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国内外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的方式不再只是数量竞争,而逐渐向着质量竞争转变 [1] 。政府和公司已经认识到了全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质量对于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Tan (2002)认为国家质量奖(NQAs)是国家在国家一级提高质量意识的手段 [2] 。为了加强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引导、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许多地区和组织先后设立了质量奖 [3] 。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戴明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都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为各国在提高生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4] 。在2001年,中国质量协会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推行了“全国质量奖”。该奖项作为中国各类组织在发展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旨在鼓励中国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 [5]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次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国家标准,以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指导性文件,并于2012年进行修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中国质量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质量管理工作开始迈向新的台阶。
国外大量学者研究发现政府质量奖对组织财务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3] [4] [5]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开始研究政府质量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李玲等(2015)收集整理2009~2012年间中国获得省长质量奖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得出:政府质量奖能显著改善企业内部流程;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从长期来看,政府质量奖能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6] 。熊伟等(2013)随机抽取浙江省范围内424家企业作样本,运用差异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判断政府质量奖评价准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实施政府质量奖的成效更为显著 [3] 。黄顺春等(2016)选择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以2014年327家获奖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和1304家未获奖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政府质量奖制度对企业每股收益具有显著性正向效应影响 [7] 。但以上诸多学者都是从某一单方面去衡量获奖所带来的影响,未有全面具体的效益影响衡量模型,缺乏全面的评价标准。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贡献度模型建立指标以全面完善的衡量获奖企业对于区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文做出的贡献有:1) 明确了政府质量奖的主要作用和影响,构建了政府质量奖贡献模型;2) 全面测算政府质量奖的效益。以往学者只是研究政府质量奖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个别学者研究了政府质量奖的经济效益,而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影响三个方面全面测算政府质量奖的效益。3) 本文在测算政府质量奖的效益指标上构建绩效指标PID (Promotion of Influence Degree)来更加全面具体、量化的反映政府质量奖所带来的区域发展效益。
2. 文献综述
2.1. 政府质量奖
政府质量奖由各地区政府设立,旨在引导和激励单位和个人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质量奖以卓越绩效模式作为评价依据,其模式最初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Mihaela (2015)认为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既确定了业务卓越的因素,又确定了企业获得业务卓越称号的评估标准,因此在商业卓越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8] 。Victor Prybutok (2010)从城市政府收集数据,并使用PLS分析调查数据,对MBNQA模型进行了测试,得出MBNQA2002标准可以为市政府审查和衡量其业务(组织)流程提供了一套加强对资源分配的决策的措施 [9] 。朱蓝艳(2016)创新地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政府质量奖制度运行对企业经营绩效之员工收入的影响,证明政府质量奖制度运行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10] 。黄进(2004)指出,波多里奇质量奖的评选活动不仅对获奖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它同时为美国培训了一大批评审人员,他们是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以及重要的信息交流媒介,这对企业和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 [12] [13] 。
2.2. 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
2.2.1.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一种以费用效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来评价项目可行性的方法 [14] 。它不同于财务会计,是从社会观点来比较衡量费用与效益双方面。它既包括直接的效益与费用也注重间接的效益与费用;既包括货币收支的比较,又不仅限制于货币还考虑到一些不能用货币反映甚至较难数量化的一些效益与费用的比较。本文中通过费用-效益比指标来对政府质量奖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2.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企业的社会效益指企业对社会、环境、居民等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对就业、增加经济财政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环境等社会福利方面所做出贡献的总称。政府质量奖是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相比,除了要讲求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注重社会效益 [15] 。花拥军(2004)从项目的社会适应性、社会经济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六个角度构建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6] 。袁蕴(2007)在分析社会效益评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7] 。贺凡(2009)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改进理念”以及项目相关群体分析对中国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对社会效益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结合中国和谐社会理论,概括出影响中国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并构建了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基本理论框架 [18] 。胡韬(2012)提出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效益评价和代价评价两方面,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19] 。
3. 政府质量奖贡献模型及评价模型构建
3.1. 政府质量奖贡献模型
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对政府质量奖贡献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熊伟等(2013)运用差异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判断政府质量奖评价准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3] 。美国综合会计办公室在一项政府研究中,以MBNQA的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对质量努力与绩效改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些获奖组织都达到了员工关系改造、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顾客满意度增加、经营结果改进等效果 [20] 。Rudolph Jacob (2004)检查了Baldrige奖获奖者在几个会计和财务指标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获奖者是优秀的财务执行者,与类似规模的企业和行业基准相比,投资者的价值更高 [21] 。叶美芳(2011)认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可以为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提供指导建议,让更多的建筑企业关注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进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22] 。
本文认为政府质量奖的设立目的是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并通过树立企业标杆的方式,带动企业群体能力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本文提出的政府质量奖的贡献模型如下(图1)。
3.2. 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
一些学者从效益评价方面对政府质量奖贡献度进行研究。侯玲(2006)围绕绿色建筑评价这一主题,重点从经济性的角度,基于费用效益分析,对绿色建筑全面评价。提出把费用效益作为经济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引入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真实地反映的项目评价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提高绿色建筑评估的

Figure 1. Contribution model of government quality award
图1. 政府质量奖贡献模型
有效性 [23] 。任婷钰,王宗军(2016)运用扎根理论法、复合矩阵法等测算质量奖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衡量该奖项对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24] 。Chin-Sen Lin (2013)针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获奖前后的股票市场价格进行监测,运用事件研究法来测量质量奖公布股票价格的变化情况,以此判断质量奖公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25] 。华希(2011)认为随着国际上各种国家及区域性的质量奖标准以及国际标准ISO9004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人们对质量绩效评价的广为关注,质量评价不仅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评价,还包括对体系进行所带来的组织绩效的评价。因此,质量评价也从质量体系评价发展为质量绩效评价 [26] 。
本文通过财务绩效、质量绩效和管理绩效三方面来衡量质量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企业发展又将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影响。因此根据政府质量奖贡献模型,构建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如下:(图2)。
根据本文对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理论研究、调研访谈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测算体系,具体如下:
1) 经济评价–政府质量奖费用效益比
由上文可知,政府质量奖收益(B)包括:1. 采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或者其他的管理模式达到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需要额外花费的质量成本(B1);2. 没有设立政府质量奖,企业自己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

Figure 2.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of government quality award
图2. 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
且想达到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投资的额外成本(B2);3. 没有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获得政府质量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损失值(B3);4. 没有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获得政府质量奖,企业品牌价值损失值(B4)。政府质量奖投入的成本(C)主要包括政府投入成本(C1)和企业投入成本(C2)。
因此,政府质量奖费用效益比的模型:
(1)
2) 社会影响分析–区域发展社会影响
政府质量奖社会影响分析主要测度结果表现为区域发展测度结果。袁圣飞(2012)基于GRD经济贡献度测算模型,通过调查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浙江工业经济总产值的年均贡献率来测量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浙江地区经济贡献度 [29] 。陈佳贵(2004)通过构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方法, 得出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及排名 [30] 。但对各地区中小企业的总体状况、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都没有定量的描述。一般来说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争创质量奖会为企业带来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的变化。因此,这几个指标也常用于体现企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 [3] [6] [15] [27] [28] [31] 。
本文认为在区域发展测度上从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三个指标,通过获奖企业年平均增长率与地区年平均增长率的对比来说明政府质量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前人研究中未对此方面进行综合测量,本文提出PID推动影响度(Promotion of Influence Degree)指标,通过将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三方面来衡量企业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影响作用。以产值为例,通过将地区内获质量奖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与地区的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进行比较计算,来衡量获奖企业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影响作用。
a) 定义变量
i) 设定获质量奖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年平均利润增长率(%)分别为:lij、sij、rij (
表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表示获得质量奖的公司)
ii) 设定各地区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年平均利润增长率(%)分别为:Li、Si、Ri (
表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b)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
通过计算区域地区PID指数来反应质量奖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影响。PID百分比指数应小于1。当PID指数为非正值时说明:企业引进卓越绩效模式争获质量奖阻碍或者没有推动区域发展。当PID指数为正值时说明:企业引进卓越绩效模式争获质量奖有助于推动区域发展,且PID指数越大,说明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越大。
4. 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应用——以吉林省为例
政府质量奖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其中吉林省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为进一步完善地区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吉林地区较早开设政府质量奖,且每年进行评选,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显著效益,其发展形势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我们针对吉林地区获奖企业进行追踪研究,企业相关数据更加精确。因此本文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吉林地区数据应用于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验证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希望可以为中国质量奖评价体系发展完善做出一定贡献。
4.1.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推行基本情况
本节将以吉林省政府质量奖为例,选取2012~2015年获得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的共44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发放调查问卷,并对现场调研后有数据缺失的企业进行回访。本研究共收回调查问卷39份,问卷回收率89%。借鉴吉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标准和吸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国际和国内先进的质量奖评审标准,截止到2015年底,先后有44家企业获得吉林省政府质量奖。在吉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实施过程中,首先对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所属行业、企业类型、企业成立年数、企业规模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时间的不同,得出吉林省推进政府质量奖的基本情况。
4.2.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效益评价
4.2.1
.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经济评价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经济评价主要是计算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的费用效益比,根据费用效益比模型,本文首先计算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投入成本、收益,然后测算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的费用效益比。
1)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投入成本(表1)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投入成本包括政府投入成本和企业投入成本。政府投入成本(C1)包括宣传成本、培训成本、组织评审和奖励获奖企业的成本,2012年~2015年吉林省政府共投入资金2050万元,由此可以计算省政府对39家企业投入的成本为
Wi为第i年政府投入总成本
Qi为第i年获奖企业数量
为第i年提供有效数据的企业数量,i = 2012、2013、2014、2015。
企业投入成本(C2)包括学习卓越绩效模式和搜集卓越绩效模式相关信息的成本、培训成本、领导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成本、申请省政府质量奖的成本(表2)。吉林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最早从2006年开始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因此获奖企业从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到2015年底,所投入的总成本为7027万元。
2)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收益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收益包括:质量成本(B1)、额外成本(B2)、经济效益(B3)和品牌价值(B4)。由研究结果可知:质量成本(B1):企业如果没有实施卓越绩效模式,采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或者其他的管理模式达到现有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质量成本会增加201,000万元;额外成本(B2):如果没有设立省质量奖,

Table 1. Jilin quality award government input cost questionnaire (unit: 10000 Yuan)
表1. 吉林省质量奖政府投入成本调查表(单位:万元)
企业自己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且想达到现有的经营水平企业需要投资的额外成本为33,500万元;经济效益(B3):如果企业没有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获得省质量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会损失总额为1,174,000万元;品牌价值(B4):如果贵公司没有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获得省质量奖,企业品牌价值会损失总额为2,742,500万元。具体见表3、表4。
3)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费用效益比
根据政府质量奖费用效益评价模型,对吉林省政府质量奖的费用效益进行测算。以有效回收的39家样本企业数据测算:
以44家样本企业测算:

Table 2. Enterprise importing excellent performance model input cost
表2. 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投入成本表

Table 3. Specific cost saving of enterprises
表3. 企业具体节约成本表

Table 4. Income statement of enterprise
表4. 企业获得收益表
以39家样本企业的数据测算结果可知,吉林省政府质量奖1个单位的投入,可产生468.98个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全部获奖企业数据测算结果可知,吉林省政府质量奖1个单位的投入,可产生515.94个单位的效益。
4.2.2. 吉林省政府质量奖对区域发展影响分析
本文以回收数据有效的37家企业(其中制造业31家,服务业6家)数据以及统计年鉴中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额进行分析。由于市场份额无法测算其占地区比例和地区平均增长率,本文只对样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进行分析。
在本节中选取的是吉林省地区数据,所以PID模型简化为:
(3)
其中,m:获质量奖企业数量;
lj:各获质量奖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
L:吉林地区企业年平均产值增长率(%);
sj:各获质量奖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S:吉林地区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rj:各获质量奖企业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R:吉林地区企业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相关数据如表5~7.
由公式(3)可计算得吉林省PID指数为3.553239%,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我们利用2012~2015年吉林省企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吉林省2015年总体企业数量为172,127家,其中制造业为34,021家,服务业为125,444家。37家样本企业提供的产值数据显示,2015年产值总额为1190.68亿元,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34%。2012~2015年吉林省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3.70%,37家吉林省获奖企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87%。2014年31家制造业获奖企业资产总量占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0%。2012~2014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6.29%,31家制造业获奖企业资产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output value of enterprises in Jilin in 2012-2015 (unit: 10,000 yuan)
表5. 2012年~2015年吉林地区企业产值分布情况(单位:万元)

Table 6. Distribution of main business income of enterprises in Jilin in 2012-2015 (unit: 10,000 Yuan)
表6. 2012年~2015年吉林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布情况(单位:万元)

Table 7.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 profits in Jilin area in 2012-2015 (unit: 10,000 Yuan)
表7. 2012年~2015年吉林地区企业利润分布情况(单位:万元)
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7.25%。可以看出,获奖企业总体经济规模占吉林省比重较大,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获奖企业产值增长迅速,领跑吉林省经济增长。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认为政府质量奖作为政府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经过严格的评审,获得政府质量奖,成为标杆,从而带动其他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实现企业发展将是每个企业的最高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政府质量奖会在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方面产生一定的效果。本文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奖的宣传渠道,将获奖企业的优秀经验、先进模式广泛传播,充分发挥标杆作用。同时,加强政府质量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与建议,从而发挥政府质量奖树立标杆,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作用,增加社会影响力。
本文对于推动影响力的衡量偏向于财务指标,这不能完全衡量获奖企业在质量管理标杆方面影响的推动作用,这些问题有待后续研究中逐步改进。此外,本文构建的PID指数还仅为初次使用,因此获得的单一数值目前无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从横向对不同省份的PID指数进行分析。或者从纵向根据时间变化来分析计算政府质量奖的推动效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