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认识你自己”,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学术界对“自我概念”执着研究的体现,从最初的单一整体——一种稳定、普遍的对自我的认知(如自我概念、自尊)到现在的认知架构——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包含特质、价值观、情节以及对自我的语义记忆和与自我相关信息的控制处理 (Greenwald & Pratkanis, 1984; Kihlstrom & Cantor, 1984; Kernis & Grannemann, 1988) ,其观点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Markus & Wurf, 1987) 。 Campbell (1990) 在考察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关系时发现,高自尊个体比低自尊个体的自我概念表现得更清晰和确定,由此他提出了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Concept Clarity, SCC),认为它是结构化的自我概念 (Campbell, 1990; Campbell & Lavallee, 1993) ,是指个体自我认知清晰度、确信度、自我一致性和稳定性。清晰度与其它传统的建构有重叠之处,比如身份(成就,状态,整合等) (Baumeister, 1986; Marcia, 1980; Adler, 2013) ; Rosenberg (1965) 则认为自我概念稳定性就集中在自我信念的稳定性,角色变化的结构性 (Block, 1961) 以及自我一致性上 (Gergen & Morse, 1967) 。 Mittal (2015) 研究自我概念清晰度的概念并将其与自尊区分开来,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清晰度促进人们的生活满足感,减少未来焦虑。 Quinones & Kakabadse (2015) 研究不同群体的自我概念清晰度与社会支持、冲动性上网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在低水平社会支持的群体中对冲动性上网行为具有关键作用。此研究间接指出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而幸福感与未来焦虑存在负相关,那么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是否也存在负相关这点需进一步验证。另外,有研究关注青少年与其家长的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变化和稳定性的模式,旨在研究代际传递中自我概念清晰度的过程。结果表明相对于女生,男生具有更高的自我概念清晰度;父母比孩子有更高的自我概念清晰度 (Crocetti, Rubini, Branje, Koot, & Meeus, 2015; Van Dijk, Branje, Keijsers, Hawk, Hale III, & Meeus, 2014) 。对于自我概念清晰度的性别差异的结果提出质疑,本研究认为在自我概念清晰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点需要进行验证。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人格特质、情感方面存在着一定联系。例如, Campbell等人(1996) 和 Campbell, Assanand & Paula (2003) 研究发现,人格方面,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神经质呈负相关,而与自尊呈正相关;情感方面,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消极情感、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 (Schwartz, Klimstra, Luyckx, Hale, Frijns, Oosterwegel, & Meeus, 2011) 。未来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 (Zaleski, 1996) 且与情感相关;还有研究确定大学生积极水平和未来焦虑水平,结果表明积极水平与未来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 (Khalil, 2014) 。因此,我们预测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呈负相关。
由于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且自我概念清晰度的高低与价值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价值观是作为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关于价值观,详见 黄希庭,1990;许燕,1999;Steven,2004;张进辅,2005;辛志勇,金盛华,2006;金盛华,郑建君,2009;姜永志,白晓丽,2015 )。 Zaleski (1996) 研究表明,焦虑未来的人可能在未来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看重金钱与权利。反之具有强烈的金钱权利价值观的人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未来焦虑。另外,有研究表明宗教、人文、道德、科学价值与未来焦虑呈负相关的,例如对宗教高度重视者对宗教有所承诺,似乎会减少对自己未来的否定态度。这些都说明价值观对未来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尽管有研究关注自我概念清晰度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Butzer & Kuiper, 2006) ,但已有研究并没有加入价值观这一变量。那价值观是否受到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着未来焦虑?这也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价值观与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根据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三点假设:假设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呈负相关;假设二,大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概念清晰度对未来焦虑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假设三,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内蒙古包头市某一高校大学生350人,有效问卷共计252份,其中男生共计有效填写160份,女生92份。被试年龄在19到23岁之间。完成问卷后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使用的量表有:
1) 《中国人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 金盛华等人(2009) 编写。该量表共32题,分为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伦情感、名望成就、家庭本位、守法从众、金钱权利8个维度。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74~0.86之间,均高于标准参考值0.7。该量表为6级量表,从1 = 非常不同意,过渡到6 = 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明这种价值取向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58。
2) 《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以 Campbell等人(1996) 的自我概念清晰度问卷为基础进行修订。Campbell的原始问卷共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从“1 = 非常不符合”到“5 = 非常符合”,分值越大代表自我概念清晰度越高。除6、11题外,其他都为反向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11。
3) 《未来焦虑量表》:该量表由 Zbigniew Zaleski (1996) 编制,该量表有29道题目,为七级评分量表,1 = 非常不同意,7 = 非常同意。数字越大,代表未来焦虑程度越高。其中第4、11、16、23、24题为反向计分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91。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对高校某教室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主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讲解测试的要领,并要求被试在读懂题项的情况下如实回答。测验完毕,主试收回问卷,汇总数据,将各题分数计入电脑,注意某些题项在计分之前进行相应的反向转换,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以及价值观的描述统计
表1呈现了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以及价值观的描述统计结果。为探讨其性别差异,对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以及价值观的各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都显示P > 0.05,这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以及价值观的各维度并无男女差异。细致分析表1,大学生未来焦虑的平均水平为3.33,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平均水平为3.41,表明大学生未来焦虑及自我概念清晰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中,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伦情感三个维度得分较高,而金钱权利的得分最低,为3.27,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中,对金钱权利的价值取向较低,而对公共利益、人伦情感、才能务实等有较高的价值取向。
3.2. 多元回归分析
3.2.1. 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及其价值观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表中可以得出,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48, P < 0.01);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相关(r金钱权利 = −0.23,P < 0.01;r守法从众 = −0.19,P < 0.01;r公共利益 = 0.16,P = 0.01 ≤ 0.01),与其余各维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除人伦情感、才能务实、公共利益、名望成就不显著外,未来焦虑与价值观的其他四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金钱权利 = 0.28,P < 0.01;r家庭本位 = 0.14,P < 0.05;r品格自律 = 0.14,P < 0.05;r守法从众 = 0.31,P < 0.01)。
3.2.2. 多元回归分析
在上述的相关结果中可以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价值观的3个维度相关显著,分别是金钱权利、守法从众、公共利益;而价值观的4个维度(金钱权利、家庭本位、品格自律、守法从众)与未来焦虑存在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价值观各维度对未来焦虑的预测作用,以上述均显著相关价值观的2个维度及自我概念清晰度为自变量,以未来焦虑的平均得分为因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价值观的两个维度(守法从众、金钱权利)都进入回归方程(F = 33.44, P = 0.000 < 0.001),三者能解释未来焦虑的29%。进一步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三者回归系数均显著(P < 0.05),见表3,则回归方程为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elf-concept clarity, future anxiety and values
表1. 自我概念清晰度、未来焦虑以及价值观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2. Correlation with values, FA and SCC
表2. 价值观、未来焦虑、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的相关
注:*P < 0.05, **P < 0.01。

Table 3.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CC, values on FA
表3. 自我概念清晰度、价值观对未来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未来焦虑 = 4.13 − 0.55 × 自我概念清晰度 + 0.20 × 从众守法 + 0.12 × 金钱权利
3.2.3. 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假设自我概念清晰度会影响未来焦虑,自我概念清晰度也会通过影响价值观来间接的影响未来焦虑,即价值观可能是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由上述回归结果分别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所得中介效应图见图1,图2。
由中介作用图1可看出,自我概念清晰度对守法从众价值观的回归系数极其显著(t = − 3.086, P = 0.002 < 0.01),守法从众价值观对未来焦虑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t = 4.166, P = 0.000 < 0.001)。守法从众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54 × 0.233/0.638 = 9.28%,即守法从众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守法从众价值观可能是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
同理,由中介作用图2可看出,自我概念清晰度对金钱权利价值观的回归系数极其显著(t = −3.751, P = 0.000 < 0.001),金钱权利价值观对未来焦虑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t = 3.18, P = 0.002 < 0.01)。金钱权利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05 × 0.182/0.638 = 8.13%,即金钱权利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金钱权利价值观可能是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

Figure 1. Intermediary role figure of the conformity of the law values
图1. 守法从众的中介作用图

Figure 2. Intermediary role figure of money right values
图2. 金钱权利的中介作用图
4. 讨论
4.1.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度、价值观和未来焦虑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清晰度、价值观以及未来焦虑上都不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假设得以验证。这与 Crocetti等(2015) 自我概念清晰度研究结果不符,但与其他研究相一致 (Campbell et al., 1996; Chang, 2001; Csank & Conway, 2004; Wagner et al., 1996) 。这可能是因为所选取的被试群体不同, Crocetti等(2015) 选取平均年龄为13.03的青少年,而本研究关注的则是大学生,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度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因性别带来的发展速度不同,因此会产生性别差异;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概念清晰度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未来焦虑的平均分为3.33,处于较低水平,即大学生对未来并没有过多的焦虑,这与国外的研究并不一致 (Zaleski, 1996) ,可能是因为关注点不同所导致的,国外研究更多的关注战争、严重的疾病和金钱权力。由于国内外文化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自我概念清晰度、价值观和未来焦虑的跨文化研究。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 = −0.48, P < 0.01),表明低自我概念也许会有较高的未来焦虑,也验证了假设。这是因为低自我概念清晰性个体依靠外部刺激信息来进行决策,易受外界情境的影响 (Zaleski, 1996; Campbell & Fehr, 1993) ,在应对不同情境时难以提取自我相关信息,从而对未来产生较高的焦虑。价值观的两个维度(金钱权利、守法从众)与未来焦虑都呈显著正相关,也许当人们太看重金钱、权利、地位且跟随大众而没有自身标准的话,很可能有较高的未来焦虑。为进一步探讨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价值观、未来焦虑的关系,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清晰度和价值观的两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这三者能解释未来焦虑的29%,即自我概念清晰度、金钱权利价值观、守法从众价值观对未来焦虑的预测力达到29%,经F检验,回归效应显著(F = 33.58, P < 0.01),也验证了假设。这对评估未来焦虑这一人格特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守法从众与金钱权利价值观分别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自我概念清晰度部分是通过守法从众与金钱权利价值观而实现对未来焦虑的影响,这验证了假设。具体来说,自我概念清晰度越低的人对金钱权利以及守法从众的价值观认同越高,而金钱以及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很大,当满足不了个体对金钱权利的掌控感时会产生较高的未来焦虑。这也符合广大青年的心境。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真正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一味盲从追求金钱、地位、权利等物质生活;具体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进行解释。比如,进一步的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访谈,深度了解其对自我概念清晰度及其价值观的认知,针对结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 在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内蒙古省内某一所高校的大学生,且样本量较小,不能代表全国所有的大学生来进行研究,并不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因此,未来有必要采集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数据进行研究;
2) 本研究中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和未来焦虑量表都采用的国外量表,并未进行本土化的修订,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先对量表进行校订并编制适合我国文化的量表;
3)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中的中介作用,但仅凭问卷所显示的结果将有些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这三个方面进行访谈,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资料,也为本土化的三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 结论
1)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未来焦虑呈负相关;
2) 大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概念清晰度对未来焦虑有这一定的预测作用;
3) 金钱权利、守法从众价值观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未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SH080);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未来情节思考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14BSH080)。
附录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价值观问卷1-------2---------3---------4----------5---------6
1、人活着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2、没有真诚友谊的人生是失败的
3、选择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工资待遇
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
自我概念清晰度问卷1-------2---------3---------4----------5
1、关于自我的信念总是与别人有冲突
2、不同时间我对自己的看法会改变
3、我花很多时间思考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未来焦虑问卷1---------2---------3---------4----------5---------6---------7
1、我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2、我担心灾难即将发生
3、一想到一天后,一月后,一年后将带来什么,我就会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