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曹建,2022)。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挑战。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快与供给结构调整慢的矛盾,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更强的跨界能力、更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更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制定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应对“慢变化”带来的“快挑战”。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规划是个人在进行自我评估与认识的基础上,对职业目标进行设置的过程(李元薇等,2022)。Valls等人(2020)发现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求职和其他职业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战略指导,在塑造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提升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成熟度(吴能武,2022)。因此,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前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班兰美等,2013),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日益盛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也呈现“物质主义取向”的特点(Richins & Dawson, 1992)。大多数研究者把物质主义定义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Richins & Dawson, 1992)。《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在当前大学生求职看重的因素中“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占比65% (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对薪金的重视和对地位身份的推崇反映出了其在择业过程中的功利性取向,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作用下,使得其就业观出现了偏移,对择业心理也造成了消极影响(杨露,2014)。在陈朝新等人对定向生的研究中,发现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里的意识方面存在负相关,并表明越不重视物质生活和威望的定向生对自身的生涯规划越有把握(陈朝新等,2021)。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物质主义价值观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付出精力,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Nicholls, 1984)。成就动机作为决定个人努力程度的心理特征(杨丹等,2016)。成就动机越高,对于职业的认知更加成熟。高成就动机者渴望获得成功;喜欢挑战,希望在竞争中获胜。而低成就动机者通常做事情没有明确目标,无坚定的信念,工作中可能会表现得比较保守(王玉坤等,2015)。为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有研究表明,高物质主义的学生内在动机缺乏,导致学业成绩不佳,从而倾向于选择非常简单、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Froh et al., 2011; Ku et al., 2014),符合低成就动机倾向选择低风险、低竞争的含义。King和Datu (2017)表示虽然工作和学习是不同的领域,但两者都属于成就背景。并且成就动机越强,个体越少认为金钱是衡量他人成功、地位提升的工具(张硕,李明,2021)。而看重金钱名望的人、把金钱视作焦虑来源的人,会拥有较低水平的成就动机(葛俊芳,2012)。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物质主义价值观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高物质主义学生的动机、参与度和成就感都较低(King & Datu, 2017)。李小保、吕厚超发现有强烈追求成功倾向的高成就动机个体,表现为趋向目标,积极进取等(李小保,吕厚超,2022);有强烈避免失败倾向的低成就动机个体,往往回避目标,消极退缩。国内外相关研究都比较一致地证明(智联招聘,2022;陈朝新等,2021;Nicholls, 1984; 温忠麟,叶宝娟,2014;杨婷,2016),高物质主义的学生偏向于选择竞争与压力相对较小的任务,避免在成就动机追求上的失败,遇到困难也更容易放弃,难以做出有效的职业选择与就业计划。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的第四个假设:物质主义价值观通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即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较多涉及的是物质主义与幸福感、消费、自尊,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较少涉及物质主义、职业生涯规划与成就动机三者的相互作用。而在当今多变的就业市场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正相关(李红霞等,2022)。因此本研究根据物质主义量表及相关研究,廓清物质主义、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就动机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规避物质主义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成就动机的内生驱动作用。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自我驱动力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丰富有关变量间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问卷方便抽样调查法,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共回收问卷418份,作答时间过短或筛选项错填均被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8份,获得有效问卷370份。其中,男生160人,女生210人;大一87人,大二88人,大三98人,大四及以上97人;独生子女132人,非独生子女238人;城镇大学生202人,农村大学生168人,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93人,未接受或不确定177人。
2.2. 研究工具
2.2.1.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
采用Richins和Dawson (1992)编制,李静和郭永玉(2009)修订的中文版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 MVS)评估大学生物质主义水平。该量表共13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以获取财物为中心、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和以财物定义成功。采用Likert5点量表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物质主义感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06。
2.2.2. 成就动机量表
运用叶仁敏(1992)根据Gjesme, T和Nygard, R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AMS)改编的成就动机量表对个体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研究,量表共30个条目,包括追求成功倾向Ms和回避失败倾向Mf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15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计分,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成就动机总分Ma由追求成功倾向得分减去避免失败倾向得分构成,即Ma = Ms − Mf,所得的分数高低,则表示受试者成就动机值的高低,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成就动机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81。
2.2.3. 大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职业生涯规划则由金科(2008)编订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量表共有34个条目,包含生涯探索、生涯决定、生涯行动、评估调整4个层面。采用Likert5点量表计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其中生涯决定层面为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生涯规划意识越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程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926。
2.3. 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物质主义、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均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对数据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物质主义、成就动机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检验物质主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测;并采用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推荐的中介检验方法,运用SPSS的Bootstrap方法检验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间的中介作用(设置随机抽样5000次,在95%置信区间下)。上述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本研究主要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成就动机量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量表”对相关的各个变量进行测量。三个均是自陈量表,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周浩、龙立荣(2004)推荐的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控制。结果显示,有16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2.946% (低于临界值40%),故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见表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呈显著负相关(r = −0.201, p < 0.01);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呈显著正相关(r = 0.531, p < 0.0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 = −0.168, p < 0.01)。假设1、2、3均得到支持。

Table 1. Each variable describes statistics and related analysis results
表1. 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结果
接受过职业生涯辅导的大学生其职业规划水平略高于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辅导的大学生(t = 3.574, p < 0.01)。不同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户口所在地等人口学变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3.4. 回归分析结果
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等作为控制变量,以物质主义为预测变量,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职业生涯规划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物质主义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201, p < 0.01);物质主义对成就动机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168, p < 0.01);物质主义和成就动机则分别显著负向预测(β = −0.115, p < 0.05)和显著正向预测(β = 0.512, p < 0.0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见表2)。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表2. 各变量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5. 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运用中介检验方法,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4来验证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将性别、年级、专业等作为控制变量。结果表明,物质主义负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β = −0.201, p < 0.01),物质主义对成就动机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168, p < 0.01),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512, p < 0.01)。此外,控制成就动机后,物质主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直接效应显著(c′ = −0.115,95%置信区间:[−0.910, −0.304])。这表明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完全中介作用。假设4得到部分支持(见图1)。

Figure 1. Achievement motivation mediates paths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career planning
图1. 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路径
4. 讨论
4.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研究中,对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检验发现:在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辅导变量上,接受过职业生涯辅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高于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辅导的大学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杨婷,2016)。相对而言,曾经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会更早地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岗位竞争中获得更突出的优势(荀春华,2023)。说明了职业生涯辅导在大学生就业规划道路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2.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物质主义与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均呈显著负相关,而成就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本文的前三个假设猜想均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王玉坤等,2015;King & Datu, 2017;陈朝新等,2021;李小保,吕厚超,2022),研究表明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越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越高(胡婷,2021)。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人职业生涯的抉择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行动计划和措施制定与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均显著正相关(董丽君,2018)。因此,成就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纵向研究表明高物质主义与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均呈显著负相关。Kasser和Ahuvia (2002)指出,高物质主义者更看重物质财富,而不关注内在目标的满足。而低物质主义者更关注的是内在目标的满足,当内在目标达成后会体会到更多成就感,对自己也有较高的目标和期望(冯佳兴,2022)。此外,研究还发现物质生活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陈朝新等,2021)。目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判断趋于明显的物质主义,认为工作最重要的即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往往高标准、高要求,很难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盲目的追求高薪水,忽视了人在事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刘鹏飞,谢桂莹,2014)。这说明高物质主义的大学生,会在未来的职业规划道路上,更为看重金钱利益与地位,缺乏必要的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故物质主义与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均呈显著负相关。
4.3. 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成就动机在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物质主义除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直接的作用外,还会通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规划发挥作用。缺少成就动机是物质主义与职业生涯规划负向关系的作用机制之一,即本文的最后一个假设部分成立。Swanson和Tokar (1991)认为成就动机能够影响个体生涯发展,影响与生涯有关的行为。学生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越高,其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水平越高。高水平成就动机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期望,他就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他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也就越高(王丽,2018)。因此,物质主义可能通过成就动机影响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4.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中方便抽样具有局限性。仅以在网络发布问卷进行调研,样本多为广东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收集到的样本代表性有限,且问卷内容较多,可能存在消极填写的情况,研究结论的普适性需要进一步的检验。研究模型也具有局限性。本文只初步揭示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机制,没有对其它可能影响其关系的变量进行研究探讨,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在上述探讨中,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讨论与解决方法仍不够全面,各高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不够重视,希望往后有更多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探讨,为各类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经验。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物质主义价值观负向预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就动机部分中介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广东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SZDR001)的资助。
参考文献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