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卓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文化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代表了最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程度、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疆天山符合世界遗产的(vii) (ix)条遴选标准,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孑遗物种、许多稀有濒危物种以及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它为现代干旱地中海植物群逐渐取代原始温暖湿润的植物群提供了绝佳的参考,因此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其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重要意义。
2. 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由一系列自然遗产片区组成,包括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及博格达4个片区,总面积606,833 ha,缓冲区面积491,103 ha,天山是中亚的巨大山系,在新疆境内由东向西延伸1760 km,主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 m。新疆天山是温带荒漠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综合反映了天山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展现了温带干旱区山地综合自然景观特征。从红层峡谷到高峰和冰川,再到美丽的湿地、草甸和草原。这些特征的视觉冲击力因山区与广阔的中亚沙漠之间、干燥的南坡与湿润的北坡之间的鲜明对比而放大。地理坐标:41˚58'6N,80˚21'15E。
新疆天山也是温带干旱地区生物和生态进化过程的杰出代表。海拔植被分布、南北坡的显著差异以及植物群的多样性都说明了帕米尔高原–天山高地的生物和生态进化。
2.2.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主要遗产资源特征
新疆天山是温带干旱区主要山地生态系统的最佳代表。根据IUCN/SSC,共有7种一级栖息地类型,包括森林、草地、灌木林、湿地等,以及22种二级栖息地类型。植被有9个类型、25个子类型和82个组。新疆天山属于全球200个生态区111“中亚山地草原和林地”。此外,该遗产是天山山地针叶林、天山山地草原和草甸以及天山山麓干旱草原的典型代表。新疆天山生物多样性突出,也是重要的古生物栖息地,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众多,包含2622种维管植物106科635属550种,动物36目90科276属。
新疆天山横跨欧亚森林植物区系亚区和亚洲荒漠植物区系亚区。在其植物区系中,已记录到蕨类植物41种,隶属于14科19属;裸子植物15种,隶属于3科4属;被子植物2566种,隶属于89科612属。在动物群中,已记录到脊椎动物550种,其中哺乳动物102种,鸟类370种,爬行动物32种,两栖动物6种,鱼类40种。如表1,已鉴定出118种天山特有植物,153种天山特有动物。该遗产地还有11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如367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表1),又如黄蜂(Hemiechinus auritus)、天山鼩鼱(Sorex asper)、黄斑(Podiceps auritus)、黑猩猩(Ciconia nigra)、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和伊犁鲈(Perca schrenki)等。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heritage resources of Xinjiang Tianshan
表1.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主要遗产资源特征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喀拉峻–库尔德宁片区在古近纪成为遗存物种的避难所。有大面积的野生果树林,野生果树52种。这是唯一的地方,野生鸟类帕杜斯起源。该区域还展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生物进化和演替的证据。
3. 国外世界自然遗产与新疆天山对比分析
3.1. 世界遗产对比名单
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已有1199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布在168个缔约国中。中国已有57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项。本文在227项世界自然遗产中有选择性地选取7项世界自然遗产。如表2所示,分别是:中国新疆天山(Xinjiang Tianshan)、印度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孟加拉孙德尔本斯(The Sundarbans)、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热带雨林(Sumatra Tropical Rainforest)、斯里兰卡中央高地(Central Highlands of Sri Lanka)、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有西部天山(Western Tien-Shan)、俄罗斯西高加索山(Western Caucasus)。

Table 2. Comparison of Xinjiang Tianshan and related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2. 新疆天山与相关世界自然遗产对比
注:资料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整理
3.2. 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义坐标:41˚30'00~44˚00'00N,79˚30'00~88˚30'00E,新疆天山属于全球200个生态区111“中亚山地草原和林地”。此外,还是天山山地针叶林、天山山地草原和草地以及天山山麓干旱草原的典型代表。该遗产地也是孑遗物种、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它代表了原始温暖潮湿的植物群逐渐被现代地中海植物群所取代的过程,有着在全球范围令人印象深刻的物种丰富度和特有性,因此新疆天山的可持续发展对其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重要意义。
如表3所示,新疆天山自然遗产保护地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种类数量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和多样性。与其他几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相比,新疆天山的爬行类和两栖类物种稍逊于其它遗产地,但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特点和价值。这种多样性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疆天山与其他自然遗产地的差异和特点,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imal diversity in relevan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3. 相关世界自然遗产动物多样性对比分析
注: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数据,西高止山脉至少有325种全球受威胁物种(IUCN红色数据清单);孙德尔本斯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红树林区之一,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广泛的植物群中;植物75科245属334种,藻类165种,兰花13种;印度尼西亚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3%,但其17,000个岛屿包括超过10%的世界开花植物、12%的世界哺乳动物物种、17%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合计大约200余种)以及17%的世界鸟类物种,研究区内残留的低地森林对保护东南亚迅速消失的低地森林的动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3. 保护与管理措施对比分析
3.3.1. 保护类型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云南召开。在中方的积极推动与倡导下,各缔约方通过了《昆明宣言》,共同承诺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COP15谈判的最新进展对我国履行公约义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涉及多方利益,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COP15背景下,新疆天山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多重挑战,既要切实回应公众对生物安全等问题的关切,也要平衡在履约计划与行动中牵涉的多方利益。
如表4所示,新疆天山自然遗产保护地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种类数量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和多样性。与其他几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相比,新疆天山的爬行类和两栖类物种稍逊于其它遗产地,但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特点和价值。这种多样性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疆天山与其他自然遗产地的差异和特点,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印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制度,西高止山脉所有组成部分均为国家所有,并受197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1927年《印度森林法》和1980年《森林保护法》等法律的严格保护。自19世纪初以来,孟加拉国对其土地、森林和水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森林产品的进入、移动、捕鱼、狩猎和开采等活动进行控制。苏门答腊热带雨林是印度尼西亚政府指定为国家公园的公共土地,由林业部森林保护和森林养护总局管理。斯里兰卡中央高地通过国家所有权和一系列不同的保护立法,使该遗产得到了强有力和有效的法律保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关于保护与管理的三边合作备忘录,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协调西部天山内的所有活动。

Table 4. Relevant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4. 相关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法规保护措施
注: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后,已形成相对完整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相互组成的世界自然遗产法律制度,即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2] 。现阶段,中国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具体如下:第一,《宪法》《矿产资源法》和《森林法》关于自然资源的规定。第二,《自然保护区条列》《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第474号令)和《城乡规划法》关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规定。第三,《刑法》《民法通则》和《环境保护法》关于自然环境的规定。此外,还有《文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均有涉及自然遗产 [3] 。进一步探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有:① 立法存有缺陷,存在法律文件效力低下且地方性法规立法不平衡现象;② 现有责任机制薄弱,缺少监测报告制度和过轻的处罚力度是主要原因;③ 管理体制模糊,存在部门职责交叉或真空的情况 [4] 。
3.3.2. 管理方法与措施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意见》。报告指出,所有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都应该把遗产保护放在首位,以遗产保护保护为前提,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这种法律责任制度的威慑作用很强,对于个人或企业而言,会让他们在企图破环世界自然遗产的时候更加深层次地考虑到这么做的严重的后果;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在一定的程度上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如表5,在西高止山通过三级监督机制,确保在保护遗产地各要素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孙德尔本斯禁止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居住、耕种土地、破坏植被、狩猎、引进家畜和放火等。在苏门答腊热带雨林,护林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资源:例如,车辆短缺,需要增加培训和资源,以提高效力。斯里兰卡在编制管理计划时,将处理地方社区参与养护和管理纳入章节。新疆天山最为突出问题是可持续放牧。自2011年国家建立草原保护奖励补偿机制以来,新疆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因地制宜地禁止放牧,以5年为周期定期使用和保护草原,充分考虑遗产在环境保护、原住民利益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对于在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协同作用是必要的。

Table 5. Comparison of relevan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measures
表5. 相关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办法和措施对比
注: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https://whc.unesco.org
2022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新疆创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工作,这标志着新疆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公园的创建,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管理环节来看,现有体制仍有待改进。根据住建部的规定,对遗产地的保护应建立统筹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但因我国至今未能有法律法规明确对自然遗产进行定义,且目前正在加紧出台的《国家公园法》和《自然保护地法》中,“世界自然遗产”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概念都存有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在同一遗产上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类保护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引发不同部门间的职责重复与真空 [4] 。
4.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4.1. 当地潜在威胁
新疆天山牧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又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格尔盆地以及亚洲内陆极端干旱气候影响,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系统相对薄弱;加之牧民过载过牧现象严重,导致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5] 。
喀拉峻作为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四大片区之一的核心区域,其生态功能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党和政府实施了“禁牧限牧”、“禁牧兴旅”等生态保护政策,但在政策实行过程中涌现出的环境保护意识弱、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不强等问题将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隐患”。喀拉峻正面临着牧民生计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6] ,草原牧区协调发展离不开牧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天山天池位于博格达峰半山腰,湖面海拔1910 m,规划总面积为548 km。政府对牧民的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着补偿标准多年不变、补偿效果不理想、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和牧民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牧民产生了负面情绪 [7] 。喀拉峻一库尔德宁区是新疆天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是Global 200 Ecoregions 111“中亚山地草原与林地生态区”天山针叶林和天山山地草原草甸最典型代表。40年来,喀拉峻一库尔德宁片区景观格局变化状况相对保持稳定,景观健康程度为健康;但是冰雪、水体、针阔混交林三类景观缩减严重,景观健康状况堪忧;裸地景观呈现持续扩张态势 [8] 。
4.2. 建议
区域发展战略是经济地理学的相关应用研究的领域,包括区域发展、城市体系、城市群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规划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都需要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参考。本文结合新疆天山当地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并提出四点建议:
1) 就地保护:注重保护新疆天山的完整性(Integrity)与真实性(Authenticity),景区的开发,保护永远在第一位。在新疆天山的开发过程中,提高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有效制止破坏性开发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战略理念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进一步明确新疆实现科学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 景牧矛盾的化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草原上过载过牧的行为使得传统游牧生计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计转型升级成为必然。积极制定旅游经营惠民政策,合理安排旅游经营点位置,不断完善旅游经营点基础设施,提升牧户的物质资本。打造标杆旅游合作社,推动合作社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牧户的社会资本。提升牧民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水平,既能促进牧民在生计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也能带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实现,同时提升牧民生计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9] 。
3) 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加强自然遗产地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力度。同时督促各“申遗”地州和有关市县成立相应的遗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遗产申报职能转变为遗产管理职能,加强新疆天山四处遗产地之间的保护管理合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共同维护好新疆天山。针对各部门职责交叉的现状,应建立统筹管理机构。在国家公园的“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体制下,国务院主管部门统一行使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并由主管部门设立国家公园的派出机构 [10] 。
4) 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杜绝各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当地的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于破坏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大对遗产保护的力度。对于条例以及法律法规,应进一步细化。
5. 结论
新疆天山申遗的成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新疆天山的保护与开发更是备受众人瞩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后续的开发与保护,都应该保持原生态,符合申遗的两条标准:一是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二是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财富。我们作为地球上共同生存的一份子,有相应的义务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为地球的生存,人类的繁衍做出应有的贡献。
致谢
承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文的指导,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