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恋观也有了不同的见解。徐明(2006)认为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仅是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特征的体现,也是未来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的反映,大学生婚恋观是影响大学生目前的社会交往、幸福体验乃至未来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个人素质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赵晨晨(2013)从家庭因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婚恋观的影响,发现父母婚姻冲突知觉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观。以往研究多是从家庭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个体婚恋观的影响,且认为家庭是影响个体婚恋观的主要因素,较少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我修复对其婚恋观的影响,研究多是关注80后、90后群体,较少关注到00后。00后大学生群体代表着未来婚育人群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婚姻价值取向是预测未来家庭结构和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以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750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639份,有效回收率为84.2%。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为190名、323名、107名、4名,其中男生281名,女生350名。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婚恋观量表
本研究采用苏红(2006)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量表,她将大学生婚恋观分为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倾向、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婚姻价值观七个因素。问卷共34个条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制,并且采用单选迫选形式,总分越高,婚恋观越保守,总分越低,婚恋观越开放。本研究信度为0.741。
2.2.2. 父母婚姻量表
父母婚姻质量量表采用蔡恒翠(2004)编制的量表对大学生婚姻质量进行测量,包括共同相处、情感表达、分离倾向、意见一致性及冲突现象五个维度。量表共30题,采用李克特四点量表计分方法,在分析结果时,将分离倾向与冲突现象反向计分,量表总得分越高,代表子女知觉到的父母婚姻质量越亲密和谐。本研究信度为0.779。
2.2.3. 成人依恋量表
成人依恋量表采用吴薇莉,张伟,刘协和(2004)通过对89名神经症住院患者以及110名正常成人进行了AAS的施测,总共有18个题。本研究信度为0.799。
2.2.4. 生命意义感量表
生命意义感量表用刘思斯和甘怡群(2010)等学者在Steger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现状进行翻译并修订,共含9个项目,量表包含两个因子,即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量表采用Likert 7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信度为0.741。
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2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相关分析等处理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各变量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表1表明,大学生婚恋观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变量均无显著先差异。

Table 1.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ach variable in gender (M ± SD)
表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M ± SD)
4.2. 各变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变量上的差异
表2表明,父母婚姻质量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Table 2.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ach variable in the only child or not (M ± SD)
表2. 各变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显著差异(M ± SD)
5. 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婚姻质量、成人依恋、生命意义感之间的相关
表3表明: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婚姻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175, p < 0.001),大学生婚恋观与成人依恋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088, p < 0.05)。大学生婚恋观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171, p < 0.001);父母婚姻质量与成人依恋、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095~0.222, p < 0.001);成人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相关不显著(r = −0.043, p > 0.05)。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with parents’ marital quality, adult attachment and meaning in life
表3. 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婚姻质量、成人依恋、生命意义感间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
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婚姻质量、成人依恋、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表4表明:父母婚姻质量对大学生婚恋观有着正向预测作用,能够对大学生婚恋观起到13.5%的作用;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婚恋观也有着正向预测作用,能够对大学生婚恋观起到14.5%的作用;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婚恋观没有起到预测作用。

Table 4.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ables
表4. 各变量之间回归分析结果
6. 讨论分析
6.1. 大学生婚恋观及其各维度的呈现情况和特点分析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各维度绝大部分居于开放与保守之间,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性爱抉择观 > 婚姻忠诚观 > 婚姻倾向 > 恋爱动机 > 婚姻角色观 > 婚姻自主观 > 婚姻价值观,由此可看出00后大学生婚恋观维度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与吴倩(2014)研究结果:“性爱抉择观 > 婚姻倾向 > 婚姻忠诚观 > 婚姻角色观 > 婚姻自主观 > 恋爱动机 > 婚姻价值观”一样的。绝大数人在选择时性爱更多看重的是情感积累,看重因爱而性,而非为性而性,多数学生都向往婚姻生活同时非常注重婚姻中双方的忠诚,在双方关系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婚姻中双方应该处于平等状态,并非男生占主导地位,在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时候结婚等系列问题时应注重家人的意见。
6.2. 婚恋观在部分人口学变量分析
在婚恋观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苏红的结果不同,从各因子分析,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倾向、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6个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均为女生更保守一些。
整体上看大学生婚恋观总分与绝大数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与苏红(2006)的研究结果一样,但是在婚姻价值上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不再认为个性相符,兴趣相同是婚姻的前提条件。
6.3. 父母婚姻质量在部分人口学变量分析
在父母婚姻质量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部分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情感表达和冲突现象两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情感表达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冲突现象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男生的父母在情感表达行为更多,冲突行为很少,表现为关系更加亲密;在独生子女变量上父母婚姻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邵迪迪(2021)研究结果不同,产生的原因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源多数为贵州地区,其他地区样本缺少,且研究中独生子女数据比例相差较大。
6.4. 成人依恋量表在部分人口学变量分析
成人依恋在独生子女变量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变量上亲近分量表和依赖分量表存在差异,体现在亲近分量表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与人接触时感到舒适程度比女生高;依赖分量表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在与他人接触时女生更容易依赖他人。
6.5. 生命意义感量表在部分人口学变量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量表在大学生性别、独生子女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6.6. 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婚姻质量、成人依恋、生命意义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表明,父母婚姻质量在总体上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婚姻关系越亲密和谐,对彼此的情感表达越亲密,大学生婚恋观趋向保守;成人依恋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婚恋观不存在预测作用;生命意义感总分对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对大学生婚恋观起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对人生目标追求高、人生规划目标清晰的大学生对恋爱、结婚方面比较传统。
7. 结论
本研究表明:
1) 00后大学生婚恋观及各维度绝大部分居于传统与保守之间;
2) 父母婚姻质量在总体上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成人依恋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婚恋观不存在预测作用;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婚恋观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对大学生婚恋观起正向预测作用。
基金项目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来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221066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