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社区矫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属于一种非监禁型的新型刑罚制度,通过将犯罪人员置于社区内,在国家政府相关组织、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等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的刑罚活动。根据社区矫正法的规定,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和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四类罪犯。我国于2003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2020年7月1日,颁布了第一部规范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这一举措也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每月参与公共道德、法律常识等教育学习活动,旨在加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及悔罪自新的意识;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参与社区服务,以培育其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同时,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个体差异,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以达到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其中,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于社会公众对社会矫正认识不足,尽管是犯罪情节轻微的社轿人员也容易被打上无恶不作的罪犯的烙印,使其成为社会排斥的弱势群体(张丹丹,路茗涵,王卫红,2019)。相关研究也表明,若社轿人员在改正后回到社会后感到排挤与歧视,无法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充分的社会支持,容易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因此帮助社矫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重大课题。但由于社矫人员的特殊身份和短时间完成矫正工作的现实要求,其社会资源和网络联系都非常有限,在求职、交友、家庭问题等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这对矫正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利,甚至会成为重新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支持对社轿人员回归社会和维护公共安全有重要意义(周湘斌,常英,2005)。
社区矫正作为现代刑罚制度的重要构成,旨在促进罪犯的社会再融入和降低再犯率。在这一进程中,社矫人员的人际关系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关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自我概念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自我概念涉及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对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系具有直接影响。而领悟社会支持也是决定个体能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固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但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并且国内外相关研究将被试定为学生等常态人群,其中以学生群体尤为突出,但以社区矫正人员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关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和社会学领域,围绕制度建设和矫正成效展开(胡印富,张广超,2017),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社区矫正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其自我概念、领悟性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旨在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社矫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的可能。
2. 文献综述
Thoits (1986)的研究中将社会支持划分成客观和主观两种形式。例如食物、金钱等具体物质上的帮助属于客观支持范畴;而主观支持强调的是个体在外界环境中主观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发自内心的爱护、理解、尊重与陪伴等情感上的支持。赵崇莲和郑涌(2009)认为对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才是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同理,笔者认为客观的社会支持都会转化成个体的主观体验,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讨领悟性社会支持,也就是社会支持的主观形式,即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社会外界的支持与帮助。领悟性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李强,1998),也有助于提高帮助社矫人员等一类弱势群体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赵海林,金钊,2006)。同时也有文献表明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颜桂梅,2008),张月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和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张月等,2023)。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环境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方小平,2022),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发展社会功能和情感的基石,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个体独立和社会功能发展并且可以改善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Kwan et al., 2007)。相关研究显示自我概念也可以预测人际关系,并且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李蓉蓉,韩向明,2002;张静静,2013)。早期杨震(2008)在研究中就表明高等师范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对其自我概念的和谐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后,贺俊杰(2011)研究指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接纳和社会自我的关系而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并且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有着显著相关,郎彧珺(2009)的研究也表明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贺俊杰,2011;李蓉蓉,韩向明,2002;郎彧珺,2009;杨震,2008)。谢燕燕(2013)研究认为当个体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那往往是成功交往的开始,即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地区社会矫正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矫人员160人,总发放问卷160份,经过清理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37份,问卷回收率为85.6%。被试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Demographic variables (N = 137)
表1. 人口学变量情况(N = 137)
3.2. 研究工具
3.2.1. 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
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王才康等人依据Gaylen R Wallace所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WSCS)的英文版本修订而成的中文版《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主要测量是个体的一般自我概念。整个量表由15个条目所构成,每一个项目都由一对反义形容词构成,例如开心的与伤心的,敏锐的与迟钝的,该量表采用七点评分法,得分范围在15~105其中1、4、6、8、10以及13题为反向计分,其余为正向积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的概念越积极。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3.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姜乾金基于Zimet的原版进行修订汉化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共有12个条目,采用7级正向评分,其中一共包含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1~7级分别具体为从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分数范畴为12~84分,得分越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好,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选取著名学者郑日昌所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整个量表包括28到题目并且分为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这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7道题目,根据每道题目选取是或否,采取(0, 1)计分,得分范围在0~28之间,采取总分和维度得分进行统计。得分越高,说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高,人际关系的综合状况就越差,反之亦然。该问卷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2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3.3. 数据处理工具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 3.5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4. 结果
4.1. 共同偏差检验
本研究数据通过收发问卷获得,数据来源和测量环境相同,需要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对所有条目进行主成分提取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条目有16个,且最大的方差解释率约为18%,小于40%的临界值,所以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4.2. 人口学差异检验
本研究对社轿人员的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的人口学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户口以及文化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以及男性和女性的社矫人员的人际关系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文化程度的社轿人员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F = 3.64, p < 0.05),具体结果见表2。

Table 2.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self-concep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N = 137)
表2.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N = 137)
注:*p < 0.05,**p < 0.01,下同。
4.3. 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
将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和领悟社会支持投入描述性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中,结果表明社矫人员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均处于良好水平,且三者之间呈现两两相关。具体表现为,自我概念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存在著正相关;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存在负相关显著;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现负相关。见表3。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f-concep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表3.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4.4.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自我概念和领悟社会支持作为预测变量,人际关系困扰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可以负向预测人际关系困扰水平(β = −0.42, R2 = 0.33);领悟社会支持也可以负向预测人际关系困扰水平(β = −0.28, R2 = 0.27)。再以自我概念作为预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水平(β = 0.37, R2 = 0.14)。见表4。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lf-concep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 = 137)
表4.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N = 137)
4.5. 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为进一步检验自我概念是否通过、影响领悟社会支持而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以自我概念作为自变量,人际关系作为因变量,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使用process执行基于Bootstrap的中介效应分析(Hayes & Preacher, 2014),抽样次数设置为5000,置信区间选择95%。检验数据后发现,无论是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的直接效应还是领悟社会支持的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在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这说明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的直接效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均呈现显著,即自我概念不仅能够直接预测人际关系,也能在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下间接预测人际关系。其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困扰的直接效应值为−0.16,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值为−0.04,见表5,具体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
5. 讨论
5.1.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社轿人员的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均处于良好水平,且自我概念和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户籍、学历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水平比较积极,谢梦怡(2014)的研究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概念总分每题的均分为5.26,与本研究中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我概念水平相似,均处在较为积极的状态。社矫人员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结果与前人的一些研究一致,陈么元等人(2017)研究表明社区矫正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良好,在性别、户籍、学历以及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李晓娥(2011)的研究也表明主观社会支持在性别、户籍和文化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婚姻状况和服刑经历得分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矫正人员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水平,这与前人一些研究不一致,魏然(2013)和沈海英(2011)对社轿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均表明人际关系敏感为社矫人员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其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社区矫正人员大多心理特质与常模相同,总体上社区矫正人员基本属于正常人(陈霄,邱佩钰,2012);另一方面是社矫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掩饰性,并且本研究在收发问卷的时间选取的是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每月统一教育的时间,他们有可能会怀疑问卷的填写与他们自身考核相关,所以填写的趋势向好。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社轿人员的人际关系在性别和户口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李玲艳等,2015;廖萍,2012)。而在不同文化程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初中文化得分 > 高中文化 > 小学文化 > 本/专科文化,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这与胡琴(2017)的研究类似,其研究认为,可能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对受到的应激事件的认知方式及其相关的应对方式不同。因此本研究推测本/专科及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其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能力更强,会更积极主动地向外找寻求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流,增强了其交际能力。而小学学历的社轿人员可能家境较贫寒,进入社会较早,在为生活奋斗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人际关系困扰得分也较低。初中学历的社矫人员存在轻微的人际关系困扰,笔者推断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导致辍学,也因此感到自卑不擅长与人相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三者之间两两相关且其自我概念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其人际关系困扰可以被自我概念与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
本研究调研对象的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前人研究认为,对自身的认识更积极的个体,情绪上更积极,人际关系状况也更加良好,所以在自身与外界互动时,得到的支持也会越多,当个体情绪比较积极时,对事物的解读也会更有积极倾向,从而他们感受到的支持也越多,所以自我概念越积极的个体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更高(张静静,2013)。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矫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与唐辉一等人(2022)在研究结果一致。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在面临困境他们更能感受到来自外界提供的支持。研究认为当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可以在其中吸取对自己好的,用领悟到的支持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改善人际关系状况,也能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本研究认为,当的社区矫正人员领悟到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与外界互动交流,从而其人际关系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时,可以试当联系其家庭以及所在社区,给予其更多支持并给予他们更多与人交际的机会,从而让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5.3. 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最后,本研究利用process 3.5在SPSS 23.0中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验证了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概念影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一个人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相信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来自亲友的帮助,就越会积极主动与外界建立关系(王秀丽等,2008)。而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又会影响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从而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高低。简云超等人(2022)的研究认为,当个体对自身比较满意且评价较高且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拥有对自己良好的定位时,能够积极的看待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会更倾向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外界的种种,并且能够在互动中汲取更多的帮助,即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汪亚婷(2020)的研究表明领悟支持更高的个体其社会归属高更强,可以用领悟到的支持和自身积极情绪去从容应对其遇到的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从而人际关系困扰较少,人际关系的整体状况较好。因此,本研究认为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良好领悟社会水平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并快速融入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若想要社矫人员快速融于社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尽最大力量给其提供更多的支持,提高他们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认知。有研究表明,社轿人员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支持几乎为0,我们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不定期面向社轿人员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对于自我概念方面,相关机构与政府应重视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我概念的水平,在对入矫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时,适当加入与自我概念相关的问题,当发现个体自我概念太过消极,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帮助。从两个方面着手,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最终让社区矫正人员能够降低人际关系困扰,改善人际关系状况,更好的融入社会。
6. 结论
1) **地区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较为积极且其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状况水平整体处于良好状态。
2) 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现两两相关。
3) 社矫人员的自我概念对其领悟社会支持有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其自我概念与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其人际关系。
4) 社矫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其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基金项目
本项目为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基于领悟社会支持促进社矫人员融入社会的心理矫治技术研究(FZFK23-08)”阶段成果。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