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V1一量V2一量”格式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式,由两个对举的“动词+量词”结构组成,这两个结构既不能丢弃任意一方单独成义,也不能随意互换位置,而是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表达一种整体含义。例如:
(1) 我们见一次劝一次,怎么一点儿作用也没有!1
(2) 这三个超级国家永远是拉一个打一个,与这个结盟,与那个交战。
(3) 是“一团火”,也要摸一下,触一下,亲身体验一下什么叫“温热”、“灼热”、“炽烈”。
(4) 蓝永继把公社的干部拉出来游街,骂一顿,打一顿。
(5) 我只能这样,骗一天是一天,只要家珍觉得有庆还活着就好。
这一格式具有强大的能产性和丰富的语义内涵,因而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研究目光。相关研究从更具概括力的“A一量B一量”格式(A、B不限于动词)开始,逐渐深入到对“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研究。前人从各自的理论、方法出发,围绕该格式的内部构成、句法分布、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内部构成方面,周毕吉 [1] ,蒋遐 [2] ,朱玲玲 [3] 认为,“A一量B一量”结构的A、B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四类,并且受音节限制,A、B多为单、双音节,三音节及以上的则很少见。该结构的量词可以由动量词、物量词和时量词充当。在格式内部各成分关系上,A、B具有反义、类义两种关系,“A一量”与“B一量”存在着并列、因果、顺承、条件关系。在A、B与“一量”的关系上,朱玲玲 [3] 认为有主谓关系、述宾关系、述补关系和状中关系四种。
第二,在句位分布和句法功能方面,周毕吉 [1] ,蒋遐 [2] ,朱玲玲 [3] 认为,“A一量B一量”主要充当谓语、状语,少部分作宾语、主语,还可以独立成句,用法十分灵活。张洁 [4] 从音节、量词类型、结构类型和句法功能对“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形式特征进行了细致描写:V1、V2以单音节为主,量词可以由动量词、时量词和物量词充当;“V1一量”与“V2一量”有并列、偏正、连谓紧缩四种结构关系,并且“V1一量V2一量”句法位置灵活,既可以作六种句法成分,又能够单独成句。
第三,在语义内涵方面,周毕吉 [1] ,蒋遐 [2] ,朱玲玲 [3] ,张洁 [4] ,蒋遐 [5] 认为该格式有“周遍”、“交替”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朱玲玲 [3] 注意到,该格式语言成分的重叠造成了“量增”义,具体表现为物量、动量、时间量的增加。张洁 [4] 则认为,该格式具有交替、周遍、合取、析取以及其他特殊语义,在表量上,该格式具有求和确量、交替多量和周遍全量三种表量类型。此外,王凤兰 [6] 关注了“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特殊类型,并将“V一量是一量”划分出肯定达标型、肯定小量型及消极无计划型三种语义类型。
第四,在语用功能方面,周毕吉 [1] 认为,“A一量B一量”格式口语色彩浓,具有通俗性、生动性,并且音节整齐匀称,具有对称美和音乐美,与同义结构相比,这种格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蒋遐 [2] 认为,格式用对举形式固定对比焦点,并通过平行格式凸显其焦点信息。朱玲玲 [3] 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进入该格式的A、B受到认知机制的制约,通常属于同一语义范畴,并且具有象似性。
总的来说,前人研究覆盖面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受制于理论方法,语义提取忽视形式验证,语义归纳与格式的内部特征、句法分布描写相对割裂,并且语义研究多集中于“周遍”、“交替”类型的分析,对“V1一量V2一量”其他的语义类型缺乏关照。因此,本文将在语义语法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先从该格式的内部构成与句法特征中归纳并验证其基本语法意义,进而对该格式的特殊类型与增值义进行分析,以期加深该格式的语义研究。
2. “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内部构成与句法特征
2.1. V1、V2的语义关系
据语料库调查,我们发现该格式中一部分共现的V1、V2具有反义关系或者近义关系,而另一部分共现的V1、V2虽不属于同一语义场,但是进入该格式后,由于前一项与后一项具有某种逻辑关联因而赋予了它们在格式中的逻辑语义关系。例如,若“V1一量”与“V2一量”构成条件关系,那么V1、V2分别作为“V1一量”和“V2一量”的核心成分,它们之间也属于条件关系。本节将重点探讨V1、V2的反义和近义关系,关于“V1一量V2一量”的逻辑关系则在下文进行论述,此处先不作展开。
(一) 反义关系
对于反义关系,黄伯荣 [7] 认为有“绝对反义”与“相对反义”之分:“两个意义绝对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否定乙;反之,亦是。中间不容许第三种意义出现。”“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否定乙,但否定甲,不一定就否定乙,因为还有丙丁等其他意义。”据此,我们认为,具有反义关系的V1、V2通常是相对反义词,V1、V2是绝对反义词的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6) 倒桂得手后,蒋介石开始拉拢阎锡山,前伎重施,还是拉一个打一个。这次拉的是阎,打的是冯。
(6)中“拉一个”和“打一个”分别表示两种对待他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拉拢,另一种是打击,二者虽语义冲突,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拉”和“打”符合上面所说的相对反义关系。
(二) 近义关系
詹人凤 [8] 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把同义词分为四类:一是词类完全相等,可以任意替换;二是词义相同、色彩不同,替换的可能性很大;三是词义相近,部分语境可以替换;四是词义近似,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本文所言的具有“近义关系”的V1、V2主要是第三和第四类词,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语义特征,而在概念和所指称的对象上又有所不同,例如:
(7) 它缺有一个东西铺垫一下过渡一下,所以它不连贯了。
(7)中“铺垫”和“过渡”都表示一种“中间”义,它们所指称的对象都具有“缓和”的功能。这一类型的“V1一量V2一量”格式把具有相似特征的动作并置在一起,起到了重复说明、多重描摹的效果。
2.2. V1、V2与“一量”的结构关系
由于V1、V2已限制在动词范围,V1、V2与“一量”的结构关系也比较明确,主要是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
(一) 述宾结构
当V1、V2与“一量”组成述宾结构时,量词多为个体量词。例如:
(8) 现在老胡不当县令了,专打家具,打一件卖一件。
(二) 述补结构
当V1、V2与“一量”构成述补结构时,量词多为动量词或时量词。例如:
(9) 电话铃声有节奏地响一阵歇一阵始终没有人接。
(10) 我一切如恒,反正是活一天干一天,有时觉得日子过的太慢了。
2.3. “V1一量”与“V2一量”的逻辑关系
由于V1、V2已限制在动词范围,V1、V2与“一量”的结构关系也比较明确,主要是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
(一) 条件关系
在“V1一量”与“V2一量”之间,如果存在“V1一量”就会有“V2一量”,那么“V1一量”与“V2一量”就属于条件关系,“V1一量”是“V2一量”的充分条件,可以用“如果/只要……就……”进行连接。例如:
(11) 当然,公司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绝不是主流,我们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处罚相当严厉。
(11)中的划线部分可以通过添加关联词扩展成条件复句:“我们只要发现一个,就处理一个”,“发现一个处理一个”整体表示一种“假设性周遍义”,即当条件满足时,动作或事件无一例外地得到某个结果,这是一种全量的表达。
(二) 并列关系
这一类型的“V1一量”与“V2一量”排斥因果关系,“V1一量”和“V2一量”之间或是用“并且”来连接,或是用“或者”来连接。例如:
(12) 太阳每天升一次(并且)落一次,那就不必了解,因为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13) 田秉毅那温顺劲真象只兔子,被伙伴抓一下,(或者)挠一下,他从不反抗。
(三) 顺承关系
还有一类“V1一量V2一量”表示“V1一量”与“V2一量”在时间上依次交替进行,形成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例如:
(14) 在一次感冒后,她的心脏失去了一半功能,心率间歇发生跳一下停一下的异常现象。
(14)中“跳一下停一下”用于描摹两种动作或状态不断交替的情状,前一项与后一项之间没有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处于一种平列的地位。
3. “V1一量V2一量”的基本语法意义
蒋遐 [5] 认为,“V1一量V2一量”具有“并列”的格式义,即“在一个封闭的集合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这些成员共同组成并均分这个集合。”本文认为,“并列”只是该格式的逻辑表征,逻辑关系能够显示语义关系,但不足以概括其语义内涵。因此,在上文分析“V1一量”与“V2一量”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将“V1一量V2一量”的格式义归纳为“别待”义、“叠合”义、“周遍”义与“交替”义四种语义类型。
3.1. “V1一量V2一量”的语义类型
(一) 别待义
“别待”义是指施事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待两个不同的对象,或是事物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
(15) 周西坡道:“我是照着单子上次序,这样比方说呀,我哪里会帮一个打一个呢?”
(16) 我买两辆车,开一辆砸一辆。
(17) 有一帮孩子爬上窗台看,正看见我被烟熏得睁一眼闭一眼,样子非常难看。
(15)中“帮一个打一个”是偏帮一个,同时打击另一个的意思,有“区别对待”的含义;(16)也表示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两个事物,两辆车一台正常使用,另一台则砸毁。(17)与前两个例子有所不同,“睁一眼闭一眼”表示两个眼睛分别处于“睁”和“闭”的状态。
(二) 叠合义
在上文讨论V1、V2的近义关系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V1一量V2一量”格式中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语义重复是指话语的意义重复而语言形式不同,在该格式中则表现为两个意思相近的词用于同一结构中造成语义上的重复和形式上的“复叠”(李宇明语)。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复叠后的形式称为“复叠式” [9] 。在该格式中,“V一量”为基式,“V1一量V2一量”为复叠式。本文把V1、V2语义上部分重合、形式上复叠所产生的意义称为“叠合”,它包括V1、V2词义的叠加以及复叠格式带来的特殊内涵。这一类型的“V1一量V2一量”前一项与后一项之间意思相近,结构一致,音节相同,施事、受事也相同。例如:
(18) 于北蓓跟他坐在一起,公然和他亲热,摸一把拧一下的,有一阵还把胳膊搭在他肩上,搂着他依偎着坐在一起抽烟。
(19) 男同学女同学,一个个全赛是得发瘟的鸡似的,挨一下碰一下,他就叫喊,就像是捅了他一刀似的。
(20) 如何千方百计地帮一把、拉一把,扶持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呢?
从(18)到例(20),划线部分的两个动词都分别表达相近的意思:(18)中“摸”和“拧”都是用手去捏的动作;(19)中“挨”和“碰”都表示接触的意思;(20)中“帮”和“拉”都有“帮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之意。两个词语的叠加起到了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与仅用单个词语表达相比,两个近义词的叠加使语义更为丰满,并且起到反复、强调的效果。
(三) 交替义
李艳华 [10] 认为,“所谓交替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相反内容的相继实现为单元的一种特殊的反复”。表示交替义的“V1一量V2一量”,其中的“一”并不是实指的数量,而是表示“V1一量”和“V2一量”一次接一次地进行,这是一种多量或量的累积。例如:
(21) 老武凑在麻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写计划,想一阵,写一阵,一直写到头鸡叫,他才停手挤在人堆中睡下。
(22) (他们)爬一阵,打一阵,接连打哑了敌人两个火力点。
(21)中“想一阵,写一阵”表示“想”和“写”两种动作状态不断接替,反复进行,强调动作交替状态的持续。(22)中“爬一阵,打一阵”也是表示两个动作交替进行了多次,最后动作量累计的结果是“打哑了敌人的两个火力点”。
(四) 周遍义
这一类型的“V1一量V2一量”表示如果满足V1一量,就会有V2一量的结果,这是一种全量义。一般情况下,表示周遍的“V1一量V2一量”可以增添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还可以添加周遍义的标志词“每”、“凡是”。例如:
(22) 第一天读第一课,读十遍,每读一遍画一笔,便在第一课下面画了一个“言”字旁和一个“士”字头。
(23) 纸币增发一次,贬值一次。
(24) 沈营长砍杀很准,刀飞血溅,砍一个倒一个。
(22)中“读一遍画一笔”表示“只要读完一遍就画上一笔来计数”;(23)中“增发一次,贬值一次”表示“纸币每增发一次就贬值一次”;(24)中“砍一个倒一个”表示“只要砍一个就倒下一个”、“每砍一个就倒一个”。以上例子都表示周遍的意义。
综合上述,“V1一量V2一量”不同的语义类型与形式特征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Table 1. Semantic Types and Formal Marks of “V1一量V2一量” Format
表1. “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语义类型及其形式标记
3.2. 一类特殊的“V1一量V2一量”
“V一量是/算一量”从主观感情色彩上可以划分为表积极义和表消极义两类。据王凤兰 [6] 的考证,表积极义的一类无论“V一量”是多量还是少量、是否达到主观预期,都肯定动作的意义和有效性。例如:
(25) 大少爷说话自来是说一句算一句的。我们就等着他后天送钱来罢。
(26) 复仇的希望正在破灭,他要孤注一掷了,把冰岩从窖口扔下去,砸死一个算一个。
(27) 人家可不是长在地里的大萝卜,等着你去,拔一个是一个。
(25)中“说一句算一句”表示说话算数,即言语有效;(26)中“砸死一个算一个”和(27)中“拔一个是一个”都表示在能力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做,即多“V”,每一次“V一量”的实现对于主观目标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表消极义的一类强调人在某种不利条件下的无可作为,此时“V一量”是被动进行的,隐含着无奈义。表消极的“V一量是/算一量”上文一般会说明不利的因素,并且“V一量是/算一量”常常与“只能”、“只好”搭配出现。例如:
(28) 总之,在现在情况下,除了挂念,不能有所作为,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29) 要是让她重新走上那一条路,她其实还真的下不了决心;结果到头来,仍旧只好过一天算一天地熬着。
综合上述两类来看,表积极义的一类“V”一般具有自主性,可以与主动义“能”搭配,而不能和被动义的“只能”、“只好”搭配;表消极义的一类“V”一般具有被动性,可以与无奈、被动义的“只能”、“只好”同现。
4. “V1一量V2一量”格式表主观量
通过上一章节的分析我们了解到“V1一量V2一量”能够表示“周遍”全量义,然而,在语料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例子用“周遍”全量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这是因为该格式在主观化语境中使量的表达产生了主观化。“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人类认知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量,而是经常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使客观量附加一定的主观性” [11] 。该格式表主观量主要是通过预期反衬和言者夸大来体现的,在预期反衬中产生的主要是“主观缺量”义,在言者夸大中产生的则是“主观大量”义。
4.1. “主观缺量”义
“所谓缺量义,是指事物没有达到人们的主观预期量,即期待的是多量或全量,而出现的却是少量。” [12] 周遍一般表达的是“全量”、“多量”义,但这种“全量”与人们的期待值相比仍然显得不足时,人们就会有不足之感,从而产生“缺量”义。例如:
(30) 可三轮车伕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31) 他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常常问一句答一句。
(32) 他因此成天找不到事,只好这里求三合,那里借半升,弄一顿吃一顿。
上述语料中的划线部分都表示一种“缺量”义。(30)中“赚一天吃一天”表示赚的太少,只能够勉强度日,没能完全满足需求;(21)中“问一句答一句”表示得到回应的不易,回答者很少说话;例(32)中“弄一顿吃一顿”也是表示生活艰难,勉强果腹。
“V1一量V2一量”的“缺量”义可以在形式上得到验证:表示“缺量”义的“V1一量V2一量”一般不能和“多量”义、“满足”义的成分共现,只能与“少量”义、“不足”义成分共现。此外,只有表示“缺量”义的“V1一量V2一量”中间可以插入连词“才”,其他类型则不能。例如:
(40) a. *可三轮车伕都是赚一天吃一天,生活满足,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b. 可三轮车伕都是赚一天吃一天,生活勉强继续,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c. 可三轮车伕都是赚一天才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41) a. *他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常常问一句答一句,话很多。
b. 他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常常问一句答一句,话很少。
c. 他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常常问一句才答一句。
4.2. “主观大量”义
主观大量义是指言者对事物的描述带有夸大数量的主观评价,表达的数量比客观数量要多。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33) 人人以为自己是股神,炒一个赚一个。
(34) 在新品开发中,他们做到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成功率达90%以上。
(35) 可是如今我不但上网扣杀,而且简直是来一个扣一个。
(36) 他对女人的爱恋到达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而且是见一个爱一个。
从(33)到(36),“V1一量V2一量”都带有夸张的意味,实际上是多量,表达上却是全量。“V1一量V2一量”的主观大量义同样能够在形式上得到验证:表“主观大量”义的“V1一量V2一量”能够与主观近极性副词“简直”、“几乎”共现,而不能与“少量”义的成分共现,前后两项之间能够插入“就”,但不能够插入连词“才”。
5. 结语
“V1一量V2一量”格式位置灵活,能产性强,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非常丰富的语义内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掘,首先从格式内部考察了V1、V2的语义关系,发现V1、V2之间除了格式赋予的逻辑关系外,还存在反义关系或近义关系,并且将这一结论与“V1一量V2一量”的格式义结合起来考察,发现具有并列关系的“V1一量V2一量”由于V1、V2的趋反或趋同对照,产生了“别待”和“叠合”的语义。第二,归纳验证该格式“别待”、“叠合”、“周遍”与“交替”四种语义,并对“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特殊类型——“V一量是/算一量”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该格式的语义面貌。最后,通过考察“V1一量V2一量”格式在主观语境下的语义,得出该格式通过预期反衬和言者主观夸大的方式产生了“缺量”义和“主观大量”义。至此,本文对“V1一量V2一量”格式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勾勒了该格式的语义面貌,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未能沟通“V1一量V2一量”各语义类型之间的关系,该格式的语用功能还有待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本文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NOTES
1本文所用语料均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行文方便,本文采用例句时不再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