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新表达,这些表达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从语言本体的价值来看,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子”缀词,有助于看到网络流行语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的影响,这是研究语言发展的一扇窗口。当下,虽然网络流行语被广泛关注,但是在网络流行语本身的语音规则以及使用者信息等仍未厘清,存在空白。例如,吴越老师的《新兴词缀/语缀“子”:用法扩张与限制》(2021),谢啸轩老师的《“子”为词缀的网络用语应用研究》(2021)等,都是从语用功能和走红原因的角度来分析“XX子”类词的,更侧重于语义探源。因此,特殊“子”缀词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梳理“XX子”类词,对相似结构的网络流行语,如“XX酱”“XX哒”也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以“XX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博平台搜集“XX子”类语料,从语音、词法、句法以及使用者背景信息等方面着手,多维度探析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子”缀词。
2. 语音分析
以下将从“语音”的角度分类分析特殊“子”缀词。具体从“单音节 + 子”和“多音节 + 子”两个方面阐述。
2.1. 单音节 + 子
“单音节 + 子”结构中“子”常读作轻声,且此时清声母[ʦ]变成浊声母[ʣ],韵母舌尖前元音也变成央元音。这是一种语音弱化现象。举例如下:
(1) 宝子[pɑu21ʣə4] (“宝子”与“宝贝”意思接近)。
(2) 广子[kuɑŋ21ʣə4] (“广子”即“广告”的意思)。
(3) 压子[iᴀ51ʣə1] (“压子”即“样子”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音变式——“子”缀前鼻音变元音。如,网友常用“亚子”[iᴀ51ʣə1]和“压子”[iᴀ51ʣə1]来表达“样子”[iɑŋ51ʣə1]的意思。由于网络流行语中,“子”缀前鼻音变元音的词极少,仅有“亚子/压子”一组,因此将其放在本小节讨论。举例如下:
亚子:(4) 想不起来没有疫情的亚子了,一回想就剩网课。
(5) 如果我真的长这个亚子就好了。
压子:(6) 感觉蛮好的压子。
(7) 小朋友领奖就是这样滴,一脸求夸奖的压子。
在发音上,“亚子/压子”将鼻音“[iɑŋ]”变成元音“[iᴀ]”。在听感上,元音响度更高。这可以看作是说话者内在情感在语言形式上的一种同步表现。可见,“子”缀没有词汇上的实际意义,但在“子”缀流行的时代,它将这些字包装成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
2.2. 多音节 + 子
“多音节 + 子”结构中的“子”常需重读,读作上声。如,“绝绝子”“莫名其妙子”。此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多音节 + 子”的情况,例如:
(8) 敏敏子[min214min214ʦɿ214]:敏敏子把此生关于家和万事兴的词语说了个遍。
(9) 磊磊子[lei214lei214ʦɿ214]:磊磊子那些张口就来的本事。
(10) 勇勇子[yŋ214yŋ214ʦɿ214]:林凡给老板勇勇子做宣发的日常。
这些词汇的发音打破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规则——在三个上声相连时,前两个音节语义紧凑都变成“35 + 35”,即(214 + 214) + 214→35 + 35 + 214 [1] 。但在网络流行语中,三个上声相连时往往不发生变调。例如:“敏敏子”读作[min214min214ʦɿ214],这样的语音形式使称呼变得更加可爱。
网络词语常以文字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并且受个人发音习惯以及方言的影响每个人的发音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网络热词的读音并没有准确的发音标准。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子”缀词在语流中具体音变规律还存在争议。
3. 词法、句法分析
由于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子”缀词大多数是由“双音节 + 子”构成,因此,以下从“双音节 + 子”类词的中心成分着手,分类探析其构成。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3.1. 名词 + 子
根据黄廖版《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符合“XX子”结构的名词类型有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 [1] 。其中,方位名词一般没有“XX子”的用法,因为方位名词前头往往加介词,构成介词短语,有自身固定结构,因此一般不与“子”缀结合。举例如下。
3.1.1. 时间名词 + 子
(11) 冬天子:期待冬天子。
(12) 早晨子:早晨子出门就看到一辆游9写着相亲大会专车。
(13) 明年子:明年子我就28岁了,焦虑。
3.1.2. 处所名词 + 子
(14) 亚洲子:打工人的一周开始了,假装元气满满的亚洲子。
(15) 武汉子:空空的武汉子,明年见啦!
(16) 公园子:喜欢逛公园子。
综上,名词加上“子”缀后,往往不改变词性。“时间名词 + 子”常在句中作状语,“处所名词 + 子”往往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举例如下:
(17) “时间名词 + 子”作状语,如:凌晨子,路上没人,还有几家饭店开着。
(18) “处所名词 + 子”作主语,如:疫情期间,学校子给我们发了好多口罩。
(19) “处所名词 + 子”作宾语,如:我爱我们学校子!
(20) “处所名词 + 子”作定语,如:学校子的饭还挺好吃的。
3.2. 动词 + 子
根据黄廖版《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符合“XX子”结构的动词类型中,判断动词一般没有“XX子”的用法 [1] 。因为判断动词“是”常居谓语中心的位置,单独使用,因此一般不与“子”缀结合。仅有少数形式动词和关系动词能与“子”缀结合。举例如下:
(21) 进行子(形式动词 + 子):突然对创充满了希望,初评也请务必按这个标准进行子。
(22) 仿佛子(关系动词 + 子):调皮的麻雀来到这里树的中间,仿佛子这柳树的枝芽是他做出来的。
3.2.1. 动作动词 + 子
(23) 批评子:你迟到了要被批评子!
(24) 学习子:我每天都要学习子!
(25) 收拾子:终于有时间收拾子,心情舒畅子!
3.2.2. 心理活动动词 + 子
以下将动词用“V”来代替。表心理活动的VV:喜欢、讨厌、羡慕等,可以与“子”缀直接相连,构成“VV子”。举例如下:
(26) 喜欢子:星光游乐园真的好少女!喜欢子!
(27) 羡慕子:羡慕子,我也想近距离看看。
(28) 佩服子:罗百万的身材就是我的目标,还有她拍的广子也是,佩服子。
动词往往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看不看书”。但是流行语中与“子”缀相接的动词没有这样的用法。举例如下:
(29) 怕不怕:*怕怕子不怕怕子。
(30) 爱不爱:*爱爱子不爱爱子。
(31) 恨不恨:*恨恨子不恨恨子。
可以看出,中国人更喜欢说短句。“怕怕子不怕怕子”这类的表述,不符合中国人注重语言经济性的习惯。因此在时间的检验下,自然被大众遗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洁的词语“怕不怕”。
3.2.3. 存在、变化、消失类动词 + 子
“存在、变化、消失”是动词类中的一小部分,也符合“XX子”构式,如:
(32) 存在子:缘分真的存在子。
(33) 发生子:爱与被爱同时发生子。
(34) 消失子:可爱的广告小王没有消失子。
3.2.4. 能愿动词 + 子
(35) 愿意子:那是相当愿意子,在所不辞。
(36) 应该子:上课迟到子,实在不应该子。
(37) 能够子:能够子帮助别人做点什么,尽自己的力量就很好。→普通话:*能够子帮助别人做点什么,尽自己的力量就很好。(在句首,不成立)
大多数“能愿动词”都能进入“XX子”构式中,通过对比箭头前后两句,能够发现,处在整句或分句末尾的“能愿动词 + 子”大多都能被替换为“能愿动词 + 的”,并且句意不改变。
3.2.5. 趋向动词 + 子
(38) 出来子:天亮了,晚霞出来子。→普通话:天亮了,晚霞出来了。(句末)
(39) 回来子:从杭州回来子就要开始好好努力喽。→普通话:从杭州回来了就要开始好好努力喽。(句中)
(40) 回去子:逃跑的人还不想回去子。→普通话:逃跑的人还不想回去。(句末,不加)
大多数“趋向动词”都能进入“XX子”构式中,通过对比箭头前后两句,能够发现处在整句或分句末尾的“趋向动词 + 子”大多都能被替换为“趋向动词 + (了)”,且句意不变。
3.2.6. 致谢类敬语 + 子
“致谢类敬语 + 子”实则是“动词 + 子”的结构。但由于“谢谢”这类动词又属于敬语,因此单独划分成一类。举例如下:
(41) 谢谢子:生活大烦躁之后,打开微博就有大惊喜,谢谢子。
(42) 感谢子:今年结束的好早啊,感谢子,我也要睡了。
(43) 感激子:两个月的陪伴,感激子!
(44) 感恩子:感恩子,只有朋友会无条件相信我。
“致谢类敬语 + 子”常表达说话者的感激之情。与“致谢类敬语”相比更具口语化,没有严格的使用场合约束,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是汉语语言年轻化、网络化的体现。
3.3. 形容词/副词 + 子
根据黄廖版《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符合“XX子”结构的形容词、副词类型如下,其中副词多为程度副词 [1] 。
3.3.1. 状态形容词 + 子
“表情绪类形容词 + 子”占据了“状态形容词 + 子”的大多数。网民常用表情或动态图片,直观地给受话者呈现此时的心情。如今,“XX子”结构的流行,让文字表达更加生动。举例如下:
(45) 开心子:最近收到了一堆礼盒,开心子!→普通话:最近收到了一堆礼盒,开心!
(46) 伤心子:离开了温暖的家,伤心子。→普通话:离开了温暖的家,伤心。
(47) 生气子:嘴怎么那么笨!生气子!→普通话:嘴怎么那么笨,生气!
“开心、难过、伤心”都是表达情绪的形容词,加上“子”缀后,在词性和情感程度上都有变化。词性方面,“情绪类形容词 + 子”可变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如,“开心子”“伤心子”等。在上例中,变成副词,修饰整个句子,奠定整句的感情基调。情感程度上,“子”缀词的情感程度更深。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状态形容词与“子”缀相结合的例子,如下:
(48) 雪白子:下着雪白子,好冷好冷好冷。
(49) 冰凉子:这两天晚上都手脚冰凉子,我老了。
(50) 漂亮子:夜景好漂亮子!想以后多接一些这边的拍摄。
除情绪类状态形容词外,其他状态形容词往往不改变词性,在句中作定语。如“冰凉子”“火热子”等。但有少数状态形容词与“子”缀结合,改变词性,形容词变名词。如,上例中的“雪白子”,在例句中变为名词“雪花”的意思。
3.3.2. 性质形容词 + 子
“评价类性质形容词 + 子”占据了“性质形容词 + 子”的大多数。举例如下:
(51) 优秀子:#谷爱凌挑战世界排名第一选手#全场最高,优秀子!→普通话:全场最高,优秀!
(52) 还行子:最近看顺眼了,感觉还行子。→普通话:最近看顺眼了,感觉还行。
“优秀”“厉害”“还行”等,都是评价类形容词,加上“子”缀后,词性基本不变,但使用范围有变化。以“优秀子”为例,通过对比箭头前后两句,能够看出“优秀子”比“优秀”的表达更显可爱化。据调查,使用群体也更年轻化。这种表达,在网络上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性质形容词与“子”缀相结合的例子,如:
(53) 温柔子:这个发色好温柔子,回学校再染这个色!
(54) 朴素子:变身质朴小陈!大朴素子。
(55) 奇怪子:奇怪子,最近怎么回事啊!吃饭都不香了!
3.3.3. 程度副词 + 子
根据黄廖版《现代汉语》,副词主要有8类,但符合“XX子”结构的多为程度副词 [1] ,如:
(56) 稍微子:腊味饭基本成功,稍微子咸了一些。→普通话:腊味饭基本成功,稍微咸了一些。
(57) 有点子:不得不说小哥有点子实力在身上啊。→普通话:不得不说小哥有点实力在身上啊。
(58) 越发子:西西好上镜哦,越发子期待了。→普通话:西西好上镜哦,越发期待了。
“程度副词+子”结构的词语虽然词性未变,但在表达上还是与程度副词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加上“子”缀更显口语化。以“稍微子”为例,通过对比箭头前后两句,能够看出“稍微子”比“稍微”的表达更具口语化。
除此之外,还有“子”缀词中最特殊的一类,极性副词的重叠与“子”缀相结合的例子。举例如下:
(59) 很很子:很很子期待“亿”把!
(60) 顶顶子:绍氏传统面顶顶子,怎么过去一年了才发现它的美味。
绝绝子:(61) 夸赞:不得不说刘诗诗的古装真的绝绝子!
(62) 反讽:立春了还要下雪,这天气真的绝绝子。
“极性副词重叠 + 子”结构的词语是网络“子”缀词中最特殊的词汇之一。以“绝绝子”为例,“绝”为极性副词,表示到了极点,不能受其它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一类“单音节极性副词重叠 + 子”结构的网络词汇,脱离了常规的构词规则。“绝绝子”将“绝”字叠用,程度加强,再与“子”缀相接,程度进一步加深。常用来形容某事物极好,有时也会表达反讽之意。
综上,不论是“程度副词 + 子”还是“极性副词重叠 + 子”结构的词语,它们的词性往往不变,在句中依旧作状语,但语气程度远远超出“程度副词”能表达的含义。
3.4. 指代性词语 + 子
3.4.1. 亲昵称呼 + 子
1) AA + 子
“AA + 子”的格式,即:人名中某字的叠用 + 子。
(63) “岳岳子”是粉丝对岳云鹏的爱称(姓氏的重叠)。如:岳岳子此刻只想梳梳头缓解一下尴尬。
(64) “敏敏子”是粉丝对刘敏涛的爱称(中字的重叠)。如:敏敏子再一次用演技给了我惊喜。
(65) “欣欣子”是粉丝对虞书欣的爱称(尾字的重叠)。如:弟弟啥时候和欣欣子拍部偶像剧啊!
类似结构还有:“赞赞子”“绮绮子”“坤坤子”等。它的流行起初是因为《创造营》《青春有你2》《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娱乐节目的热播。粉丝为自己喜欢的艺人起的爱称,既朗朗上口又让人倍感亲切。同时,“子”在日本常置于女性名字后,是一种可爱的表现方式。因此,“AA子”类流行语在饭圈被广泛使用。后来,“AA子”也不再局限于饭圈,网友们用“AA子”来称呼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例如,罗小梅可以被称为“罗罗子”“小小子”“梅梅子”。据不完全统计,“AA子”结构中,“姓名的中字/尾字 + 子”结构最多,“姓氏的重叠 + 子”结构次之 [2] 。
2) AB + 子
在“AB子”的结构中,AB往往是固有的亲昵称呼。例如:
(66) 宝贝子:宝贝子二十岁生日快乐。→宝贝二十岁生日快乐。
(67) 臭宝子:我的臭宝子笑起来有点好看。→我的臭宝笑起来有点好看。
(68) 甜心子:我今天真是个小甜心子!→我今天真是个小甜心!
“宝贝”“臭宝”“坏蛋”“甜心”等,都是固有的亲昵称呼,加上“子”缀后,在受话者范围和亲昵程度上有变化。以“宝贝子”为例,通过对比箭头前后两句,能够看出“宝贝子”比“宝贝”的受众更为广泛,从而起到拉近说话双方距离的作用。同样,“臭宝子”“坏蛋子”“甜心子”也是如此。但,此时的“坏蛋”已转为一种亲昵的称呼,只是多了一层嗔怪之意。
3.4.2. 人称代词 + 子
(69) 你们子: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汽水了,不骗你们子。
(70) 他们子:两位主演演技也太好了吧,永远支持他们子!
(71) 别人子:初中毕业照,每个人身旁都站了一个别人子。
“你们”“他们”“自己”“别人”都是人称代词,加上“子”缀后,虽然词性没有变化,但所作句法成分范围缩小并且使用频率改变。原人称代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但是“人称代词 + 子”往往在句中作宾语,很少作主语,不作定语。举例如下:
(72) *你们子的那节课很有趣。→普通话:你们的那节课很有趣。
3.5. 拟声词/叹词 + 子
3.5.1. 拟声词 + 子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称“象声词” [1] 。大多表达情感状态的拟声词能与“子”缀相接,如:
(73) 嘤嘤子。独立语:可怜,我的小耳朵掉了,嘤嘤子。→普通话:可怜,我的小耳朵掉了,嘤嘤。
(74) 呜呜子。独立语:最近实在很忙,呜呜子。→普通话:最近实在很忙,呜呜。
(75) 嘿嘿子。独立句:嘿嘿子!刷刷刷地买完了高铁票,下周冲到东阳去找老吴玩。→普通话:嘿嘿!刷刷刷地买完了高铁票,下周冲到东阳去找老吴玩。
“嘤嘤”“呜呜”“嘿嘿”都是拟声词,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加上“子”缀后,使表达更具可爱化。“拟声词 + 子”类词常在句中用逗号隔开,用来补充表达说话者此时的情感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根据上例,它们往往在句中充当独立语,有时也可以充当独立句。
3.5.2. 叹词 + 子
叹词是表达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1] 。举例如下:
(76) 啊呀子,今天的冰豆浆好喝。
(77) 哎呀子,可不是要胖的节奏。
(78) 哎呦子太可爱了。
“啊呀”“哎呀”“哎呦”等,都是表感叹的词,常具有评价性,能够将说话者的所感所想直接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上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阐释了网络中特殊“双音节 + 子”缀词的构词规则及句法成分。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示“子”缀词的结构划分,详见表1。

Table 1. A table of structure of special “Zi” suffixes in network popular words
表1. 网络流行语中特殊“子”缀词结构划分表
以上从词法角度,按词性分类分析了特殊“子”缀词的构词法则。可见,饭圈兴起的“AA子”式词语,在短时间内,迅速衍生出多种结构变体。
4. 社会语言学分析
上文从语音、词法和句法的角度阐释了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子”缀词,这一部分则从使用者的角度进一步探析。网络流行语中特殊“子”缀词之所以能流行起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节从主要的七个维度分类分析网络流行语使用者的情况,详见表2。

Table 2. A questionnaire on the use of special “Zi” suffixes in network popular words
表2. 网络流行语中特殊“子”缀使用者情况调查表
5.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也推动着语言的发展,它使得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对网络流行语中特殊“子”缀词的研究,对“XX子”类词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从语音、词法、句法等多个角度梳理“XX子”类词,主要有以下发现:语音层面,“单音节 + 子”中“子”需读轻声,如“宝子”“广子”“设子”;三个上声相连时不发生变调,全部读作上声,如“敏敏子”“磊磊子”。它们打破了现代汉语中的上声连用规则。词法、句法层面,文章将“XX子”依据“XX”的词性分类,发现“子”缀词发展之迅速,“XX”几乎进入了所有词性。加上“子”缀后,虽然在词性上没有较大改变,但是在情感态度和语法上都有细微的变化。“XX子”式在情感态度方面使语气更具亲和力,是青年人常用的一种可爱化的表达方式;句法上,部分词语能够单独成句。在语音、词法和句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网络流行语和普通话的差异都符合流行语求新求异的特点。社会语言学层面,从性别、年龄、社会身份和受教育程度等多个角度探析“XX子”类词的使用者背景信息。通过对“XX子”的多角度考察,对这类词的整体面貌有所了解,同时,也为我们探析相似词缀,如:“XX哒”“XX酱”等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10] 。“XX子”类词能否进入全民语言系统,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此外,“XX子”类词在网络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也存在滥用、滥造等问题。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其使用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这也导致当下许多年轻人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现象出现,“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11] 。因此,要辩证的看待这些新出现的网络热词,确保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12] 。创新是语言生命力所在,适度的创新有益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当代青年是网络用语的主力军,应担当好弘扬中国文化,维护网络秩序的责任。
参考文献
附录
A summary table of relevant corpus of the article
文章相关语料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