
君子人格、独立型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之间均存在相关,已经满足中介效应的检验条件。为了验证中介效应,笔者使用Hayes提供的SPSS插件PROCESS考察了独立型自我建构在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Bolin, 2014),具体内容见表3。
用Bootstrap抽样的方法确认中介作用的95%的置信区间(CI),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建构在君子人格和亲环境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成立,如图2所示。其中独立型自我建构的间接效应ab = −0.240,95% CI = [−0.199, −0.082],95%的置信区间(CI)不包括0,ab与c’异号,c’显著,说明存在显著的部分遮掩效应。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果被中介变量遮掩了,属于广义的中介效应(温忠麟,叶宝娟,2014),遮掩效应量
(表4)。

Table 3.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self-control by junzi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self-construction
表3. 君子人格、独立型自我建构对自我控制的分层回归

Table 4. Bootstrap test of mediation effect (standardized)
表4.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标准化)
(Ind1:君子人格→独立型自我建构→自我控制)。
***表示p < 0.001。
Figure 2.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dependent self-construc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junzi personality on self-control
图2. 独立型自我建构在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的中介作用
4. 讨论
4.1. 君子人格、自我建构和自我控制得分的性别差异性讨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君子人格和自我建构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君子人格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是以下原因:君子人格包含智仁勇、恭而有礼等五个维度(葛枭语,李小明,侯玉波,2021),古代教育男子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女子则要具备德言容功等品质,其内涵多有重合,都对德行有所规范。近现代,男女平等已经是基本的社会风气,因此君子人格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建构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是以下原因:自我建构与文化密切相关(Markus & Kitayama, 1991),而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从古至今都影响深远,无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代,还是现如今倡导团结友爱和个性发展的近现代,面对的群体都是全社会,因此性别差异不显著。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已有研究已经发现女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男生好(Kochanska, Coy, & Murray, 2001),女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调节自己,因此更能够控制自己。本研究中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女生高于男生这与以往赵志宏等人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现状的研究也一致(赵志宏,洪月亮,郑小颖,艾佳音,王建峰,2022)。
4.2. 君子人格与所学专业的差异性讨论
研究发现所学专业与君子人格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中文专业的君子人格平均分高于其他专业的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的教育,但是大学生已经成年,价值观已经初步建立,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大多是“工具性”层面的,深入的认知情感分析则略有欠缺,因此所学专业的君子人格差异性不明显。然而中文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大多都与文化典籍相关,所以中文专业的君子人格平均分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4.3. 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君子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一结果是符合研究预期的。君子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首先君子人格包括五个维度,其中包括持己无争和有所不为,持己无争的涵义是君子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在遭遇困境时能从个体本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知道与他人争论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的特质。而自我控制本身包括专注学习和工作这一维度,这可能是二者存在相关的原因;其次君子人格中的有所不为的涵义是君子有行为底线,个体知道做人做事的底线和边界(葛枭语,李小明,侯玉波,2021),而自我控制包括冲动控制和节制诱惑,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大概意思是人要对某些事情有所舍弃,才能有所作为,想要有所为就要先有所不为,这也体现了要自我控制的含义;第三,葛枭语的研究发现君子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被多次被证实(葛枭语,侯玉波,2021),杜莹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杜莹,2017)。自我控制包含健康习惯这一维度,大学生拥有健康习惯会使个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会拥有好的健康习惯,因此身心健康,而心理健康与君子人格存在相关,这可能也是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存在相关的原因。
4.4. 大学生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独立型自我建构存在部分遮掩效应
研究发现在大学生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独立型自我建构存在部分遮掩效应。分析中介效应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间接效应ab与直接效应c’的符号相反的情况,也就是因为中介变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产生了变化。这是中介变量遮掩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也是一种广义的中介效应(温忠麟,叶宝娟,2014)。出当中介效应检验出现遮掩效应时,研究问题要从研究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变成研究自变量如何不影响因变量。具体来说,在本研究中就是在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情况下,君子人格为什么会部分不影响自我控制,这可能时因为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更关注个体与他人不同,比较在意个体自身的感受(Markus & Kitayama, 1991),个体更在乎自身的感受可能就会产生更多冲动行为,已有研究发现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正向影响差别性面子消费行为,差别性面子消费是指消费者高调或带有炫耀性的消费行为,以此来增强其在参照群体面前的正面形象,面子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冲动行为,可能正是因为加入了独立型自我建构反而使冲动行为更多了,因此独立型自我建构部分遮掩了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5. 结论
1) 大学生君子人格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君子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2) 在大学生君子人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独立型自我建构存在部分遮掩效应。
基金项目
本研究获得北京联合大学2017年面向特色学科科研项目(KYDE40201705)、2022年度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号:JY2022Z003)和2022年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科研培育项目(项目号:10)的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