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事故会淹没巷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进而影响到煤矿的开采产量、矿井使用年限、毁坏矿井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在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中,突水事故在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上,仅次于瓦斯事故,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直位列在首位 [1] 。事故的起因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及时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所以开展对矿井突水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在矿井突水研究中,对于突水水源识别尤为重要,由于突水水源可能来源于多个含水层,并且各含水层间水质特征界限较模糊。因而,应用模糊数学判别突水水源是最优的选择 [2] [3] 。根据煤矿水化学数据,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糊评判,其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结构稳定,在判别突水水源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4] 。
通过收集和整理百善矿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验证模糊数学在识别突水水源上的可行性,对矿井水害的预测和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百善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中心西南约20 km,宿州市西北约35 km处,南北长约8 km,东西宽2~4 km,含煤面积约24 km2,见图1。百善煤矿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海拔标高+28~+32 m。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于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Figure 1. Traffic diagram of Baishan Mining Area
图1. 百善矿区交通示意图
2.2. 地质条件
2.2.1. 煤层
矿井含煤地层为石炭系(C)、二叠系(P),根据相关区域地质资料以及煤矿工程揭露情况,石炭系煤层并不具备开采条件。二叠系含3、4、5、6、7共五个煤层(组),煤层总厚度达7.09 m,含煤系数为3.14%。52、6煤层为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5.38 m;主要可采煤层为6煤层,平均厚度2.85 m,还有局部可采煤层52 [5] 。另外,由于3、4、51、53、6上、6下、7煤层岩浆侵蚀严重,为不可采煤层。
2.2.2. 构造

Figure 2. Structure diagram of Baishan Mine
图 2. 百善矿井构造示意图
百善煤矿位于淮北煤田中部,百善煤矿位于淮北煤田濉肖矿区西南部的一个孤立小向斜盆地中,主体构造为一轴向NNE的向斜,发育有断裂构造和次级褶曲,两翼的地层产状平缓,局部煤系地层有岩浆岩侵入,见图2。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水文地质概况
百善煤矿为隐伏矿床,由新地层覆盖。新地层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砂、砂砾、裂隙硬泥灰岩等构成的含水层,另一个则是由粘土、砂质粘土、软泥灰岩等构成的隔水层。煤系地层含水层以裂隙、孔隙含水为特征,含水性不均匀,有比较大的变化 [6] 。煤矿中大多数断层含水性和导水性相对较弱,但是诱发断层导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特别是煤矿北部西翼,断层松张性较好,导水性比较强,对矿井开采有着严重的水患威胁。
2.3.2. 矿井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层岩性的含水情况及含水赋存空间分布特征,本矿区含水层可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岩和局部地区分布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段)、碳酸盐岩类裂隙深隙含水层(段)。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

Table 1. Table of main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aquifer (formation, section)
表1. 矿井含水层(组、段)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表
1) 新生界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组)
含水层(组)主要由第四系、第三系砂层、砾石层夹粘土层组成,由上到下依次为一、二、三、四含(部分地区缺失四含或三含),因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三含水质情况较好,富水性较强 [7] 。由于其沉积厚度受古地形控制,厚度变化不一,厚度为40~500 m,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厚度逐渐增长。
2) 碎屑岩和局部地区分布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段)
主要由二叠系沉积岩、燕山期火成岩组成,一般情况下,富水性较弱,主采煤层分为3煤(K3)、7-8煤、10煤上下三个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3) 碳酸盐岩类裂隙深隙含水层(段)
根据碳酸盐岩含量的多少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水层(段):由中上石炭统地层组成,碳酸盐岩厚度占40%左右,此含水层距10 (或6煤层)煤层较近,在隔水层相对薄弱地带,开采10煤层底板有较大的可能性突水,是造成矿井生产危害的主要含水层。2) 碳酸盐岩含水层(段):碳酸盐岩占比90%以上,主要组成地层为寒武系上统和奥陶系中统,该含水层一般含水丰富,距主采煤层较远,对煤矿无直接充水影响,但如果与断层或导水陷落柱存在水力联系,会给矿井造成极大危害 [8] 。3)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含水层(段):碳酸盐岩占总厚度的60~90%,由寒武系中下统组成,区域内只有小范围分布。
2.3.3. 矿井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1) 新生界松散层隔水层(组)
新生界一、二、三含下分别有一、二、三隔与之对应,直接覆盖在煤系之上只有四含。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及钙质粘土组成,厚度13~158 m,分布较稳定,隔水性能较好,尤其是第三隔水层(组),是区域内重要的隔水层(组)。
2) 二叠系隔水层(段)
主要由泥岩及粉砂岩夹少量砂岩组成。主采煤层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可分为四个隔水层(段):1~2煤层隔水层(段)、4~6煤隔水层(段)、8煤下铝质泥岩隔水层(段)和10煤下海相泥岩隔水层(段),其隔水性能较好。
3. 百善煤矿模糊数学突水水源识别模型
3.1. 模糊数学评判法的基本原理
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百善矿的水文地质资料,矿井主要突水水源可能来源于煤系水、三含水、四含水、太灰水,因为水质特征界限不明显,为模糊数学评判奠定了基础。现今,模糊数学理论已经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里,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对诸多研究顺利进行和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地学领域的各种理论、表达方式以及重要概念带有模糊的特点,因而模糊数学理论在地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9] [10] [11] 。模糊判别问题就是用已知事物的各种类别,来判断给定的未知对象是属于哪一个类别的问题 [12] 。
模糊识别直接方法的基本思想:设U是已知待识别对象的全体集合,U中的各个对象有P个特性指标:U1,U2,……,Up。P个特性指标分别对应对象u的某一个特征,因而依据P个特性指标可以确定唯一的对象u,可记为:
,此式称作对象u的特征向量。集合U分为n个类别,且每一类别均为U上的一个模糊集,记作:
(则称它们为模糊模式)。模糊识别是把对象
划分一个与其相似的类别
中。当一个识别算法作用于对象u时,相应产生一组隶属度,uA1(u), uA2(u), uAn(u)。它们分别表示对象u隶属于类别
的程度。建立了相关模糊的隶属函数后判别对象u,从而判定它应归属于哪一类别 [13] 。
采用样板法构造隶属函数。具体如下:
(1)
式中:aij为第i个模糊模式的第j个样板的特性向量;aijp为第i个模糊模式Ai中第j个样板的第k个特性指标的实测数据,k = 1,2,……, p。
计算模糊模式Ai中的mi个特性向量
的平均值ai,即:
(2)
式中:
,称
为模糊模式Ai的均值样板。
计算对象
与均值样板
之间的普通距离:
(3)
令:
,则模糊模式Ai的隶属函数 [14] 为:
(4)
设A1, A2,……, An是给定的论域U上n个模糊子集,
是一被识别对象,若
,则认为u0优先隶属于Ai。
3.2. 模糊识别模型的建立
3.2.1. 确定判别指标
根据百善煤矿的水质分析资料,对百善煤矿突水水源进行分类,分类如下:煤系水A1;三含水A2;四含水A3;太灰水A4。设U为所有水样的集合,则煤系水A1;三含水A2;四含水A3;太灰水A4是U上的模糊集 [15] 。根据水样的水质分析资料选择含量较高,识别能力较强的6个特性指标,即:K+ + Na+ (u1),Mg2+ (u2),Ca2+ (u3),Cl− (u4),
(u5),
(u6),突水水源的特性向量为:
。
3.2.2. 建立判别模型
利用样板法建立四类水源的隶属函数。在四类突水水源中选取14个样品,“煤系水A1”有4个,“三含水”有6个,“四含水”有2个,“太灰水”有2个。
(5)
式(5)中:aij、bij、cij、dij分别代表煤系水、三含水、四含水、太灰水中第i个水样第j个特性指标的实测数据。14个水样的指标实测数据见表2。

Table 2. Measured data of each indicator in water samples
表2. 水样各指标实测数据
计算模糊模式中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值:
(6)
式(6)中:
(7)
计算实测水样
与
、
、
、
之间的普通距离,有:
(8)
令:
(9)
将(7)式、(8)式、(9)式代入,得到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为:
(10)
3.2.3. 模型验证与结果
将表3中的各水样数据代入上述隶属函数公式,计算出各水样对“煤系水”、“三含水”、“四含水”和“太灰水”的隶属度,再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判别结果,见表3。

Table 3. Discriminatory attribution of each water sample
表3. 各水样的判别归属
3.2.4. 判别分析
各水样判属类别的正确率见表4。

Table 4. Accuracy rate of water sample identification attribution
表4. 水样判别归属正确率
从表3判属类别和表4中可以看出,煤系水判别正确率为75%,水样1判属类别为四含水,煤系水的隶属度较接近,说明水样1中混有四含水,有可能为混合水源。
三含水的判别正确率为66.6%。水样5和水样8判属为煤系水,它们采样点位于碎屑岩和局部地区分布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依据该地区地层岩性的含水情况,三含水、四含水和煤系水通过裂隙带相互渗透,且三含水、四含水和煤系水隶属度较接近,有可能是三含水、四含水和煤系水的混合水源。
四含水和太灰水判别正确率为100%,区内该类含水层稳定,混有其它水源地可能性较小,且隶属度之间相差较大。
整体上来说,该模型判别的正确率为11/14 = 78.57%,应用该模型识别本区矿井未知水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由于水样的数量相对较少,造成准确率较低,但模型的准确率还是可靠的。
3.3. 模型的应用
在百善煤矿采集的B38钻孔四含水样中,水样主要离子含量见表5。用模糊判别模型来预测其水样的来源,并验证。

Table 5. Measured data of water samples taken on site
表5. 实地采取的水样实测数据
运用前面介绍的模糊判别方法,经计算得判别结果见表6。

Table 6. Discriminatory attribution of unknown water samples
表6. 未知水样的判别归属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表6可以看出,水样判属四含水,同时也可以看出,四含水和三含水隶属度相差不大,从而可以得出这两种水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类水样有混入三含水的可能。
4. 结论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依据百善煤矿实际水质分析资料,选取K+ + Na+、Mg2+、Ca2+、Cl−、
、
共6个指标作为判别指标,建立模糊识别模型。经过回判,模型判别正确率为78.57%,判别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应用于百善煤矿矿井突水水源识别。
2) 利用该模型对百善煤矿未知水样进行模糊识别,识别结果显示,三含水和四含水的隶属度较为接近,可能此处水样突水水源来自多个含水层,为混合突水水源,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应尤为关注突水部位,及时识别水源。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210379014S, 202210379055S),宿州学院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宿州千博地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宿州学院校级项目(KYLXYBXM22-024, szxy2022ctzy01, szxy2022jyxm29, szxy2020hhkc02),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宿州地源地勘技术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