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发展中的瓶颈:师资,课程——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
Bottlenec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SP: Teachers, Curriculum—Based on a Case from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 10.12677/ASS.2018.72027, PDF, HTML, XML, 下载: 1,453  浏览: 5,694 
作者: 李 朝: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何占义, 宿哲骞: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关键词: 中医药英语ESP人才培养Englis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SP Talent Training
摘要: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服务,为国家“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构想服务,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目标,为维护、促进人类健康做出贡献,这一切都离不开ESP教学,离不开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很好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同国内其他类别的专业英语教学相似,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英语教学还处在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瓶颈问题。本文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目前制约ESP健康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力争寻求瓶颈问题的破解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服务,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服务,从而最终为建构适应我国高校实际的创新型ESP教学模式做出有益尝试。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ate “One belt one roa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nd to accomplish the great strategic plan by training foreign-oriented specialized talen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ecome more and mor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it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focus on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personnel tra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on the way to its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goal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health for mankind based on the ESP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ose compound talents with good expertise and excellent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English.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in higher institutions is still on the rise and o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similar to those domestic colleges i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with some difficultie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s its bottleneck of ESP teaching. The paper aims to research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s forming ESP teachers,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methods of ESP teaching theory, cas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by tak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ase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s bottleneck. In this way, we can do our utmost to pave a way for the new renovation in the domestic ESP teaching with high quality and those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way to its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文章引用:李朝, 何占义, 宿哲骞. ESP发展中的瓶颈:师资,课程——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2): 156-16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2027

1. 引言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特色,在疾病预防和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并引起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但是,在我们为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其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而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仍然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缺乏既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很好英语水平的,能够满足中医药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中医药专业人才。

有鉴于此,本文运用ESP教学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等研究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对影响和制约ESP教学的瓶颈问题,从ESP师资队伍建设、ESP课程建设及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以期为构建科学的ESP教学模式、提高ESP教学质量和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尽绵薄之力。

2. ESP概念与解析

正确解析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有助于我们知道其内涵,在ESP全称里的for意思很明确,就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专业或学科或职业的英语,也就是specific的所指含义,这个specific是动态的,不是特指唯一的,而是特指其一的,它是语言(英语)附在各种不同而具体的专业或学科或职业目标(purposes)上,语言为该专业或学科或职业服务 [1] ,使操不同语言的人能够通过大家都懂的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这门国际性的语言进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purposes一词用的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尽管国内很多作者 [2] [3] [4] 写ESP文章时误用单数指全称,但如果单指某一具体行业或专业或学科时可用单数,之所以用复数说明在专门用途英语中可以有不同具体的ESP类别,譬如:法律英语,建筑英语、新闻英语、石油英语、管理英语、旅游英语、医学护理英语、学术英语、计算机英语、航空英语、职业英语、经贸英语、军事英语,甚至还有语言学英语等诸多称谓。而ESP的起源与上述提到的科学、技术、军事、经济和文化交往等方面不断扩大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尤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对外交流的加大,ESP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专业人员的专业英语提高迫在眉睫,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英语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外方人员的专业交流与沟通,甚至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要求学习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这个需求既是ESP发展的驱动力,也是ESP发展的理据。

众所周知,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Halliday等 [5] (1964)在“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对ESP的适用范围描述如下: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 ESP教学研究专家Peter Strevens [6] (1977)提出了ESP 教学的四个特点:1) 课程设计需要满足语言习得者的需求;2) 相关的内容(主题或是话题)要具备学科的专业性、职业的实用性、活动的参与性;3) 所涉及到的句法、词汇和语篇都应具备语言的准确性;4) 与通用英语(文中所指的基础英语)具有相关性。Peter Strevens有关ESP教学理论的阐述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及实用性。

毋庸置疑,ESP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教学途径 [7] (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以满足其工作与交流需要。近年来国内学者 [8] [9] 认为,英语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只是交际工具,对他们的英语水平要求由现在的基础英语水平向学术英语水平或职业英语水平转向给予了希望与展望。

3. ESP师资与瓶颈

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在英语教师中既具备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人又懂其它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很少,仅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现有英语教师30人,教大学英语的20人,教专业英语的10人,其中包括两名外教,学历层次90%都是硕士,但是所有教师的教育背景都是语言文学类的,完全胜任ESP教学是做不到的。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教英语的教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内外)外语系院校或(国外)教育院系毕业后从事大学(专业)英语至今,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决定着是以教语言为主要任务的。但ESP的教学与此不同,它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高素质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除英语以外的某专业知识,用英语去讲解专业词汇,用英语去讲授专业课,并适时地根据内容和学习者的情况准确地翻译相关专业术语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而后者对英语教师来讲是隔行如隔山一样,多数教师在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

显而易见,ESP教学的普及与推广的首要条件是有教师能够胜任相关专业课程,但从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情况看,不是很乐观。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在针灸和护理两个专业开设了少量的ESP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英语有限,只是普通方面的知识与词汇,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术语等也是属于基础性和常识性的,任课教师是从教大学英语教师中抽出来的,她们的中医专业知识完全靠自学与边教边学获得的。由此可见,ESP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师资,如何解决师资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二十多年前范谊(1995) [10] 曾提到当时的ESP教师奇缺现象,现在仍然依旧,改观不大。不过,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缘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很好解决教师任课问题。可喜的是,有的院校开始逐步解决专业英语师资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其中一部分教师通过进修,鼓励跨专业教师,以及招聘新教师等不同渠道和手段加以解决。

早在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将ESP定名为“专业英语”,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和协助” [11] ,自此正式认定和确立ESP作为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在2014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12] 中再一次确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体现语言为专业交流的工具性这一重要理念及特性,明确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大学期间根据学校及学生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基础级、提高级、发展级,侧重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教学。蔡基刚、廖雷朝(2010) [8] 认为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是有区别的,杨惠中(2010) [9] 认为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应以掌握学术英语为主,为日后的深造和就业做准备。而在此次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我们发现对相关的术语名称进行了修改,相关内容要求进行了调整,重新确立了ESP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无论哪个级别的ESP教学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讲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将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问卷调查及数据解析

2017年1月,作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调查问卷APP——“问卷星”对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级30个班与2013级30个班进行线上调查,2015级30个班中涵盖中医、中药、制药、针灸、推拿、药事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近400名学生,而2013级30个班中也主要以上述同样专业350余人为主。在向2015级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主要以基础英语、中医药英语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应用性以及学习动机、对四、六级影响力等问题为重点。而向2013级学生发布的调查问卷则以中医药英语的实用性、对求职的影响性、以及未来在工作中涉及到的可能性、自主学习的动机性等方面进行的。最后调查结果表明:在向2015级近400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收到回复有357人,有效率达到89.25%。在回复的调查问卷中,87%的学生认为中医药英语课时太少,91%的学生认为今后会在工作中运用到相关专业英语知识,68%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表示不太认同,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69%的学生表示所授中医药英语相关课程对四、六级考试辅助作用不大。在向2013级350人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收到回复有307人,有效率达到87.71%。其中,83%的学生表示在求职中会遇到中医药英语翻译问题,45%的学生表示自己所掌握的中医药英语可以在面试中发挥出来,72%的学生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会继续使用医学英语,37%的同学表示会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会自主学习中医药英语。

本研究从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级、2015级各抽选出4个班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两两分为教改实验组和常规教学对照组。在进行实验观察分析之前,就四个班级的英语成绩进行了考核,通过SPSS22.0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013级对照组的总成绩前测平均成绩达到(88.23 ± 2.16),实验组的总成绩前测平均成绩达到(86.78 ± 3.03);2015级对照组的总成绩前测平均成绩达到(85.35 ± 3.02),实验组的总成绩前测平均成绩达到(84.68 ± 2.85)通过对比两组的基本信息,发现并无明显的差异情况,可以进行比较分析(p < 0.05)。

该实验研究从2016年1月开始至2017年12月结束,整个实验历时两年、一个学习周期。实验组采取ESP教学模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

通过实验,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听说读写译的要求,以及中医英语考试中的要求,再一次检测2013级、2015级学生的学习效果,所测题型与前测完全相同,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并通过SPSS22.0的分析数据来检测本次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实验效果,并进行了表格统计。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教学效果比对照组教学效果要更显著一些(p < 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3级、2015级实验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2013级在经过教学实践之后,采取ESP课程体系的实验组,成绩前测与后测有着显著变化,尤其是听力、写作方面有着显著提升。而在对照组中,成绩前后测虽有变化,但提高并不显著。另外,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来看,相对于对照组,经过教改理论应用的实验组成绩提高显著。2015级在经过教学实践之后,采取ESP课程体系的实验组,成绩前测与后测有着显著变化,尤其是听力方面有着显著提升。在对照组中,成绩前后测也有一定变化,但在口语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另外,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来看,相对于对照组,经过教改理论应用的实验组成绩提高显著。

5. ESP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目前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来看,基本大同小异——采取“2+2”形式完成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限于大学一、二年级,而大三、大四年级则以开设中医药英语为主。

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后期,作者通过微信平台与被调查的学生进行了线上访问式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作者了解到目前中医药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Table 1. Comparison of learning outcomes between 2013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1. 2013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

Table 2. Comparison of learning outcomes between 2015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2. 2015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

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没有很好地衔接。基础英语存在文章过于简单的问题,而专业英语的篇章则过于难、枯燥。另外,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目前主要以词汇学习和训练为主,教材内容脱离临床实践,且教师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讲解和难句理解上,不利于学习者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很多篇章活生生变成泛读课或是词汇记忆课。

2) 培养目标、机制相对空泛。从目前来看,中医药英语教学并无明确的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法、方案,学生培养方式千篇一律,目标方向并无人才输出指定出口。培养机制滞后,由于主讲该课程教师一直以英语专业教师为主,有关大学英语先进的教改方法、理念没有得到及时传达,这就使得主讲教师在专业语言应用训练上缺失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3)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有学生指出,基础英语占用时间过长,其实很多内容可以通过自学来进行,如词汇与听力。这样一来,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并向ESP教学上倾斜。

4) 授课形式过于传统。从调查问卷及后期对学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多媒体PPT授课已被学生认为是传统的授课形式,虽然该种形式早已脱离更为传统的“板书”授课,但学生对于上课只是一幕一幕幻灯片机械地播放早已提不起兴趣。另有学生反应,有些老师只自顾自地念幻灯片的内容,已然失去师生互动效果。PPT幻灯片讲授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每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此授课形式全然失去“体会一种语言、文化”的魅力。

5) 应用性不够。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反应所学的基础英语知识或者中医药英语知识对自身能力培养、现实中的应用能力锻炼没起到太大帮助。目前所能掌握的就是一些英语常见句型以及中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而对于临床医学、药品营销、药品推介以及相关中医药文化的英译训练,基本没有在课堂上出现。大量的中医药英文词汇充斥着英语学习的大块时间,而相关领域的听说,更是很难触及。

6) 学习动机不强。从问卷中有关英语学习兴趣、动机的问题,2015级与2013级的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在关于基础英语及中医药英语学习的兴趣方面,2015级的学生有78%认为基础英语的学习过于枯燥,而中医药英语学习过于困难,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不强,而透露出的“过级”的“投机心理”较为严重。2013级的学生73%认为,自己虽然对中医药英语的学习充满热情,但由于基础英语学得不够扎实,导致专业英语学习上的“力不从心”。

7) 教师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对于中医药英语教学师资的理想状态,作者认为应该既有基础英语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专业性能力与水平,也应该具备中医药、管理、营销等专业的学科背景。目前教授中医药英语的教师主要以两类人员为主。一方面是有着英语专业背景、教学经验、能力、方式较为出色的英语教师。他们常年处于英语教学第一线,但缺乏中医药、经管方面的知识,这就造成了临床实用性不强、市场实战性薄弱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中医药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能够在授课中表现出科班出身的专业性,但对于英语的表述、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方面底蕴都是缺失的。此两类人员在专业背景上都没有达到中医药英语授课的要求,因而在中医药英语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无法产出符合国际化的成果。

6. 结束语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ESP写入其中,说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在大学注重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教学与训练,ESP的发展有了政策上的支撑,关键是如何快速突破瓶颈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首先从师资入手,解决的办法可以多样化、多途径,包括挖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实现教师职业发展,以解决基础级别的ESP教学;与校内相邻学院系合作,或派出大学英语教师到该院系进修相关主干课程,或邀请相关院系的专业老师,尤其是在国外学习过的人员,讲授相关专业英语课,以解决高级别的ESP课程教学;通过招聘或引进或双聘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或人员到大学外语部(中心\教研室)任教,以突破大学英语教师只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博毕业者,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改变大学外语教师语言文学单一性的现状,弥补大学外语教学部(中心)不能教高级ESP课程的缺口,以讲授发展级别的ESP课程。教师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相关ESP课程就会迎刃而解,系列课程就会逐步完善。有了ESP教师和开设相关ESP课程,具体涉及ESP的术语解释与翻译的准确性就有了保障,学生与教师上课时的专业英语互动就会活起来,师生间的专业英语交流就会多起来,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领导的意识还有待改变,领导的支持还有待加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还需时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朝, 万玲. 商务英语作为学科的属性及其范畴——兼谈商务英语与ESP的异同[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4(4): 132-134.
[2] 李照国. 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的新学科[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3): 5-7.
[3] 杨青成. ESP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6): 138-139.
[4] 张屏. 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9): 44-46.
[5] Halliday, M.A.K., 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D.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London, 322.
[6] Strevens, P. (1977) New Orient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92.
[7] 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733031
[8] 蔡基刚, 廖雷朝. 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 外语教学, 2010, 31(6): 47-50.
[9] 杨惠中. EAP在中国: 回顾、现状与展望[R]. 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0.
[10] 范谊. ESP存在的理据[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3): 43-48.
[11] 邵永真.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 13-15.
[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EB/OL]. http://wyx.zzia.edu.cn/picture/article/11/a1/46/4be219604bd4b253303fc53b48c1/6055feeb-9aa3-419f-9a35-1487c02ef8bb.pdf,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