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Effects of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on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in Horqin Native Grassland
DOI: 10.12677/HJAS.2017.71004, PDF, HTML, XML, 下载: 1,672  浏览: 3,14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单玉梅*, 温 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陈海军: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高丽娟, 杨晓松, 斯日古楞, 张 军: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李佳怡: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刘永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天然打草场群落地下生物量Compound Bio-Fertilizer Native Grassland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摘要: 该试验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的科尔沁天然打草场开展。羊草是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的优势物种,近年来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草场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种群特征和群落生产力,尤其是地下生产力直接关系着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腐殖酸、糖蜜发酵物和海藻酸等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设置对照、单独施加该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混合施加等5个处理,分别表示为CK、F、T、H和A。结果表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年份、土层深度以及施加年份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下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 < 0.05)。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当年(2014年)和翌年(2015年),各处理的总地下生物量的50%都处于0~10 cm土层。群落地下总生物量在不同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年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复合微生物肥料种类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下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 > 0.05)。由此看出,单一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群落地下生物量变化没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set in Horqin native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semi-arid area. Leymus chinensis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Recent years, the grassland showed various degradations which had a strong impact 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unity productivity; above all, underground biomass was related to grass yield and quality. The Humic acid, Molasses fermen-tation and Alginic acid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nd control, apply above three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solely and mixed were set to be five treatments, and were indicated as CK, F, T, H and 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ying year, soil depth and the interaction of applying year and variety of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P < 0.05).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applying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2014 and 2015, 50% of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showed in 0 - 10 cm soil depth.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was observed in different applying year of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P < 0.05), and the variety of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as well as intera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P > 0.05). Thus it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bio-fertilizers applied simply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effect on community underground biomass.
文章引用:单玉梅, 温超, 陈海军, 高丽娟, 杨晓松, 斯日古楞, 李佳怡, 张军, 刘永志.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农业科学, 2017, 7(1): 28-34.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7.71004

参考文献

[1] 王佳, 马玥.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J]. 发展, 2011(10): 68-71.
[2] 季昆森. 发展安全农产品的对策思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3): 119-122.
[3] 刘健, 李俊, 葛诚.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01, 21(1): 33-36.
[4] 吕爱英, 王永歧, 沈阿林, 等. 6 种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4): 49-51.
[5] 王宝档, 黄寿煦, 苏苗富, 等. 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03(11): 28.
[6] 李俊, 沈德龙, 姜昕. 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质量标准, 2003(3): 27-29.
[7] 沈德龙, 李俊, 姜昕.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 33(3): 1-4.
[8] 韩广泉, 侯红燕, 王珂, 等. 微生物菌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开发与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9): 14.
[9] 杨鹤同, 徐超, 赵桂华, 等. 微生物肥料在农林业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29): 10078-10080.
[10] 孙中涛, 姚良同, 孙凤鸣, 等. 微生物肥料对棉田土壤生态与棉花生长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3): 54-56.
[11] 宋志伟, 杨首乐, 王庆安, 等.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茄果类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0(4): 33-35.
[12] 黄德华, 陈佐忠, 张鸿芳. 贝加尔针茅, 克氏针茅, 线叶菊草原地下生物量的比较研究[C]//中国科学院.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122-131.
[13] 万里强, 陈玮玮, 李向林, 何峰, 刘树军.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6): 25-29.
[14] 李永华, 杨文斌, 卢琦, 王利兵, 王学全. 草牧场防护林对草地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30(5): 85-89.
[15] 马文红, 杨元合, 贺金生, 曾辉, 方精云. 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 38(1): 84-92.
[16] 李怡, 韩国栋.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2(2): 89-92.
[17] 王启基, 周兴民, 张堰清, 沈振西. 高寒小嵩草草原化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J].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3): 225-235.
[18] 陈佐忠, 黄德华, 张鸿芳.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与大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与降雨量关系模型探讨[C]//中国科学院.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20-25.
[19] 宇万太, 于永强. 植物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6): 927-932.
[20] 李凯辉, 王万林, 胡玉昆, 等.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1): 2364-2368.
[21] 王艳芬, 汪诗平.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 1999, 7(3): 198-203.
[22] 刘伟, 周华坤, 周立.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J]. 中国草地, 2005, 27(2): 9-15.
[23] 胡中民, 樊江文, 钟华平, 韩彬. 中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9): 1095-1101.
[24] 韩建国, 李鸿祥, 马春晖, 闫国智, 武冬鹏. 施肥对草木樨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0, 9(1): 15-26.
[25] 陈佐忠, 盛修武, 杨宗贵, 等. 不同类型草原群落雨季施肥的生态效应[C]//中国科学院.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1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22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