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22年4月由教育部颁布。新课标准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从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展开。运用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大单元教学,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 [1] 。从1989年情境教学概念的提出 [2] ,学者们就从各个角度开展研究实践。笔者认为,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再现的教学情境开展的情境教学有着情感驱动、整合心理生活空间、生活化、角色互换原理属性。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既能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习得和生成新的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拓展、迁移、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又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进阶和精神的成长。简而言之,情境教学有助于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素养融合、有助于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高度统整、有助于大单元设计落实到课堂实施。
2. 情境教学在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设计中的实践进路
本文以六、七年级田径《跑》大单元和“跑(21-7)抗美援朝”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情境教学在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设计中从主题确定、目标设定、情境创设、课时设计的实践探索。
2.1. 以大概念为中心确定大单元主题情境
所有的实践都发生在情境之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以大概念为中心确定大单元主题,创设“奔跑吧少年”大情境统领六、七年级《跑》的大单元(见图1)。初中《体育与健身》教材中田径包括了跑、跳跃、投掷三个部分,由于跑、跳跃、投掷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大单元方案设计,主要以六、七年级“跑”相关的运动技术进行设计。主要设计了不同姿势起动,站立式和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行进间跑,终点冲刺跑,耐力跑,障碍跑技术。前面四个技术动作,作为完整跑的组成结构。之所以将耐力跑和障碍跑,两个运动项目放入“跑”的大单元当中,主要考虑到耐力跑和障碍跑组成部分,和完整跑有一定的关联性。耐力跑和障碍跑,也是验证学生对前者几个技术动作掌握与运用程度。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 。但每次课都能将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适切的融入很难实现。基于此,每次课应侧重于某一到二个方面。大主题情境主题能综合运用情感驱动、整合心理生活空间、生活化、角色互换等情境教学,助力于基础属性的运动能力、核心地位的健康行为和必要条件的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融合培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2.2. 以大单元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创设组合情境
2.2.1. 相关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在小学阶段有过各种跑的学习经历,具备一定的技能基础,但对各技术环节掌握还无法很好的体现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虽然学生身体发育良好,但是心理发育处于不稳定的分化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对于新技术有强烈的渴望意识的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本体感受不佳和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运动能力较强,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好胜心强,敢于表现。但个别同学也存在着体质较弱、协调性欠缺的现象。
2.2.2. 组合情境创设构思
只有将知识根植于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回归学习的意义。根据学情创设与学生相关的人物角色,通过角色轮流转换,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角色情感的基础上,拓展师生、生生间的学练互动、情感交流拓展的时空,丰富体验过程。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意义。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横向相关、纵向递进生活化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练,将习得的知识技能拓展、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3. 制定目标确定内容
在大单元的设计实践中,要明确目标引领内容,体育老师理解先目标后内容的备课思路尤为重要。跑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制定了六、七年级田径“《跑》奔跑吧,少年”大单元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跑动能力并在各类情境中合理运用。以大单元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创设用脚步体验生活、用脚步感受历史、用脚步丈量家园、用脚步创造未来四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组合情境进行跑及相关组合技术的学练(见图1)。它们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符合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实现大单元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大单元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的大单元目标制定如下: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本单元通过在日常应急、对外战争(建国后)、中国道路等各种场景中,体验、学习摆脱静止状态快速启动、运用正确的呼吸节奏配合身体位移、遇障碍物快速、正确判断并快速通过障碍物的动作方法,知道快速跑、耐力跑、障碍跑的基本知识,如快速跑、障碍跑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运用、耐力跑的健身价值、以及技术动作名称和练习方法等实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
技战术运用:结合应急知识、对外战争、中国道路等知识,在各种跑的练习及比赛中,合理利用各种技能快速完成位移任务。实现技战术运用的目标。
体能:在体能方面学生知道快速跑、耐力跑、障碍跑需要的体能学练方法,并乐于参与体能练习,如利用各种跳的动作发展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器械练习方法及跳跃锻炼平衡能力等。
展示或比赛:在快速跑、耐力跑、障碍跑的比赛中勇于展示快速、有节奏长、短距离位移;钻、爬、绕、跳、跨、翻等技能,如短跑、耐力跑、单种障碍物的障碍跑比赛及复杂情境跑比赛。
规则与裁判法:知道快速跑、耐力跑、障碍跑的竞赛规则,学会使用秒表等计时器及终点名次判定等裁判知识。
观赏与评价:在知道快速跑、耐力跑、障碍跑项目比赛的观看方式和途径,每学期通过现场、网络、电视观看1~2场田径:跑项目比赛。
具体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如下(见图1):
用脚步体验生活:在“紧急脱险”、“民防演练”、“消防演练”等情境中学习、运用、提高起跑、加速跑、行进间跑等技术动作并提高持续高速位移能力在“勤学苦练”的实际生活中掌握并提高冲刺跑的技术动作并学习田径跑项目的裁判规则,体验执裁过程。实现以用脚步体验生活的目的。
用脚步感受历史:创设了建国以来对外战争的情境,希望通过在“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情境中如何学习并运用跨、绕、跳、钻、越的动作方法快速通过障碍。在“珍宝岛之战”“保卫西沙”“对越反击战”情境中巩固提高跨、绕、跳、钻、越以投的动作方法快速通过障碍并有效击中目标。实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英勇的抗战历史,传承保家卫国的精神。
用脚步丈量家园:安定祥和的家园来之不易,我们的家园每时每刻都有在发生变化,设计“我的校园”真实情境中运用耐力跑的动作方法丈量校园的可视距离。通过“上海地铁”、“中国国道”、“中国高铁”、“中欧铁路”线路按照比例缩小,再根据地形特点融入障碍跑感受家园之美,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发展学生耐力跑能力。
用脚步创造未: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好技能的运用和知识迁移。在课堂中要让设计有生成,有对学习思维的培养。通过“紧急救援”学生自主设计救援场景并合理运用跑的方法快速救援。预设畅游台湾自主创设情境中合理运用过障碍的方法玩的尽兴。根据中国铁路建设布局自主创设类似中欧铁路的贸易通道在情境中合理运用耐力跑和过障碍跑。

Figure 1. Illustration of the track and field “running” unit for grades six and seven
图1. 六、七年级田径《跑》大单元情境链示意图
2.3. 以大单元为中心设计课时情境
情境教学通过丰富学生心理生活空间,以情感驱动方式,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知识技能的习得生成和迁移运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高位,更有助于将顶层设计的核心素养通过结构化的大单元设计落实到底层的课堂实施。“跑(21-7)抗美援朝”(见图2)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导入了解历史,情境体验感受历史,情境再现铭记历史,情境拓展感悟历史将历史事件与障碍跑及跑的组合学练有机结合,用情感驱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正向引导学生心理生活空间从本我、自我到超我的发展。从个体责任发展为时代担当的学科育人效果。
2.3.1. 确定课时目标 设计具体情境
运动能力:在“抗美援朝”情境中认真学习并积极运用钻、越过障碍的运动技能;在50米快速跑中安全、快速通过三种障碍物;运用数学、物理以及生活常识正确判断并选择适应发方式通过障碍物;运用平板支撑、俯撑击掌、仰卧起坐、俯卧挺身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腰腹力量;积极钻、越以及组合技能展示和比赛
健康行为:知道障碍跑锻炼、自我保护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在场地安全情况下积极运用钻、越的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在学练和生活中学会1~2种调控情绪的方法,积极面对困难解决问题,适应环境变化。
体育品德:了解抗美援朝的知识,综合运用历史、道法等学科知识,涵养家国情怀。在钻、越以及组合的练习和比赛中听清要求,遵守规则,正确面对个人单个过障碍和集体过障碍比赛;能够与同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相互鼓励不断挑战自我;牢记抗美援朝精神增强个人自信和民族自信。
2.3.2. 深思熟虑 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学会“钻、越”障碍跑技能并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空变换情境更迁通过主题模拟学习建立对外抗战的历史和道法学科的知识学习建立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内容:翻越障碍时做到“重心稳定,贴物翻越”,钻过障碍时“手脚并用,低姿协调钻越”快速跑动中不同障碍场景之间的衔接。
教学组织:组织调动学生进行个体学练和集体学练、在组长带领进行分组学练,充分发挥组长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时能设身处地、真情投入进行学练体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间团结协作。
3. 实践反思
3.1.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是前提
设计前要考虑到教材内容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各种功能。教材内容的动作结构、动作方法及与其他类似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具有逻辑关系的情境教学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问卷调查、技能测试、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和生理等。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练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与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3.2. 目标引领是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情境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深刻理解先目标后内容备课思路的重要性。在大单元目标的引领,站在设计者的高位,将情境教学情感驱动、整合心理生活空间、生活化、角色互换原理与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设计,避免生搬硬套。这样知识技能的习得、拓展、迁移、运用才能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发生,才能有完整的专项技能学习历程,才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情境教学为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素养融合、教学内容的高度统整、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更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迁移、运用,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扎实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实践中,既要站在高位进行顶层情境与教学的融合设计,又要脚踏实地的智慧运用,情境教学才能在落实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质培养上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