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最早由McCroskey & Baer [1] (1985)提出,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被定义为“使用第二门语言和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交流的意愿”。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交际意愿已形成深厚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在二语习得领域,学习者拥有交流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愿意使用二语进行交际,交际意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交际意愿较强的二语学习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Yashima et al., 2004) [2] ,二语交际意愿甚至被认为是“(二语)学习的最终目标”(MacIntyre et al., 1998: p. 547) [3] 。麦克罗斯基教授建立交际意愿沟通意愿量表后,多位学者进行了以此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我们基于现有理论基础,开展对二语交际意愿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并有完善的参考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交际意愿的研究有一定成果,但大部分集中于对学习者、接收端的因素研究。Malgorzata Baran-Lucarz (2015) [4] 对学习者自我评估对其课堂内外交际意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Chaochang Wang (2019) [5] 提出了学习者对于课堂互动反馈的接收认知与交流意愿及其实际交流行为之间的关系;Elis Susanti (2021) [6] 从学习者人数、性格、自我评估、语言能力的角度切入,研究其中联系;Pornapit Darasawang (2021) [7] 也同样从学习者个体差异(自信和语言熟练度)对交际意愿再次阐述。杨华(2013) [8] 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特点;于晓日(2013) [9] 研究了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李荟英(2021) [10] 研究了巴基斯坦本土汉语学习者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特点,建立了金字塔模型揭示内在联系;丁秀梅(2020) [11] 研究了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特点,并分析了课内外差异。
关于教师因素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影响,有部分学者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文献表明,教师因素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交际意愿和表现也不同(MacIntyre et al., 2011; Zarrinabadi, 2014) [12] 。在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但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素是相对可控的,教师因素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Cao, 2011) [13] 。王健、张静(2008) [14] 、吴婷(2016) [15] 从外语教师的课堂表现、角色定位以及课堂管理等角度考察这些因素与二语交际意愿的关系。林殿芳、王俊菊(2018) [16] 采用焦点式写作和访谈方法,将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分为四大类和十一小类,构建了教师影响因素模型,但我们认为该分类有改进空间。王海峰、周启红(2021) [17] 根据林殿芳、王俊菊(2018) [15] 的研究,以赴中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际汉语课堂教师因素对于交际意愿的影响,对国际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王海峰,周启红,2021) [16] 。近年学术界仍有不断更新的成果,关注到了教师提高学生沟通意愿的策略,研究探讨教师如何人际投射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并使用准确的英文单词来实现学生交际意愿的提高(Xueyan Yang, Shunli Yin, 2022) [18] 。
上述研究均对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堂外的跟进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参考意见,也对此次研究有着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但显而易见,当前国内外学者在交际意愿领域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1) 在对教师因素的研究领域尚未深入。
2) 研究对象多为留学生,并且缺乏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比较,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需要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精确性的建议。
3) 多针对某一具体因素开展,未形成完整系统,且忽略中国大学课堂设置的特点,缺乏对课堂设计的具体改进意见。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罗列出性格特点、课堂反馈、教学态度、情感关怀、课堂管理、专业素质、活动组织、授课方式、上课内容、外在仪表10个维度。通过对北京某理工大学18级、19级、20级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针对性访谈,研究以下问题:教师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是否相同?
本研究将结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十个维度与二语交际意愿的关联性,保留相同、发现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见解,进而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改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二语交际发挥提供更加严谨细致、准确有效的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不同类别学生对于教师影响交际意愿的看法,通过统计对比与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以及教师影响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北京某理工大学在读学生。被调查的学生共287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对照组,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男生和女生。其中英语专业学生47人(16.4%),非英语专业学生240人(83.6%);男生170人(59%),女生117人(41%)。
2.3. 数据收集和统计
2.3.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分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专业大学生两组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客观题我们按照教师因素影响框架,根据教学实践和预计结果对王海峰&周启红(2021)问卷进行了增删和改编,最终形成了问卷十个维度的具体调查项,共计34题。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计分,从“完全不接受”到“完全接受”分别对应1~5分。为了尽量多地收集数据,问卷采用汉语设计,同学可用汉语作答。
2.3.2. 访谈
本次访谈挑选了10名该校大学生,选取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有代表性,即英语水平和交际意愿存在一定差异;二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其中,英语专业学生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4名。访谈主要采用一对一方式,主要用汉语交谈,每人访谈时间20至30分钟不等,其过程全部录音,后期进行人工转写,形成文本材料,供后续分析使用。访谈针对问卷得出的数据结果,进一步探究学生对影响其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不同维度的影响程度的具体差异和深入原因,和学生们的具体看法、建议。
2.3.3. 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客观题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独立性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
一共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其中非英语专业240份,英语专业47份。问卷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825,高于0.7,信度较高。
为验证问卷的结构效度,我们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KMO值为0.811,Bar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著(c² = 4207.882, df = 561, p < 0.001)。共解释64.484%的变异量,累积方差解释率大于50%。全部因子载荷都在0.40以上,高于0.40的可接受值。因此,该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3.1.1. 整体结果
统计发现,对学生交际意愿影响最大的教师因素是教学态度、最小的是性格特点。从变异系数的差异来看,学生对性格特点和内容选择的态度意见波动较大,表明学生之间对这两个维度的认知有一定偏差。见表1。
3.1.2. 专业分类数据情况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从专业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意愿在专业素质(题5.1),情感关怀(题5.3),教学态度(题5.4),外在仪表(题6.1~6.5)这四个维度的态度和受影响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受课堂管理、内容选择、课堂反馈、授课方式、活动组织、性格特点的影响程度不同。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表2. 两组学生的各维度对比
1) 课堂管理
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管理上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题1.1~1.3中,p均 > 0.05)。但具体来看,双方对待手机管理的态度略有差异。在题1.8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不反对老师干预自己玩手机(M非英专2.16 < M英专2.60)。结合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英专生接触英语较多,在英语学习方面自主性更强,所以更不偏向老师的干预。见表3。
Table 3. Statistic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factors
表3. 课堂管理因素统计
2) 授课方式
统计结果显示,在授课方式题组中,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授课方式多项上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表4。
在题1.4和1.5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喜欢教师用PPT讲课(MD = 0.265, p = 0.050)以及教师在黑板上写英文(MD = 0.531, p < 0.05)。结合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英语专业大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更多,而非英专较少,所以非英专学生对老师是否在黑板上写英文较为敏感,且因为其他课程因素影响,结合PPT讲课会更为有效率。
在题2.3与4.5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喜欢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授课方式(MD = 0.403, p < 0.05),同时更不在意老师讲课方法(MD = −0.517, p < 0.05)。结合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时较少,更加关注老师的上课内容,从而忽视老师的讲课方法等细微因素。
此外,在题1.6,2.1,2.2,中,p均>0.05,可见在“老师用中文解释”,“小组会话讨论”和“老师多讲,学生听”三种授课方式上不同专业大学生认为其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差异不大。
Table 4. Statistics of teaching method factors
表4. 授课方式因素统计
3) 课堂反馈
统计结果显示,在课堂反馈题组中,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反馈多项上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
在题1.7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喜欢老师上课纠正其语音语法错误(MD = 0.362, p < 0.05)。
在题4.6中,老师的打断对英专学生的交际意愿影响更大(MD = −0.469, p < 0.05),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说话时,老师常常打断,英专学生更有可能不愿意用英语发言。
此外,在题5.2中,p > 0.05,即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老师认真回答我的问题”这项上交际意愿的影响差异不大,如果老师认真回答学生问题,学生将更有意愿交流。
Table 5. Statistics of classroom feedback factors
表5. 课堂反馈因素统计
4) 活动组织
统计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活动方式上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表6。
在题2.4,3.1和3.4中,p < 0.05即两组存在差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不反对组织英语表演活动(MD = 0.318)、英语语法学习(MD = 0.445)和英语写作学习(MD = 0.322)。
在题4.4中,MD = −0.518,p < 0.05,经数据结果对比,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意愿受活动组织趣味性影响较大,如果老师组织的活动没有意思,英专学生更有可能课堂上不愿意用英语发言。
而在题2.5,3.2,3.3,3.5中,p均>0.05,即在“做游戏”,“英语会话”,“英语阅读”和“英语听力”四种活动组织上对不同专业大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差异不大。
Table 6. Statistics of activity organization factors
表6. 活动组织因素统计
5) 课堂内容选择
统计结果显示,在内容选择题组中,p均 < 0.05,即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内容选择上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意愿更受课堂内容选择影响。见表7。
在题4.1,4.2和4.3中可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受内容影响较大(MD = −0.304),如果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更有可能不愿意用英语发言;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受课堂话题趣味度影响更大(MD = −0.520),如果学生对话题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更有可能不愿意用英语发言;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受课堂话题熟悉度影响也较大(MD = −0.384),如果学生对话题不熟悉,在课堂上更有可能不愿意用英语发言。
Table 7. Statistics of content selection factors
表7. 内容选择因素统计
6) 性格特点
检验结果显示,在题4.7中,p < 0.05,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教师性格特点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上都持反对观点,但仍然存在反对程度上的细微差异,即老师的性格对英专大学生的交际意愿影响更大一些(MD = −0.579)。结合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英语专业大学生接触老师的时间和学习英语的时间更长,总体英语水平更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更低,更在意教师性格等细微因素的影响。见表8。
Table 8. Statistics of teacher personality factors
表8. 教师性格因素统计
3.1.3. 性别分类数据情况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比,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和女性大学生的交际意愿在课堂管理、内容选择、性格特点、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情感关怀、课堂反馈这七个维度的态度和受影响程度较为统一。而受授课方式(题2.3)、活动组织(题3.5)、外在仪表(题6.4)的影响程度不同。
统计结果显示,在题2.3,3.5和6.4中,p < 0.05,在非英专学生中,男生和女生在上课方式、活动组织和外在仪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更接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上课方式(MD = 0.400)以及更喜欢上课听听力的活动(MD = 0.282),女生则更会关注老师是否化妆(MD = −0.482)。见表9。
Table 9. Statistics of gender factors
表9. 性别因素统计
以上是对问卷和访谈内容的具体分析。
3.2. 访谈讨论与建议
3.2.1. 课堂管理
前文问卷数据结果分析中提到,在课堂管理的维度上,非英专生受该教师因素影响程度更大,通过访谈发现,对于老师上课干预自己玩手机的管理行为,受访非英专生顾虑“自己上课时需要查阅资料,老师过于干预可能会让自己在课上留下不好的印象”,其认为好的印象是开启交际的前提。可见,如果学生使用手机是出于记笔记、查资料、查单词等正当目的却被老师干预,会打击学生交际积极性,但受访学生同时承认老师指出课堂上玩手机这一问题不会影响交际意愿。”即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本就是不正确的行为,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干预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教师在管理课堂的过程中,如若发现学生上课有走神、使用手机等行为,因先探明缘由,再加以干预,并非强硬制止。
3.2.2. 活动组织
与王海峰研究中“学生对于传统模式感兴趣,而对于表演、游戏等新型活动兴趣不高”的结论不同(王海峰,2021),本研究发现课堂上现有的活动对于学生的交际意愿促进作用都没有很突出,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亟待改进。在课堂活动组织这一维度中,受访的四位非英专生表示相比专业性更强的写作语法课,更喜欢英语表演活动,能锻炼英语口语,更容易激发非英专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交际意愿。但也有较为内向的非英专生表示不会轻易参与表演活动,更倾向于选择语法课等书面课程。而英专生的侧重点在于对知识传授的整体性、自我表达的自由度有更高的要求,英专生们认为语法、写作类活动的模式化很强,更像是在迎合应试要求,学习起来也会更为困难和枯燥。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与王海峰的结论不谋而合。而对于语法、写作类难度较大的活动,可以采取融于日常的训练,更容易打破传统教育下“只进不出”的二语学习模式。根据访谈结果也可以得知,英专生所接触的内容深度和知识难度、密度比非英专生更有挑战性,输入和输出的双重压力导致了英专生对于各类活动的畏难情绪,压抑表达自由。同时,给英专生授课的教师不能带有“这么简单的知识,作为英专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的想法授课,“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隐性要求,教师讲什么要考虑到学生想什么和怎样想”(王海峰,2021) [6] 。
3.2.3. 内容选择
问卷数据和访谈内容都显示,老师的内容选择的有趣程度和熟悉程度都会对学生的交际意愿产生影响,其中不熟悉的话题更会削弱学生热情,对于英专生来说影响更为深远。受访者表示自己看重课堂趣味性,内容的趣味性与交流意愿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入多媒体等手段让所选内容更易入耳、入心,“通过图片、可见等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新的语言知识”(胡越竹,2016)。但如果对话题不熟悉,就算有趣学生也表示不愿意发言,丢脸和浪费课堂时间成为最大的顾虑。因此,老师选取话题后,可以通过罗列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提前熟悉话题内容、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3.2.4. 授课方式
数据和访谈结果显示,无论是“老师多讲,学生听”还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且不同学生并无太大差别,只是普遍认为被迫互动不如主动互动好。而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是否使用PPT并无明显影响。因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无需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变化,学生们更希望主动参与课堂,而非通过被提问这种被动互动,所以我们建议老师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多讲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交际意愿。而PPT则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老师们可以按需选择。
3.2.5. 课堂反馈
根据数据显示与采访结果得知,学生的交际意愿与课堂反馈关系很大,学生们非常赞同老师在课堂上纠正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老师打断他们的回答,则会打击到学生的交际意愿,之后可能会拒绝发言,因为“打断会影响发言思路”。所以,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错误,老师可以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采取肯定与否定结合的反馈方式,采用称赞、重复、积极评价等方式对正确的部分进行肯定,而对于错误的内容,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指正。
3.2.6. 性格特点
调查数据与采访结果趋同,英专生更看重教师的性格特点。大多数非英专生表示,不同老师的性格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交际意愿,但前提是其不会影响到课堂效率。受访的英专生则认为性格因素很重要,在课堂这个严谨且容错率低的场合下,严厉的性格会使同学畏惧权威从而害怕发言,宽松幽默则会让同学感到平等,继而提高交际意愿。针对不同群体形成不同态度的原因进一步追问我们发现,英专生与专业老师相处时间更长,学生在对待老师时可能会更加谨慎,而非英专生大多并没有关注或充分了解老师性格。因此,教师可以保持自身个性,创造机会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但主要将重心放在提高课堂效率、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上,在进行反馈时,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交际意愿。
3.2.7. 外在仪表、教学态度、情感关怀和专业素质
此四个纬度并不会对不同专业学生交流的意愿造成显著影响。数据显示女生更在意教师的外在仪表,但受访同学均表示教师外在仪表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也不关注教师是否化妆。同学们一致认为,老师的学识与教学效果才是自己最关注的。因此教师不必苛求外在,打扮得体即可。
针对最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教学态度,各专业同学均倾向于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表示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一个严肃的教学态度”,希望交流中老师能负责认真给出解答,“太松散是对教学不够尊重”,所讲授的东西也需要有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提前备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给予正向反馈,提高交际意愿。
同时和老师保持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会增加交际意愿。有学生提到和老师深入交流后会把对方看作朋友,“和朋友就有忍不住想要和对方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感觉”。因此我们建议,在课时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向学生分享人生经历,职业规划,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帮助,也会加深师生情感,提高交际意愿。
同学们表示,如果老师讲话断断续续或逻辑不清晰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备课不充分”的质疑,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难以交流,而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则留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加强学生的交际意愿。因此我们建议教师着重专注专业素质的培养,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方面下功夫,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结语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探究并对比了教师因素对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男性学生与女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开展顺利,对二语教学和大学课堂有一定参考意义。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研究对象上,大学生群体较为广大,不同年级也有差异,受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调查局限在一所高校特定几个年级。在研究方法上,虽然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但时间局限和分析手段的限制,访谈和问卷均停留在学生角度,与教师视角观念的对比有所缺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外部效度。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同时使用诸如实验、刺激回忆等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相信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基金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20801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