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6年云南经济发展报告》1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为使云南省经济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指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建议。研究各产业间的关联,可以确定各个产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实现。
2. 理论基础
产业关联分析主要是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上下游产业之间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互影响 [1] ,从方向上看,产业关联效应可分为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某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是指在同一经济系统各个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该部门的需求,即本部门对于各个部门的供给,表示本部门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某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是指在该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的需求,表示本部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 。在两种关联效应的测度中,后向关联效应的测度存在的争议较少 [3] ,大都基于Leontief模型;而前向关联效应的测度除基于Leontief模型外,还可以基于Ghosh所提出的“分配系统”来测算。陈锡康(2004) [4] 也指出,自1976年后,前向关联系数的计算国际上较为普遍地是利用完全分配系数来进行计算,即用Ghosh逆矩阵来测度。本文基于Ghosh模型来测度前向关联效应,其计算公式如(2-1)所示。
前向关联系数:
(2-1)
式(2-1)中,FLi为完全前向关联系数,衡量了在当前技术条件和产量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单位增加值的平均供给(杨灿、郑正喜,2014) [5] 。hij为
(Ghosh逆矩阵)元素,H为分配系数矩阵。当FLi > 1,表明i部门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FLi = 1,表明i部门的感应程度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相同;当FLi < 1,表明i部门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3. 前向关联系数的计算和分析
基于式(2-1),利用2002、2007、2012年云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三年的前向产业关联效应,并据此来分析近十年来云南省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大小的变化情况。由于每年部门划分不同,因此选择三年投入产出表中相同的部门进行分析,共33部门。将三年中33部门前向关联系数按大小值进行排名,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Yunnan Province forwar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anking in 2002, 2007, 2012
表1. 2002, 2007, 2012年云南省前向关联系数及排名
如表1所示,2002、2007、2012年分别有9、12、3个产业部门的FLi > 1。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其他制造产品,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三个部门每年的FLi均大于1;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部门的排名每年均居前三位,2012年又居于首位,可知近十年来,此部门在云南省一直处于重要位置。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门排序未发生变化,每年均排名16;食品和烟草,金融,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五个部门的排序变化变动较小。
三次排序中,有些部门的排名上升,与2002年相比,2007年云南省各产业前向关联系数上升最大的部门为木材加工品和家具,FL9由2002年的0.5832上升为2007年的1.3697,排名上升了15位,2012年又稍有下降;金属制品部门的FL15由2002年的0.8348上升到2007年的2.0067,排名上升了7位,2012年也稍有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部门的FL13则不断上升,于2012年排名第15位。与2007年相比,2012年云南省各产业前向关联系数上升最大的部门为燃气生产和供应,排名上升12位;电气机械和器材部门的FL16排名上升也较大。近十年来,云南省一些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有所增强,即这些部门的生产具有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属性,应给予优先发展。
三次排序中,有些部门的排名表现出下降,与2002年相比,2007年云南省各产业前向关联系数排名下降最大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部门,FL3由2002年的1.6742下降为2007年的0.1957,排名下降29位,且于2007、2012年排名均居末位。燃气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前向关联系数由2002年FL21 = 0.7438下降为2007年的0.5511,排名下降7位;2012年的排序又大幅上升,居第8位。与2007年相比,2012年煤炭采选产品部门的FL2排名下降7位;租赁和商务服务部门的FL29排名下降也较多。租赁和商务服务,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两部门的FL11排名连续下降。近十年来,一些能源类部门的前向关联系数排名下降较多,即其推动力在减弱,这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事实相符合。
4. 结论
利用2002、2007、2012年云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三年的前向产业关联效应,并据此来分析近十年来云南省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大小的变化情况。选择三年中相同的33部门,并按照按前向关联系数的大小值进行排名,有下列结论。
1) 近十年来,云南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其他制造产品,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三个部门的前向关联效应一直较强,表示云南省各部门的生产对于这三个部门的需求较多,具有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性质。三个部门中又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表现更为突出,是其它部门发展的基础,应给予优先发展。
2) 云南省一些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有所增强,如木材加工品和家具,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等,表示这些越来越具有基础产业的性质,即其部门的生产对于云南省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支撑能力越来越大。
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等能源类部门的前向关联系数排名下降较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2007、2012年均排在末位,表示这些部门已不再是云南省的基础产业,其对于云南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减弱,这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事实相符合。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江流域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14CTJ004)资助。
NOTES
1文件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