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有机肥施用的比重逐渐减少,导致土壤出现酸化板结,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同时化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水环境污染 [1] [2] [3] 。大量研究表明 [4] [5] [6] [7] [8] ,化肥和有机肥合理施用,可以提高地力、改善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可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增加水稻穗长,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种,从而有效地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枣阳作为鄂北岗地地貌的典型代表,中稻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常年粮食产量120万吨以上,其中水稻面积74万亩,产量45.6万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枣阳水稻生产中有机–无机复合肥对中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枣阳水稻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效果及其适宜用量,以期为鄂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化形势下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水稻品种
为由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培育的醛两优丝苗。
2.2. 试验方法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tested
表1. 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
试验于2020年6月至11月在湖北省枣阳市南城办事处后湖村王远财责任田(东经112.69506˚,北纬32.10865˚),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常年产量为350 kg/666.6m2。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2.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分别为:(CK) 不施肥;(HA) 习惯施肥;(A1) 有机无机复合肥-① 20 kg*666.6 m−2;(A2) 有机无机复合肥-① 40 kg*666.6 m−2;(A3) 有机无机复合肥-① 60 kg*666.6 m−2;(A4) 有机无机复合肥-① 80 kg*666.6 m−2;(B1) 有机无机复合肥-② 20 kg*666.6 m−2;(B2) 有机无机复合肥-② 40 kg*666.6 m−2;(B3) 有机无机复合肥-② 60 kg*666.6 m−2;(B4) 有机无机复合肥-② 80 kg*666.6 m−2。有机无机复合肥-①为华中农业大学研制、湖北祥云股份生产的15-7-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②为华中农业大学研制、湖北宜施壮生产的15-6-9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2 kg/亩、3 kg/亩、4 kg/亩,供试肥料分别为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4%)、氯化钾(含K2O 60%),氮、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设置单独进水口、排水口,小区间筑宽30 cm、高30 cm田埂,田埂覆盖薄膜防止窜水、窜肥,四周设置保护行。具体肥料运筹见表2。

Table 2.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design scheme
表2. 不同施肥处理设计方案
2.4. 栽培与田管
2.4.1. 整地
6月1日试验小区人工翻挖,放水泡田,6日微耕机整田。
2.4.2. 施肥
6月9日各小区按方案设计施肥。
2.4.3. 秧苗与移栽
秧盘育苗,醛两优丝苗。6月10~11日人工牵线移栽,行距30 cm,株距17 cm,亩栽13,000穴,每穴3个苗,亩基本苗为3.9万。
2.4.4. 病虫防治
6月25日叶面喷施吡嘧磺隆20 mL + 氰氟草脂110 g + 双草醚10 g + 二氯喹啉酸40 g + 二甲四氯纳盐20 mL + 阿维菌素35 g/亩叶面化学除草及防治稻蓟马;7月22日亩用阿维菌素45 g + 吡蚜酮20 g + 戊唑醇15 g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14日亩用氯虫苯甲酰胺5 g + 烯啶吡蚜酮10 g + 戊唑咪鲜胺25 mL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
2.5. 考种与数据处理
9月27日收获,将每个小区分为测产区和取样区,在取样区随机取长势均匀的水稻6蔸,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小区测实产。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对水稻株高、穗长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株高:施肥可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且有机–无机复合肥随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增加明显。但同一肥料品种间,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①A3处理较其它处理差异性显著,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②各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同一施肥水平下,除A1处理与B1处理,A3处理与B3处理间差异性显著,其它水平间差异性不显著。
穗长:施肥可显著增加水稻穗长,各处理较CK处理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且两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各施肥水平较HA处理差异性也达显极著水平。
3.2.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结构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有效穗:较CK处理,施肥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其中,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整体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水平为80公斤/666.6m2时两种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有效穗均达到峰值,且有机无机复合肥-②较-①更高,此时较等氮的习惯施肥差异性达极显著,在不同肥料品种下,同一施肥水平下有效穗差异性不显著;说明施肥量对水稻的有效穗有影响,肥料品种对有效穗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穗粒数:较CK处理,穗总粒、穗实粒,施肥后,水稻穗总粒、穗实粒明显提高,两种有机–无机复合肥整体呈现随着肥料施肥量增加的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同肥料品种下,穗总粒,不同施肥量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而穗实粒差异性不显著;同一施肥水平下不同肥料品种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说明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施肥水平对水稻的穗粒数有影响,肥料品种对穗粒数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结实率:较CK处理,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①的施用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②的施用对千粒重影响差异性均达显著;同肥料品种下,不同施肥量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同一施肥水平下不同肥料品种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说明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品种和施肥水平均可提高水稻结实率。
千粒重:较CK处理,施肥对水稻千粒重随着肥料施肥量增加的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肥料品种同一施肥量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且各施肥水平均与80公斤/666.6m2施肥量时千粒重差异性达极显著;说明一次性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肥水平对水稻的千粒重有影响,肥料品种对千粒重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3.3.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看出,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影响主要体现在施肥量和品种上,且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与习惯施肥相比较有优化调节作用。与CK相比,同一肥料品种下水稻产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且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①的增产幅度为4.12%~13.2%,平均增产幅度8.20%,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②的增产幅度在5.01%~15.7%,平均增产幅度12.26%;不同肥料品种同一施肥水平下,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②的增产幅度均高于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①的增产幅度;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与习惯施肥相比较有优化调节作用,且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①的增产幅度−6.75%~1.37%,平均增产幅度−3.99%,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②的增产幅度为−5.96%~6.29%,平均增产幅度0.55%。根据试验,可以看出,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②的优化调节效果比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①更合理。

Table 3. Effects of one-time applic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for rice on plant height and ear length of rice
表3.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水稻株高、穗长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字后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a = 0.05)。下表同。

Table 4. Effects of one-time applic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for rice 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rice yield
表4.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水稻产量结构构成因子的影响

Table 5. Effect of one-time applic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for rice on rice yield
表5. 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 结论
施用两种不同的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相比较枣阳市区域水稻纯无机肥料的施用有明显的优化调节作用,且可明显改善枣阳市区域水稻生物学性状和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有效数;同一施肥水平下,一次性施用华中农业大学研制、湖北宜施壮生产的15-6-9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华中农业大学研制、湖北祥云股份生产的15-7-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此,鄂北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华中农业大学研制、湖北宜施壮生产的15-6-9的有机–无机复合肥,适宜用量为80 kg/666.6 m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