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列入十八大报告,在发展文化市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新疆地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是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达程度。将新疆打造成“文化强区”的形象,有助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新疆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过程中构建起的一道重要战略屏障。
2. 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文化产业效率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赵琼(2014)为代表,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研究 [1] 。二是研究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效率,如赵然(2014)利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文化产业投资的财政支出效率 [2] 。三是对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效益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家庭(2009) [3] 、蒋萍(2011) [4]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类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其改进。从研究方法来看,文化产业效率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法。该方法的优势是不需要设定函数表达式,劣势是“投入越多,产出越好”的假定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实际情况,另外当投入或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模型的有效性有待验证,因此采用DEA三阶段模型进行弥补(王家庭,2009)。董亚娟(2012)则认为三阶段DEA方法只是简单地加入几个环境变量,并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 [5] 。于永达(2010)认为DEA方法未考虑样本的随机性 [6] ,稳定性较差,因此采用以参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但模型的基本假设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生产函数技术无效率项分布的具体形式,这也加剧了模型改进方面的难度较大(李双杰,2009) [7] 。新疆文化产业研究开始于2013年,学术成果产出不多,研究停留在现状描述(吴琼,赵桓,申林琛,2023;马凤强,毕天良,2023) [8] [9] 、发展路径(帕丽扎提·阿扎提,2023;李红兵,2023) [10] [11] 、定量分析(于淑楠,薛勇军,2023) [12] ;定性分析层面,对新疆文化资源丰富、富有民族色彩、极具挖掘潜力和价值、助推新疆和新疆总目标实现的新疆这样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分析未见诸端。
3.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3.1.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呈现出较为滞后的态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新疆2021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较后,文化产业对全疆各行业GDP贡献度不高。新疆农业、工业、建筑业占GDP比重较大,文化产业比重相对较小,而新疆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又高于全国,因此,新疆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2021年新疆的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了270.1亿元,总计更是超过800亿元,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员达到了21,000人。从这一数值我们可以看出新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一事业,为新疆的总体发展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年新疆广播电视行政事业总收入达到了433,527万元,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68%,这个数字对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新疆来说已经可以说是一份不错的答卷。2021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532.24亿元。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内翻了将近十倍。虽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从占GDP比重看,2021年新疆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为1.73%,比值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1。
3.2.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逐步走向深入,新疆文化产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新疆出台了许多旅游规划政策,主要针对推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精品创建、产业发展提档、业态产品培育、市场管理提质、宣传营销提效等方面,为新疆旅游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适应新疆旅游新形势、促进旅游新发展,破解制约我区旅游业发展主要矛盾,补短板、强弱项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旅游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的需要(见表1)。《新疆文化产业工作手册》也于2013年由新疆文化部门发布,该手册以各地州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为背景,汇集了最新出台的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宏观指导政策,旨在为全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导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于2014年10月由新疆文化部修订并印发。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上日程的新疆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Table 1. List of cultural industry policies in Xinjiang
表1. 新疆各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列表
3.3. 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状况
2021年新疆文化产品出口交货值排名较后,新疆文化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低,“走出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是新疆出版业“走出去”的局面。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中亚地区一样具有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走出去”的新疆出版业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进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市场的出版物,新疆已有多种形式。经过国内外专家评审,《新疆自然保护区》等近60种图书进入“中国外文图书推广计划”,向外界进行宣传推广。新疆图书音像制品出口多个国家,与国外单位合作,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联合出口图书音像制品,宣传中国民族文化。截至2014年,美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三国已有新美、新电两家出版社的图书实现了出版发行的落地。二是新疆广播影视行业的现状。“西新工程”、“新疆广电走出去”项目是新疆广电产业“走出去”的主要依托。新疆广播电视已在其它国家落地并成功播出,让更多的中亚民众逐步了解新疆、认识中国。同样进军中亚电影市场的还有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土尔扈特情歌》和《美丽的家》。
4. 新疆文化产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为推动我国文化领域掀起一系列变革,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衡量文化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接近的程度,这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有助于了解文化产业发展对资源利用、产出效应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分行业计算新疆文化产业效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新疆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指标选择及方法介绍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的研究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由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不同,导致结论不具有可比性;现有成果都是以文化产业的整体或某一特定行业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文化产业各个行业之间的共性,而对各个特定行业的个性分析较少。由于文化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之间的内容和经营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分类分别计算效率值和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结果。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文化产业效率,选取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作为文化产业效率分析的指标。本文选取的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22)。从文化产业投入指标中选取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和固定资产原值,从文化产业产出指标中选取营业收入。此外,由于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很不健全,有关文化产业的投资数据仅涉及少数行业,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替代资本存量。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Xinjiang cultural industry input-output index in 2021
表2. 2021年新疆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系数
根据相关系数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相关指标与营业收入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见表2),因此可以进行DEA有效性分析。
4.2. 新疆文化产业效率结果分析
根据DEA模型计算结构可知:

Table 3. Efficiency result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Northwest China in 2021
表3. 2021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效率结果
纯技术效率分析:综合前面的测算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新疆文化产业的三个行业整体纯技术效率相对落后。纯技术效益衡量的是同等规模投入下全国各省市产出的最大值,而31个省市区的文化产业在以产出为导向的综合效益中,究竟归因于纯技术的无效率,可以衡量出有多少。主要是文化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落后,新疆文化产业整体纯技术效益较低。相对于需要较长时间调整才能达到的企业经营规模,短期内改善技术上的无效率是可以实现的。新疆可以借助对口援疆的机会,借助内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
规模效益分析:综合前面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三个行业在新疆地区的规模效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规模效益最差的是文化服务业;排名较好的是文化制造业。规模效益衡量的是,在企业规模因素影响下的生产效益,技术效益的生产边界投入最合适规模的投入的比值。在文化服务业表现最弱的新疆,三大产业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意味着新疆现有规模较小的文化服务业企业,并未处在最适宜的规模阶段。因此,要着力培育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加大对文化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实现规模效益的文化服务业龙头和骨干企业。
从实际意义上看,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现有投入下测算效益产出目标值是有意义的。即现有投入条件下计算的产出,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产出不足值。新疆三大产业产出不足比超49%。且新疆三大产业的综合效率值均在1以下,这意味着,与新疆文化服务业规模较小、分散分布现状相吻合的文化服务业,在人员投入上的冗余率较高,新疆投入要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资金投入上,文化批零业都存在一定的冗余,因此急需提高资金利用率。从投入导向上看,投入要素在现有产出条件下能够充分利用的最优投入量,发现有要素投入的冗余状况,即资源浪费的状况,这也是对未来新疆要素利用率和投入状况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综合可知:新疆三大产业要实现现有文化产业的产出,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浪费,其中又以三大产业中冗余率最高的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代表,这说明新疆文化产业亟待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转变。
5. 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文化产业发展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科技主导、资本主导和资源主导。其中科技主导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随着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将与文化产业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下,产业具有较大的垄断性。以资源为主导的典型代表是文化旅游业,如法国的“浪漫游”,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支持、旅游标准的严格完善等,发展资源型主导文化产业。资源主导的文化产业为我国文化资源富集的新疆地区提供了很好地借鉴,应注重“文化资源禀赋”和“人为开发”的双重效应。
5.2. 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分配
总结成功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清晰,是文化产业要有效发展的必须。新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相对初级,应在制定由市场主导、步入正轨的文化产业发展轨道的同时,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使产业活力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
新疆文化产业要走“资源先导”之路,因为新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市场运作无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效应,新疆要充分依托其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所以,“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这条路,应该选择在新疆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走下去。想要市场的内生动力发挥作用,就应该减少政府的驱动力,政府的角色应随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转变。
5.3. 切实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为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领导机构和行业协会。过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国家体制结构对文化产业发展不利,需要适时适度调整,文化产业是一个门类繁多、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是成立统一的专门协调人和领导机构;第二,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具体而言,新疆可成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新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以落实文化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并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资助,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强化形势分析和文化资源转化项目推进工作。还可以尝试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上共同协商、协调、解决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新疆政府还应鼓励文化产业协会等组织的成立,形成文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联系文化产业界,最终推动文化行政部门向主要管文化的转变。
5.4.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加强市场运作
目前,新疆各地的文化产业在政策的“输血”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发展初期,这种短期的“输血”不一定能让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当政府主导到一定程度,有必要退出市场,将监管职责交还给市场,这样才能有效保持文化企业的活力,让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水平和消费层次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营造健康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对文化骨干企业进行培育,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为其提供融资支持、提升市场活力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从新疆目前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看,文化消费群体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打开内地乃至国外的文化消费市场,以弥补新疆本土文化消费市场的短板。
基金项目
2017年伊犁师范大学课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项目“精准扶贫”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YSYY26);2021年伊犁师范大学课题《哈萨克斯坦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HSKSTYJYB001)。
NOTES
1数据来源:《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