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贵州苗族蜡染主要包括纹样、图案、符号等元素,随苗族同胞们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变,苗族蜡染纹样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现代媒体的推介下,贵州苗族蜡染这一传统技艺频繁出圈,人们开始挖掘蜡染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外形设计等,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苗族蜡染被称作穿在身上的历史,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如未来设计师上发表的作品之一“蜡花翩翩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藏品之一“贵州惠水苗族蜡染贴补绣百褶棉布裙”、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的“东方第一染——蜡染”等等作品展示,都体现了贵州苗族蜡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也使得服饰设计变得具有民族个性和时代特色。我们不仅要在继承中创新,也要做到在创新中继承,古为今用,以服饰为载体进行创新设计。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纹样丰富多彩,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广泛运用于服饰设计中,使得现代服饰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气息。
2.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概述
贵州苗族蜡染历史悠久,作为我国传统的印染技术之一,可谓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苗族蜡染古代叫法为“蜡缬”,用苗语称作“务图”,意思是“蜡染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艺术的瑰宝。根据古籍记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1] 。”贵州的苗族蜡染地域极广,其中典型的代表地区有贵州的丹寨、安顺、织金等苗族为主的聚居区,蜡染技艺则是他们时代店相传的生活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手工以蜡为纺染材料进行印染,是一门传统且古老的技艺。贵州苗族是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言和图腾崇拜,而蜡染纹样的设计不仅是他们苗族发展历史的图示注解,也是苗族艺术的精华之一,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
贵州苗族蜡染技艺能够原生态的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跟苗族同胞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在织金县、丹寨县及安顺县等以苗族作为山地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山地社区或环境中,大山作为自然屏障,与外界的联系较少,造成了他们相对原始封闭的生活方式,也正因这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得以传承。“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1
贵州苗族蜡染的类型和种类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蜡染产品包括服装、桌布、头巾、背包、床单等,所以苗族蜡染也是一种为生活创造的艺术。
而关于贵州苗族蜡染的制作过程与基本用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也有详细记录。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染缸等。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之后,再将蜡染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完工。丹寨蜡染在这之后还要拼涂红色和黄色,涂红的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提取。为了避免褪色,一般要待蜡染品制成后才着色。除上述步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操作规程。”2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贵州苗族蜡染制作工艺流程比较繁琐,包括制作蓝靛和蜡液、处理布料、点蜡、浸染、脱蜡、漂洗、晾干等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幅构图变化,都显示出苗家女子的勤劳能干。苗族人相信“万物皆有灵”,苗家女子把美好祝愿寄托于蜡染图案之中,表达了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中的纺织品丰富多元,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传统手工制作的纺织品,受机械化生产的影响,从苗族地区居民的主流纺织品逐渐边缘化。伴随旅游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推广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到苗族蜡染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苗族蜡染的艺术特征也被广泛应用其它设计中,比如服饰、旅游产品、箱包、活动文创产品等多元载体。
3. 贵州苗族蜡染主要分布及类型
蜡染主要的制作原理是蜡防染色,将画好的布艺作品通过蜡来防染。蜡染制作者们用蜡笔将喜爱或需要的纹样图案画在麻、丝、棉、毛等不同材质的织物上,然后放入温度适宜的专门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反复浸染,而用蜡作图的地方因为有蜡的防护不会被染上颜色,将蜡去除后便产生了美丽生动的图案纹样。但是这些蓝色布上的白色图案或纹样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蜡染最显著的特色或者说灵魂是那变化无穷、形态万千的“冰纹”,这是蜡迹在染制过程中因皱折破裂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每一个蜡染纹样都是有灵魂的。”杨美3介绍,贵州的苗族蜡染历来都是“纹必有意”,每一个作品中的蜡染纹样都蕴涵着独特的内涵,不仅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还表达了苗族人民的情感和期望。其纹样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自然纹样以花、鸟、虫、鱼为主,几何纹样多为自然物的抽象表现,大多四面均齐、左右对称,点线面变化丰富,结构严谨。其中,以“点”的运用最为独到传神。蜡染图案种类丰富,苗家常有的“蝴蝶妈妈”,以及龙头鱼、蛇皮花、鱼路、蝙蝠等图案都被应用于服装和各种生活用品中,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苗族蜡染主题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其技艺分为点蜡和画蜡两种,又在图案上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其中囊括了神话、传说、特有的动物、植物、几何图形等纹样,选择不同的纹样不仅有她们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美好祝愿和期望,传递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蕴含了美好的寓意。不同生活环境和场域空间的苗族同胞,她们的苗族蜡染所体现的艺术特征和图案选择是不同的,这不仅是他们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长期生活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贵州各主要苗族聚居区的居民对纹样的喜爱度也是有所差别,主要以下几个地区为主。
3.1. 丹寨型苗族蜡染
丹寨苗族蜡染区域辐射程度较广,以丹寨为中心,还包括了周边地区的苗族村落。丹寨苗族蜡染的纹样主要是以自然为主的大花纹样,蜡染生产者们灵感取材通常都是大自然中的花、草、鸟、虫、水果等(见图1),这种图案的造型较为粗狂生动,表达豪放自然,同时又体现了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的艺术魅力,十分接地气,充满乡土气息。丹寨苗族蜡染在制作生产过程中,纹样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对生活生产的过程中物象的提炼和夸张化,然后再结合创造者的想象创作出来的纹样图案。通过对丹寨苗族蜡染纹样的观察,不难看出蜡染产品上的图案和纹样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图案相互交织、相互替换构成了想要的纹样,比如植物叶子和昆虫、日月星辰和花朵、鱼和“中式回纹”等,都是常见的蜡染纹样,十分具有个性又不失童趣。丹寨型苗族蜡染图案主要用于生活用品,如桌布、服装、包包等。
3.2. 安顺型苗族蜡染
安顺型苗族蜡染主要以安顺为中心,分布在平坝、紫云、普定等苗族居住区。不同于丹寨蜡染生产者们,安顺苗族蜡染生产者主要以几何纹样为主,通常将几何图案四面对齐和对称,不管是点、线还是面组成的图案都有一种对称美。整个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有一种主次分明、紧密合适,富有层次的感觉。图案构成上采取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或左右上下对称,力求整体效果统一、搭配和谐、紧密有致,视觉上给人一种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安顺型苗族蜡染也会取材自然纹样,在布上绘上花、鸟、虫、鱼等自然动植物,但是和丹寨型苗族蜡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在于,不会简单的模仿或者说不会拘泥于自然物的原形原貌。色彩上不同于丹寨型苗族蜡染单一的蓝白相间搭配,安顺型苗族蜡染的色彩更加鲜明,在蓝白之间还会插入红色和黄色,在材料利用过程还可以形成紫色、绿色等复色,所以安顺苗族蜡染又称为“五彩蜡染”(见图2)。安顺苗族的蜡染主要运用在服饰中,常见于袖口、衣襟、衣背角等。
3.3. 织金型苗族蜡染
织金型苗族蜡染主要是指织金、纳雍、大方等地区的苗族蜡染,织金地处乌蒙山区腹地,境内苗族经四次大迁徙后定居于此,其蜡染技艺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以精细为主的独特艺术。其中织金型苗族蜡染刺绣尤以官寨乡妥倮苗族风情园的产品最为出名,当地的苗族妇女发髻偏向后脑右侧,用一
把弯月型彩绘木梳固定,故又称为“歪梳苗”,她们的服饰主要以蜡染为主要色彩和搭配,如上衣、裙子、背带、围腰等服饰产品,处处都以精细的蜡染装饰,素雅别致。以织金这一带为主的苗族妇女的装束与其他地区的苗族妇女不同,比较粗犷豪放,其蜡染以紧密细致的白色为主要色彩,几何螺旋纹和变形的鱼鸟纹物布满织,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画面精细饱满(见图3)。织金蜡染被称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曾有美术学家在其作品中称赞到:“织金苗族妇女用极细的金属蜡刀于棉布上,不用借助剪纸或其他工具,只凭手绘却细如发丝,堪称世界一绝 [3] 。”织金型苗族蜡染的制作者们同样也是自幼研习蜡染技艺,代代相传,她们用“世界上最小的蜡刀”将浓郁的少数民族情感展现给世人。
4. 贵州苗族蜡染的艺术特征
苗族蜡染纹样艺术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苗族蜡染纹样艺术的表现特征是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组合,其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纹样多样性
贵州苗族蜡染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便是图案多样,取材独具特色,将内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体。贵州苗族蜡染的图案主要可以分为七大类,即蝴蝶纹(见图4)、铜鼓纹、鸟纹、鱼纹、花草植物纹、螺旋纹、星辰山川纹。这里值得一提且最具代表的便是蝴蝶纹,蝴蝶纹的图案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在神话古歌中,蝴蝶是大地母亲,是世间万物的始祖,孕育了万物,也包括苗族的祖先,因此苗族人民认为蝴蝶是生殖和美的化身,倍受推崇。贵州苗族蜡染制作者将蝴蝶纹样图案用在蜡染产品中,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也表达了对祖先的热爱与崇拜。除了蝴蝶纹图案所代表的文化意识,每个纹样图案都有自己的丰富内涵和情感表达。
4.2. 色彩鲜明
贵州苗族蜡染的色彩很具特色,主要为蓝白两色。贵州少部分苗族地区的蜡染图案也会运用其它颜色来绘制纹样图案。色彩鲜明,但是整体又淡雅,色调柔和,蕴涵了古代人的审美取向和生态智慧。因为贵州苗族蜡染中的蓝色取自自然植物板蓝根,其萃取所产生的染料是苗族蜡染工艺中表现图案主要的色彩铺垫方式。苗族先民们长期生活在原生态的山地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懂得利用天然的草汁作为染料、色素进行染布。蜡染的色彩运用同样也是苗族先民们的实践结果,利用蓝靛草作为还原染料,又辅助蜡来防染色,这样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族蜡染。蓝色和白色在棉、麻等织物上体现出来的图案,色彩鲜明,独具特色。
4.3. 手工制作
贵州大多数苗族地区的蜡染色彩只有蓝白两个色,但是其制作的工艺流程繁多,每个环节都需要手工制作,堪比“高定”。首先要设计图样,一位合格的蜡染产品生产者,她们的蜡染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都能体现出十分精美的视觉观感,而这图样是需要蜡染制作者手工绘制而成。接着准备材料,材料所需的棉布、蜡、染料等蜡染材料都需要人亲自准备,和对材料进行手工处理,如洗涤、铺平、晾晒等。再接着制作蜡线,这也是需要手工制成,将蜡块加热,蜡液流入水中成型,用铁棍将蜡线准备好。然后便是蜡染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手工将蜡染在设计图样上对图案和色彩进行描摹,其目的便是保护蜡线制成的图案部分不被染色,从而能够完整的呈现出预定的图案和色彩。再然后便是染色,用染缸煮沸染料,将未被蜡保护的棉布进行染色,这个环节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和需求进行重复染色。最后是去蜡,将染好的棉布放入凉水中浸泡,让蜡脱离,用太阳直晒或自然风干后,一件精美的蜡染作品便完成了。综上所述,贵州苗族蜡染的制作过程是个长时段的,需要生产者全程参与纯手工制作,不仅体现了匠人精神,也表达了苗族同胞们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自豪。
5. 贵州苗族蜡染在现代服饰设计的应用策略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作为少数民族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展现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风采。针对苗族蜡染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贵州苗族蜡染纹样衍生图案和符号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为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实现活态传承的重要意义。
5.1. 图案的运用
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苗族蜡染艺术所运用的图案十分丰富,特点鲜明,在运用图案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点、线、面的使用形成不同的图案类型,以此增加服饰的设计感。目前,很多蜡染产品的生产者和服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为了合理运用蜡染纹样图案,就会考虑到生活环境和产品需求者等因素,进行现代服饰绘图的相关设计,在画图设计过程中直接将图案应用 [4] 。但是不管是蜡染产品的创作者还是服饰设计师,都不是单纯的将图案应用在产品中,而是会结合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想象力,对现有的、传统的图案进行有效创新,这样即具有时代潮流又富有民族特色。
5.2. 色彩的运用
现代服饰设计中色彩运用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服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会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来运用色彩,也会部分服饰设计师会结合品牌的理念和推出的产品主题来进行色彩搭配。贵族苗族蜡染的色彩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依旧以其传统的色为基调,通过不同程度的蓝色使用,表达服饰的层次感。苗族蜡染多以蓝底白色纹样呈现,主要是因为蓝色不仅在苗族蜡染中具有重要的民族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色彩之一,蓝色被视为吉祥、高洁、素雅等底蕴的象征。白色同样在苗族蜡染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纯洁、高雅、清新。蓝色和白色在现代服饰中是很普遍使用的色彩,两者在蜡染产品和现代服饰中的运用,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又表现出贵州苗族蜡染的艺术特点。
5.3. 构图形式的运用
现代服饰中贵州苗族蜡染的艺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可以将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少数民族特性充分体现出来,贵州苗族蜡染可以将符号、纹样等元素进行混合。对于苗族蜡染艺术设计而言,常见的结构类型主要是将图案或纹样夸张化,包含了结构的平衡对称和完整性。蜡染产品的创作者和服饰设计师都有将这种构图形式广泛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通常创作的作品画面是左右对称的,创作的理念在于追求完整,这两种构图形式对现代服饰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想要提升服饰整体的视觉效果,就需要加强对构图形式的合理运用。在苗族蜡染的作品中常见的对称图示有“窝妥”“蝴蝶妈妈”“蝴蝶”“铜鼓纹”等纹样 [5] ,为了确保苗族蜡染与现代服饰设计更好的融合,就会在运用构图形式过程中,充分的结合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寓意,理解创作者的灵感和思想表达,才能确保充分的体现了作品的完整性和贵州苗族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结构。
5.4. 意蕴的运用
贵州苗族蜡染的构图形式、造型表达与色彩运用即具有相互交织的特性,又各有意蕴。构图、造型、色彩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不仅促使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并将贵州苗族蜡染所具有的内涵充分体现出。通过梳理和观察国内现代服饰设计的发展现状,就可以大致的分析其设计模式和其中存在的不足,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可以了解到苗族蜡染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具体内容,并贵州将苗族蜡染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精神表达应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 [6] ,不仅提高了设计作品的文化感染力,在形式、颜色、造型等方面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使作品既具有时代性,又融合了少数民族元素,使作品呈现更具有生动性和故事性。
6. 结语
贵州苗族蜡染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广泛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多元的物质形态表现,使贵州苗族蜡染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服饰设计更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复杂时代中的传承发展,也是传统民族文化向现代化转化的重要体现,这种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不仅能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推动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现代服饰设计在应用贵州苗族蜡染的同时,还挖掘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纹样装饰特点和精神表达,能够提高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再加以提炼,增加其多元化的魅力,促进现代服饰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注释
①图1来源:《蜡染工艺与设计》
②图2来源:《蜡染工艺与设计》
③图3来源:《蜡染工艺与设计》
④图4来源:https://www.sohu.com/a/581248776_121106687/
NOTES
1苗族蜡染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4300/
2苗族蜡染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4300/
3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兼合作社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