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M汽车零配件公司是一家外资子公司,其主要生产的成型品有汽车显示屏,散热器,冷凝器及车用电子零部件等。由于汽车打价格战,销量增加,M企业的订单需求量增加,但仪表单价被压低,人工和物料成本也随之增加,M企业获得的利润也随之减少。为了在汽车零配件市场中不被淘汰,一方面,企业通过和供应商压价来减少部件物料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产品的生产线的平衡进行优化改善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时间和物料成本,通过这些改善来满足市场增加的订单需求。
S.G Ponnambalam [1] 总结比较了各种启发式算法,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并将基因替代为14种启发式规则,解决了ALB问题。Moreira M C O [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启发式方法,通过最小化工作站数,解决装配线上工人作业能力不一致的问题。Ozturk [3] 比较了混合整数规划、多约束规划和组合优先图在求解混流装配线生产平衡问题,其中多约束规划最佳。Moreno [4] 引入瓶颈问题,将生产效率变化最小化看做瓶颈分派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Kucukkoc I [5] 制造系统面向定制产品效率低下问题,将U形装配线的高效率和混流线的灵活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启发式方法,比单独线路减少了工作站数。赵培杰 [6] 基于精益生产改善电动座椅滑轨装配生产线生产效率低问题,分析作业员、模具设备、运输条件等原因对装配生产线生产过程能力的影响,提出改善装配生产线效率的方案,优化滑轨生产过程。黄鹏鹏 [7] 针对A企业的装配生产线平衡率低的状况,运用IE理论与方法,对装配生产线系统地分析与优化,同时运用Witness仿真软件的结果评价改善效果。刘菲 [8] 考察H公司冷柜总装生产线存在效率低、均衡性差的现象,结合定性与定量(“5W1H”提问技术、“ECRS”原则、IE)出发,根据整数规划理论来构建冷柜的数学模型,获得冷柜装配生产线的最小生产节拍,并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张国辉 [9] 研究文件柜的生产线,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文件柜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确定生产线上的瓶颈工位,得出改善方案,并对改善后的文件柜生产线进行模拟仿真。
通过上述理论基础,因为单个方法很难解决现实车间里的生产平衡问题,因此本文采用IE人员动作经济化与整数规划模型来改善M公司仪表组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 现状描述
2.1. 生产流程
通过对M公司仪表组装生产车间的现场考察,按照公司车间规定的15%宽放时间,将L21B仪表组装的生产流程标准时间,整理如下表1示:

Table 1. Improved unit standard operating time for the front L21B meter
表1. 改善前L21B仪表的单位标准作业时间
2.2. 改善前Flexsim仿真
针对M公司的生产现状,对仪表组装生产线的49个工序进行模拟仿真,设置该仪表组装生产线模型的仿真时间为3600秒,根据市场生产需求创建发生器、处理器、暂存区和吸收器四个实体,在仪表组装模拟模型运行截止后,统计模型的运行数据,并截取仿真模型运行结束时的图,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L21B meter assembly b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operating model
图1. L21B仪表组装改善前运行模型图
1) 处理器利用率图
待仪表组装生产线模型运行结束时,截取模型结束运行时各处理器的利用率,具体如下图2所示:
根据以上处理器利用率状态图可知,处理器9的利用率最低只有10.85%,处理器4的利用率最高,达到了96.93%,且平均利用率为42.52%,该现象表明系统工序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2) 吸收器统计表
图3为运行结束后仪表组装生产线上模拟产量的统计表,3600秒的时间内,该仿真模型共生产了69个产品。
综上所述可知,一小时内仪表组装生产线可生产69个产品,L21B仪表组装生产线的瓶颈工位是工位4,工位9的利用率最低。最高与最低的生产利用率相差8倍,表明该生产线的工位分布极其不协调,需要对其进行改善。
3. 案例分析
3.1. 人员动作改善
1) 工位1是C/M安装,C/M放置在作业员的右手方向,拿取C/M时,C/M成型品的摆放位置拿取不方便,作业员需要探过身,右手从盒子里拿取C/M,左手接过C/M,右手拿取标签贴在C/M上,右手接过C/M,并扫码。整个C/M拿取中,转身是多余动作,且右手拿取C/M时,左手处于等待状态。右手扫码过程中,左手处于空闲状态。
改善:将成型品摆放的架子由原来的侧对作业员的位置,更改成面对作业员,减少部品移动时间,提高作业员的舒适度,节省了1秒,耗时1.20秒。
2) 工位2TFT安装,作业员在拿取架子上的基板时,会先用右手拿取身后的基板,在拿到基板后在将基板交换到左手操作。由于基板架子位置放置的原因,导致作业员在拿取基板时会存在换手动作。该换手动作在生产过程中多余,且不必要,造成人力浪费。
改善:将基板的位置调整,由原来的右手拿取换成左手直接拿取。减少一次作业员的换手动作,节约了0.5秒,耗时3.7秒。
3) 工位4打螺丝,作业员在安装两个CLIP时,时常会当发现作业员安装时,安装夹子感应经常会发生延时较长,这就会导致在安装过程中,作业员会存在一些等待或重复的行为。
改善:更新并对扫描机器维修,在机器完好时,指导作业员正确安装位置,治具应该具体夹住的部位,确保一次安装成功,节约了1.2秒,耗时2.25秒。
综合上面分析,通过改变C/M成型品的摆放位置和基板放置架子、检测修正CILP安装的改善,仪表组装生产线的周程总共减少了2.7秒。
3.2. 工序再分配
对于M公司仪表组装生产线,基于作业单元数量,生产总时和工位数不变的情形下,将最小生产节拍设为求解目标,来建立H模型,比较生产平衡率,定量化分析改善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整体效益。
3.2.1. 模型假设
1) L21B仪表组装的作业加工工序顺序与标准时间等条件固定不变。
2) 工序必须由上一个作业员加工完,才可以加工下一个工序,且一个工序只能由一个作业员加工。
3) 仪表组装生产线的工序不可再拆分。
3.2.2. 约束条件建立
以最小生产节拍为目标,结合0~1整数规划和M公司车间的生产现实情形,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与改善后的效果直接相关,所以约束条件的合理性十分重要。模型的约束条件如下:
1) 仪表组装生产线上的各个作业元素必须分配到工位上,且只能分配在一个工位。
2) 仪表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位上至少有一个作业元素。
3) 仪表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位的总作业时间不可以大于CT生产节拍,必须小于或等于CT。
4) 在仪表组装生产线中,如果i作业元素为j作业元素的紧前作业,则i作业元素必须在j作业元素之前作业。即当j作业元素分配到第s工位时,则i作业元素只能分配在s-1或在s工位j之前,不可以将i作业元素分配在其他工位。
(1)
在公式(1)中,i,j为作业元素序号,I为作业元素的数量,s为工位序号,S为工位数量。
表示为s工位上第i个作业元素的标准作业时间,CT为仪表组装生产线的生产节拍。i和j均服从优先关系
。
,
为整数规划的变量,如下:
3.2.3. 目标函数
根据描述的约束条件,针对仪表组装生产线,采用0~1整数规划理论,建立模型H,H为最小生产节拍如下:
(2)
3.2.4. 模型求解
采用CPLEX对该模型求解,输入参数值、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并选取工作站数量8、9、10、11、12,比较五个工作站的平衡率和平滑指数,选取其中平衡率最高和平滑指数最低的工作站,如表2所示。

Table 2. Balance rate and smooth index table
表2. 平衡率与平滑指数表
由表2可以看出,工位11的生产平衡率最高,生产平滑指数也相对较低,所以选取工位11的工序分配情形,分配状况如下表3示:

Table 3. Improved unit standard operating time for the after L21B meter
表3. 改善后L21B仪表的单位标准作业时间
3.2.5. 改善后Flexsim仿真
对改善后仪表组装生产线的49个工序进行模拟仿真,设置该模型的仿真时间为3600秒,统计模拟模型的运行数据,并截取仿真模型运行结束时的图,如下图4所示:

Figure 4. L21B meter assembly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operating model
图4. L21B仪表组装改善后运行模型图
1) 利用率

Figure 5.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ach station after improvement
图5. 改善后的各工位利用率
由图5知,改善后仪表组装生产线各个工位的利用率相近,相较之前各工位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改善后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改善,平均利用率为87%。
2) 生产数量

Figure 6. The improved production quantity
图6. 改善后的生产数量
图6为改善后仪表组装生产线运行结束后吸收器的统计图,3600秒的时间内,该组装生产线仿真模型共生产了133个产品。
由IE改善和整数规划重新分配工序情况得出,虽然仪表组装生产时间只是减少了2.7秒,工位减少1个,但组装生产线的平均利用率从42.52%提高到87%,生产数量从每小时69个提高到133个。生产线变得平衡,生产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首先利用flexsim分析生产现状,发现利用率差距较大的问题。其次,改善人员动作,减少生产时间,并使用整数规划将作业元素重新分配,减少工位数。最后利用flexsim验证改善效果。
许多学者研究最小节拍、最小工作面积或生产平衡率来改善效率。本文将最小节拍和生产平衡率相结合,来达到提高M公司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使仪表组装生产线的效率提高,采用IE经济化作业员的动作与整数规划重新分配作业元素。经过改善,仪表组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位从12个减少到11个,人员动作改善减少了2.7秒,仪表组装总生产时间从254.12秒减少到251.42秒。通过Flexsim模拟得出,改善前仪表装配线1小时可生产69个产品,而现在1小时可生产133个,平均利用率从42.52%提高到87%,实现M公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只是在人员动作和作业元素调整对仪表组装生产线进行改善,在此基础上,未来可以对组装生产线的布局或人机操作分析进行下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