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当今重视效率与速度的时代,拖延已渐渐演化为当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弊病,不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执行任务。而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典型,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拖延便称之为“学业拖延”。学业拖延是拖延行为在学习场景下的一种现象,而对于它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本研究使用王国燕(2008)的定义,认为学业拖延是学业情境中的拖延行为,包括三个特征:行为与意图的偏差,不满意的后果,以及负性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抑郁、失落等)。具体来说学业拖延是指在学习情景中的拖延行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主意,但是没有与意向相切合的行为表现;并且学习拖延容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如潦草的家庭作业、不合格的论文、考试成绩不佳)。这种学业拖延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引发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舒适感,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新常态,阻挠了大学生整体学习风气的改善。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不同的。本研究整合前人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在与子女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以及长期所形成的一贯交往方式(王梦萦,2020;田文娇,2017)。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拖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研究显示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拖延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相关(童星,2020),而父亲专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拖延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况蓉,2012)。孙瑞雪(2018)对初中生研究也发现,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学业拖延整体水平,忽视型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整体水平;高军,崔伟(2017)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现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忽视型、专制型、溺爱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理论强调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在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影响下,它使得使人的行为更加富有生动性和选择性(Steel, 2007)。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孩子所形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有差异。总的来说,正向、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加理性地做出行动,更少地出现学业拖延。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的学习行为,引导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并维持这种行为的动机倾向。自我调节理论强调,当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内部时,对自身的驱动作用就会很强,再加上这种驱动会波及到其情感和认知上,就会促使学生的行为会更加富有主动性,学生便更不可能出现学业拖延。Owens & Newbegin (2000)围绕学习动机研究,发现随着内在学习动机的降低,拖延问题增加。沈正舜等(2016)对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及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展开研究,发现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已有研究主要围绕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与学习动机两两间的相关展开讨论,但对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说明尚缺乏明确的依据。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新增一个关注点,就是研究中医类院校学生的学习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进一步了解在中医这个大环境的陶冶下学生的学业拖延呈现什么样的情况,旨在为中医类院校开展学校教育、方便与父母协商沟通探讨,切实解决学业拖延问题的建议。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并结合在年级、性别等人口统计学之间的差异来探讨三者之间两两关系,同时在相关理论的引导下探讨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为学校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同时也为学生家长与孩子进行学习沟通时提供策略,拓展已有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共发出367份问卷,回收367 份,回收率100%,去掉作答时间短及填写有明显偏好的问卷后,得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90.46%。有效问卷中,男生116人,女生216人;大一年级40人,大二年级46人,大三年级50人,大四年级179人,大五年级17人;独生子女78人,非独生子女254人;父亲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164人,高中/中专/大专111人;母亲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222人,高中/中专/大专88人,本科及以上14人,无教育经历8人。
2.2. 研究量表及其信效度
2.2.1. 父母教养量表
简式父母教养量表s-EMBU-C。问卷由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两个分量表组成,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拒绝、情感温暖及过度保护。共计21题,每题答案分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均为4点计分,其中17题为反向计分(蒋奖等,2010)。本研究中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 = 461.51, df = 186, p < 0.01, RMSEA = 0.05, NNFI = 0.98, CFI = 0.99)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各分量表的a系数在0.76~0.83)。
2.2.2. 学业动机量表
学业动机量表AMS。Vallerand et al. (1992)编制了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 (AMS)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无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其中外部动机包括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性调节。共20道题,无动机问题4个,外部动机问题12个,内部动机问题4个。问卷均是类似于“你为什么要上学?”这样的原因描述,使用五点计分,计分越高,动机越高。
2.2.3. 学业拖延量表
学业拖延量表APS。APS量表是对PASS量表的一个改造,删除了原来PASS量表中的原因量表,保留测量大学生在六个学习领域上拖延的普遍性,以及希望在这些领域上改变学业拖延现状的迫切性(Solomon & Rothblum, 1984)。增加了测验项目来测量每一种学习任务的拖延程度,该量表的分半信度是0.26,重测信度是0.81。
2.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对相关人口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对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动机、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及检验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医院校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描述
在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是最高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M = 18.25,SD = 4.5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 = 19.25,SD = 4.41 (表1)。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的医学学生家庭,父母大多以温暖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n parent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N = 332)
表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基本情况(N = 332)
3.2. 中医院校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学习动机间的相关分析
3.2.1. 中医院校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和学业拖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发现,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学业拖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
表2. 中医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注:**代表p < 0.01,*代表p < 0.05。
3.2.2. 中医院校学生学业动机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研究表示,三种动机类型均与学业拖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无动机与其他两种学习动机类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3)。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
表3.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注:**代表p < 0.01,*代表p < 0.05。
3.2.3. 中医院校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动机的相关分析
表4的相关研究表明,父母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拒绝与内部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内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
表4. 中医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动机的相关分析
注:**代表p < 0.01,*代表p < 0.05。
3.3. 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动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预测变量,学业动机为中介变量,学业拖延为结果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图1。
结果显示:第一步,将父亲过度保护与学业拖延纳入回归方程,父亲过度保护对学业拖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 = 0.137, p < 0.05),即系数c显著;第二步,将父亲过度保护与学业动机的无动机维度纳入回归方程后,父亲过度保护对无动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 = 0.113, p < 0.05),即系数a显著;第三步,将父亲过度保护、无动机与学业拖延一起纳入回归方程后,无动机不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β = 0.104, p > 0.05),即系数b不显著,父亲过度保护对学业拖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 = 0.125, p < 0.05),即系数c’显著。这一结果说明,无动机在父亲过度保护和学业拖延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Figure 1. Diagram of intermediary analysis
图1. 中介分析示意图
4. 讨论
就总体情况而言,研究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较为良好,但仍旧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拖延行为。中医学院学生拖延平均分达70多,达重度拖延水平。这种情况的存在,与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中医类院校学生较医学类院校学生又增加了对古代中医历史、中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医学繁重学业任务的重压之下,学生很容易养成拖延的陋习。本研究调查发现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得分最高,过度保护得分次之,拒绝得分最低。说明在中医院校学生的家庭中,父母采用温暖和保护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居多,而采用拒绝教养方式的家庭数量较少,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的成长时期有关,孩子大了,父母更多会想要对他们更加关心、体贴。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得分次之,最后是无动机。
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拖延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学业拖延呈负相关,而父母拒绝、过度保护与学业拖延呈正相关。本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中医院校,受学业负担困扰的大学生若再经历父母对自己要求的拒绝,便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学生的身心更加疲惫,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进度,产生拖延。而父母情感温暖则会给予学生一种支持,从而提供学习动力。而对于医学生的过度在意、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一方面会使孩子感到和父母的观念脱节,一方面又会让孩子觉得不努力便可将事情轻易做成,进而产生惰性心理,导致拖延。研究还发现拒绝、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无动机呈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呈负相关,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无动机呈负相关,而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呈正相关。拒绝、过度保护本身属于不良的教育,会使学生产生两个极端的学习心理,所以不利于学生两种学习动机的培养,而情感温暖则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
本研究发现三种动机类型均与学业拖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前人研究是有所出入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3点:1) 因为中医院校课程普遍比较晦涩难懂,需要识记的内容相对较多,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又像回到高中艰难岁月的感觉,心理上产生烦躁感,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即使存在,也不足以支撑个体有足够动力学习,随之便产生拖延现象。2) 中医院校一般讲究养生等慢节奏的模式,所以学生的紧迫感不强,学习动机不强,则容易造成拖延现象。3) 中医院校女生相对较多,化妆等注重形象的措施一般较耗时,会形成一个普遍的校园风气,而这种则很有可能在全校蔓延开来,影响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多使用温暖理解的方式,促使医学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并且可以增强孩子学习动机以更好的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