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表明,我国约有15%的人群被失眠所困扰,病程在10年以上的人群将近50% [1] 。失眠为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对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会影响心理健康,严重者可加重心理负担。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进而出现身体素质下降、学习动力不足、专注力不集中、做事无精打采等一系列副作用,直接危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据调查显示,超过30%大学生存在睡眠不足或失眠问题,有51%的大学生在零点后才能入睡,更有19%的大学生入睡时间超过凌晨两点,数据结果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睡眠障碍的重视程度。
睡眠障碍为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量的不正常和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当出现睡眠障碍时,常表现为因睡眠量不足引起的失眠;或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或在睡眠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夜惊、梦呓等一系列异常行为。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与免疫力下降等密切相关,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导致许多身心疾病,如抑郁、焦虑等 [2] 。大学生睡眠障碍的现象普遍存在,通常由精神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生活方式三方面原因造成 [3] 。精神压力及焦虑情绪为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大学生容易在学业与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易诱发失眠等睡眠障碍现象。且大学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易受集体影响,常表现为因为他人太过优秀而过度内耗自我、时常否定自我价值而造成夜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现象。
伴随大学生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等时长增加,也易使脑细胞神经元长期处于亢奋活跃状态,引起褪黑素分泌不足和生物钟紊乱,导致睡眠障碍。人体内含有一种名为“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5-羟色胺(5-HT)是重要的睡眠调节因子。据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HT受体参与失眠病理过程,并可通过增加突触间隙肾上腺素水平,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 [4] 。同时,亦有受颈椎病困扰的大学生因颈部血管压迫,造成血液运输异常,易导致胸部、头部血液循环不充足而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晚睡造成大学生免疫力降低、身体素质下降,增加患各种风寒疾病、内分泌疾病与生殖疾病等病症机率。患病又易使大学生困扰与压抑,进而加重睡眠障碍,造成负面循环。有研究表明,当人体处于状态运动时,人体分泌心钠素(ANP)进入血脑屏障,心钠素与受体结合使得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性提高,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发出指令命令腺体释放5-羟色胺(血清素),5-羟色胺的释放增多有助于促进睡眠 [5] 。且状态运动亦可有效预防与治疗颈椎病,减轻大学生因颈椎病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该实验试图通过中医状态运动干预,有效缓解大学生睡眠障碍,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
2. 方法
状态运动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余瑾教授基于系统科学、人体状态学、状态观思想指导下,对中国传统运动和现代运动进行的理论提炼。状态运动作为一种新型心身运动模式 [6] ,强调以意识为主导,配合呼吸的形体运动,激活意识能动性连接心身网络,进行身心状态优化,调整人体心身状态。中国传统运动是以“调身、调息、调心”为要素的导引健身术,注重对“意”的修炼,以达到“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传统运动或因缺乏对科学理论的提炼,且练习技术要求较高,无法得到广泛推广。状态运动对传统运动进行高度提炼,重视意识对心身的影响作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在中国传统和现代科学的理论支持下,具有一定的实行和推广价值。
状态运动是基于“状态观”两大核心思想——心身网络及意识的巨大能动性提出的新型运动模式,以状态观“状联身网,态优心能”的概念为指导,以“低负荷、慢节律、柔意识”为运动特点,实现与机体的“深连接”,达到疾病“快修复”。运动整体以“补”为旨,简单易行、安全效验,是适用于全民的心身健康运动模式。状态运动由静态、动态两部分组成。静态为静息守神,即人体处于卧、坐、立位时,腹式呼吸,精神内守。动态利用自身关节和组织弹性进行微小运动,包括状态点指、状态叩齿、状态拍打、状态小抖和状态小跑,并配以状态口诀——松灵诀,根据口诀进行有节律的状态运动。具体操作可体现为“站桩、八段锦、状态小跑、状态云手”等,与导引术联系紧密。
余瑾教授在中华古导引术养生思想和“轻漫柔”态运动康复技术的指导下,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广东云浮郁南)的基础上,创编了禾楼导引健康操,为状态运动的独特运用之一。禾楼导引健康操动作特点为“四禾五牛”,神韵优美,舒展有力,能够调节心身状态和脊柱状态,减压舒压,化解情绪和疲劳,强壮经筋,补益精气,心能充电,十分适合新时代人类的心能源健康需求。本实验以增加大学生状态运动的时长为干预治疗方式,通过中医状态运动,引导学生回归本我、感受本我、身心合一、静息守神,从而排出压抑情绪,释放压力与有效降低焦虑情况 [7] ,提高睡眠治疗,修复健康人格。
通过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访谈得知,经常进行状态运动锻炼的同学睡眠的质量与状态明显更优,学习更为专注,身体素质更佳。状态运动对他们的心身状态层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身体机能水平,使得他们更能释放自我,调适自身情绪,进而改善个人状态,促进睡眠健康。
因此,本研究基于广州各所高校出发,通过阿森斯失眠量表(AIS量表)筛选出失眠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与无睡眠障碍的同学一同进行为期3个月的状态运动实践锻炼,每日锻炼时长为15分钟。3个月后再用同一量表对原失眠程度较高的大学生进行评估,前后对照观察疗效。同时通过脑电图(EEG)对该被试进行状态运动干预各时间点脑电图各波平均功率值比较,对波值前后对照进行分析讨论。
2.1. 调查对象
以随机自愿为原则,本研究选取广州市番禺区、黄浦区与天河区共15所大学中500多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83份,剔除无效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94.3%。
2.2. 研究方法
2.2.1. 量表评价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量表)是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设计,帮助人们评估失眠情况,由于其自测结果准确,且使用方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国际医学界公认的评价失眠的标准量表 [8] 。
量表共8个条目,每条从无到严重分为0~3四级评分,总得分在0~24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低。该量表的主要内容包括:1) 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2) 睡眠困难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出现入睡延迟、睡眠中断、早醒、白天犯困及影响身心功能等一系列情况。
根据AIS量表的评分标准划分睡眠质量水平,AIS量表总评分 < 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随机选取存在失眠现象(>6分)的152名同学进行中医状态运动实践干预,以达到缓解睡眠障碍的目的。
2.2.2. 脑电图评价
采用脑电图各波功率的平均值来评价受试者的脑电波变化情况 [9] 。δ波常出现在成年人极度疲劳和麻醉或昏睡状态下;θ波多见于情绪低落压抑、有抑郁倾向的成年人和抑郁症患者;α波属于正常人的脑电波节律,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α频段波频与波幅稳定不变,且该节律在人意识清醒或闭幕安静的状态时最为明显;β波常出现于精神紧张和情绪亢奋或激动时。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25.0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该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55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33名,占42.4%;平均年龄为20.59岁。各项目分布情况详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rvey subjects (N = 550)
表1. 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 = 550)
3.2. 调查对象总体AIS量表得分的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AIS量表的总平均分为7.63分,各AIS量表得分水平的人数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AIS scale scores (N = 550)
表2. 关于调查对象总体各AIS量表得分水平的人数分布情况(N = 550)
3.3. 实施中医状态运动干预前后同学的睡眠质量对比分析
为深入了解中医状态运动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现象的影响,对随机选取的152名具有高度失眠状态的被试进行中医状态运动锻炼干预 [10] ,对实施前后的两组间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两组间的睡眠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远小于0.05),中医状态运动干预后的AIS量表平均分为6.53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得分平均值12.72分。说明实施中医状态运动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睡眠障碍具有一定的作用 [11] 。

Table 3.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AIS scale scores among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te exercise (N = 152)
表3. 进行中医状态运动锻炼前后同学的AIS量表得分差异分析(N = 152)
通过脑电图各波数据采集,152名具有高度失眠状态的被试者各时间点脑电图与中医状态运动干预前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状态运动干预3个月后β波显著升高、θ波显著降低(P < 0.05)。

Table 4. Comparison of average power values of EEG wav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 152)
表4. 状态运动干预各时间点脑电图各波平均功率值比较(N = 152)
4. 讨论
传统中医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眠上具有安全高效、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小等优势 [12]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验研究对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中医状态运动锻炼干预以后,根据AIS量表评分与脑电图波值分析,发现其睡眠障碍现象有了明显缓解,并且前后所测睡眠质量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 < 0.05),证明了中医状态运动对减缓大学生睡眠障碍现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5. 结论
在中医学里,睡眠障碍称为“不得眠”等,纳入“不寐”范畴 [13] 。明代张景岳言:“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认为论治失眠之要在“去其邪”“养营气”“培养气血”,体现了从气血阴阳和合来诊治失眠的中医智慧。而中医状态运动,以“少火生气”为指导思想,以“低负荷”“慢节律”“柔意识”作为运动特点。状态运动,能够在轻松、浪漫、柔和的心身锻炼中,让群众获得身心愉悦感,减轻身心负荷,是简单易行、安全效验、易于推广的一种新型运动方式,贯彻“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适用于广大人群,对健身运动和慢病康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该实验研究可以看出,中医状态运动能够有效减缓大学生睡眠障碍现象。通过将运动与守神、内观相结合,一升一降调畅人体气机,恢复气血运行。从生理与心理双层面出发,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睡眠障碍问题,修复或重建健康人格 [14] 。
中医状态运动以中医“状态观”为指导,强调运动中意识与心身网络的连接,注重对“意”“气”的修炼。以意领气,以气带势,能够发挥强大的意识能动作用。它以经络和筋膜为载体,配合呼吸,通过神经系统进行人体整体调控,并运用正念自我暗示和引导,进行信息优化。因此,状态运动能够实现大学生心身双调互调,改善状态与功能,从根本上实现睡眠障碍等病症的“快修复”,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当代大学生应直面睡眠障碍现象,重视睡眠障碍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减缓睡眠障碍的相应方法与措施,有效降低出现睡眠障碍现象的频率 [15] 。本研究通过论证中医状态运动对大学生睡眠障碍干预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减轻睡眠负担提供一条安全兼有效的新途径,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基金项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057219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