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高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学好英语不仅为其将来接受高等教育、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做好必要的准备,还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习得语篇内的语言项目,更可以通过对语篇表层及深层的探究,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认可。然而在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重学轻用、学用分离和学生输出困难等弊端,这些问题导致多数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成效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外语教学“后方法时代”背景下,探索有效的适合国情、校情的英语教学理念并结合课堂实践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对于广大外语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无论从教学理论到方法,还是从教学理念到实践,都面临改革。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需要做到以学习效果为目标,以先进理念(教学方法)为指导,以学习为中心,将恰当的教学方法与设计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使课堂新颖、紧凑、有效、充满吸引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实现有效学习。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以文秋芳为代表的中国外语教育家,为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现象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尝试。
基于此,本文将以POA教学理念为基础,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基于POA的阅读教学思路,并进一步探索产出任务的设计方法、语言促成的路径、实施“师生合作评价”的手段,将抽象的POA教学流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同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优化POA的阅读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以期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成果。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① 本研究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增强POA理论的教学效果,从而丰富和完善该理论。
② 本研究将POA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相结合,设计基于POA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产出导向法理论在中等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果。
1.3.2. 实践意义
① 本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POA理论在中等教育学段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的不足,为以后将POA应用于中等教育学段的研究者提供课堂活动设计实践借鉴。
② 本研究试图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
2. 文献综述
2.1. POA
POA是中国外语学者通过结合“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说”等理论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所构建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体系。通过对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的梳理,POA在结合输出驱动假设、输入驱动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学情的理论体系(见图1),其中“教学理念”是其他两部分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同时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1] 。
POA理论挑战传统外语教学中以课文为中心,以讲授“词、句、篇”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旨在于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及“学用分离”等问题,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POA理论是基于Krashen (1985)的输入假说、Swain (1995)的输出假说和Long (1983)的互动假设等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并进一步弥补其缺陷而提出,是针对中国外语教学学情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国外研究述评相对较少 [2] [3] [4] 。
首先,部分学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集中在综合评价(Rod Ellis, 2017)、研究方向建议(Alister Cumming, 2017; Henry Widdowson, 2018),还有学者对产出导向法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做了反思(Iris Schaller-Schwaner, 2018),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指导。少量学者研究其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Charlen Polio, Pual Kei Metsuda, 2017) [5] - [10] 。
由于产出导向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语言学习者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因此,国外对该教学法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输入”“输出”阶段的探索,但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知,产出导向法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关于该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之中。
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内相关文献统计概况
笔者运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以“POA”“英语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学术期刊1221篇,学位论文390篇,现对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2)。

Figure 2. Visual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
图2. 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关于POA的相关论文发文量从2015到2022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数量从2015年的仅有的6篇递增到2023年的532篇(预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研究数量也持续增加,时间和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说明POA自2015年提出后,不断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未来也会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大研究热点。
2.3.2. 关于POA的实践研究
根据相关文献的梳理,将实践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POA与英语教学领域结合的研究。而关于与英语教学领域(听、说、读、写)的研究大多以POA为理论依据,根据某一单元或课文的实际内容为素材,按照驱动、促成、评价三大因素设计教学活动。
少数学者通过实验法分析了POA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探究了POA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黄珍,2015;欧阳娟,2016;李燕,2018),在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张璇,2017),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张伶俐,2022) [11] [12] [13] [14] 。
多数学者通过将POA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实验。如将POA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张文娟,2017;李姝慧,2019),口语(张兰,2019),视听说(赵慧敏,2018),阅读(范祖承,2019) [15] [16] [17] [18] [19] 。
随着POA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有部分学者也开始将其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金晓晓,2018;梁冰冰,2019),高中英语写作(李文慧、刘泽园,2021)。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可知,POA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写作和口语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升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0] [21] [22] [23] 。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基于POA理论的对具体教学单元的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关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基于此,本文试图依托POA理论,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Living Legends课程课堂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到教学评价等环节,就具体教学实践加以展示,以期丰富本理论在阅读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3. 高中英语课程与POA理论相结合的课例设计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是所有高中学生都需修习的课程,以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单元内容主要分为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Thinking、Listening and Talking和Reading for Writing四大板块,其中阅读部分涵盖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多种体裁。课文信息量较大,存在部分生词,长难句较多,课文信息量大,生词多。
教师如果采用传统“以课文为中心”的精读教学法,逐字逐句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失去阅读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以致产生“学用分离”现象。而POA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学用分离”的问题,以及处理好阅读教学中“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因此,将POA贯彻于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以驱动环节为切入点,恰当合理设计产出任务,始于“输出”终于“输出”,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饥饿感和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在《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课程设计中依托POA理论最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下面以《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Living Legend为例具体探讨依托POA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设计。
3.1.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主要基于两个角度,即课标和语料。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规定: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见表1)。语料主要从What、Why、How三方面进行分析(见表2) [24] 。

Table 1. Text analysis (based on curriculum standard)
表1. 文本分析(基于课标)

Table 2. Text analysis (based on Corpus)
表2. 文本分析(基于语料)
3.2. 教学目标
POA 提倡的“学习中心说”主张教学必须要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本篇章教学共设置四项教学目标,分别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见表3)。
3.3. 教学流程
基于POA的教学理念,结合高中生的学习与认知特点,设计了适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流程(见图3)。本教学流程包括三个环节,即驱动环节、促成环节、评价环节 [25] 。
3.3.1. 以真实交际场景“驱动”学习发生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入不同,POA的驱动并非关注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文章主题的引入,而是强调通过产出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现有语言能力与目标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POA的驱动环节设计需关注“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以及产出目标恰当性”三个要素。
教师根据POA对语言项目目标和交际目标的要求,在导入部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视频,并设置选择题确认学生对视频关键信息的理解。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为学生设置产出任务场景: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校园运动会,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学校组织运动员专访专题,如果你是学校新闻社的记者,你会向他们询问什么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对运动员进行介绍?请你联系已有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你心目中最优秀的运动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物访谈类节目,这一话题对于学生再熟悉不过,但如何恰当应用英语来完成这一产出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然后,教师在课上为学生强调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最终的产出任务要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际目标:采访组内成员,并以小组为单位录制一则视频介绍你心目中最优秀的运动员,发扬运动精神。一类是语言项目目标:包括文章中有关描述郎平、乔丹的关键单词、词组或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语法的掌握。
通过驱动环节,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词汇及观点表述等方面知识的欠缺,从而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内驱力,更加关注输入性知识的掌握。
3.3.2. 以选择输入“促成”知识获得
基于驱动环节学生的产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难点有选择性地补充输入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和POA对于“促成”任务的“精准性、渐进性、多样性”的标准将主产出任务分解成3轮子任务,分别关注内容、语言以及话语结构的促成,并根据学生需求逐步提供“脚手架”帮助,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
内容促成:Unit 3 Living Legend一课的内容包括解读文章体裁、郎平和乔丹人物描写(成就、示例),团队精神、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文本图片和题目预测文章内容,形成阅读期待。然后,教师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文本中的各个组成部分:Lead paragraph、title、subtitle、body等,引导学生掌握杂志文章结构。随后,设置问题链:Q1:What is the text about? Q2:Where does the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提取关键词、略读全文掌握文本主旨大意,具体的题型设置为选择文章主旨大意。同时,设置相应问题链:Q3:What standards are needed to be a legend? Q4:Why did the writer choose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as the“living legends”? 为其下一步深度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语言促成:Unit3 Living Legend一课的语言包括:关键词,如honour、determination、captain、strength、failure等。词组有charity work、at home and abroad、prepare for、fall apart、face difficulties、become known as、accept failure和语法—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而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老师的讲解实现的。在这一部分具体的任务题型可以设置关键词词义辨析、适当形式填空、翻译句子(运动新闻类)。词义辨析、适当形式填空的设计是为了测试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理解,适当形式填空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语言意义与形式的匹配以及建立语法规则。翻译句子是检测学生对词汇的含义以及在产出情境下使用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初步的积累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次精读文章。Q5: Why is Lang Ping a master in her sport? What examples does she set? Q6: Why is Jordan a master in his sports? What example does he set? 学生围绕问题中的master和good examples获取关键信息并小组合作构建思维导图。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作者对郎
平和乔丹的描述,感受传奇人物的优秀品质。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其处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乐趣。
最后遵循“学用一体”的理念,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和图中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思维导图的解说,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将输入性的词汇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的知识,最终服务产出任务的达成。
结构促成:基于前两项“促成”任务的准备,学生已对产出任务的观点和所需语言知识有所掌握,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将知识应用于产出任务中。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结构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并留下课后任务,即介绍你心目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以此完成所学主题内容、语言知识、篇章结构的迁移创新。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本组产出任务的文稿,经组内交流讨论选出一篇优秀文稿,并根据产出任务要求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
3.3.3. 以合作“评价”强化知识掌握
评价作为POA教学流程循环链的收尾,主要包含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方式。通过评价环节,教师一方面可对应地调整教学进度,或适当调整任务难度,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
新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学习和教学的效果。
本次教学设计的评价环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上针对“促成”任务的即时评价,二是课后对“产出”任务的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于文章主旨预测、文章结构的讨论、小组活动的展示进行即时评价,使教师实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输入材料及任务设定进行动态调整。
延时评价: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的方法,避免传统以教师为主导评价的单向反馈或生生评价流于形式的弊端。学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产出”任务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后,教师要求学生查看其他小组的视频,并根据评分量表要求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以期通过观察、评价他人产出取长补短,促进个人的语言学习。教师亦会对各小组的视频进行回复,并选择优秀的视频在课上与班级分享,根据教学目标对标评分量表关注其内容、语言以及话语结构方面的产出效果,达到以评促学,促进知识强化的作用。
4. 结语
POA理论挑战传统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用分离”、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课堂活动采取教师讲授、个体展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活动设计依据“学”与“用”的紧密融合,以课文为手段学习目标语言并完成产出任务,实现“学用一体说”;通过产出任务话题和输入材料的选择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手段试图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
但由于条件受限,未能将此教学设计投入到高中阅读教学实践。针对此不足,笔者将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融入该设计,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检验,以期为众多英语教师将POA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双减’背景下POA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202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