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小学生主要的学习科目。其在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建立世界公民的意识,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知识传授以课本为主,导致课堂机械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而跨学科教学便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跨学科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它指的是“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在注重各学科内在逻辑的基础之上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并将学科进行整合,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整合后的多学科融合教学” [1] 。有学者指出,跨学科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较高的自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从教学设计上看,跨学科教学往往采取多门学科、多样活动、多种策略以完成教学。因此,不仅能够将各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基于英语的跨学科教学就是在坚持英语知识教学为主体的前提下打破学科壁垒,有机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教学策略的改革与统整。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正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相关文献数量极其有限,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相关理论支持不足,学科整合的具体方式不明晰,可操行实践较少。因此,寻找合适的理论基础,厘清英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具体模式,构建可以普遍推广的实践极为重要。
社会与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后文简称SEL)是目前风靡全球的一种教育理念及教育课程。具体而言,社会情感学习是通过使儿童获得并有效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而提高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能够与他人共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预设目标以及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能力,主要分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识、人际关系技能以及负责任的决策能力五个方面 [3]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过SEL的学生在提高情感技能、减少不良行为以及降低心理压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目前学生进行SEL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直接进行SEL的教授;另一种则是将SEL融入其它科目的教学之中。有报告指出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SEL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4] 。
基于以上背景及研究趋势,本文旨在探索在SEL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模式与案例分析。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在此阶段将SEL融入到各科教学中有利于小学生情绪管理技能的提升和社交意识的培养,为其智力发展及学业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英语教学的价值,有效改善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成长打好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文献综述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统领将不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而进行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教学相比,跨学科主题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首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本身跨度较大,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 [6] 。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采用跨学科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在小学阶段一些英语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而采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可将难理解的知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再者,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目前,有学者对SEL视角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英语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SEL对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将SEL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突破路径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小学英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这一问题,汤慧慧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应该更趋于一种跨学科融合的统一体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社会、自然、科学、信息等平行的学科自然地融合进来,从而赋予英语教学新的生命力,以多元智能的互补与平衡发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7] 。卢素珍指出跨学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英语知识的渠道,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能力,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8] 。顾明珠指出英语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除了自身承担的语言教学作用,还包含了很多非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各学科正向积极的串联才能实现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完美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9] 。
其次,关于SEL对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进入21世纪,社会与情感能力逐渐被提上全球教育政策议程。2015年8月,联合国将近200个成员国的代表一致通过将“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确定为2030年教育发展议程,提出要让学生掌握处理好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等多种关系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另一方面,SEL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社会情感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人们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化。王萍等学者指出社会情感能力是学生取得个人成功和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种的必备技能。对学生进行SEL可以使其改善不端态度和行为,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而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推动SEL的研究和实践是促进人才培养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议题 [10] 。毛亚宁指出中国社会进入以注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和引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社会人格。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获取的社会情感学习回应了这一时代诉求,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社会人格的有效路径和抓手 [11] 。龚愉悦指出SEL对于学生的情感、社会技能以及学业有较大帮助,因此有必要将SEL进行学科整合 [12] 。据美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8月3日报道,学生的SEL能力包括认识并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以及理解他人的感受等(见图1),这项能力已经被证明与许多长期和短期结果相关,包括学业成就、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健康等。研究表明,SEL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尤其是跨学科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Figure 1. SEL-bas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ramework
图1. 基于SEL的协同育人框架
再次,将SEL与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但目前将其融合时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缺乏对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的系统设计、教学内容统整浅表化以及师生互动形式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了突破路径。任学宝指出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落实有赖于跨学科主题课程体系的建构。一方面,学校应以SEL为导向,做好跨学科主题课程的顶层领导与系统设计,做到凝练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还应滚动式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教师骨干队伍,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 [13] 。乔虹指出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将一些学生应该了解的新的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没有纳入在本学科中的知识,围绕主题加以删选整合,促进不同层面知识之间、不同类型知识之间、不同水平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 [14] 。王佩指出跨学科主题教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需要依托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问题,作为整合跨学科的联结点和支点。跨学科主题教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需要依托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问题,作为整合跨学科的联结点和支点 [15] 。
由此看来,在SEL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通过课例分析与呈现,旨在示范SEL视域下英语跨学科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过程,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3. 教材分析
3.1. 教材选定
本文选择的是外研社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材,使用的是第一模块London。
3.2. 内容简介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不规则变化的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并能够将其进行应用,能够使用含有不规则动词的句子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最终运用已学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陈述说明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本模块围绕London这一关键词展开,由两个单元构成,为:“Unit1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和“Unit 2 We bought ice cream!”在Unit1部分分为四个Activity。Activity 1简述Lingling、Amy以及Sam来到London并参观了London Eye;Activity 2则是三人遇到了John并进行对话;Activity 3以及Activity 4则是对前两个活动中学习的句型进行练习。这部分以Activity 2的对话情境为主要学习内容。该情境围绕Lingling和Sam、Amy回到伦敦并遇到了好朋友John并进行对话展开,讲述了一些过去发生的事从而进行“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这一重点句型和重点单词的学习,并对此进行拓展学习“When did you come back?”这一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在Unit 2部分分为七个Activity。Activity 1以Daming和同学的对话引出Lingling寄来的书信并在Activity 2呈现;Activity 3和Activity 4是对重点句型及其回答以及重点单词的深化学习;Activity 5则是拓展学习英文歌曲THE LONDON EYE;Activity 6是对过去式句型的深化学习;Activity 7则是交流谈论环节,以My trip为主题进行全班交流。这部分以Activity 2的书信、Activity 5的歌曲以及Activity 7的谈论交流为主要学习内容。Activity 2的书信主要是Lingling写给Daming并讲述Lingling在伦敦发生的事情,从而进行过去式的学习。本模块与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模块紧密联系,都是对一般过去时的学习,知识衔接比较紧密。且本模块与第三模块同属于“参观旅游”主题,让学生在结合自己实际体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动词过去式以及描述过去发生的事的学习目标。通过课本展示的Lingling在伦敦发生的事和Daming参观了London Eye、Big Ben以及British Museum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社交文化、旅游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意识和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进行SEL,最终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
3.3. 跨学科整合
基于钟德艺、郑士璟和汤慧慧的相关观点,跨学科整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主题、确定整合学科、罗列知识点、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16] 。
首先根据本单元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整合,确定单元主题为“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涉及科学知识、语文知识并可融合音乐美术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确定进行英语、科学、语文、美术以及音乐学科的整合。融合科学语文知识以扩充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合音乐和美术学科以总结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朱婷指出,整合科学的跨学科教学应从教材内在的逻辑与内容结构分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文本,而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而有创意地使用教材,适当地整合教学内容 [17] 。针对Unit 1所涉及的伦敦著名景点伦敦眼和Unit 2 Activity 7所涉及的上海著名景点东方明珠。这两个景点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是这两个城市的著名代表景点。而伦敦和上海都是国家的代表城市,其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色值得我们探究,因此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对其进行拓展学习,将英语学科与科学学科相融合介绍伦敦和上海的自然人文风光,从而使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人文情怀。
贾红红认为,整合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应把握好关键点,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跨学科的融合度 [18] 。在本单元学习中,关键点是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五年级小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了不少关于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以及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因此在学习本模块时抓住关键点将其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让同学们思考能够描述伦敦和上海美景的古诗词。除此之外,语文学科中学生已学习了不少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借此向同学们介绍旅行和人际交往礼仪拓展其知识面同时紧扣主题。
邹秀娟提出音乐的跨学科教学应安排一些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中 [19] 。针对Unit 2最后部分歌曲“The London Eye”的学习,在这部分可将其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除了学习课本给出的曲目之外,可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上海的歌曲,例如《上海滩》英文版。通过激昂澎湃的歌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上海的魅力,增强其文化认同。
罗小雨强调美术的跨学科教学应需要开展融通式的艺术学习,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视角和知识,在学科交汇和不同学习方式的交织中,产生艺术创意,发展创造力 [20] 。为了能够生动形象的使学生了解课本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可将美术学科融入其中,在学习对话文本时可让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对整个故事进行描绘,在最后可让学生以“My Trip”为题画一张关于自己旅行的手抄报。通过亲手实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 SEL视域下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分析
在本部分,以外研社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模块为例,通过教案展示和分析的方式,提出有效的社会与情感视域下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4.1. 教学主题的确定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以主题为统领,并可分为三大主题,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人与社会。在大主题的引领下继续确定每个单元的小主题。基于此,在社会与情感视域下本模块的大主题确定为人与社会,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与社会学习,最终培养其社会情感能力。在对本模块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主题为“旅行日记”,在该主题的引领下有机融合语文、科学、美术以及音乐学科分别设计子主题并展开教学。总体以英语学科的子主题“伦敦之行”为统领,以旅行这个关键词贯穿整节课,在其中引入介绍上海以及其著名景点东方明珠。借助东西方这两个城市进行学习并分别确定子主题(见图2),根据主题设计五个板块的活动。

Figure 2. Design ideas of English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based on A Trip to London
图2. 以《London旅行记》为例的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思路
4.2. 教学目标
4.2.1. 知识和技能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句型:When did you come back?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I dropped my ice cream!
掌握并熟练运用关于复数主语的一般疑问句法:Did they buy ice creams?
动词短语:go to the park/ buy ice creams/walk to the bus
重点单词:when;back;drop;meet;run及它们两个的过去形式
能够使用含有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语句说明过去的活动。
了解掌握伦敦和上海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相关知识及伦敦眼和东方明珠的文化历史并能够用语文中学习过的诗词对其美进行描述;学习有关旅行的诗词名言,扩展知识。能够对其进行绘画,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Trip;学习并能够演唱英文歌曲The London Eye和《上海滩》英文版。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简短文章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将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合作交往能力。
4.2.2. 过程和方法
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找出最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
4.2.3. 情感和文化
了解有关地标The London Eye的知识,尊重英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通规则,培养跨文化意识;敢于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交流,表达中不怕出错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4.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英语、科学、语文、美术以及音乐五个学科,在大主题的统领下,各学科分别确立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见表1)。

Table 1.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表1. 跨学科整合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
导入:向学生介绍自己在暑假的一次旅行,并向学生提出“What did you do in the summer holiday?”这一问题。
板块一:旅之科学——体验旅行奇妙:创设情境,与科学学科连贯衔接,初识伦敦和上海
围绕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暑假的旅行经历或者在暑假做的事。通过讨论、学生发言,对已经学习过的过去式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讨论结束后,借助PPT展示课本Activity1的文字以及图片,介绍Lingling、Amy和Sam来到了英国伦敦并参观了London Eye,引出本节课主题“Trip itinerary”。同时出示本板块的重点知识,主要是重点单词及其过去式,包括:go-went、meet-met、see-saw、visit-visited,播放录音让学生掌握单词正确读音。同时借助学生回忆自己在暑假做的事情将这些单词加以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学习结束后进行拓展学习,借助PPT出示地图,展示伦敦和上海的地理位置,向学生介绍伦敦地处西半球、零时区。其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多雨雾。伦敦眼是其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伦敦由于使用煤产生大量烟雾以及气候原因,得“雾都”的称呼。上海地处东半球、东八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温。东方明珠是其代表性建筑,拥有“东方巴黎”的称号。通过介绍两地,让学生学习用英语对其气候、位置等进行描述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对两地有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对自己过去发生的事的回顾对已经学过的过去式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且本模块一般是开学第一节英语课进行的内容,学生刚结束假期生活,以学生假期中的亲身经历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而且贴切学生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本部分借助伦敦之旅的话题向同学们介绍关于伦敦和上海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借此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社会与情感学习,继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21] 。同时体会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见图3)。

Figure 3. Integr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and Science subjects
图3. 英语学科与科学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
板块二:旅之诗韵——感受旅行魅力:角色扮演,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学习旅游礼仪及诗词名言
借助课本Activity 2的对话进行教学,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录音,把握单词正确读音,能够流利准确的进行对话。学习完读音后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每个人分别扮演Lingling、Amy、Sam和John,进行角色扮演以及对话练习。对话练习结束后,请一组学生进行对话展示。展示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重点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进行详细分析学习。主要学习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包括:come-came;buy;drop-dropped;ice cream;come back。主要学习的重点句型是“Did you + 动词原形 + yesterday?”以及学习能够使用含有动词过去式的句子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部分学习的单词大多数是动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演示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如在学习单词back时可让一学生向教室后方走去,随后教师对学生说“come back”让学生从教室后方走回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在学习单词drop时教师可将课本先拿在手中随后使课本从手中滑落同时向学生说明“The English book dropped”,通过演示及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对话最后Lingling不小心把冰淇凌掉到John的鞋子上并对其道歉这一情境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借助语文课本中的名言警句“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向同学们介绍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包括礼貌用语以及与别人交谈时的礼仪。基于本堂课“旅游记”的主题,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观光旅游时的礼仪知识,从而学习人际交往的礼仪。最后拓展语文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关于旅行以及描绘风景的诗词句,比如:“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诗词句运用到描绘自己的旅行中去。
设计意图:运用角色扮演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能够提高其课堂活跃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该对话传递的信息比较多,除了学生必学的知识外还有很多隐藏的文化知识。因此借助语文课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关礼仪方面的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挖掘背后隐藏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22] 。同时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诗词句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深度。通过将英语知识与我国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时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交际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终提高其社会情感能力(见图4)。

Figure 4. Integr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ubjects
图4. 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
板块三:旅之插曲——解决旅行事故:语篇教学,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描绘旅行色彩
在PPT上出示课本Unit 2 Activity 2的书信,借助语篇继续进行过去式的学习。出示语篇后向同学提出“Who did Lingling、Sam and Amy meet yesterday?”“What did they buy?”“How did they go home?”通过这三个问题以及解答掌握语篇大意并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将整个故事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主要呈现的是在公园这个场景中Lingling、Amy和Sam遇到了John,四人偶然相遇并进行交谈,随后他们四人每人买了一个冰淇凌。随着公共汽车的到来他们四人跑向公共汽车,但在这个过程中Lingling的冰淇凌掉到了John的鞋子上。教师可先出示样例(如下图所示),着重强调要画的重点,随后给学生时间进行创作。同学们完成绘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时老师可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同时进行表演。借助提前准备好的冰淇凌卡片教具,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整个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版块主要是对已经学过的单词及其过去式以及重点句型的复习,如果只是对书信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讲解难免枯燥乏味。而将其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使同学们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自行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有机融合,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绘画,能够锻炼同学们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从而将SEL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见图5)。


Figure 5. Integr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and Art subjects
图5. 英语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
板块四:旅之旋律——唱响旅行歌曲:拓展学习,与音乐学科有机融合,体会旅游音韵
播放歌曲The London Eye,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进行英语发音以及英语知识的学习。首先播放英语歌曲The London Eye,播放结束后带领学生逐句学习让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单词的读音以及这首歌曲的大意。了解大意以及学会正确的读音后,让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歌曲演唱的学习。使学生随着这首歌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伦敦文化,感受伦敦魅力。歌曲学习结束后,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去过或者想去的城市并想想能代表这些城市的歌曲。交流讨论结束后,带领学生学习事先准备好的英语歌曲,例如:《上海滩》英文版,从而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及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
设计意图:经过几个板块的知识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熟练了且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此时进行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从高度集中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的放松。在欢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喜欢英语这一学科。借助音乐学科不仅仅只是学习音乐歌曲,而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眼界。这一板块仍然紧扣“旅行”这一主题,使学生开动脑筋想象在自己的旅行中的音乐旋律,使学生体验其中的趣味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体验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到身处中华的自豪和骄傲,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情感能力 [24] (见图6)。

Figure 6. Integr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and Music subjects
图6. 英语学科与音乐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
板块五:旅之色彩——制作旅行绘本:总结提高,有机融合多学科,升华主题
所有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总结结束后让学生以“My Trip”为主题撰写自己的旅行日记。让学生将自己曾经的旅行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描绘,包括旅行地、旅行前的准备、旅行路线、旅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旅行过程中的天气变化以及旅行中发生的事情,同时要求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单词以及句型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应用。让学生用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描绘旅行地的美丽,并让学生给自己的旅行配乐,找一首能够代表自己旅行途中心情的歌曲。最终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将自己的此次旅行记录下来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学生完成简笔画的描绘和书信的书写后在全班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经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此主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以“My Trip”为题撰写旅行记能够让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熟练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此活动生动,使学生能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再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自行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5] 。在此板块,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能够很好地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化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见图7)。

Figure 7.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图7. 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目标
4. 总结与建议
本主题的跨学科教学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整节课在“旅行”这个主题的统领下而开展,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有机融合英语、语文、科学、音乐以及美术学科,凸显英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将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学科融合,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改变以往英语学习枯燥乏味以及英语课堂千篇一律的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很好地将社会与情感学习贯穿到课堂之中,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文化、亲身体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 [26] 。总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4.1. 积极运用跨学科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学生多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且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文化情怀。学生在体验不同文化情感的同时,其情感和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能够得到锻炼,其社会意识和社会情感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7] 。因此,要积极运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发挥其优势,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4.2.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要注意主题的确定,打破学科壁垒
目前小学英语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情况较少,大多还是一传授英语知识的传统英语课堂。导致英语课堂沉闷死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也有不少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英语课堂,但它们大多数在融合其它学科时不够流畅,各个环节衔接较为突兀。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知识学习难度加大。因此,打破学科壁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个问题就需要认真钻研各个学科的知识,研究教材内容,寻找能够将其联系起来的主题,在主题统领下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同一主题下的跨学科教学体系 [28]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性的学科在知识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多,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和主题,这为主题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只有确定好主题,才能提高各学科的融合度,从而有效地打破学科壁垒。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能仅仅精通自己英语知识,而应该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也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29]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各学科融合在一起并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各学科的配合下完成英语教学目标。此外,跨学科教学也应加强数字技术的整合运用,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30] 。
4.3.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要突出英语主体地位,有机融合各学科
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把握不好各学科所占比例,从而削弱了英语的主体地位而导致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是目前存在的另一问题。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使教学重心偏离原定轨迹,从而导致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反而对拓展的部分掌握地更好。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明确教学重点是英语知识,其他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辅助英语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同时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英语部分与其他学科如何有机配合才能既凸显英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很好地将其他学科融入其中 [31] 。这就要求在设计其它学科时要注意所占比例不能过多,拓展的范围不能太过广泛。始终保持英语的主体地位,其他学科扮演好辅助角色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英语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4.4.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拓展学习
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时注意要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基础性知识出发,逐渐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学习。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意识等,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32]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预期效果,否则很有可能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困难,影响教学质量。不仅不能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反而造成教学事故。同时要注意层层递进,教学目标由低到高逐步升华。从知识技能目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内在逻辑,不能将他们混杂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跨学科主题教学融入到现实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