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世界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科学、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利用世界遗产进行科学考察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目标具体体现在科学目标、教育目标、文化目标和旅游目标 [1] 。在学校开设“世界遗产课程”,普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知识,启动相应的教育机制是认识和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途径 [2] 。各院校应发挥学校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设置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程,完善世界遗产学科体系 [3] 。本文将立足《旅游学概论》,针对现有问题给出课程体系优化建议,以此希望能够促进新疆世界遗产资源与《旅游学概论》更好融合。
2. 现有问题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旅游学概论》实际线上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2.1. 知识点枯燥,缺乏趣味性
《旅游学概论》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点较多,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应试准备,仅关注知识点背诵而缺乏对于旅游专业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对于旅游专业更加全方面认知。
2.2. 文化感受不深刻,缺乏体验
常规的《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能够较好满足学生应试的需要,但是缺乏体验,学生对于具体的旅游要素认知不全面。这就导致学生一方面缺乏后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对于课程中遇到的文化元素也难以有更加深入的感受,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
2.3. 注重传统授课,缺乏职业导向
由于《旅游学概论》通常在入学时学习,而这个时候,学生处于认知专业前景的关键时期。因而,《旅游学概论》除了承担知识传授的作用外,还有着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目标的作用。
但是,在日常的授课中,往往由于采用介绍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了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自己学习该门课程的定位并不明确,教师在讲解中也没有进行学生的职业导向教学。具体表现在:学完课程对旅游行业未来前景认识较浅、不清楚旅游专业对口的细分行业、不清楚每个行业基本的工作职责、更对意向岗位没有大致感受 [4] 。这就导致学生在以后从事旅游职业时不清楚各国的旅游发展状况,无法就古代和现代的旅游进行有效对比,造成孤陋寡闻,使课程价值没有很好发挥。
3. 建议提出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为方便清晰认识不同建议之间构成的课程体系,绘制了图1:新疆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课程体系图。

Figure 1. Curriculum system diagram of Xinjiang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to the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图1. 新疆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课程体系图
该课程体系不是相互割裂的,不同的参考范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更好促进彼此课程目标的实现。比如:在激发学生兴趣过程中,单单开展对于天山大峡谷的自然和人文介绍可能还不够,或许还应当的加入职业规划的引导,明确学习《旅游学概论》这门课是有用的,是可以找到相对心仪的工作,或许会对激发学生兴趣有帮助。
3.1. 紧密贴合新疆世界遗产具体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景区旅游资源和要素相对丰富,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天山大峡谷景区囊括了除沙漠以外的新疆所有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欣赏、科学考察和历史文化价值,并开发出户外拓展、雪山冰川、滑雪滑冰、游船、自驾游、科考、探险、徒步、摄影等主题旅游项目,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5] 。天山大峡谷符合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提要求。本节以列表的方式展示新疆世界遗产教育中天山大峡谷与《旅游学概论》课程融合范例(表1)。
以天山大峡谷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例,运用图片、音视频、小组讨论、现场提问、作业等方式,力求更加全面的展示天山大峡谷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激发学生对于旅游的兴趣。

Table 1. Tianshan grand canyon in Xinjiang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example table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表1. 新疆世界遗产教育中天山大峡谷与《旅游学概论》课程融合范例表
3.2. 促进新时代与新疆世界遗产融合,增强文化自信
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起到着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和民众在多元文化网状交织中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信仰 [6] 。
在《旅游学概论》课程中,促进新时代与新疆世界遗产融合,有着一定的长远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节以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为例,探索其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范例(表2)。
由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共有22处世界遗产(其中6处在新疆),且均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而单从课程章节来看,往往对应着旅游资源部分的知识点,以知识点对应的方式开展课程受到限制。所以除了课堂中多样方式的学习外,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应该兼顾第二课堂。使学生课上听完知识,课下还能有感而发,可能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图2)。

Table 2. Overview of Xinjiang world heritage resources
表2. 新疆世界遗产资源概况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https://wlt.xinjiang.gov.cn/)。

Figure 2. Xinjiang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to the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to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curriculum system example diagram
图2. 新疆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增强文化自信课程体系范例图
首先在课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先对相关知识点产生一定了解;其次通过专题讲座、校外参观、实地研学的方式对于相关知识点加深印象,并且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的培养;最后通过个人小论文的形式,并围绕“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中的文化自信”为主题,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收获(表3)。

Table 3. Integration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Xinjiang into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example table of ways to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表3. 新疆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增强文化自信途径范例表
3.3. 结合新疆世界遗产具体就业岗位,帮助职业规划
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新文科规划,这是对中国传统学科固有思维的突破,有利于对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促进。新文科建设有三大转向:从以学科为导向到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到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 [7] 。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加入,就是多学科协同,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表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当下可用资源对于未来个人预期生活状态和工作岗位做出的合理规划。具体分为就业指导和专业规划两部分。尽早进行就业指导和专业指导,有助于学生尽早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及时调整更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 [8] 。
而《旅游学概论》最为最先接触新生的课程之一,在课程中加入职业生涯的内容就显得意义非凡。一方面,根据每章知识点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的加入职业生涯的内容;另一方面,除了职业生涯课程,倘若能够实地考察,结合不同行业背景、公司状况、岗位设定来进行授课,或许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虽然不能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相比,但是能够尽早让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有所认识,课程目的就已经达到(表4)。本节以天山天池为例,探索新疆世界遗产教育与《旅游学概论》融合范例。

Table 4. Example table of integrating Xinjiang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to career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表4. 新疆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融入职业规划范例表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世界遗产教育与《旅游学概论》的融入可以从学习兴趣、文化自信、职业规划三个角度出发。而后续的融入和优化,离不开老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总结,逻辑思维严密;增加技能,掌握专业的职业生涯知识;勤于磨课,优化课程层次。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使得课程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真真实实发挥基础性、启蒙性课程的作用,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致谢
承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文的指导,特此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伊犁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SZD202305),伊犁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SFKC202303),伊犁师范大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项目(22XKSY30),伊犁文旅融合研究中心项目(2021WLRHZD001),伊犁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CXSK2021017),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0YSBS0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项目(TSYC-SGYP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D01C469)阶段性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