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城市认同与其社会心理融合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City Ident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clusion among Immigrants
DOI: 10.12677/AP.2017.75075,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2,080  浏览: 3,0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金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流动人口城市认同社会心理融合主观幸福感Immigrants City Identity Social Psychological Inclus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融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农民工城市认同问卷》、《社会距离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483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能够预测其城市认同和社会心理融合,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起到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情绪起到负向预测作用;(2)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在其主观幸福感对社会心理融合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Identity (CI), Subjective Well-being (SW)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Inclusion (SPI) among immigrants. Methods: By using City Identity Questionnaire, Social Distance Scale, Life Satisfaction Index B and Affect Scales, 483 immigrant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Results: 1. The SW of immigrants predicted their CI and SPI, in which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 affect and SW play a positive-prediction role, while negative affect plays a negative-prediction role. 2. The SW of immigrants played a partially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 and SPI.
文章引用:杨金花, 金盛华 (2017).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城市认同与其社会心理融合的关系. 心理学进展, 7(5), 611-620. https://doi.org/10.12677/AP.2017.75075

参考文献

[1] 蔡禾, 曹志刚(2009).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9(1), 148-159.
[2] 陈钊, 徐彤, 刘晓峰(2012). 户籍身份、示范效应与居民幸福感: 来自上海和深圳社区的证据. 世界经济, (4), 79-101.
[3] 党云晓,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湛东升(2014).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33(10), 1312-1321.
[4] 嘎日达, 黄匡时(2009). 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 国外社会科学, (2), 20-25.
[5] 龚幼龙, 严非(2011). 社会医学(第三版, 页268).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6] 贵永霞(2008).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城市依恋研究. 硕士论文, 西南大学, 重庆.
[7] 黄嘉文(2015).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及其代际差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2), 122-133.
[8] 黄文兰, 曾天德, 朱淑英(201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 127-132.
[9] 姜兆萍(2016). 身份认同对农村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 黑龙江社会科学, (2), 109-115.
[10] 柯贵芳(201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页1-2). 硕士论文,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 李艳, 孔德永(2008). 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缺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3(5), 16-18.
[12] 马西恒, 童星(2008). 敦睦他者: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之路——对上海市Y社区的个案考察. 学海, (2), 15-22.
[13] 牛勤, 姚本先(2013).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页1181).
[14] 任远, 邬民乐(2006).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文献述评. 人口研究, 30(3), 87-94.
[15] 邵雅利, 傅晓华(2014).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 8-15.
[16] 孙三百, 黄蔹, 洪俊杰, 王春华(2014). 城市规模、幸福感与移民空间优化. 经济研究, (1), 97-111.
[17] 滕鹏(2009).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大众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2), 22-23.
[18] 温忠麟, 叶宝娟(2014).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22(5), 731-745.
[19] 吴玉军, 宁克平(2007).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困境. 浙江社会科学, (4), 127-132.
[20] 夏四平(2008).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 硕士论文, 西南大学, 重庆.
[21] 谢霏雰, 陈宏胜, 刘于琪, 李志刚(2015).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12), 1-8.
[22] 邢占军(2006). 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 社会, 26(1), 130-141.
[23] 杨东亮, 陈思思(2015).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学刊, 37(5), 63-72.
[24] 杨健, 李辉(2012). 农民工城市认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 313-314.
[25] 杨金花, 徐华, 黄大庆, 于海涛(2016). 80后北漂群体的城市认同与其社会心理融合: 自尊的中介作用. 社会心理科学, 31(3), 77-82.
[26] 杨菊华(2009). 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 人口研究, (1), 17-29.
[27] 殷红敏, 班永飞, 宋娟(2013). 2011年贵州省部分流动儿童城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调查. 预防医学论坛, 19(2), 83-86.
[28] 张瑞(2014). 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 博士论文, 南开大学, 天津.
[29] 张文宏, 雷开春(2009). 城市新移民社会认同的结构模型. 社会学研究, 24(4), 61-87.
[30] 朱力(2002). 论农民阶层的城市适应. 江海学刊, (6), 82-88.
[31]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y Bulletin, 95, 542-57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95.3.542
[32] Jong, G. F., Chamratrithirong, A., & Tran, Q. G. (2002). For Better, For Worse: Life Satisfaction Consequences of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36, 838-863.
https://doi.org/10.1111/j.1747-7379.2002.tb00106.x
[33]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