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生学生制服”元素探究日本文化特性
A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girls Uniforms
DOI: 10.12677/MA.2018.61001, PDF, HTML, XML, 下载: 1,435  浏览: 4,822 
作者: 和平*: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关键词: 学生制服日本文化School Uniforms Japanese Culture
摘要: 日本是“制服大国”,在以制服为代表的文化符号中,尤以学生制服最深入人心。日本人与学生制服文化的牵连,在动漫、影视、书籍甚至色情行业中都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制服与樱花、武士刀、茶道等一样,都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精髓,是探究日本文化不可跳过的重点。
Abstract: Japan is a country of Uniforms. The school uniforms are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among which system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symbo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Japanese and the school uniforms can be best reflected in the animation, films and television, books even in the adult industry. Just like the oriental cherry, Bushidao and the tea ceremony, the school uniforms is also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Japanese spiritual culture. It is the unavoidable key point to probe into the Japanese culture.
文章引用:和平. 从“女生学生制服”元素探究日本文化特性[J]. 现代人类学, 2018, 6(1): 1-6. https://doi.org/10.12677/MA.2018.61001

1. 学生制服的概念与发展

1.1. 学生制服的概念

日本学生制服种类繁多,日本女生在进行择校时,学校的制服样式甚至可以超越学校的教育水平而成为左右择校志愿的首要因素。在如此五花八门的种类中,最基本的两款代表性制服分别为水手服和西装制服。

水手服起源于早期英国海军的服装,又称为海军服。水手服样式繁多,夏装浅色,秋冬装多为蓝黑。西装制服则属于比较新兴的制服样式,它曾经是波兰骑兵的制服,相较于水手服的简洁朴素,西装制服更为华丽和高级,是更加社会化成熟化的符号。

1.2. 学生制服的发展

在学生制服的发展方面,西装制服属于后起之秀,它于1960年被采用为学生的制服,比水手服晚了约40年。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全盛时期,传统的水手服已经无法满足当时人们对于奢侈的需求,校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校服革命”,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西装化。由于西装制服价格不菲,这场校服革命多以大城市为基地进行,偏远的地区及乡村地区仍以水手服为主;而水手服的发展历史则更加悠久复杂一些。20世纪初,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军事势力都已达到极致,引来各国对其制度和服装样式的效仿。在日本,水手服最初也只是海军的服饰,在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的思想催动下,水手服作为“类军服”在校园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1920年,全套水手服由在英国留学过的日本福冈女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李推行,从此,日本正式掀起了水手服的狂欢浪潮。

水手服的发展以仰慕西洋文化、崇拜军国强盛为开端,引入后在本土落地生根发扬壮大,如今再谈水手装,人们几乎不会去在意作为其起源的英吉利皇家海军制服,脑海里第一闪现的还是由领结百褶裙半筒袜装点起的周身洋溢青春气息的日本少女,水手服已被打上“绝对日本化”的烙印。

2. 从学生制服元素探究日本文化特性

2.1. “类军服”的军国主义文化色彩

日本校服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正如上文所述,水手服的引入最开始并不是为了时尚与潮流,而是一种举国上下对西洋文化以及战争信念极度向往与渴求的精神承载物。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率领四艘战舰,轰开了日本闭关依旧的国门,最终签订的“日米和亲条约”。在带去被侵略和屈辱的同时,也给民众带去了大量的先进思想文明。以“黑船事件”为契机,西方文明涌入日本,上至政府机构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改造国家、富国强兵充满了斗志与热情。正是这种“类军服”使得处于战火纷飞、社会变革之中的日本青年热血沸腾,当国难与责任同时压向年轻一代的时候,“类军服”校服强化了他们的国家认同精神,点燃了他们心中对于战争的浪漫主义火苗。当时日本政府在全国学校普及“军国主义从孩子抓起”的政策,实行《国民优等生法》,规定学校里15岁至20岁之间的女学生进行弓道、投标、千米速跑等体育训练,立志要培养意志坚定的“军国女性”,目的就是为了把女校变成培养“军国之妻母”的基地,使年轻的女性和男性一样,从小就接受军国思想教育,将国家、战争、军事、政治这些元素深深根植于她们的脑海里,直到这些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无怨无悔的成为战争的棋子。在这种国民文化的趋势下,无论是男生的诘襟还是女生的水手服,这种带有军事内涵的服装极大展现了作为思想控制工具与洗脑工具的作用,也就满足了日本政府的胃口。

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紫日》,讲述的是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一起踏上求生之路的故事。在电影中,有两场片段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945年的中国东北,一片荒茫的野地上,身穿诘襟和水手服的少男少女整齐得排成方阵,日本少女秋叶子还在偷偷和恋人眉目传情,单纯的心灵对马上要发生的残酷一无所知,心中依旧涌动着对爱与未来的期盼。而台上,一位日本军官正面目狰狞地大声向这些训话:“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还有那些俄国人都向我们杀了过来!大东亚圣战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你们的父兄已经在前线牺牲!还有谁能保护满洲和日本呢?!只有你们了!你们是大和民族最后的希望!政府已经颁布了《义勇兵役法》!17岁以上的女生都必须参加义勇挺身队!15岁以上的男生都要去参加陆军或海军!万岁!万岁!”

在战败已经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依旧被军国主义思想所操纵着的上层军官,在他们扭曲的思想里,这些年轻人没有生命,甚至会很荣幸的充当帝国的炮灰。这些少男少女身着的水手服,代表着他们会对上级、对权威、对帝国的绝对服从。因此在电影后期,秋叶子会控制不住将枪口对向异国的伙伴;也是在最后,衣着水手服的她被本国的军官残杀。时至今日,水手服中的军国主义文化内涵已经不再明显,已经回归了服装本身正常的视觉审美轨道,但水手服的源头依旧摆脱不开军国主义的影响,可以说,水手服在军国主义背景之下诞生并发展,反映了日本限定时期内的独特文化。战争赋予了这种服饰一种扭曲着的、带有悲剧色彩的时代内涵,它的壮大是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可悲、病态的折射。

2.2. 男尊女卑下的男性主导娱乐文化

如果说战争时期的水手服带有服务于国家政治与军事利益的军国主义文化色彩,那么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时期,学生制服不但作为学生的日常穿着而不断发展,更被添加了一抹诡艳的文化色彩,和军国主义文化一样成为了日本独有的文化风景线。这便是在日本男尊女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由男性主导的制服文化。

学生制服其实在最初产生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日本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文化,男生所穿的诘襟在军队中代表着管理者立场的军官,而女生则穿着代表被支配立场的士兵水手服。诘襟是不容置疑的权威,水手服却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在日本以男性主导的娱乐文化中,水手服是直接取悦他们的重要元素,离开了学生制服,日本男性的娱乐事业也好,色情事业也罢,都将失去一个精神倾向的支柱。

学生制服的男性主导色彩首先体现在日本的娱乐文化上,其中一个方面便是学生制服在各色少女偶像团体上的重要作用:第一,面向男性的少女偶像团体无一例外的都以学生制服为团体服装,与其说服装,不如说是吸引男性粉丝的卖点。而男性偶像,基本在着装上趋于多样化或成熟化。所谓“制服诱惑”,大部分都是面向男性的。另一个现象是,日本男性偶像的演艺寿命要比女性偶像长得多。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木村拓哉,1972年出生,1987年加入杰尼斯事务所,依然在王牌偶像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反观女性偶像团体,从早安少女组到AKB48,团内都存在着“毕业制度”。其原因是日本少女偶像的存活是以男性主导的品位和兴趣作为风向标的,所以少女偶像的整体市场策划对于制服元素的过度依赖决定了她们注定走不长远。

谈到日本的男性向娱乐文化,动漫更是不能遗漏的重点。而学生制服在男性向动漫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法被取代的。日本制服控的男性相当之多,在御宅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三大萌系服饰,水手服就是其中之一。男性对于学生制服的情有独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动漫文化的发展趋势。男性向的美少女恋爱游戏中,女性角色大多身着学生制服。日本著名的游戏公司Key社所出品的三大经典游戏《Air》、《Kanon》以及《Clannad》,作为早期萌作的典范,女性角色也是以学生制服登场并活动于游戏之中的。2012年日本最新制作的168部动画中,专门为御宅族服务的男性向动漫作品就有94部,占据了全年作品份额的56%,而在这94部男性向动漫作品中,校园题材,也就是制服系动漫72部,高达全部男性向作品的77%,是全年作品的43%,直逼一半的比例。

学生制服对日本娱乐文化的最后一个影响体现在日本的色情文化上,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但其特殊性与影响力也是不能遗漏的。日本的色情文化总能引起异国人无限的兴趣与探究心理,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在日本却是以一种光明正大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成人影像出产国,色情事业已经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而细分。而日本的学生制服,在色情娱乐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制服与色情文化的联结,是男性主导下日本娱乐文化的最高也是最极端的体现。日本的少女偶像都不会仅仅是从服装上或是歌曲内容上以学生制服为主题吸引男性观众,大部分少女偶像都会拍有关制服的带有些许色情意味的写真,例如HKT48的菅本裕子曾拍过一组照片,将学校制服的扣子解开露出胸部,而HKT48属于相当主流的少女偶像组合,而94年出生的菅本裕子拍摄这组照片时还只是17岁。当然,这在日本整个色情文化环境中根本算不了什么,日本对于未成年女生带有性暗示的制服图片早已司空见惯并热烈推崇,全世界大概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用这样的思想去定义,而未成年女学生还觉得如此习以为常。对于御宅文化颇有研究的Gainax社长冈田斗司夫在《御宅族已死》中说:八卦题材也好,综合性杂志也罢,在日本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杂志,要想卖得快就必须在封面上展现十五、六岁的美少女,让她们身穿泳装或制服,摆出带有情色意味的姿势。冈田还说,如果一个完全不了解日本文化的外国人,随便走进哪家便利店,看到书本陈列架上的一排排杂志,肯定会觉得日本全都是恋童癖。

除少女偶像的制服色情写真之外,学生制服与色情产业的实质性挂钩则是日本的成人影像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V产业。制服与AV,在常人看来完全是两个极端的概念:一个代表着学生时代的青春、阳光,另一个则是成人世界的不堪面。但日本的AV正如日本的男性向动漫一样,是离不开学生制服元素的,学生制服作为特殊的卖点,被AV市场所大量渴求。日本成人影像市场竞争激烈题材众多,唯有学生制服题材仍旧可以稳固其不变的地位,仅2012年一年,日本出产的学生制服题材的成人影片就达到了1400部,占全部AV题材的30%。自九十年代以来,学生制服可以说是一直在“堕落”,曾经代表未成年女孩纯洁、天真的水手服,现在的确已无法摆脱色情的另类代言 [1] 。在AV界,水手服是大受吹捧的道具,在涩谷从事“援助交际”的女性眼中,学生制服更是吸引买淫男性的“工作服”。“水手服本身也许没什么好说的,但它既然是最常见的女高中、初中生的制服,这身服装也就与女高中生的身份画上了等号!甚至有些色情行业的从业人员明明已经徐娘半老却依旧穿着学生制服接客,为的就是希望顾客能藉由以上联想而把她们想得年轻一点”可以说,学生制服已然是日本色情文化的一个代表性分支。

纵观日本的男性向娱乐文化的三大涵盖面,无论是少女偶像、萌系动画还是色情产业,学生制服为什么总是可以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学生制服就那么迎合男性的价值观吗?这表明了男性比起成熟的女性,男性更热衷于看到年龄较小的学生妹、少女活跃于娱乐舞台上,萝莉情结从某种程度上包含着男权主义审美观下一种暧昧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男权审美的趋势下,少女偶像才会依据年龄产生毕业制度,御宅动漫中的制服动画才会被大肆推广,色情产业中的学生制服才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2.3. 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暴力美学的狂热——矛盾的日本影视文化

除去娱乐领域,日本的学生制服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日本的影视文化。影视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总会在一个国家的文化输出模式上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对于日本学生制服的印象,大多数也是从各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获悉的。虽然学生制服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场合多为校园剧,但这并不意味着有着学生制服的校园影视都是美好的纯爱题材。日本的影视文化存在着矛盾性,制服所体现的爱、梦想与人生励志与暴力、血腥并存。

首先,日本人爱在影视剧中用学生制服展现一个爱与美的纯净世界。无论是水手服或者是西装制服,闪亮的领结和飘扬的裙摆都很容易将观者引入曾经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学生时代。日本影视中的学生制服在很大方面被概念化,是青春的等同词,纯真、善良、爱与友情、永不服输的精神、苦涩却美好的回忆……一切有关青春的美好词汇都能在学生制服上找到归宿点。关于学生制服最早的“爱与梦想”大暴走,第一个就要提到一部耳熟能详的动漫《美少女战士》,这部90年代的作品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轰动,输出海外后更是大受欢迎 [2] 。作品的内容与情节哪怕是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说上几句。这部描绘女孩子们化身水手服战士与邪恶势力做抗争的作品乍一听也许比较老套,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自92年出品后成为日本女性向漫画的经典之作,在日本漫画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更成就了一个无法模仿、无法超越的“水手服战士时代”。

当然,以学生制服元素阐述真善美思想的影视最多还是要属日本的校园电影,这其中还要属校园纯爱电影最多。这类电影大多是以校园为背景,讲述男女初中高中生的单纯的深刻的爱情故事,不管结局悲剧或喜剧,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影视世界中描绘青春的懵懂与美好。同时,校园纯爱影视还制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情感乌托邦,在一个充满梦幻的影像世界中,在一场不涉及性欲、物质、阶层,甚至无关生死的纯粹爱情中,观众可以获得巨大的内心平静与情感满足。90年代的《情书》、《四月物语》、《一吻定情》,近年来的《恋空》、《我们的存在》、《好想告诉你》、《我的初恋情人》……这些校园纯爱影视中满眼映入的都是美丽的学生制服,制服代表了温馨、纯洁、真诚的世界。除去校园纯爱,学生制服也被广泛运用在励志电影中,如感动日本全国的《一公升的眼泪》,制服少女坚强对抗命运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赚取了大把的眼泪,没有人不被这种坚强向上的精神所打动。

就像娱乐文化中的学生制服拥有“少女的天真烂漫”与“色情的重要道具”两种极端一样,在日本的影视文化中,学生制服的矛盾性同样得到凸显。就像日本人一方面在影视剧中追求纯洁无垢的校园恋爱,另一方面却在学生制服上寻味一种疯狂、血腥的暴力情愫,日本影视文化中的学生制服,同样也是日式暴力美学不可或缺的亮点。

暴力美学最早起源于香港,这类特殊的题材很快被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导演青睐,吴宇森、北野武、昆汀·塔伦蒂诺,分别代表了香港、日本、西方三大暴力美学流派。但无论是吴宇森“英雄系列”传达的香港特定时代的美学感受,还是昆汀·塔伦蒂诺的后现代嬉皮,再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能将暴力美学用纯真无垢的学生世界如此极致的表现出来。日式暴力美学倾向于使用学生制服营造鲜明的反差感,从斑斓华丽到庞杂臃肿,清净枯寂到纤毫不染,在野蛮与文雅之间打转。对于日本的某些校园电影,很多人都这样开玩笑:现在看日本校园电影,一看到清澈镜头抒情音乐纯净无垢的喧闹微笑以及干净的校服,就会做好心理准备:下一秒多半会出现暴力凶杀血迹特写以及孩子们沉静微笑面部特写。由此可见日本校园影视并不全是纯爱励志的真善美题材,日式暴力美学影视是经常会以校园为舞台的,而学生制服此刻也不再是温柔美好的象征,而变成了日式暴力美学的寄托体 [3] 。影视注重的是唯美感的流露与镜头感中欲说还休的情感表达,对人性的探讨流露出的则是一种直接的绝望和厌世情绪,对死亡的讨论远远多于对生。暴力与年幼形成反差;死亡与课堂形成反差;鲜血与制服形成反差。

对于学生制服反差形象热情度最高的一次要数《水手服与机关枪》,这部作品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暴力美学,它是日本畅销书作家赤川次郎于1978年出版的热门小说,销量超过200万册,这部作品的构思是清晰明了的:普通的女高中生阴差阳错的继承父业,误打误撞竟然当上了黑社会老大,日常生活从此不再平静,打架、流血、为找出杀父仇人而努力。女主角“纯中带邪”的气质令很多人着迷,在电影版的最后,女主角用机关枪扫射一班仇家,然后稚气地说了句:“痛快”!这一幕成为经典的电影画面。从当年日本对于这部作品的狂热就可以看出学生制服营造的反差感深受日本喜爱。水手服是代表纯真无邪的符号,可一定要与代表暴力与强硬的机关枪并列在一起才能引起视觉的刺激与心灵的震撼,反差感是学生制服在日式暴力美学影视中最注重营造的一个因素。

学生制服在日式暴力美学影视中的作用除了营造反差感以外,第二点作用是渲染悲剧情绪、营造破碎的美感。日本文化对于“破碎感”有一种独特的钟爱,日本人的审美观有一种对于“悲剧性破碎感”的享受,许多日本影视都以悲剧收场,就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惨,也会留下些许遗憾,不追求结局的大完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句在日本广泛流传的诗句最能代表他们的悲观主义思想。悲剧情结不仅是日本人的内心反映,也代表了日本人的审美倾向 [4] 。日本人看戏爱看悲剧,看电影也爱看悲剧,甚至看小说,也最爱看悲剧小说。而学生制服,正是承载悲剧破碎感的绝佳道具,真是因为学生制服代表了青春、活力、纯净等一系列美好的名词,当它与悲剧挂钩的时候才更能营造一种香消玉殒的惨烈感,这种惨烈感深受日本人喜爱,并一再被运用到影视剧中。

学生制服在日本影视中还有第三个作用,那就是以学生制服比喻青少年,探讨人性、社会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若要举例的话,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大逃杀》了,这部由深作欣二导演的作品是很多偏爱日本暴力美学电影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在电影的设定中,全班42名中学生在毕业旅行中被告知必须互相残杀,决出最终胜利者,世俗的道德观念不再存在,一切就像回归到原始生物一般,只剩下为了生存去竞争,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赤裸裸的被呈现。本片推出后广受争议毁誉参半,深作欣二在片中毫不手软地大胆表现暴力场面,用充满冲击性的画面揭示出非常情况下赤裸裸的人性,用身穿学生制服互相厮杀的“未成年人搏斗”营造出触目惊心的效果,在日本播映的时候也划定了15禁的年龄界线 [5] 。

3. 结束语

日本是个对“制服”体制非常狂热的国家,但没有任何一样制服可以取代学生制服在日本文化中的位置。在日本本国,学生制服不再是“学生限定”,为了让已经毕业的女性继续享受制服的乐趣,学生制服超越了学校制定服装的范围,作为自有服饰的一种被广泛认可,面向年轻女性的学生制服品牌开始发展起来。如AneCONOMI,以学生制服为起源,针对高中毕业仍爱好制服的二十代女性,保留制服韵味,并增添时尚休闲元素。日本的学生制服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学生制服这一小小要素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窥见这些年来日本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走向。今后学生制服将如何发展,我们并不得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制服的这种充满矛盾性的文化涵义根植于日本本土,不会轻易改变,学生制服会继续以“圣俗两道”的形象影响、创造着日本文化,贯穿日本文化特性的始终 [6] 。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江霄. 论北野武的电影世界[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 王和平. 论日本电影中的青少年暴力美学世界[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0(3): 100-103.
[4] 王青. 从日本电影看日本文化的颓废性[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5] 傅紫琼, 陈慧. 日本青少年心理问题初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1): 82-83.
[6] 王福祥, 吴汉樱, 编. 文化与语言[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