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休闲作为21世纪的重要特征,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据预测,2015年人类将有50%的时间用于休闲,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休闲产业将取代信息产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1]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发布,将进一步保障公民休闲时间及休闲机会 [2] 。在全国大背景下,银川市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研究却相对薄弱,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省会城市,其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特征如何,由一般城市转变为休闲城市 [3] 需从哪些方面着手,是在理论、实践与政策等层面上都值得尝试的科学问题。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类型为封闭式问卷;问卷内容设计参考诸多行为研究案例,同时结合银川市居民休闲行为实际情况,经反复多次修改、实施预调查等多个步骤进行完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日常休闲活动及休闲活动满意度、休闲城市建设建议等。问卷调查之前中针对实施调查的人员进行问卷问题解说及专业培训(包括礼貌、专业问题提问口语话环节等),选择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及西夏区的部分公园、居住小区及娱乐场所等地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10日到24日,包括周末与工作日,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以保证问卷回收率。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3份,回收率为95.14%,剔除问卷回答前后矛盾及完整性等情况,最终确定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0.09%,问卷总数符合统计基本要求,经SPSS17.0信度计算,此次问卷调查信度(Cronbach’s α)为0.845,大于0.8 [4] ,说明问卷可靠性较强,基于问卷的结果分析相对可靠。
问卷调查反馈的居民基本特征基本反映了银川市城区居民的总体构成。从性别构成上看,受调查的居民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当,反馈的结果不至于有太大偏差;从年龄构成上看,25~45岁年龄阶段的居民比例最高,占54%;其次为18~25岁年龄段的居民,比例约占27.67%;45~65岁年龄阶段的居民比例约占15.33%;18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居民只约占1.67%和1.33%;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大专学历比重约为61%,占绝对优势,高中/初中学历次之,比重约为27.33%,初中学历以下占8%;从职业构成上看,以公司/企事业单位职员为主,约为30.33%,其他依次为教育、卫生、科研从业人员(约15.33%)、企事业管理人员(约12.67%)、学生(11%)、工人(约10.33%)、独自创业人员(约5.67%)、商业/服务业人员(约4.33%)、离退休人员(3.67%)、公务员(约3.33%)、其他职业(3%),比例最低的是军人/警察,只有约0.33%,多种职业视角的研究反馈结果相对全面;从月收入结构看,被调查者月平均收入集中在2001~3000元,占样本总量的40.67%,其它收入比重结构依次为 1001~2000元(19%)、3001~4000元(17%)、1000元以下(13.33%)、4001元以上(10%),银川市居民以中等偏低收入为主,与实际情况相符;从居住年限上看,被调查者多为居住在银川16年以上的居民,占36%,在银川居住6~10年的居民约占17.67%,在银川居住了11~15年的居民约占12.33%,居住5年以上的居民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在银川居住2~5年的居民比重约占22.67%,对银川市休闲状况了解较全面,反馈的结果具有说服力,能为银川市发展为休闲城市提供相对合理的建议。
3. 银川市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研究
3.1. 休闲时间及休闲消费
休闲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时间总量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休闲方式的选择及其休闲时间分配结构,银川市居民闲暇时间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银川市居民每日实际拥有休闲时间多为1~3小时,占47%,实际拥有休闲时间1小时以下的居民约占26.33%,每日拥有休闲时间3~5小时的居民约占15.67%,每日拥有5小时以上的休闲时间的居民只占11%,总体上与“闲暇时间8小时”的标准差距较大,尤其是休闲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居民比例较大,居民的实际休闲时间迫切需要增加。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银川市居民对闲暇时间的要求较高,有约占41.67%的居民期望每天能够拥有休闲时间1~3小时,有约占32.67%的居民期望每天能够拥有3~5小时的休闲时间,约占23.33%的居民期望每天拥有5小时以上的休闲时间,现有休闲时间离期望休闲时间值差距甚远,说明银川市居民对自己实际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并不满意,期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活动。
休闲时间少于1小时的女性群体比例为29.22%,而男性为23.29%,女性高于男性;休闲时间1~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男性群体比例分别为47.95%、16.44%和12.33%,女性群体比例分别为

Figure 1. Available and expected leisure time of Yinchuan residents
图1. 银川市居民休闲时间
46.10%、14.94%和9.74%,男性均高于女性,以上情况表明,男性群体休闲时间明显长于女性群体,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类似 [5] ,均存在性别差异。
人在闲暇时间中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参与休闲消费,休闲消费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水平以及其对休闲行为的认同程度和价值观,银川市休闲消费见图2。
约32.67%的居民每月实际休闲花费在500元以下,而每月实际休闲花费在501~1000元的居民约为39.67%,每月实际休闲花费在1001~1500元的居民约占17.33%,每月实际休闲花费在1501~2000元和2001元以上的居民共只约占10.33%。在愿意支出的消费支出额度中,大约有28.33%的居民每月愿意支出休闲花费在500元以下,而每月愿意支出休闲花费在501~1000元的居民为43%,每月愿意支出休闲花费在1001~1500元的居民占18%,每月愿意支出休闲花费在1501~2000元和2001元以上的居民共约占10.67%。综上可知,银川市居民实际消费支出与愿意支出的额度没有明显差异,休闲花费支出相对合理,表明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观念比较理性。对比分析被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总体上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将休闲消费与银川市当地人均收入相比较,2013年上半年银川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80元 [6] ,部分居民休闲消费的期望值显得过高,但反映了对休闲的向往。若想居民休闲消费带动银川市休闲产业发展,一个前提是居民具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其落脚点在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3.2. 休闲场所及休闲满意度
休闲场所即休闲空间,休闲空间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7] -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各种休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为可观,为居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银川市休闲场所分布见图3。
从图3来看,街道、商场、超市或夜市,网吧、酒吧、桑拿、舞厅等分布较广,分别占60.67%、44.68%,大部分居民可享受到这部分资源,但图书馆、博物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馆或风景区、公园、广场、绿地的分布较为短缺,说明银川市休闲设施、场所结构布局不太合理,仍需加大投入与科学合理的规划。
居民对休闲生活的感受和满意度,不仅反映了社会提供的闲暇生活的物质水平,还反映出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程度,以及居民休闲生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休闲能够促进生活满意度的提高,且是预测社会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14] - [24] 。银川市居民满意结果见表1。

Figure 2. Leisure expenditure of Yinchuan residents
图2. 银川市居民休闲花费

Figure 3.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places
图3. 休闲场所分布

Table 1. Residents’ leisure satisfaction
表1. 居民休闲满意度分析
根据表1,居民对银川市休闲设施的质量、设施多样化、方式多样化、休闲服务水平、场所管理水平、离居住地距离、休闲时间及休闲花费满意度均比3分略多,其综合平均数为3.21,说明居民的休闲满意程度一般,银川市休闲条件不能够满足居民的休闲要求。居民休闲满意度直接反映着居民的幸福度(happiness)及生活质量(QOL)水平 [18] ,银川市居民休闲满意现状迫切要求有所改变,为银川市发展休闲产业及建设休闲城市提出挑战与机遇。
3.3. 休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休闲活动的约束研究有很多 [25] [26] [27] [28] 。根据调查显示,银川市有约67.67%的居民由于“工作紧迫,时间不充裕”的因素阻碍了休闲活动,约45.67%的居民是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阻碍了休闲行为,25%的居民没有进行休闲行为是由于“没有合适的休闲场所”,有约22.33%的居民由于“没人陪”的因素阻碍了休闲活动的实施,约20.33%的居民因为“休闲产品价格”的因素阻碍了休闲行为,“心情因素”和“没兴趣”分别约占18.67%和11.67%,其他因素占的比例较小,详见图4。

Figure 4. Influence factors of leisure behavior
图4. 休闲的影响因素
由以上数据可知:(1)个体社会经济因素在居民休闲生活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居民闲暇时间的多少、个人经济条件和休闲产品价格直接决定着居民休闲方式的选择,个人闲暇时间的多少影响度为67%,个人经济条件影响度约为45.67%,休闲产品价格影响度为20.33%。
(2)休闲场所因素在居民休闲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休闲条件的好坏是居民在选择休闲方式过程中考虑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合适的休闲场所影响程度最高,约为25%,休闲场所离家远近影响程度次之,约为17.67%。这表明,合适的休闲场所和休闲场所的远近会在居民选择休闲方式时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3)个体健康及心理因素在居民休闲行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个人因素是居民是否参与休闲生活和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方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自己的心情影响程度最高,约为18.67%,自己的兴趣爱好影响程度次之,约为11.67%,自己的休闲意识影响程度排第三,约为7.67%,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程度最低,为7%。由此可知,居民对休闲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动机是出于心情的好坏和个体兴趣爱好。
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个人基本因素与休闲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因此可以看出职业类型与日常休闲时间实际值与期望值均具有相关关系;月均收入及居住年限与月休闲消费实际值与期望值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根据月均收入与休闲消费实际值进行交叉表 [4] 分析,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中有42.5%的人每月休闲花费为500元以下,月收入1001~2000元的居民中有45.6%的人每月休闲花费为500元以下,月收入在2001~3000元和3001~4000元的居民月休闲花费在500~1000元的分别占43.4%和33.3%,银川市居民月均休闲花费多集中在500~1000元,而且月收入越高月均休闲花费越高,深刻影响着休闲行为。
4. 银川市休闲城市建设
根据吕宁 [29] [30] 所建的休闲城市评价模型,银川市城市休闲发展程度较低,没有将物质和财富较好地转化为培育休闲市场、挖掘休闲文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动力,银川市需要继续完善城市休闲系统和城市的休闲功能,被自然环境所抑制的居民休闲意识较强,城市休闲供给和系统建设较落后,需普及休闲概念 [9]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银川市休闲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及国内外经验 [30] - [35] ,针对银川市建设休闲城市,需做到以下方面:
1、全面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订休闲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对银川市居民日常休闲及外来游客的休闲行为研究工作,积极推动休闲城市建设;
2、保障当地居民休闲时间及休闲机会。调查显示,银川市居民对自己实际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并

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ersonal factors and leisure behavior
表2. 个人因素与休闲行为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 0.05水平呈显著相关;**表示在 0.01水平呈显著相关。
不十分满意,需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相关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尤其要保障一些特殊职业从职人员的休假机会;
3、推进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专门休闲区域。调查显示银川市居民居住地周围主要的休闲场所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因此,居住区的规划应考虑居民的休闲需求,重视配套休闲设施的建设,在银川城市规划及发展中尤其应注重社区尺度的基本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保护,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近期考虑银川市特殊区域的“慢城”或“慢生活区”建设;
4、加强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开发城市居民喜闻乐见的都市休闲、城市观光、文化演艺、科普教育等旅游休闲项目,开发旅游演艺、康体健身、休闲购物等旅游休闲消费产品,满足外来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
5、提升休闲服务质量。制定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健全休闲活动的安全、秩序和质量的监管体系,完善居民休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培训,提高休闲场所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无障碍服务技能;
6、普及休闲概念,加强居民休闲意识。在保障居民休闲时间及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居民对休闲氛围的塑造,加强居民休闲意识的培养。
5. 结论与展望
论文旨在通过对银川市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的初步研究发现当前银川市休闲发展现状及居民日常休闲需求特征,同时结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基本要求,提出银川市休闲城市建设的未来方向,不仅对银川市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科学依据,也为宁夏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突破方向提供了参考,同时为西部城市休闲及居民休闲行为研究增添一笔。当然,论文还有许多不足,对于城市休闲建设方面还需考虑外来游客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的建议或意见,期望在今后研究中有所突破。
基金资助
宁夏大学基金项目资助(ZR1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