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这两种手段来表示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关系。介词是虚词的一种,主要由动词虚化而来,通常与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介词一直是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介宾短语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从”作为古介字,其语义功能涉及空间、时间、核心和关系概念等,可引介多种语义成分:空间经由、空间所从、空间所在、方向、时间所从、与事(表协同或关涉对象等)和凭借。 [2] 由“从”字构成的介宾短语,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句中充当状语,表示起点、通过的处所或路线、依据和来源。
本文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语料,对初、中、高不同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习得情况进行考察,从正确用例和偏误用例两方面探讨“从”字介宾短语的习得特点、习得规律以及偏误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提出针对性意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从”字介宾短语。
2. “从”字介宾短语使用情况及分析
本文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条件检索“从”字介宾短语,去除重复语料,得出汉语初级水平语料346例,中级学习者语料608例,高级学习者语料378例,共计1332例。
(一) 各阶段使用情况

Table 1. Use of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ive phrase of “Cong” by Korea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表1. 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从”字介宾短语使用情况
表1数据显示,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使用“从”字介宾短语的频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在中级阶段使用正确率最高,达88.32%,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从”字介宾短语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均逐渐降低,偏误率升高。
由此可见学习者在习得“从”字介宾短语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特点:学习初期,汉语学习者首次接触“从”字介宾短语,了解不深,偏误率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用法后对该结构的使用较为熟练,使用频率升高的同时偏误率下降;但随着学习难度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学习者接触到更多的介词及介词短语,导致学习者使用的正确率变低,偏误率升高。
(二) 正确用例分析
本文基于《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和《现代汉语介词习得研究》中对介词“从”及其介宾短语句法功能、语义功能的总结和分析,分别从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和框式结构方面对“从”字介宾短语的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进行归纳,考察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的习得情况。
1、“从”字介宾短语语法功能分析
“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定语和状语,其中做状语的情况最常见,做定语的例子较为少见。
1) 作定语
[1]从班级源头上的管理也很重要。
[2]从高中的时候认识的朋友。
“从”字介宾短语做定语的情况很少。“从 + 方位词 + v + 的”是“从”字介宾短语做状语修饰动词,构成的状中短语作定语,并不是“从”字介宾短语作定语。
2) 做状语
“从”字介宾短语做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中和句末,一般出现在动词前,少数情况出现在动词后。
[1]从日本回国以后我也打算准备HSK考试,还有要减肥呢!
[2]从那天开始,我们细心照料她。
[3]从生活方面上看,城市生活比农村便利得多。
[4]人们都纷纷过来从我家向下看的广场。
[5]你是完全从那个网页上把它复制下来,就没有做任何的加工。
[6]他刻苦学习,从早到晚。
由于笔者搜集的语料有限,对“从”字介宾短语做定语的主语的情况未加详细讨论。以上“从”字介宾短语做状语的语料中包含了表空间起点、表时间起点、表来源、表依据四种类型。“从……以后”“从……开始”二者均表示从某个时间节点或空间点为初始起点,后面某种发展变化;“从……上看”则表示某种主观想法的起点和来源;“从……上”在例句中所起的作用是做状语引介“把”字句宾语的来源,不同的“从”字框架在句中发挥不同的句法作用。
2、“从”字介宾短语语义分析

Table 2. Semantic usage analysis of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ive phrase of “Cong” for Korean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表2. 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从”字介宾短语语义使用情况分析
“从”作介词时,与时间、方位、处所、人、事、物等词语搭配组合,在句中表示起点、来源、依据等语义功能。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汉语水平下,各语义功能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率基本保持相同的顺序。“从”字介宾短语表起点,特别是空间起点与时间起点的语料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表示来源的处所类和非处所类的“从”字介宾短语;表发展变化的起点以及表依据的“从”字介宾短语数量较少。
观察不同汉语水平下同一语义类型的使用频率,发现其使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看出“从”字介宾短语表空间起点与时间起点的语义功能的使用频率随汉语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从”字介宾短语表发展变化的起点、表来源及表处所的语义类型的使用频率随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这说明,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表空间起点与时间起点的“从”字介宾短语较为容易习得,在初级、中级阶段能够大量使用,随着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习者对二者掌握水平不断提高,使用逐渐由较以掌握的意义较为具体的语义类型转向意义较为抽象的语义类型。
3、“从”字介宾短语语用分析
语用分析是把“从”字介宾短语放在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环境中进行分析,了解该结构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 [3] 根据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韩国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本文归纳出一下几种出现比较多的“从”字框架,如下表3所示,简要分析其在留学生运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Table 3. Analysis of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ive phrase of “Cong” of Korea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表3. 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从”字介宾短语语用情况分析
1) 语篇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并提出语言所具有的三种功能,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4] 在这里,语篇功能指的是将句子组成连贯的语篇,在此基础上使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得到准确的体现。
“从……开始/起/以后”在篇章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内容连贯,衔接得当。
[1]我们从岛出来之后坐公共汽车去威海的附近。
[2]妈妈说得对,我们两个人差12岁。从那天开始,我跟他不打架。
[3]我们从汉拿山上下来了以后去散步路。
“从”引介时间成分,“从”字框架后句子成分所表示的事件发生在“从”所引介的时间之后,这就是“从”字框架所具有的语篇功能。
2) 凸显话题功能
“从……角度/来看”通常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开头,后面用逗号隔开,起到凸显话题的作用。
[1]但是从学生来看,这饭店是一点儿贵。
[2]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任务。
[3]我认为早婚是25左右,晚婚是35左右,从我个人角度讲,我还是早婚好。
例句中“从……来看”、“从……角度出发/讲”用来引介着眼点,将本句的话题凸显出来。
3) 分类、列举功能
“从”字短语可以对某一范围的人或事物起到分类和列举的作用。例如:
[1]从11月到3月,冬天……从9月到10月,秋天。我的家乡春天的时候气温很暖和。
[2]我的母语是韩语,我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从高中开始学习汉语。
[3]从意大利,从澳大利亚,从英国来的,这样的,他的发音我觉得不好。
例句中“从……到……”体现了“从”字表结果的分类功能,表示这个范围内的事物属于哪一类;“从……,从……”体现了“从”字结构的列举功能,列举多种情况。
(三) 偏误分析
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用例217例,通过分析这些偏误用例,总结一下四种“在”字介宾短语的偏误类型:语序错误、介词“从”的误用、介词“从”与其他词混用、介宾短语搭配词的误用,偏误分布如表4所示。在“从”字介宾短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语际、语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5]

Table 4. Analysis of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ive phrase of “Cong” of Korea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表4. 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从”字介宾短语偏误情况分析
1、语序错误
语序错误是留学生在习得“从”字介宾短语时比较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之一,观察不同汉语水平的偏误率,随着汉语习得的不断深入,语序错误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中级、高级水平学习者对“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的语序掌握得到提升。
初级水平:
[1]环境变了从许多年前开始,我们和自然一起生活了。
[2]大部分的人经常把幸福从远的地方要找,不顾自己内心深处,只顾所自己得不到的那个。
中级水平:
[3]辅导班结束以后,从韩国我爸我妈要来中国。
[4]我的心继续从痛苦中不能解脱出来。
高级水平:
[5]我不能出去从房間所以很孤单。
[6]那你从今天自己开始试试吧!
以上例句代表了留学生在使用“从”字介宾短语时容易出现的几种语序错误类型:一是学习者对介宾短语与句子中其他成分的位置把握不准确,二是学习者对“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认识错误。一方面,“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可以出现在句中、句首和句末,位置灵活。韩国留学生常把“从”字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主语之前,产生偏误。例如“环境变了从许多年前开始”,该句本应出现在动词前的介宾短语出现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
另一方面,“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可以充当状语、定语、主语,但定语、主语情况极少,这里只讨论做状语的情况。例如“把幸福从远的地方要找”该句中,学习者没有把握好“把”字句的动词和修饰成分的位置关系以及“从远的地方”的语法作用。“从”字介宾短语做状语是一般出现在动词前,但是“把”字句的宾语与谓语动词衔接比较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是由“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理解不深与“把”字句结合产生的偏误。
2、误加介词“从”
韩国留学生习得“从”字介宾短语过程中未掌握好“从”字介宾短语在句中所作的句法成分及语义功能,所以偏误大多体现在不该用介词“从”的时候用了介词“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误加介词“从”的偏误率随之降低。
初级水平:
[1]所以从我刚来的时候,我对我的同事讲英语。
[2]今天是从今年的最好的日子!
中级水平:
[1]这个商品是从6岁的孩子可以用的,所以外形很可爱。
[2]比如说一个中国女人和一个韩国男人结婚时从婚礼方式一不一样。
高级水平:
[1]所有的事都是从小事。
[2]解决从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所有的问题。
如初级水平例句[1]中的“所以从我刚来的时候”是作为时间状语来说明“我对我同事讲英语”的时间,表示的静止的时间阶段而不是动态的时间发展过程。高级水平例句[1]中“小事”是宾语,“从”在句中多余,“从今年最好的日子”也是这种类型。
3、介词“从”与其他词混用
介词“从”与其他词混用指的是该用“从”的时候用了别的介词“在”“跟”等,或是将动词“从”误用为介词如“听从”“从事”等,或者是该用别的动词或介词的时候却用了“从”。随着学习者习得程度的不断深入,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介词“从”的特点及与其他介词的区别,该种偏误的出现频率逐渐降低,在这里选取较为典型的情况进行分析。
初级水平:
[1]她现在是从鲁东大学学了4年的学生。(在)
[2]我们又见面从南京了。(在)
中级水平:
[1]中国跟韩国从古代交流很多。(在)
[2]但是他从以前韩国的导演根本不一样。(跟)
高级水平:
[1]于是,从第一天已经有三个好朋友。(在)
[2]搬家的地方从她的家很远。(离)
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学习者最常出现的就是“从”与“在”在混用的现象,错误率最高。原因首先在于介词“在”可以与方位词、名词、准助词等形成“在”字框架,与“从”字框架基本相同,容易造成混淆。初级水平例句[1]“从”表示时间的起点,而“四年”是一个时间段,因此不能用“从”;[2]“南京”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从”往往表示空间的起点,在这里不符合静态的地点描写;中级水平例句[2]的重点在于“他”与“以前韩国的导演”之间的区别,是二者之间的比较,因此不能用“从”;高级水平例句[2]的语义中心是“搬家的地方”与“她的家”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某一空间起点,所以应当把“从”改为“离”。
4、介词“从”的框架词错误
介词框架词的误用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几种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这里总结了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几种结构,如表5所示。

Table 5. Korean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prepositional objective phrase of “Cong” frame words error situation
表5. 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从”字介宾短语框架词错误情况
1) 从……开始/起
[1]而且因为从下个星期她们的宿舍里没有热水,所以她不能住在学校里的宿舍。
[2]按照我的经验,我从开始14岁抽烟。
例句一:“从……开始”表示某个事件发展变化的起点,在该句中表示“下个星期”要发生的某种变化,这里缺少“开始”。例句二:“开始”应在“14岁”的后面,表示“14岁”是一个开始的节点,正确说法应该是“我从14岁开始抽烟”。
2) 从……到……
[1]好处是从房子教室很近,还有缺点是经常出了虫蚁。
[2]所以从二月起六月,我交七个中国朋友。
例句一表示的语义是房子和教室之间的距离很近,是“从房子到教室”,缺少“到”;例句二“从二月起六月”缺少“到”,“从”所引介的时间终点要表现出来。
3) 从…… + V + 其他
[1]成功是从小事。
[2]那天从早上开始我一直吐了。
[3]她觉得从小事环境保护,这样的活动有意义。
例句一中缺少动词,“成功”跟“从小事”的关系未明确,正确说法是“成功是从小事做起的”;例句二“从……开始”与动词的现在时、进行时搭配,且“一直”表示动作持续的过程,二者均不与“了”搭配;例句三缺少谓语动词,将名词短语“环境保护”误认为动词词组,应改为“从小事开始保护环境”。
本文总结了韩国留学生在习得“从”字介宾短语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几种偏误。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字的理解逐渐深化,学习者接触的词汇越来越丰富,语序偏误、误加介词“从”和混用偏误的出现频率逐渐降低,而介词“从”的框架次词偏误的出现率逐渐提高。
4、偏误原因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刘珣提到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偏误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影响。由于对留学生学习环境及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认识不足,本文主要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以及“从”字介宾短语自身复杂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留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原有的母语的知识和语言背景来理解目的语的现象。 [6] 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掌握了韩语的使用规则,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语与韩语之间的差异就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汉语系统的学习,形成母语负迁移。
如有的以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汉语过程中会出现错序的问题,介宾短语在汉语中位置较灵活,而在韩语中主要为后置。以该句为例,“我来从首尔。”中的“从”字短语放在了动词的后面,根据语用需要此处“从首尔”放在动词前较为流畅。
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通过类推,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目的语上,造成偏误,这就产生了目的语知识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学习者的高级阶段,在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目的语知识内化的过程中,错误地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套用。 [7]
举例来看,留学生首次接触“从 + 处所词/时间词”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用法后,就会在以后的使用过程当中,遇到处所/时间词时喜欢添加介词“从”,造成“从”字结构用法的泛化。
3) “从”字介宾短语自身的复杂性
“从”字介宾短语包括众多不同的框架,为学习者正确掌握“从”字框架增加了难度。同时,介宾短语在使用过程中复杂的用法,使学习者容易产生混淆。如“从……开始”中间可加时间词或处所词,多放于句首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起点,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省略介词“从”或“开始”,导致学习者对省略的情况把握不准确,出现偏误。
综上所述,韩国留学生在习得“从”字介宾短语的过程中,使用频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向,同时偏误率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使用的“从”字介宾短语多在句中做状语,表示时间空间起点,发挥几种不同的语用功能。偏误方面,则以语序错误、介词“从”的误用、介词“从”与其他词混用、介宾短语搭配词的误用为主,随着汉语水平不断提高,介宾短语搭配词错误的出现频率不断升高,其余呈下降趋势。
3. 小结
本文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中介语语料,考察不同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习得情况,从语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分析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的习得规律,通过归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偏误用例,总结出四种常见的偏误类型并进行分析。本文对语料的处理、分析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且受语料采集、个人能力所限,对韩国留学生“从”字介宾短语的习得规律及偏误规律的分析有所不足,未能全面把握韩国留学生的整体习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