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以及胶凝材料用量对玻璃纤维增强砂浆性能的影响,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结构。得到以下结论:A3的强度值最优,28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65.6 MPa和5.7 MPa,相比A1增幅达到378.83%和71.69%,SEM显示微观结构最为密实,玻璃纤维与胶凝体系粘结良好。最优胶凝材料比例为:水泥:矿粉:硅灰:粉煤灰 = 55:15:0:30,水胶比0.40,胶凝材料总量400 kg/m
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ater binder ratio, mineral admixtures, and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reinforced mortar through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A3 has the optimal strength value, the densest structure, with good adhesion between glass fiber and the cementitious system. The 28-da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are 65.6 MPa and 5.7 MPa, respectively, with an increase of 378.83% and 71.69% compared to A1. The optimal cementitious material ratio is cement:mineral powder:silica fume:fly ash = 55:15:0:30, with a water binder ratio of 0.40 and a total cementitious material volume of 400 kg/m3.
1. 引言
水泥混凝土材料由于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使用性能,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水泥混凝土材料在强度及韧性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比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较低,极限应变较小,抗冲击性能较差,易开裂以及耐久性问题,致使水泥基砂浆、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1] 。研究发现,掺入纤维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的一些固有缺陷,是扩展水泥混凝土材料适用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 [2] [3] 。
研究表明,虽然掺入玻璃纤维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 [4] ,但玻璃纤维可以改善砂浆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 [4] [5] ,明显抑制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以及早期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5] ,也可有效抑制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且收缩裂纹数量会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 [6] [7] [8] ,从而提高砂浆早期的抗裂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8] 。
基于上述性能的改善,使玻璃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已有应用,例如修复桥面裂缝 [9] 、现浇空心楼盖 [10] 等。但是,为制备高性能和耐久性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需要对其开展更深入的探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胶凝材料用量对玻璃纤维增强砂浆性能的影响,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结构,并得出了最优配比,可以为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扩展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试验材料和试验程序
2.1. 原材料和配合比
本试验原材料中的胶凝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砂为中砂,水为当地市政供水,玻璃纤维长度为12 mm。试验配合比如表1所示。
2.2. 试验程序
玻璃纤维增强砂浆尺寸为40 mm × 40 mm × 160 mm,每组分别制备6个试件。试件制备过程:将水泥、粉煤灰、硅灰、矿粉、砂、水和玻璃纤维放入砂浆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然后在砂浆振动台上振实。24 h后脱膜,分别养护至7天和28天龄期,进行强度测试和SEM微观测试。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抗压强度
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抗压强度如表2、图1和图2所示,通过图1可知,不同配合比的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7天龄期抗压强度值差异很大,总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A1的7天抗压强度8 MPa,而A3的抗压强度则急剧增加至47.3 MPa,为7天龄期抗压强度最优值,相比A1增幅达到491.25%。
通过图2可知,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28天龄期抗压强度变化趋势与7天强度变化一致,同样是先增加后下降,A1的28天抗压强度为13.7 MPa,A3的28天龄期抗压强度值同样最大,为65.6 MPa,相比A1增幅为378.83%。
图1和图2中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抗压强度差异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水胶比是影响砂浆性能的重要因素,A1水胶比为0.27,在制备搅拌过程中可知该组试块新拌砂浆的工作性能最差,入模振实困难,可能造成内部结构显著缺陷较多,这是A1抗压强度最低的主要原因,而新拌A3砂浆入模成型顺畅,内部结构均匀,从而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是,过高的水胶比也会影响砂浆强度的发展,这是A3后抗压强度总体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胶凝材料总量因素,通常胶凝材料总量增加会使抗压强度对应增加。三是矿物掺合料合理搭配,水泥、粉煤灰、硅灰和矿粉的合理搭配会使水化反应后的砂浆胶凝组分更为密实,与砂和纤维的粘结力更强,从而使抗压性能更优。

Table 2. Test results of mortar compressive strength
表2. 砂浆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3.2. 抗折强度
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抗折强度如表3、图3和图4所示,通过图3和图4可知,不同配合比的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7天和28天龄期抗折强度变化规律不如抗压强度明显,A3的7天和28天龄期抗折强度分别为4.82 MPa和5.7 MPa。不同组试块抗折强度差异的原因除3.1节对抗压强度的分析以外,还包括玻璃纤维的增强机理,玻璃纤维均匀分布在砂浆中,通过与胶凝浆体的粘结,在试块施加抗折荷载后能够阻止砂浆内部微裂缝扩展,从而起到微增强作用。

Table 3. Test results of flexural strength of mortar
表3. 砂浆抗折强度测试结果
3.3. 微观结构
(a) A1
(b) A3
(c) A5
(d) A6
Figure 5. EM images
图5. SEM图像
图5为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SEM微观形态,可以观察到,图5(a)中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结构不够致密,玻璃纤维表面包裹的砂浆的胶凝组分较少,图5(b)-(d)中,玻璃纤维在砂浆中纵横交错,形成密实的骨架结构,图5(b)中玻璃纤维与胶凝材料粘结良好,玻璃纤维被密实包裹,图5(c) (d)中可以看到未反应完的粉煤灰颗粒,展现了本研究中不同配合比砂浆强度变化的微观原因。
4. 结论
1) 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胶凝材料用量对玻璃纤维增强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结构性能都具有显著影响。
2) A3的强度值最优,7天和28天抗压强度47.3 MPa和65.6 MPa,7天和28天抗折强度4.82 MPa和5.7 MPa,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40,胶凝材料400 kg/m3,水泥:矿粉:硅灰:粉煤灰 = 55:15:0:30。
3) SEM分析可知,A3砂浆微观结构致密、玻璃纤维交错均匀分布在砂浆中且与胶凝组分粘结良好,这是其强度特性最优的重要因素。
基金项目
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1022564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