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三进三出”模式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Innovating “Three Importing Three Exporting”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DOI: 10.12677/ASS.2018.71007,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1,301  浏览: 6,91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胡俊杰, 王金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关键词: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三进三出模式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Talent Training “Three Importing Three Exporting” Mode
摘要: 本文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模式,概括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人才进校园、企业产品进校园和学生走出校园、教师走出校园、学校科研成果走出校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三进三出”模式。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we put forward the model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council, generalized “Three importing Three exporting” mode: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ing the campus, enterprise talents entering the campus, enterprise products entering the campus, students exporting from campus, teachers exporting from campu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exporting from campus.
文章引用:胡俊杰, 王金山.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三进三出”模式[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48-5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1007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文件明确指出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种转型必然导致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路径”。

2. “三进三出”模式提出背景与内容

作为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我国三农事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大量的农业技能型人才,而且越来越注重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国有鼓励转型发展,推进双师型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结合生产教学实践。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借助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具有非常积极作用。

学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企业有培训基地与师资力量。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接受企业当前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按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理念。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可操作性强。在“企业岗位要求”、“行业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三者相互融合(三融合)的基础上,采取“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六对接)的构建理念。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合作方式,打造更加适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平台,逐步凝练“三进三出”的理事会运行模式,从而实现校中融企,企中涵校的崭新局面。学院长期以来重视特色教学,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结合转型发展工作,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率先开启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目前会员单位超过二百家涉农企业。并修订理事会章程,按届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单位与各级领导。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年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的整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等。

校企合作对于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事会的成立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校企之间精诚合作,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为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搭建平台,为学院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增强办学活力,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环境,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地方区域经济以及理事单位的发展服务。

经过几年的运行,不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逐步凸现出企业、社会、学生的三赢局面。

3. “三进”模式探讨

3.1. 企业文化进校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具体经营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使命与愿景,所以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短期具体目标的设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家思想观念、企业员工素质和需求、企业的发展和企业重大事件等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将优秀的企业专家、领导、优秀校友请进校园,宣传先进企业文化。使教师、学生足不出校即了解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多样性、复杂性,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注入文化的基养。

3.2. 企业人才进校园

将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中,在某一环节或综合方面具有一定总结表述能力的人才引进校园,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分析,以生产实践与技术应用为主线,打破原有理论知识体系,拆解出每门课的生产能力模块,对各门课中的生产能力与应用技术进行分类重构,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这种整合方式没有丢弃理论基础,关键在于突出每种作物完整的生产技术链,形成一套实用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采用能力模块进行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实现由感知到认知,由认知到实践,再由实践到岗位的逐步升级,最终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选取企业工作中的典型项目,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并实施教学 [2]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外聘优秀教师资源,如外聘教授、讲师等,请上讲台,将业务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课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促进社会实用知识与校园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作为社会入职培训的先导营。

3.3. 企业产品进校园

企业研发或主打产品进入学校实习基地进行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需求、专业研究的方向。同时,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将一些实验项目及成果引入学院教学实验场、专业实验室,使项目更具实用性,使学生在参与科研研究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生产实际品牌意识与校园实践产品意识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培养更具专业性。

4. “三出”模式探讨

4.1. 学生走出校园,融入企业

在校学生利用教学实验、实习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园,融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全过程,了解未来职业发展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做到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与企业、学生一起为服务三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企业了解学生情况,选人用人提供良好的平台。企业对学生工作表现评价,以及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研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

4.2. 教师走出校园,扶持企业

针对当前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管理与培训经验,应充分利和区域丰富的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鼓励教师到相关领域和知名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能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把最新的理念带回学校,带进课堂,培养应用人才培养新路径。

教师依靠自己的研究方向及专长,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或到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及学生管理模式,教师作为理事会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专家走出校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将课堂搬进企业,指导企业员工、指导在企业实习锻炼的学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提供人才顾问资源和校企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4.3. 学校科研成果走出校园,支持企业

教师的科研成果走入企业,到生产实际进行检验,创造效益,并同时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成果更快落地,服务企业,服务三农事业。教师的科研工作走出校园,到实际生产实践中,结合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申报,合作研究,成果分享,使我们的科研更具实用性,打造校企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形成校中有双方产品研发,企业有学校项目研究的互动平台。

5. “三进三出”产生效果与影响

“三进三出”校企合作理事会新模式是转型高校面对经济社会和专业发展的新形势,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目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校企深度合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5.1. 理事会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

经理事会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应增加企业需要技能的相关知识点,针对课程全过程进行技能训练,增设与国家宏观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设置,同时增设创新与素质拓展内容。

5.2. 企业人员引入校园

每年邀请理事单位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技术骨干走进校园进行大班讲座,每节2~4学时,年均外聘人数12人,占学院教师总数20%以上。人均学时40学时。

5.3. 实践环节完整

教学采用“3 + 1”模式,三年在校学习,一年的企业实习。结合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在确保安全且不影响学生正常的教学秩序下,送学生到企业实习,白天工作、晚上由企业技术骨干做相关培训。将这一年用在第6~7学期的自然年,使学生从事一整年的工作实习,有完整性。

5.4. 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优先为理事会企业提供毕业生就业,近三年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

通过“三进三出”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对接了农业产业、服务农业区域行业,推动产教融合,深入探索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专业顶岗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就业创业等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构建校企双赢合作模式。

在人才培养理事会工作模式下,为学院人才培养、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出更加符合实际、长效持久的良好平台,从而实现国家、学校、企业、学生的多赢局面。

基金项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重点项目,JGJX2017C79。

参考文献

[1] 孔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学院, 2015.
[2] 段小焕, 严玮, 张士辉.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4): 134-138.
[3] 谢婷, 肖玉. “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4):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