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
The Study of the Cultivating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History—With “the Evolu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17.55070, PDF, HTML, XML, 下载: 1,456  浏览: 2,763 
作者: 李若然: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 福州
关键词: 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情境教学历史思维Independent Learn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Historical Thinking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已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并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出诸多努力。然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摈弃基础学习,要注意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情境教学,体验文化演变,培养学生历史地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思考、辨析新材料、新观点,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章的教学,能很好地契合以上各方面内容,并可推广到其他专题教学,具有良好示范意义。
Abstract: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urpose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which has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 among educators, and 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form,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cannot abandon the basic learning,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points and construct the knowledg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itu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cultural evolution,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judge history. In addi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use historical thinking, to analyze new materials and new viewpoints is also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he evolu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fit well with all aspects above, 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thematic teaching with good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ce.
文章引用:李若然. 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17, 5(5): 450-45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7.55070

1. 导言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1] ,这要求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各界广泛重视。2015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提高历史素养需主客观相结合。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际上,这不仅是历史学科,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方实践,并做了诸多理论阐释,如《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2] 、《让历史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出生命之花》 [3]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等文章,从不同侧面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所采取的改革方法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但整体看来,学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讨论,较多集中在课堂教学趣味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如分组讨论、课下讨论等方面,具体到思维锻炼、能力提升等方面,则多宏观地、理论地抽象分析,缺少更为具体的案例展示及可行性建议。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必然涉及到诸多知识点和历史现象,因而历史学习永远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记忆;但历史学习更要求梳理知识和现象背后的规律,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这就不是记忆和简单理解所能达成的了,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应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也要不断更新。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章具有宏阔的文化背景,涉及人物繁杂,历史概念零散,脉络纵横交织,但教材介绍相对“扁平化”,无法详尽地展示案例和支撑材料。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对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进行探析,尝试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思路,希望能对当前的教育改革略尽绵薄。

2. 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史实和概念,它们是历史知识的基本单位,是支持历史思维的细胞,连接着历史规律。因此,历史学习不可能回避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而对历史的再现和认知、对史料的掌握和鉴别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章节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点极为繁复,比如儒道墨法等思想主张、代表人物、代表著述,秦汉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的发展、主要人物及其主张等,这些都是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砖瓦”。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砖瓦”齐备,就可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历史学科本身就具备明确的时序性和因果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纵轴线、以知识点为节点和横线来构建知识网。首先,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主流思想,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探讨主流思想的演变必然要以时间为轴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使学生纹理清晰。比如:“百家争鸣”时期,主流思想由“道”“儒”“法”“墨”四大家组成;而到了汉代,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法”“墨”两家衰微,道家逐渐走向民间;至宋、明两代,儒家学说向理学发展;到了明末清初,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儒学又向实用性发展。其次,针对本章内容,还可将每个知识节点展开,建立更为详尽的知识架构。如可对“道”“儒”“法”“墨”代表人物出现顺序进行排序,并排比出其主张,其具体演变则一目了然。以上这种梳理,一方面有助于零散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另一方面在概括、总结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情境教学,体验文化演变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如何通过历史现象、事件“唤醒”历史规律更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情境化教学由此产生。情境教学目前已较多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且效果显著,如多媒体的运用、历史故事的演绎、现实生活的结合等。但情境教学法除了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外,更多地应该是展现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产生“共情”效应,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回到时人的认知及观念中去,以达到“同情的理解”。这一方面可以祛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由于文化隔膜产生的陌生感、距离感,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历史地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情境化教学要承担的更为深层次的任务。

要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思想的演变,需认真分析其文化背景。如教材在介绍孔子和早期儒学时,多次提到“仁”和“礼”。我们知道,任何思想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都有产生它的土壤,因此,在这里我们设问“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儒家思想?它产生的土壤是什么?”

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由于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的衰微使得诸侯势力崛起,导致宗法制、分封制逐步瓦解。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统率和号令诸侯),而随着周天子东迁失去了原有权力,社会出现三种乱象: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行使周天子的权力。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大夫行使诸侯的权力。

“陪臣执国命”—— 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

由此,王室、诸侯和卿大夫之间上下等级关系被破坏,以至于互相混战、相互征讨,天下大乱。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在政治、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前后共有多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所谓“春秋五霸”是也。在这个时期,“民无定邦,国无定土”,社会之混乱,百姓之痛苦,可想而知。孔子有感于这种社会现实,提出了“仁”和 “礼”。那么,“仁”和 “礼”的内涵是什么?提出它们目的何在?

可以知道在这里,“礼”指的是周礼,是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在文化制度上的体现。而对于“仁”,孔子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说:“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恢复周礼就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可以看出,孔子意图通过恢复周礼,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这就是孔子提出“仁”和“礼”的由来。

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不只包括上面的知识性介绍,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的内涵、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不尽相同,那在先秦如何?汉代如何?在比如,儒家思想本身包含了“性善”“性恶”两种貌似对立的学说,那其各自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学生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联系现实,举一些例证,如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等,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

历史本就植根于宏大的文化背景中,要真正培养起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锻炼历史思维,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掌握史实背后的文化演变,体会古人的生存环境和思想产生、发展的土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 提供新材料,锻炼历史思维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叙述则是相对主观的。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学习技能不断提高,而由于观察角度和个人经历不同,学生对事件的分析与判断也会产生差异。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判断、分析一些新材料,提出个人观点,从而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在前面两种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是对学生提出的较高要求,但也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历史思维模式,也就是引导学生将知识有效转化的过程,即实现知识的运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历史材料、现实生活包括一些充满思想碰撞火花的思想主张等,可以有选择地展示给学生,让其体会到古今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锻炼历史思维能力。如汉代“罢黜百家”提出之前,汉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西汉前期的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等,都表现出倾向于道家思想的倾向。那么,由道家向儒家为主的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再比如,2015年网络曾报道,有一位17岁的高中生留书离家出走,说“下辈子再也不做穷人的孩子” [5] 。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这和诸子百家当中什么思想是冲突的?

学生的讨论也许不完善,甚至观点有可能会是片面的,但这一尝试不是为了得到完美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具有这样一种意识,看到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剖析而非人云亦云,或者限于被动接受不习惯提出质疑。经过锻炼,学生会形成主动的学习意识,其知识会得到检验,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5. 结语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较为复杂、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其次,要真正沉静下来,让历史思维走进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习惯,而不是只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形式新颖。而且,学生本身程度不同、能力有别,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这也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情境教学,体验文化演变,属于知识体系的扩充,是有意识地培养拓展、比较分析能力,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颇有裨益,这是对多数学生的要求。而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对所掌握材料、观点进行判断、分析,是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这可作为能力提升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而要想做到以上几点,对教师的学习方式、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韩清林. 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 河北教育, 1999(12): 4-7.
[2] 覃岸松.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山东教育, 2001(12): 29-30.
[3] 杨晓燕. 让历史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出生命之花[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12): 19-20.
[4] 高瑾.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22): 59-60.
[5] 出走少年: 下辈子不做穷孩子[EB/OL]. http://new.qq.com/cmsn/20150907015071, 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