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大学生兼职现状
本次调研面向全国高校学生,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自身及家长对大学生兼职问题的看法;是否有过兼职;在兼职过程中是否发生过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同时,侧重于调查高校学生如何维护劳动权益,遇到劳动纠纷时持怎样的态度,怎样去解决等一系列问题。经统计,共发放问卷346份,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346人,有效率100%,问卷的信度与效力良好。
1.1. 大学生兼职目的分析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汇总与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兼职的常见动机,具体数据如下:首先,不仅有63.58%的大学生表示兼职是解决自己开支的一个重要途径,增加自己的消费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其次,也不乏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出于其他原因进行兼职打工。比如,55.78%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兼职可以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扩展交际圈;73.7%的大学生将其作为实现一定程度上经济独立的重要手段,增加自身的成就感;也有很多学生为了在融入社会之前有效的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日后创造竞争优势。
1.2. 大学生兼职意愿总结
大学生兼职的现象在社会中已越来越普遍。如图1数据显示,高达91.04%的大学生到目前为止有过一次以上的兼职经历,仅有13.01%的受调查者明确表示大学生没必要进行课外的兼职。除此之外,72.25%的受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身处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大学生,在空闲轻松的大学生活之余,进行适当的兼职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这已然变成了当今高校与社会中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
1.3. 大学生兼职常见难题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不按时发工资;工作要求苛刻;薪酬较低;未享受人身安全保障;未享受到相关社会福利;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存在着缴纳专业培训费,押金,保证金等多种诈骗方式;对岗位信息缺乏了解等。
Figure 1.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work part-time
图1. 大学生兼职意愿调查
当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遇到诸如此类的难题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缺少法律思维,维权意识淡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不良的企业,商家以及违法分子的欺骗,导致自身合法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如图2中的数据显示,在本次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1.79%的学生自身权益曾在兼职过程中曾受到侵害。继而可以得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时常发生。
Figure 2.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rights have been infringed during the part-time job
图2. 在兼职过程中自身权益是否受过侵害
2. 高校学生劳动权益受侵害常见问题分析
2.1. 薪酬与工作时间问题
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薪酬较低,不按时发工资,且工作要求苛刻是兼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兼职所得的平均劳动报酬要远远低于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这说明大学生的劳动力较为廉价,薪酬待遇差 [1] 。
此外,由于大学生兼职工作时间未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往往会出现,到班时间与规定上班时间不符或者强行增加工作时长等情况。例如某些兼职会规定上班时间为九点却要求兼职者八点半提前到岗;工作时间与其所获得的薪酬难以相符;甚至采取扣压兼职者工资来强行增加约定兼职期限;在兼职中还会受到苛刻的要求与待遇,拖欠工资的问题也频频发生。
2.2. 网络诈骗与虚假信息问题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及诈骗方式复杂多样,例如黑中介与网络骗子互相勾结,欺骗大学生;在网络上散播虚假信息,诱骗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阴谋;社会上的中介机构数量巨大,形式多样,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一不留神就会掉入“兼职要先收费”的陷阱。
许多大学生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法律知识的教育,无形之中成为了“兼职诈骗”的参与者,从而背上了法律问题。常见的例如通过微信拉人头的方式来赚钱违反了《刑法》;网络刷单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此外,在寻找兼职时,由于提供过多的个人信息从而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身份信息拿来从事非法工作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2.3. 社会福利与人身安全问题
依据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执行的若意见》,尽管大学生兼职与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非常相似,但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2] 。所以对于大学生兼职不属于就业,不能够建立劳动关系。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尚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因而大学生在课外假期兼职工作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也就无法享受相关福利待遇,不能要求企业和工作单位为大学生提供保险、医疗等相关方面的保障。并且大学生兼职期间发生的受伤事故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认定范围,故无法申请工伤认定,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 兼职中受侵害原因分析
3.1. 从法治建设角度
首先,我国《劳动法》中对大学生兼职的性质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3] 。”
其次,在学界中也对大学生兼职是否属于劳动者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大学生兼职过程中难以享受医疗,保险等相关社会福利与保障,当大学生在兼职中受伤或人身权受到侵害,也无法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无法进行工伤认定。
尽管近些年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例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的通知,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的规定》和《关于用人单位接收外埠在校生来京培训实习有关问题的通知》,但由于执行程序过于复杂,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无法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执行情况也并不乐观。由此可见,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相关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3.2. 从社会秩序与市场角度
造成大学生兼职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具有多个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不讲诚信,利用大学生缺少维权意识的特点,为了片面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及人工费用,采取不按时发放工资,克扣工资,给予廉价的薪酬待遇等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获得大学生廉价的劳动力。这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履行自身所具有的社会义务,也侵犯了大学生的劳动权益。54.34%的受调查者表示社会秩序混乱与用人主体不诚信导致了大学生劳动权益屡屡受侵犯。
其次,黑中介大量存在。部分不法黑中介对应聘的大学生征收大量报名费、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等不合理费用。或者在校园发放兼职广告与传单,寻找校园代理人帮助黑中介发放信息。肆意妄为,通过网络平台与求职网站散播虚假信息,利用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及兼职劳动适用法律认知有限的间隙,吸引大学生前来向其寻求兼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不良中介机构便会趁机向法律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收取高额的中介费。这不仅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伤害,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这是侵犯大学生劳动权益最多的一种情况。
此外,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的环境较差,不仅缺少市场监管,也缺乏政府部门的保护。所以很多情形下,大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政府部门或公安机关及时的帮助。而正是因为缺乏合法,统一,有效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才导致社会宣传的虚假信息泛滥,黑中介、不良企业侵犯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猖獗。受调查的74.57%的大学生认为公安部分往往只在有关公司或单位涉嫌欺诈、武力威胁时才介入是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从高校角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某些高校内部随处可见“大学生兼职群”“家教招聘”“高薪兼职”等兼职广告,给大学生制造出一种校园内部的广告可以信任,以及挣钱十分容易的错觉。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急于争取生活费、求职心切、涉世未深等心理设下圈套。因此,为了防止使高校内学生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各大高校应加强对兼职广告的筛选与校内广告牌的规范。
高校对学生校外兼职缺少规范与保护,在课程中也缺少普法知法相关的法律课程,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劳动权益频频受到侵犯 [4] 。此外,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课,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重要课程的要求不高,这导致了大学生对此类课程学习的应付与轻视,使本就不多的普法课程能起到的效果更加微乎其微。
3.4.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
根据图3,当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委曲求全,自认倒霉的学生数占到39.31%;会选择与用人单位据理力争,好言相劝,希望能够将问题解决也占到了28.03%。正是大学生群体诸如此类的淡薄的维权意识与错误的维权方式,纵容了不良企业与店家的侵权行为,才导致大学生被侵权的行为屡屡发生。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常见问题如下:思想单纯,缺少基本的辨别力和警惕性;法律意识淡薄,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识;盲目选择兼职,在兼职过程中对岗位信息和工作情况缺乏了解,缺乏对诈骗的判断与识别能力;缺乏对兼职的具体工作内容的认知,对劳动协议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达92.49%的大学生在过去的兼职经历中没有进行用工合同的签订。
除此之外,在采访中发现当今大学生维权意识相当淡薄,当劳动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大学生往往自认倒霉,因为怕麻烦或不清楚维权程序而放弃维权,极少有大学生能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保护大学生兼职权益的建议
4.1. 完善法律规范
加强对我国法律规范的完善,扩大《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者的解释范围,制定与大学生兼职关联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兼职订立书面合同,用工时间,薪酬待遇,受伤情况等一系列情形作出具体清晰的规定,若想更好的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就要给予大学生兼职明确的法律规定与保护,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完善国家法制体系建设,除了加强对自身法律的规范,还应合理学习、借鉴国外对于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规章。例如:日本在《最低工资法》中也规定了劳动者的每小时最低工资收入,并明确该法律适用于临时打工的学生 [5] ,法国允许大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合法的打工,并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要求大学生打工所挣得工资在最低月工资三倍以内的,政府给予免税的待遇,要求学生年累计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84小时或者每月时间不超过84.5小时 [6] 。
Figure 3. The solutions of labor disputes encountered by college students
图3. 大学生遇到劳动纠纷问题时的解决方式
4.2. 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
作为高校大学生兼职者,在收集相关兼职信息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当出现兼职权益侵害时,应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
首先,大学生兼职者要加强法律意识。再考虑兼职前,可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在兼职过程中的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受到的法律保护。如若遇到侵害时,也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条款,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其次,大学生兼职者要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在接受兼职工作之前,我们应该对雇主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了解雇主的信誉、经营情况,或者采用与其他员工的交流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选择这份兼职。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虚假广告和陷阱,避免陷入不良兼职信息的圈套。
最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在面对兼职侵权时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积极采取行动,运用合理的方式。当侵害发生时,我们可以先和雇主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如若沟通无果,大学生兼职者则可以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寻求法律的支持和建议。在维权过程中,更应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行为,以合法、理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4.3. 加大高校及政府的保护力度
当今大学生劳动权益频繁受侵害,这应该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所在学校可以依托其信息技术资源和地理优势,为有兼职需要的大学生开放区域性的兼职信息咨询平台;收集周边用人单位详细信息,与用人单位达成兼职协议,为本校学生进行兼职时提供正规合法的工作选择。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兼职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对兼职安全意识,通过兼职教育讲座和宣讲活动可以给大学生普及《劳动法》,以及在校内通过各种其他形式来宣传兼职与勤工俭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对于劳动者的保护,能够对劳动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有更深入得认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纷,并且在以后求职中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在兼职过程中,违法违规企业通常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兼职环境缺乏认知的特点,以各种理由缺付甚至拒付薪酬。往往不愿与学生签订合理的劳动合同。政府可设立具有强大执行力的社会兼职就业监督管理机构,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强度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进行定期的监管和整治。切实维护广大大学生的兼职权益。
4.4. 注重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
净化大学生兼职的市场秩序,要严格加强对中介机构的限制与惩罚。对不法中介机构和黑中介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其损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监管体制,以净化兼职市场风气;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将失信单位和个人拉入黑名单,限制其较长时期内再次从事中介行业的资格。
应注重对中介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及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兼职的整体风貌。通过更加严格、系统化的培训,规范价值观念和思想风貌,提高中介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强化中介队伍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不仅缓解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压力,并且为获得社会经验,增长实践阅历,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绝佳选择。但高校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权益侵害和纠纷。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对于完善大学生勤工俭学劳动权益保护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法规。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勤工俭学信息筛选辨别能力,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渠道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大学生自身,在面对侵权时也要提高自身法律维权意识,勇于维权,合理维权。在各界的努力下,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勤工俭学氛围。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