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当事人研究
Summary of Litigant’s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DOI: 10.12677/DS.2015.13007, PDF, HTML, XML, 下载: 2,994  浏览: 10,920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张天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杨凌雁: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消费者诉讼当事人原告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Consumer Litigation Litigant Plaintiff
摘要: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使得作为新诉讼类型的环境公益诉讼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下来。一直以来,学者对于这两类诉讼的模式、当事人(主要是原告资格或称起诉主体)的研究深入而且相当广泛,但法律实施前后,研究的着眼点、目标设定、研究方法等各类可能的当事人主体方面出现明显差异,兼之法律规定不甚详细、细化规则尚未出台,又使得在该方面制度的构建上有着广阔的讨论空间。时至今日,学者对两类公益诉讼的具体模式构建及当事人资格的争鸣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作者对其中较有影响的研究及观点加以梳理和评述,借此反映学术界及实务界对公益诉讼模式尤其是诉讼当事人的大体看法与认识,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具体建设有所裨益。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Civil Law” makes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formally be defined as a new type of liti-gation. All along,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pattern of these two types of litigation and the parties (mainly called the plaintiff bodies or the prosecution qualifications) are deep and quite extensive. But before and after the law enforcement, research focus, goal setting, and other types of research methods might appear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less detailed legal provisions and rules have been introduced, so as to make building systems in this regard have wide spaces for discussion. Till today,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on specific model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the parties’ qualification. Through sorting and reviewing the influential studies and opinions of scholars, the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mode, especially the parties in academia and practical circle are reflecte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releva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文章引用:张天泽, 杨凌雁. 环境公益诉讼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当事人研究[J]. 争议解决, 2015, 1(3): 21-28. http://dx.doi.org/10.12677/DS.2015.13007

参考文献

[1] 汪劲. 《环境保护法》修改矫枉必须过正——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有关“八加一”条文修改的评析[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3): 6-10.
[2] 许清清, 颜运秋, 周晓明. 好事者除外: 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标准[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5(2): 75-79.
[3] 陈德敏. 环境法原理专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180.
[4] 仇蕾, 赵爽, 王慧敏. 江苏省太湖流域工业水环境监管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5): 84-91.
[5] 王曦, 卢锟. 混沌之中露熹微: 2012年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 52-59.
[6] 陈红梅. 生态损害的私法救济[J]. 中州学刊, 2013, 1(1): 55-61.
[7] 李玲. 铬渣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的评析[J]. 环境保护, 2013(3-4): 74-76.
[8] 孙佑海.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来龙去[J]. 环境保护, 2013(16): 13-16.
[9] 乔世明, 林森. 论合法性视角下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 5(3): 86-90.
[10] 龚学德. 行政机关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之原告论[J]. 求索, 2013(1): 186-188.
[11] 孙颖. “消法”修改语境下中国消费者组织的重构[J]. 中国法学, 2013(4): 87-98.
[12] 杨立新, 陶盈. 日本消费者法治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5): 227-235.
[13] 何燕.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权力解析及程序构建[J]. 法学论坛, 2012, 7(4): 130-137.
[14] 肖建华. 现代型诉讼之程序保障——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J]. 比较法研究, 2012(5): 48.
[15] 曾翀. 论构建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正当性[J]. 河北法学, 2013, 3(3): 194-200.
[16] 张家林.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证分析[J]. 河北法学, 2013, 5(5): 89-111.
[17] 任丙强. 以环保组织化解环境群体冲突: 优势、途径与建议[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6): 64-67.
[18] 安祺, 王华, 胡诗沫. 环保CSO如何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格局[J]. 环境保护, 2013(5): 74-77.
[19] 熊晓青. 建立系统、超脱和灵活的环境监管体制——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为契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7(4): 51-53.
[20] 张锋, 陈晓阳. 论我国环境公益制度的构建[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8): 85-89.
[21] 肖建华. 现代型诉讼之程序保障——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J]. 比较法研究, 2012(5): 47.
[22] 王翠敏. 论中国溢油污染索赔机制的完善——从索赔康菲案展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2): 102-106.
[23] 李玲. 铬渣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的评析[J]. 环境保护, 2013(03-04): 74-76.
[24] 高雁.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制度选择[J]. 求索, 2012(9): 96-98.
[25] 马明飞. 自然遗产保护中的环境公益诉讼[J]. 求索, 2012(2): 141-143.
[26] 孙佑海. 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J]. 法学杂志, 2012(12): 89-93.
[27] 李战, 张琴. 论我国消费者群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从小额多数侵权纠纷解决的角度思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110-114.
[28] 孙元明. 论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制度构建[J]. 学术界, 2012(9): 176-183.
[29] 李强, 唐保银.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优化研究[J]. 学术界, 2012(9): 184-190.
[30] 傅贤国. 在实践与制度之间: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中国面向——以贵州省贵阳市“环保两庭”司法实践为例的考察[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3, 3(2): 79-83.
[31] 唐飞, 李玲. 欧盟环境责任制度的立法建构及借鉴意义[J]. 环境保护, 2013(8): 70-72.
[32] 刘兵红. 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国际考察及启示[J]. 生态经济, 2013(4): 157-160.
[33] 刘建珍. 破解公众参与难题推动空气污染防治[J]. 环境保护, 2013(11): 25-26.
[34] 潘怀平.《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的“环境权利”保护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17(3): 82-86.
[35] 杨武松. 尝试抑或突破: 我国环境公害诉讼司法实践实证分析[J]. 河北法学, 2013, 4(4): 96-102.
[36] 王彦明, 赵鑫. 从新《民事诉讼法》探讨检察机关的环境诉权[J]. 环境保护, 2013(8): 51-53.
[37] 幸红. 广东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机制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1): 176-180.
[38] 陈亮. 环境公益诉讼“零受案率”之反思[J]. 法学, 2013(7): 129-135.
[39] 王曦, 卢锟. 混沌之中露熹微: 2012年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 52-59.
[40] 吴三军, 步效民, 李保勤, 陈庆凤.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集团诉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6(6): 70-73.
[41] 邢会强.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完善我国市场监管法的借鉴[J]. 法学, 2013(10): 44-50.
[42] 张炜达, 乔少磊. 食品安全事故补偿基金法律制度论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7(4): 107-112.
[43] 郭燕茹.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及其出路[J]. 社会科学家, 2013, 8(8): 79-82.
[44] 李建华, 管洪博. 我国食品侵权潜在损害医疗检查费制度的构建[J]. 经济纵横, 2013(5): 51-55.
[45] 王虎, 李锌淦. 整体主义视野下我国食品安全私人执法模式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3(5):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