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英译的刚性柔性视角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in Perspective of Rigidity and Flexibility
DOI: 10.12677/ML.2018.63048, PDF, 下载: 1,673  浏览: 2,755 
作者: 杭孟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 青岛
关键词: 汉语成语英译刚性柔性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Rigidity Flexibility
摘要: 为了能完整地以英语形式呈现汉语成语的内涵,便于进修汉语的外国读者使用,给学习英语的学生带来启示,为我国成语英语翻译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就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一书,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语翻译从英汉语言的刚性柔性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其中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思考和介绍刚柔性视角下的成语内容的英译,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并且对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to benefit the study of Chinese idioms for foreign readers, to bring inspiration to English learner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English idiom Dictionary pub-lish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in 2010, and extracts the representative idiom tran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igidity and flexibil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gidity and flexible perspective,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presents rela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文章引用:杭孟佳. 汉语成语英译的刚性柔性视角[J]. 现代语言学, 2018, 6(3): 428-4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3048

1. 引言

汉语成语虽然字数固定,内容简练,但其所含结构其实非常复杂,因为成语是语言的浓缩,汉语又注重意合,一些成分的省略,成分的替代是可以想象的,而英语则注重结构的完整和规则性,因此产生了语言转换的矛盾,本文就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 [1] 一书,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语翻译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翻译的不足作出思考并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研究成语翻译以及汉语翻译。

2. 理论依据

英语是一种综合语,它具有严格规律的语法结构,受到由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形成的形式逻辑主义和欧洲16到18世纪的理性主义影响,英语语言表达通常都是有严格语法结构 [2] 。其中,主语必不可少,谓语动词则是句子中心,主语和谓语形成基本句子的主干框架,后面可以接表语或宾语或再加上其他补语,复合句中则是把其他分句依照英文语法置于基本句周围,通过各种连接词连接,有主有从,层次清晰,依次递进。因此英语表达的结构完整而注重形和。

而汉语是一种分析语,因此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灵活,不受形式束缚,可以因为表意需求灵活增减内容 [3] ,也不受主谓结构的约束,成分运用、词性变换也是根据意思来决定,因此《汉英对比语言学》 (陈德彰,2010)里把汉语表达看成是“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英语表达则是“大树参天;枝叶横生”。王力谈到:“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王力文集》,1984:35)他还指明“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的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表达意为主。” [4]

因此,这样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分别称之为英汉语言的刚性和柔性。

3. 问题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首先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中抽取成语,每100页抽取该页中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成语翻译,通过刚柔性分析,指出某些成语在英译时存在的不足。

3.2. 研究内容——具体翻译策略分析

(p100)沉静寡言该成语中将形容词和名词性短语并列,因为在汉语中并列结构的成分不固定,汉语柔性允许其任意组合,而英语中的刚性要求并列结构中成分的词性都是统一的,不能直接把形容词和名词性短语并列使用,因此必须要做出符合刚性用法的调整,词典翻译为very gentle and quiet in character and not to be given to much speech。这里的处理是则是通过补充增译,添加了一些成分,保留了汉语里的并列结构。

(p100)沉疴顿愈该成语中的“愈”指被治愈的意思,其实是一个被动表达,但在此省略被动,体现了汉语的柔性,词典里给的翻译是change one’s old diseases可以理解为改变原来成语的语序做了调整翻译或者理解为将被动含义转换成了主动表达。

(P100)沉疴难起由于汉语的柔性允许其重意合,表达时往往会省略一些关系词、连接词和介词,该成语中则是省略了关系词,其实是因为沉疴,所以难起,翻译成英文,词典里给的处理方式是too weak to rise,这样的处理方式就用too…to…结构补充强调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体现了英语的柔性。

(p200)分文不值这里词典里给的一文是not worth a pin, not worth an old song, not worth a straw,其实是采用转变语序的译法,译成“不值分文”,也较为可取。

(p300)冷眼相看成语中省略介词,用名词“冷眼”作方式状语,置于词首,这样的省略方式也体现了汉语的柔性,而英语的刚性要求不能用名词作状语,因此必须补充出介词,并且英语中的方式状语通常置后,所以词典中给出的翻译是look at sth. coldly, look on with a critical eye/cold eye通过补充介词with完善一个完整的状语结构,或者也换一个角度,把“相”这个柔性汉语字,在刚性的英文中表达出来,就可以用give sth. the cold eye,也可以通过这种转变角度的方法翻译,尽可能地保留汉语成语的韵味。

(p300)累卵之危该成语中“累卵”这一名词性短语作为“危”的前置定语,体现了汉语的柔性,而英语中则没有这种表达,词典里的翻译是pressing danger, in a very perilous position, an extremely precarious situation。都是通过意译角度翻译,没有从汉英语言的结构考虑,这里把它翻译为the precarious situation of piling eggs采用了of引导的短语作后置定语这种固定结构,符合英语的刚性表达,又尽量体现出汉语的表现形式。

(P40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里用时间“三天”这一名词作为打鱼的状语,也是省略了介词的用法,并且中间有个转折含义,也省略了转折连接词,体现汉语的柔性,因而在刚性的英语翻译里可以作补充介词采用时间状语的形式翻译,并且补充转折连接词如go fishing in three days but dry the net in two days或者转换形式贴近汉语,直接抛去状语,用use three day to go fishing but two days to dry the net词典中直接采用了根据比喻义译的方式,直接翻译为lack perseverance, off and on, fail to work on sth.也可取,不过为了展示汉语成语的内涵意义,最好把内涵义和引申义都加上。

(P500)秀而不实,汉语柔性允许成语里将形容词和名词短语并列,英语中不可这样表达,翻译为flowering but fruitless采用两个形容词并列翻译,是很好的翻译形式。或者采用put forth flowers but bear no fruit这种动词短语的并列结构,也能从刚性的英语结构中很好地表现成语含义。

(P500)修心养性,在汉语成语中,常常会有两个表达相同意思的动词出现,比如这里的“修”和“养”,在这里都有培养的意思,也可组合使用“修养心性”,这也体现了汉语的柔性,即变换词序,变换结构,由两个动词短语合并成一个动词短语而意义没有改变,在英语中则很少有这种表达,词典翻译为cultivate one’s mind and improve one’s character,其实在刚性的英语表达中不需要硬要按照汉语的形式来,因为这样汉语成语中的巧妙灵活运用,翻译到英文中无法体现其巧妙之处,所以这种情况也可以就转换顺序翻译成cultivate one’s mind and character。同样的还有第200页的“分门别类”,汉语中其实也可以是“分别门类”,即可直接翻译成classify the categories。

通过抽样调查中的部分成语,可以总结出汉语成语英译的一些规则。

4. 汉语成语英译策略

通过上述抽样调查,我们发现由于英语的刚性表达,它具有严格规律的语法结构,而汉语讲究柔性,语法结构更加灵活,不受形式束缚,成分可省略、词性可转换使用,甚至还有简洁的文言表达等等。这里给出汉语成语英译时根据刚性柔性表达而总结的译法,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言差异提出相应的译法。

4.1. 汉语成语中的省略——补充译法

在汉语成语的多样化表达中,英语翻译应该注意补充出隐含的成分,即补充出汉语成语中省略的部分。

4.1.1. 主语省略

“不失毫厘”可译为there is not the slightest differences,因为在成语表达中,可以没有主语,而英语中不可以,所以这里的译法处理是采用了增译,增加了there作主语。同样,如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中,456页里“玩火自焚”可译为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perish by fire,也是采用了增译主语补充汉语成语中主语的省略。

4.1.2. 谓语省略

汉语成语中的谓语也可以直接被省略,“一字千金”,来自“一字价值千金”,则是省略了谓语“价值”可译为a single word [character] is worth a thousand ounces of gold,补充出其中的谓语。如在本词典中,519页成语“一箭双雕”(“一石二鸟”)来自“用一支箭射中了两只雕”,是紧缩句,直接略去谓语,因而体现汉语的柔性。这里也是采用直接补充出谓语的方法,译为了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或 one stone hits two birds。

4.1.3. 状语的介词省略

比如,从功能看来,“狭路相逢”这个成语中,运用名词“狭路”作状语,这说明在汉语里充当状语的不仅是副词。同样,“狭路” = “在狭路上”,类似“雾里看花”中的“雾里” = “在雾里”。因此在成语表达中,汉语可以不用介词,而英语不可以。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就要补充上介词作状语,因此本词典477页将“雾里看花”可译为watch flowers through a mist,481页将“狭路相逢”译为meet face to face on a narrow road。

4.1.4. 被动语态省略

除了上面提到主语、谓语、状语介词的省略,汉语表达中也有一些被动语态的省略,如“毁于一旦”意思是被毁于一旦,在翻译时就要注意不能忽视被动结构,而要把被动结构补充出来,译为be destroyed in a moment。

在本词典225页的“鸡犬不留”,则补充出了“鸡犬没有被留下”的被动意义,译为了even a dog or a chicken are not left。

当然,有时省略的被动结构中,也可以用主动表达表现含义,如上文提到的“沉疴顿愈”。

4.2. 汉语成语中的词性结构换用——完善语法结构和增译

4.2.1. 形容词直接作谓语

比如,本词典444页成语“天寒地冻”中,“寒”和“冻”作为“天”和“云”的谓语,在这类翻译中,可以be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表语的结构翻译,译为The weather is cold and ground is frozen。

4.2.2. 数词直接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的状语不是标准状语形式时,英语翻译应该注意结构变化和增译。

比如,“百闻不如一见”中“百”是数词,这里用作状语,指一百次,翻译时要译出这种状语表达,可译为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hear for a hundred times。

同样,在如“百年树人”中,“百年”是表时间的名词短语,而在英译时使用形式主语it,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中就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译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years to rear people。

4.3. 结构不对应——结合语意调整语序翻译

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存在很多结构不对应的情况,这个需要结合具体词汇进行改变顺序的翻译。

如,本词典中的325页的“弥天大谎”译为a lie out of the whole cloth,采用了根据语义调整语序的译法,将“弥天”作为“大谎”的后置定语,442页“天翻地覆”译为turn the whole world upside down,也是调整语序译成了同意义的“翻天覆地”。

4.4. 文言式固定结构——套译,以解释含义、补充成分与结构等为主

汉语中成语很多都有约定俗成的固定结构,这里简单列举几个。

4.4.1. xx之x

很多情况下都可译为x of xx,采用of引导的短语作后置定语。如“多事之秋”可译为year of many troubles;“回天之力”,可译为power of saving a desperate situation。

4.4.2. xx而x

汉语文言中的“而”有很多释义和用途,在翻译时应该结合成语中其具体意思解释翻译,如,在“而”常表示承接关系时,很多情况下都可译为xx to x,或x with xx,采用to引导不定式表目的或结果或采用with或without引导状语,如“平心而论”可译为be in all fairness to judge或judge with all fairness;“无疾而终”可译为die without any illness。

4.4.3. 以x + (动作) + x

汉语文言中的“以”有很多释义和用途,在翻译时应该结合成语中其具体意思解释翻译,当它是“凭借……的方式”这一含义时,可译为do sth. by some way或者do sth. with some way,采用with或by引导方式状语,如“以貌取人”可译为judge people by outward appearance;“以德报怨”可译为requite evil with good;“以假乱真”可译为mix the spurious with the genuine。

4.4.4. xx如x

很多情况下可译为as adj./adv. as,此处可采用as…as的结构翻译,如“骨瘦如柴”可译为as thin as a lath;“栩栩如生”可译为as vivid as life;“守身如玉”可译为keep oneself as pure as jade“从善如流”可译为follow correct opinions or advice as swiftly as water flows。

4.5. 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连接成分作关系增译

英语属“形合”语言,句子有明确的主从关系,可在不同处插入从句补充句子。因而具有明显的层次,如孔雀开屏,主次清晰。汉语重意合,其结构组分很多都是并列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排列,呈流水式分布。而且汉语表达中的关系词和连接词经常被省略,这一点在汉语成语中体现也很明显。

如在成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就有明显的条件关系,而汉语表达没有出现任何关系词或者连接词,如果翻译成英文,则可译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其中就有明显的连词unless,引导了条件状语从句。同样的,还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汉语中也没有体现转折关系的关系词,而英文则译为Smart as a rule, but this time a fool。用but来体现转折,连接两个并列结构。

5. 结语

在汉语成语的翻译中,考虑到英汉语言结构的刚性和柔性差异,英译本里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直接解释成语的喻义,而应从成语本身出发,补足汉语成语结构中省略部分的内容,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介词、关系词、连接词以及被动形式等,便于国外学者对该汉语成语完整意思的理解。其次在语序上可作适当的调整,汉语的语序灵活,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有些成语即使调换字词顺序也不会影响其中含义,而英语需要按照严格的语法规则作出相应的调整;然后是汉语的词性灵活,可以一词多用,比如名词可以作主语,作谓语,作状语,这时在英语翻译时要注重词性结构的转变和增译表达。另外,研究发现,在汉语成语英译中,也有固定格式可以套用,如在本文4.6中提及的固定结构。

参考文献

[1] 胡志勇. 汉语成语词典[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2] 陈德彰. 汉英对比语言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09.
[3] 秦晓梅. 从刚性柔性角度解析英汉翻译[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8): 112-113.
[4] 王力. 王力文集[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