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提出
中职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之一,也是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网络世界的出现与普及,形成了由个体或组织及其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结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其影响,产生了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problematic social networks usage)的现象。该现象以个体在长时间、高强度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心理和生理的适应能力不足为主要特征。多数学者认为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只是长时间或对于社交网络的不当使用而造成的心理与生理的不适,其症状还远远未达到网络成瘾的程度,它与精神性成瘾障碍有着本质差别(Laconi et al., 2014)。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更多是正常使用与成瘾性使用的过渡,可预测个体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陈云祥等,2019)。个人因素和外界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社交网络使用情况。从个人因素出发,个体特质(如个体人格、认知、情绪等)都会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缺乏社会支持或遭受社会排斥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Davis, 2001)。中职生大多时间待在学校,相较于父母,和同学相处时间较多,同伴交往对于中职生人际关系、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及其目标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的人格特质,即未来时间的洞察力(吕厚超,黄希庭,2011)。它作为一种个体对于未来发展情况的行为倾向态度,其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重视。中职生正处于个体心理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时间洞察力作为个体对未来时间知觉的一种人格特点,不仅可能会影响中职生使用手机网络的方式及频率,更可能是影响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等问题的重要因素(曹华等,2019)。比恩斯托克(Beenstock et al., 2011)认为,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水平越高,则发生手机或网络成瘾的概率越低。
与此同时,同伴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生态因素,影响中职生身心发展状况,对其建立现实及网络人际交往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发现,有着良好同伴关系的个体会组织自己的同伴共同加入社交网络之中。也有研究者(胡义青等,2008)发现朋友是影响个体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及其同伴的影响,且当青少年出现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时,不良的社交方式和关系将对其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在校园的同伴关系中冲突和竞争是常常发生的状况,对比合作,竞争更容易造成不良的同伴关系。有研究指出,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行为。同时有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学生而言,中职生能够自主使用网络的时间更长,因此遭受到同伴拒绝或产生冲突时,他们更可能使用社交网络去满足人际关系需要(赵欣,2019)。
目前国内外关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研究还较少,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作用上。因此,本研究试图从探讨中职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对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中职生树立坚定的目标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健康规范的使用网络,同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科学管理学生,为教师对中职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最终有助于培养拥有清晰目标及较高自制力的高素质型人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运用整样抽样技术,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三所职业学校的一年级和二年级中职生进行了数据采集,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425份,回收率达85%,有效问卷数量为294份,有效率达69.1%。具体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与方法
2.2.1. 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
本项研究运用问卷(姜永志,2018),对青少年在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估。该问卷包含20个问题,涵盖了五个方面,分别是黏性增加、生理损伤、错失焦虑、认知失败以及负罪。总问卷和五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00~0.910,分半信度在0.720~0.910之间,重测信度为0.750~0.920。该工具在测量中职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情况方面表现出色,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较高,同时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也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表明该工具适合本研究使用。
2.2.2. 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
本项研究选用了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吕厚超,黄希庭,2011),该量表共包含28道问题,涵盖六个维度:未来消极(1、10、15、18、19、21、24题)、未来积极(6、17、25、27、28题)、未来迷茫(5、7、20、23题)、未来坚持(4、8、13、22、26题)、未来清晰(2、9、11题)和未来计划(3、12、14、16题)。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量表得分均采用平均值,总得分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水平则越高。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和0.920,具有较好的信度,较为稳定和可靠,适合本研究使用。
2.2.3. 同伴关系问卷
本研究采用(沃建中等,2001)《同伴关系问卷》(PRS),问卷总共40道题,包含了六个维度:接纳肯定和关心、分享指导和帮助、亲密交流和袒露、陪伴娱乐、冲突竞争、解决策略。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法,按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对各项目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说明同伴关系越好,分值越低则说明同伴关系越糟糕。对该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总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10,有较高的信效度,适用于对国内中职生同伴关系的研究。
2.3. 统计处理
经过排除无效问卷后,研究将所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导入SPSS中,并利用SPSS25.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采用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最终运用Hayes开发的PROCESS程序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鉴于本项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问卷法,可能存在共性方法的偏差,因此在数据回收后,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对共性方法的偏差进行了统计验证。根据结果显示,第一个主因子所解释的变异量达到了13.7%,这一数值低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研究并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及同伴关系的现状
对294名中职生进行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中职生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的得分均分为3.126,略高于中值(3)。各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黏性增加、负罪、生理损伤、认知失败、错失焦虑。这表明中职生存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情况,对社交网络依赖感与负罪感重且自觉对身体有损伤。中职生在同伴关系中的得分均分为3.300,标准差0.404。中职生愿意对自己的同伴提供帮助且在遇到冲突时也愿意去解决,但是与自己的同伴深入交流较少。中职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得分均分为3.077,标准差0.333。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未来清晰、未来坚持、未来积极、未来计划、未来迷茫、未来消极。但是未来清晰、未来积极、未来计划、未来坚持等水平高于未来迷茫与未来消极,可以看出中职生对于未来的态度较为积极,且具有一定的方向及乐观的憧憬,但也仍然存在迷茫与消极想法。
3.3.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相关分析
对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 time insight, peer relationship and problematic mobile social network use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表2.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相关关系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从表2可以发现,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中职生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与分享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娱乐、亲密坦露和交流、冲突竞争成显著正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分享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娱乐、亲密坦露和交流、冲突竞争、冲突解决策略因子成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三个变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伴关系、未来时间洞察力以及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
3.4. 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为自变量(X),冲突竞争为中介变量(M),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为因变量(Y),中介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

Table 3.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nflict competition between future time insight and problematic mobile social network use
表3. 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
从上表可见,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直接效应显著(β = 0.172, P < 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可以正向预测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得分,同时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受到冲突竞争的影响(β = 0.211, P < 0.001)。此外,未来时间洞察力还可以通过冲突竞争(β = 0.296, P < 0.001)间接影响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即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在总效应中占比为26.38%。冲突竞争的中介效应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024, 0.109],不包含0,说明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如图1所示。

Figure 1. Mediating effect map between future time insight and problematic mobile social network us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nflict competition
图1. 中职生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效应图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中职生存在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问题
中职生的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得分在三个维度以及总体得分上均高于中间值3,说明在中职生群体中,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相对普遍。这与(张娴静,2023)研究结果相一致。作为一群特殊的学生,中职生的自由时间和普通高中生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任务较轻,更容易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由于绝大多数中职生住校,需要频繁与家长沟通,在学校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监管较松的情况下,中职生在社交网络上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较高。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在学校或家长的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问题,对他们的身体和内心造成伤害。
4.2. 培养中职生未来计划能力,规范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
研究结果显示,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能正向预测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状况。这与(彭姓,2017)研究结果一致。具体来说,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高,其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水平越高。青春期的中职生在对未来有一定清晰认识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他们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和目标,因此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评估中得分较高。然而,现今中职生普遍追求即时的享乐主义,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计划。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足,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即使对未来有一定的信心,也难以摆脱对手机及其社交网络使用的依赖。
根据研究结论,首先学校需要积极培养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中的未来计划和未来坚持。课堂上通过采用启发式问题解决、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实现。在校外,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进行合作,组织实习和参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职业和工作领域,增强对未来的合理认知。其次,学校应重视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提供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依赖。最后,学校应鼓励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和激发中职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引入基于互动的教学工具、在线平台以及利用游戏化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
4.3. 提高中职生同伴关系深度,减少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
中职生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冲突竞争能够正向预测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首先,现实交往场景中蕴含了较多外界线索,增加了个体的社交压力,而线上交往的方式减少了外界线索刺激,使个体能更加放松地交流。因此,同伴关系良好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线上交流,以避免一些社交压力。尤其对于拥有不良同伴关系的中职生而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不知道如何与同伴相处,经常与同伴产生冲突。许多学生于是将网络世界选择作为首选的社交方式,以提升同伴关系,并替代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重视同伴关系的培养,并指导中职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网络,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培养。班级内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动技能。课堂中教师推动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和建设性沟通方式,增加学生有关合作的积极体验。校园里学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中职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降低对手机和社交网络的过度依赖。通过线下多样化且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减少他们在网络上的时间消耗。此外,引入数字素养教育,教授中职生数字足迹管理、隐私保护和信息素养等技能,帮助他们理性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在网络社交时也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4.4. 缓解中职生冲突竞争,促进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预测作用有两个主要路径。首先,未来时间洞察力直接影响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个体拥有较高的未来洞察力时,通常表现出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并努力控制自身行为。一些研究表明(Díaz-Aguado et al., 2018),良好的未来时间观可以促使个体更加理性地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其次,未来时间洞察力通过冲突竞争间接影响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职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占比为26.38%。冲突竞争作为同伴关系中的一个因素,会影响中职生对未来时间观的行为。冲突竞争可能加剧适应不良的未来时间观和现实的冲突,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职生暂时摆脱现实中适应不良的情况。
根据影响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两条路径,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教授时间管理技巧、目标制定和计划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发展未来思考能力和规划能力。同时,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积极应对冲突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引入社交情景模拟、合作项目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冲突解决技巧和适应性沟通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冲突竞争。此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交网络,并提供指导,让他们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中获得正面的社交经验,并学会处理潜在的冲突竞争。最后,学校还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协助中职生应对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相关的心理困扰,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与社交网络使用相关的挑战和烦恼,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职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通过政策制定、教育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及培养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推广数字素养教育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帮助中职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减少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风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