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二语动机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Gardner (1985)提出的传统动机理论中“融合”概念的不足 [1] ,Dörnyei (2005)从二语学习者个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 [2] ,该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拟对2009年至2020年我国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一步展望研究发展前景。
2. 研究回顾
本文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高级检索页面进行检索,分别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二语自我”、“可能二语自我”等为主题,选取了2009年至2020年间,46篇发表在CSSCI、CSCD以及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这些期刊主要有:《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以下将从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四个方面对该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
2.1. 研究趋势

Figure 1.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 research from 2009 to 2020
图1. 2009年~2020年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发展状况
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我国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2009年至2011年,共有3篇,占总数的6.5%;从2012年开始,数量较之前有明显增长,2012年至2020年,共有43篇,占总数的93.5%。由此可见,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2.2. 研究方法
本文将归纳总结的46篇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型研究,共计13篇,占总数的28.3%;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型,共计33篇,占总数的71.7%。
实证研究根据研究方法又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如表1所示,定量研究共有23篇,占实证研究总数的69.7%,定性研究共有3篇,占实证研究总数的9.1%,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有7篇,占实证研究总数的21.2%。从定量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采用以结构方程模型为主,标准推断统计为辅的方法。从定性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来看,均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日志等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混合研究中,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empirical research on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
表1. 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实证研究分类
2.3. 研究对象
如表2所示,在这些实证研究中,有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31篇,占94%;研究对象既包含英语专业又包含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1篇;研究对象覆盖了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的研究有1篇。简而言之,2009年至2020年,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来源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中小学生群体缺乏关注。

Table 2. Research objects of domestic empirical research on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
表2. 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
2.4.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总结归纳的46篇文献划分为理论型研究和实证型研究。
2.4.1. 理论型研究
理论型研究文献共13篇,占总数的28.3%。这些文献可分为四个研究主题:理论介绍、理论综述、理论应用、理论拓展。
理论介绍方面,高一虹、周燕(2009)对比分析了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核心观点,重点介绍了Dörnyei (2005)提出的二语动机系统理论 [3] 。许宏晨(2009)对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4] 。
理论综述方面,王峥(2016)从基本认识、研究方法、理论应用等方面剖析了目前国内二语动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5] 。詹先君(2017)对2006年~2015年国内二语动机实证研究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了针对实证研究的建议,比如研究对象和研究语种应多样化等 [6] 。
理论应用方面,谢桂梅(2015)则从动机重建的方面出发,指出动机研究的新路径,即从动机到动机衰竭再到“动机重建” [7] 。杨涛、李力(2010)则从二语动机策略角度出发,指出动机过程观是二语动机策略研究的基础,学习者可将提高理想自我作为一种动机策略 [8] 。
理论拓展方面,常海潮(2016)介绍了二语动机理论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即定向动机流 [9] 。于守刚、刘宏刚(2020)基于对2012~2018年间国内二语定向动机流实证研究的归纳和分析,指出国内定向动机流相关实证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理论探究和研究视角仍需深化 [10] 。
2.4.2. 实证型研究
实证型研究文献共33篇,占总数的71.7%,这些文献可分为四个研究主题:本体研究、验证性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性研究,如表3所示。

Table 3. Classific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types on domestic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s
表3. 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实证研究类型分类
本体研究关注二语学习者基于二语动机自我理论的学习动机状况。比如,苏晓俐(2012)通过对一个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访谈,发现其理想二语自我与应该二语自我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11] 。詹先君(2018)从动态系统理论出发,考察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 [12] 。
验证性研究关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有效性。比如,刘凤阁(2015)以956名中国中小学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框架在中国不同英语学习者中的有效性 [13] 。秦丽莉、戴炜栋(2013)将Vygotsky的活动理论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相结合,探讨了活动理论框架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机自我系统模型 [14] 。
影响因素研究关注影响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相关因素。比如,詹先君、洪民(2015)证实了家庭背景对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及动机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指出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学习者的应该二语自我影响显著,家庭文化水平背景对学习者的理想二语自我影响显著 [15] 。
相关性研究关注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方面与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关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行为的影响。比如,刘珍等(2012)研究发现,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三个方面都对学习者的动机行为有显著影响 [16] 。韦晓保(2013, 2014)研究证实,二语学习经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行为 [17] [18] 。洪民(2015)研究发现,理想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历与成绩呈正相关 [19]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机教学策略的相互关系。比如,高越、刘宏刚(2014)研究表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相应的动机调控策略,但使用频率偏低 [20] 。王幼琨(2020)提出,教师应意识到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的积极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习者提升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 [21] 。
3. 研究反思与展望
纵观我国2009年至2020年,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相关研究成功颇丰,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已有实证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法,此类单一靠定量研究法的弊端在于研究内容会限制在研究者框定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在少数采用定性研究法的研究中,主要以访谈法或以日志形式收集数据,而这种方式存在的明显缺点是,所采集的数据比较容易受到研究对象主观性的影响。因此,从提升相关实证研究的整体水平出发,应将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结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并重。
3.2. 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方面,目前已有实证研究大多在研究者从事教学的学校展开,研究对象也主要是本校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者宜扩大研究对象的数量。另一方面,应扩展研究对象的范畴。目前,国内二语自我系统实证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层次,即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层次的学生关注较少,从研究对象专业来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关注也不足。因此,研究者可以适当拓宽研究对象范畴,使研究对象多样化。
3.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已有研究涵盖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但实证型研究多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机行为等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为研究内容,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如,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研究者可以对比不同年龄阶段或学习阶段的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此外,已有研究对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干预和动态变化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欠缺。针对这一不足,建议研究者可以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个案分析,选择某一确定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从而分析其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学习阶段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动态变化。
4. 结语
近二十年来,我国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相关研究紧跟国外研究,蓬勃发展,成果丰硕。本文基于2009年至2020年国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 研究数量呈动态增长;2) 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定量研究占多数;3) 研究对象为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者,但整体上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主;4) 研究内容较丰富,以研究学习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机行为等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为主。
针对对于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研究者应改进研究方法与手段,不断探索研究新视角,丰富研究内容,从而推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基于相关研究结果,研究应提出切合二语学习者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外语教学建议,从而帮助二语学习者建立良好的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以达到提升语言水平的教学目的。
基金项目
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机行为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1C0194);2022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G22-077);2022年长沙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角下工科研究生逻辑思维培养(项目编号:JG2022YB44);2023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TRIZ理论及应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2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