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和健康情况 [1] 。目前,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为国内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案。由于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以为患了癌症就要马上面对死亡,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反应中尤以焦虑和抑郁最为明显。国内研究报道,化疗期癌症患者有51.87%存在轻度及轻度以上的焦虑,而抑郁发病率为32%~86% [2] 。焦虑、抑郁是乳腺癌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康复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3] 。工作坊模式作为一种透过公众参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就护理领域而言,工作坊模式应用在护理教学与培训中已有成效 [4]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工作坊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较的结果对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选择我院乳腺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乳腺癌化疗患者300例。纳入标准:① 病理诊断为乳腺癌I~III期完成手术并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② 医院抑郁焦虑量表评分 ≥ 8分者;③ 年龄 ≥ 18岁,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患者。排除标准:① 乳腺癌复发和转移,接受其他综合治疗者;② 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病史;③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及重大器质性疾病。符合条件的共有212例,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108例和实验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工作坊模式。两组患者在职业、学历、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构建以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师为主的工作坊,通过健康宣教、一对一心理疏导、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小组活动。工作坊每3周开展一次,每次45分钟,并结合即兴工作坊方式,为期10个月。
实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每3周(一个疗程) 1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干预方式,在实施前、中及后分别使用医院健康焦虑抑郁量表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2.3.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叶维菲等翻译的医院健康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作为测量工具,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7个项评定抑郁,7个项目评定焦虑,采用四级评分(0-3)。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用重复测量试验的模型来统计,采用t检验方法,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如表1、表2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在干预前中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越来越低,说明常规护理模式和工作坊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都是有效的。从表中的P值可以看出,在干预前期和中期两种干预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干预后期,实验组对焦虑评分的更低,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工作坊模式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更有效。
4. 讨论
4.1. 心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重要性
人们对未知的事情总是会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而癌症患者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多心理压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在各种癌症治疗中效果显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延长。手术作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无疑是乳腺癌患者的首选。乳腺癌患者大多数是女性,根治性手术后乳房的缺失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是女性患者难以接受的。而化疗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都是要进行的必要阶段。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严重者骨髓抑制,甚至影响

Table 1. Comparison of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workshop mode on anxiety intervention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表1. 常规护理模式与工作坊模式对焦虑干预效果的比较(均值 ± 标准差)

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workshop mode on depression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表2. 常规护理模式与工作坊模式对抑郁干预效果的比较(均值 ± 标准差)
生命,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完成所有的疗程。因手术造成的乳房缺失和多次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再加上庞大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刺激,这些不良刺激使乳腺癌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次调查研究表明,手术后化疗期的乳腺癌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会影响治疗的进程。因此,需要重视患者的这些焦虑、抑郁情绪,正确的引导干预,避免患者的这种情绪继续加深影响治疗甚至使病情恶化。
4.2. 工作坊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效果与常规模式的比较
在常规护理中,医生和护士会在化疗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详细地讲解化疗选用的方案,化疗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因此,在接受化疗时患者已有一定心理准备,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在网络普遍发达的时代,患者本身或家属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相关信息来填补癌症知识的缺乏。对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患者就不会那么无措,对化疗也不会那么抗拒,治疗进程得以顺利进行。工作坊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心理干预中期,工作坊模式与常规模式的干预效果没有差别,都能有效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随着化疗进程的进行,患者对疾病接受的信息越多,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等方面知识的需求也越多,但由于临床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往往忽视了患者这方面的需求。工作坊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组成团队,可以更好解决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需求。干预开始时先进行简单的知识健康宣教,进而针对性的授课。授课时举例成功的病例和一些多年带病生存的病例,为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团队中加入了心理咨询师,既可以小组解答,也可以一对一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另外,工作坊是一个团体活动,是由有着相同心理障碍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组成的小组活动,除了可以接受专业的咨询外,病友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治疗经验,是一个倾诉理解、产生共鸣的平台,这往往比护理人员单方面输入有效得多。因此,工作坊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模式更有优势,且在后期治疗中突显。
4.3. 工作坊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存在差异
心理学家认为,抑郁和焦虑常常一起出现,抑郁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的情绪 [5] 。焦虑是一种由紧张、焦急、担心、忧虑和恐惧等交织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而抑郁是一种以心境障碍或感性障碍为主的症候群,主要以情绪失落为主。乳腺癌患者遭受患癌事实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诱因。当通过干预措施削弱诱因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时,这种情绪就可以缓解。本次研究使用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仅作为筛查有焦虑、抑郁倾向的乳腺癌患者,有抑郁倾向并不一定患有抑郁症。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焦虑情绪相对抑郁情绪出现更早且更容易干预,而干预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性越强的干预方法越有效,这也是本次调查研究中工作坊对焦虑评分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患者是在住院治疗,在同一个病区甚至同一个病房,就算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患者之间也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就是到治疗后期两种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近两年在本院乳腺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且均为女性,样本量不够大,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另外由于团队组成均是本院在职人员,无固定休息时间,工作坊模式展开的时间受限。
5. 结论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普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并且针对患者出现不同的情绪障碍选用更有效的干预模式。工作坊模式在解决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问题中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运用到临床护理当中。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153007。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