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姝, 邢尚. 经方——茵陈蒿汤的化学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8): 173-175.
|
[2]
|
羊维, 谢志军, 曹灵勇. 《金匮要略》湿热证治浅析[J]. 中医药学报, 2014(6): 117-119.
|
[3]
|
康庆伟, 阎姝.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 19(4): 473-475.
|
[4]
|
闫广利, 王喜军, 吕海涛, 等.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情况下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08, 25(3): 29.
|
[5]
|
王倩. 茵陈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茵陈蒿汤药物动力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2002.
|
[6]
|
王喜军, 孙文军, 孙晖, 等. 茵陈萬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J].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1): 43-47.
|
[7]
|
Wang, X.J., Sun, W.J., Sun, H., et al. (2008) Effects of Formula Compatibility of Yinchenhao Tang on the Constituents Absorbed into Blood of Rats.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6, 43.
http://dx.doi.org/10.3724/SP.J.1009.2008.00043
|
[8]
|
王喜军, 张伯礼.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方剂配伍规律及配伍科学价值揭示[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10): 1346- 1348.
|
[9]
|
王喜军, 孙文军, 孙阵, 等. 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嵩汤的干预作用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 8(6): 101-106.
|
[10]
|
杨壮智, 程志文, 谢冬梅, 姚立红.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2, 47(8): 559-560.
|
[11]
|
杨丽容, 陈强, 王泽君. 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83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22): 3-4.
|
[12]
|
任玉莲, 张志敏.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8例[J]. 河南中医, 2015, 35(5): 1007-1009.
|
[13]
|
张志强. 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胆石症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 13-14.
|
[14]
|
杨传标, 郭德鸿, 张曼, 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8): 1229- 1230.
|
[15]
|
朱光, 费新潮. 茵陈蒿汤治疗阴道炎160例[J]. 河南中医, 2005, 25(1): 68-69.
|
[16]
|
朱晴. 茵黄汤治疗湿热瘀结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35): 101-103.
|
[17]
|
叶绪春, 李佐祥, 曾祥芬, 等. 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8C): 77-78.
|
[18]
|
程欢欢. 应用茵陈蒿汤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9): 30-31.
|
[19]
|
王付. 茵陈蒿汤方证探索与实践[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4): 1126-1128.
|
[20]
|
刘成藏, 朱平生, 孙岩.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女性湿热型痤疮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4, 29(9): 1382-1384.
|
[21]
|
李会申, 苑淑尊. 茵陈蒿汤加味内服、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6例[J]. 河北中医, 2012, 34(10): 1498-1499.
|
[22]
|
张永刚.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顽固性湿疹病例举隅[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0(2): 33-34.
|
[23]
|
林浩.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
[24]
|
李建民, 白世刚, 陈妮娜.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08, 28(7): 500.
|
[25]
|
徐红. 枕神经痛治验[N]. 农村医药报(汉), 2007-06-19.
|
[26]
|
刘青. 辨证分型治疗癌性发热32例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 2007, 21(4): 38.
|
[27]
|
陈良.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机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
[28]
|
曲长江, 秦微, 曲静, 等.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2): 245-246.
|
[29]
|
兰绍阳, 佘世锋, 张达坤. 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NTCP表达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2, 5(23): 279-283.
|
[30]
|
陈筠, 郭勤平.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 6(11): 834-836.
|
[31]
|
王喜军, 王萍, 孙晖, 等. 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医药学报, 2007, 35(4): 17-21.
|
[32]
|
徐国萍, 白娟, 舒静娜, 徐巧, 宓恩娜. 茵陈蒿汤的药理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1): 64-67.
|
[33]
|
Zhang, A., Sun, H., Yuan, Y., et al. (2011) An in Vivo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and Synergistic Properties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Yin-Chen-Hao-Tang Based on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Fitoterapia, 82, 1160-1168.
http://dx.doi.org/10.1016/j.fitote.2011.07.014
|
[34]
|
王永宏, 赵晨曦, 陈本美, 等. 茵陈蒿汤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8): 1473-1478.
|
[35]
|
曹红燕, 边艳琴, 武超, 李建缘, 刘平, 孙明瑜. 基于方证相关探讨茵陈蒿汤调控库普弗细胞功能及MAPK通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 2015(2): 162-168.
|
[36]
|
严晓丹, 王林, 陈晔, 许茜, 施红, 黄灵艳. 茵陈蒿加味汤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2(5): 28-29.
|
[37]
|
钟成, 潘竞锵, 吕俊华, 郑琳颖, 李博萍. 茵陈蒿汤对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作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4): 520-523.
|
[38]
|
林曼婷, 范应, 陈少东, 等. 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0): 2428-2430.
|
[39]
|
潘竞锵, 韩超, 刘惠纯, 杜洁伟, 李皑洁. 茵陈蒿汤对正常和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J]. 中药材, 2001, 24(2): 128-131.
|
[40]
|
桑勉, 张鹏, 聂波, 李燕, 徐荣谦. 茵陈蒿汤加减方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TGF-β1的干预作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1): 2001-2004.
|
[41]
|
张桂菊, 卢立伟, 吴金勇, 等. 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因子-3表达的影响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5): 133-137.
|
[42]
|
魏国丽, 郑学宝, 刘强, 等. 茵陈蒿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1): 35-37.
|
[43]
|
魏国丽, 郑学宝, 刘强, 等. 茵陈蒿汤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IL-6 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1(31): 4196-4197.
|
[44]
|
贾玉杰, 钱迅, 裴德恺, 等.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7(3): 161-163.
|
[45]
|
李冬冬, 贾玉杰, 王冬梅, 等. 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防治作用的正交设计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6(3): 163-165.
|
[46]
|
华永庆, 洪敏, 陈文星, 等. 茵陈蒿汤肝细胞结合成分对肿瘤细胞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 26(6): 1-2.
|
[47]
|
张娟. 不同中医治疗抗胰腺癌比较及对上皮间质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
|
[48]
|
禹梅, 刘婕, 张慧君. 茵陈蒿汤辨证治疗母子ABO血型不合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7): 977-979.
|
[49]
|
周燕萍, 高清华, 李华锋, 等. 3种温病治法对温病湿热证模型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2): 368.
|
[50]
|
施京红, 丁辉. 湿热环境对内毒素诱导新西兰兔肝脏、结肠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7(5): 62-65.
|
[51]
|
周燕萍, 高清华, 李华锋, 吕文亮. 3种温病治法对温病湿热证模型血浆ETX血清TNF-α, IL-1β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8): 1567-1568.
|
[52]
|
李学, 魏连波, 罗炳德, 等. 葛根芩连汤对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IL-2、IL-6的影响[J]. 武警医学, 2004, 12(4): 586-588.
|
[53]
|
陈晴晴, 张静. 脾胃湿热证与Th1/Th2细胞平衡的相关研究[J]. 内科, 2007, 2(4): 588-590.
|
[54]
|
周兴华. 加味茵陈蒿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Th1/Th2影响的实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
[55]
|
陈更新, 劳绍贤, 黄志新, 等. 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4基因表达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 12(2): 71-73.
|
[56]
|
刘佳, 赵宇, 侯莉莉. 加味茵陈蒿汤对雌激素致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肝脏AQP8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15, 17(8): 1673-1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