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内障病名与概念溯源
Origin of the Name and Concept of Five Wind-Type Internal Obstructions Disease
DOI: 10.12677/TCM.2019.82017,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780  浏览: 1,75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 萌, 李 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赵汉青: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王 璇: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山西 太原
关键词: 五风内障青光眼溯源分析文献研究中医古籍Five Wind-Type Internal Obstructions Glaucoma Tracing Analysis Literature Research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中对五风内障的记载,追溯其病名演变过程,了解其概念形成和内涵。通过对比五风、内障等相关眼科内容,以加深对五风内障的理解。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isease name and understands the form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its concept by referring to the records of the five wind-type internal obstructions in ancient books, and by comparing the five winds, cataract and other related ophthalmic conten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ve wind-type internal obstructions cataract.
文章引用:李萌, 赵汉青, 王璇, 李辰. 五风内障病名与概念溯源[J]. 中医学, 2019, 8(2): 87-90. https://doi.org/10.12677/TCM.2019.82017

1. 引言

《中医辞典》:“五风内障,病证名。又名五风之症、五风变。系青风、绿风、乌风、黑风、黄风内障之统称。因发病常常势急善变,瞳神不同程度散大,并带异色,古人即依瞳神所见颜色不同而命名。相当于青光眼。五风之中,青风、绿风、黄风多见,而乌风、黑风少见。黄风属晚期重症,易致失明。” [1] 《简明中医病证辞典》等书籍解释与此同。《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还补充“风”字是表示病势变化迅速的意思。在专科教材《中医眼科学》中,仅有青风内障、绿风内障分条,并没有五风内障。

由前文可知,五风内障之“五”代表五种常见的瞳色变异、“风”代表其病势变化迅速的特征,而在古籍中,本病又与五脏病、风证关联密切,复可归为五脏风和五色风。故笔者从“五风”入手探寻其由来。此外,古籍中内障病名带风字者还有雷头风、丝风等,带颜色者还有金障、银风等。

2. 五风

五风主要指五脏风和五色风。《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2] 这里的五风是指五脏之五风,源于自然八风。《类经·八风五风四时之病》 [3] 释外风循经而内触于五脏,又与五时五气对应克胜,则所胜者为邪,不胜者受之,继而发病。《外经微言·八风固本篇》分析五风是“五脏虚而风生矣。以内风召外风,天地之风始翕然相合。” [4] 可见五脏风是正虚邪侵,虚实夹杂之证。

而《太平圣惠方·治大风疾诸方》 [5] 将一切风病归为五风所摄,是指黄、青、赤、白、黑五色风。虽然现代五风内障也是由五色而名,但与五行五色并不同。

3. 五风内障

关于五风内障的文献辑录最早出现于唐代。《外台秘要·眼疾品类不同候一首》记载了相关疾病,“苦有人若患眼渐膜膜,状与前青盲相似,而眼中一无所有,此名黑盲,宜针刺服药,如瞳子大者,名曰乌风,如瞳子翳绿色者,名为绿翳青盲,皆是虚风所作,当觉急须即疗。” [6] 其中黑盲、乌风以症状命名而非瞳色;绿翳青盲属现代绿风内障范畴。三症起于虚风,以风名者仅乌风,未谈及五脏。

《银海精微·不赤而痛》首提了完整术语,记有“七情郁结,肝风冲上,脑中风气相攻,故不痒不赤而痛。初患急服药,恐变为五风内障难治。” [7] 此时,五风内障被视为“不赤而痛”的难治变证,虽明确指出病因病机,但没有作为独立疾病描述。结合宋代《圣济总录·将变内障眼》 [8] 浮浅目疾延误治疗而成内障的观点,可知眼病延误治疗成内障,眼病因风证者延误治疗成五风内障。

元代《世医得效方·内障》使用病名“五风变” [9] ,并着重描述五风变的瞳色变化。指出“其候颜色相间”,瞳色不只显某一色,而是几种色交替出现。随后将症状与五脏风作了关联描述:绿风“乃肝肺之病”,可从一眼先发病,肝受热先左,肺受热先右,肝肺同病则两眼齐发;乌风属肝,“此肝有实热”;黑风属肾,“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文中青风没有脏腑归属,未提及心脾两脏和黄风。总体上看外有头疼甚等风热实证,内有常忧叹等肝气郁结证和各类风候。症状不与五脏风一一对应,总治为祛风除热,主在攻邪。

宋元时期《秘传眼科龙木论·五风变内障》 [10] (简称《龙木》)始称本病全名为“五风变内障”,后世多沿用此名。诗言五风变是“乌绿青风及黑黄”,不与五色风一一对应。此病内有脏腑虚劳之肝风,外有毒风入眼。使用除风汤、通明补肾丸治疗,提示肾脏虚劳,能对应前文五脏风。又“致令眼目失明,初觉即须急疗”表明病情急重,传变迅速。后文分述乌、绿、青、黑风:绿风是“肝肺受劳”;乌风主“脏气不和”,需补五脏;黑风因“肾脏虚劳”;青风因“五脏虚劳”。虽仍缺少黄风,但病机已涉及五脏。

明代对眼病记载多且最为全面。《普济方·将变内障眼》 [11] 继承《龙木》观点,认为五风变者外感内伤并重,气血衰微,是本虚标实证,具有慢性病程兼急性发作等特征。余书亦多从《龙木》论起,加深论述五脏风和眼病的关系。如《秘传外科方·治大风》:“五风者,心经受证,先损其目。” [12] 继肝肺肾之后,论目病可由心经受风而起。另外,在《古今医统大全·眼科》中出现了最早对黄风内障的描述,“此证多因胃火太盛,上冲头目。初病痛涩,久则昏花,如雾漫天,红焰黄黄,渐致失明,宜泻胃散、决明散。” [13] 阐明黄风起于胃火而未言脾脏。《证治准绳·杂病·内障》 [14] 总结五风内障症状并有所补充。乌风传变缓慢,绿、青、黑风初起有先患一眼,再传另一眼的特征,起病均无翳。黄风指五风内障变化晚期神水泛黄,“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者。”《审视瑶函》、《金匮启钥》都沿用了这里的描述。

在古籍中精确出现“五风内障”一词的只有三种,分别是《银海精微》《眼科心法要诀》《明目至宝》。《银海精微》原题唐代,后两种出自明代且内容重复。《眼科心法要诀·内障总名歌》 [15] 全面总结五风内障与五脏风、五色风的关系。五风内障作为内障日久的变证,具体根据瞳色变化而名。变黄色为黄风,变绿白色为绿风,变黑色为黑风,变乌红色为乌风,变青色为青风。其中绿风兼白、乌风兼赤,始能将瞳色与五色风关联。又言五风内障本起于五脏风,黄风发于脾经,绿风发于肺经,黑风发于肾经,乌风发于心经,青风发于肝经。至此,五风内障能与五色风、五脏风一一对应。

历代古籍对五风内障记载繁杂,明代总结得最为全面。清代古籍中大多使用明前五风变的病名,内容比较杂乱,故只例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条目。

清代一部分古籍着重记述五风瞳色的变化。《杂病心法要诀·内障病证》 [16] 分述五风内障,在前人基础上又述黄风“久病雀目,瞳睛金色”。《目经大成·五风变八十一》 [17] 言五风变还有五风、风变等名。五风变一般包含青绿黄黑乌五风,但文中未述乌风,而是纳入了雷头风,文曰:“五风变症有五色,为绿为青为黄黑。雷头风结白于霜,明丧瞳神收不得……五者皆目之大变,古又曰风变。病至此地,救无路矣。”神水随某脏而现某色,此处讲绿青黄黑白,有绿无赤,与五脏五色不相符。关于病情危急程度,前人记载黄风是为不治 [14] ,而本文称五风变即是不治之症。

另一部分古籍着重从病因病机方面解析五风。《金匮启钥·青风内障论》 [18] 同时论青、绿、黄、黑、乌、丝、银风,在异色风、异形风等内障中凸显以五脏风表现为主的五风内障。病中瞳色从青转黄是肝木克土,肝病传脾的过程,中期绿风是肝脾同病阶段。乌、黑风则是肝肾同病。五风的传变提示当先实脾,扶整体之土以治未病。《银海指南·风》 [19] 没有延续外风引内风之说,称从内生风者才是五风。五脏风由五脏衰旺而成:一、肝木旺为风;二、肺金火旺为风、水寒为风;三、脾土湿重为风,燥为风;四、心火旺为风;五、肾水弱相火为风。五脏风病机不止五种,治法均强调以和血为主,突出心脾作用。《杂病心法要诀·内外障治》还提到“心虚则神不足,神者火也,火内暗而外明,故不能外鉴而失其光明也。肾虚则精不足,精者水也,水外暗而内明,故不能内照而失其光明也。” [16] 从心肾引出形神病机,即五风内障属形神同病。

4. 结论

五风内障一词只在三种古籍中出现过,分别是《银海精微》《眼科心法要诀》《明目至宝》。五风内障包含于内障诸病症之中,目前查到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起初相关病名不全含瞳色与风字,五风内障也仅作为眼病变证提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五风变内障一名,提出本病在传变上有迅速和缓慢的区别。从病程上看,五风变有不痒不赤而痛等前兆症状,对治未病有所提示。从病机上看,五风自风证而论,从虚风到肝肾虚风、脑中毒风,再关联到五脏风,逐渐使五风病名、症状、五脏相关联。明以前主要记述了黑青绿乌四风,五脏风涉及肝肺肾三脏。明朝开始使用五风内障一名,出现黄风的具体描述,补充了心脾的病因病机。至此五风内障已能与五色风、五脏风一一对应,独立于其它内障病,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清代多沿用明前五风变之名,记述繁杂,虽有补充但不成体系。

五风内障的病名变化和概念阐释,经历了从症状到病机再到体征的侧重变化。现代五风内障概念包含瞳色和传变快的特征。结合古籍中的记述,五风内障瞳色能合五色,具有内外风证特性,能合五脏风,传变亦有快有慢。本研究仅从含五风内障整体的古籍入手,探索其概念内涵,并未对五种风障进行各自考证,有一定局限性。另外,五脏风涉及到五脏形神,这部分病因病机值得再做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Z110105)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黄三元, 编. 中医辞典[M]. 台北: 八德教育文化出版社, 1987: 63.
[2] 杨永杰, 龚树全, 主编. 黄帝内经[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9: 8.
[3] (明)张介宾, 编著. 类经[M]. 郭洪耀, 吴少祯, 校注.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 214.
[4] 岐伯天师, 传. 外经微言[M]. 陈士铎, 述.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4: 273-274.
[5] (宋)王怀隐, 等, 编. 太平圣惠方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652.
[6] (唐)王焘撰. 外台秘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563.
[7] (唐)孙思邈, 辑. 银海精微中医眼科[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64.
[8] (宋)赵佶敕, 编. 圣济总录校注下[M]. 王振国, 杨金萍, 主校.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123-1125.
[9] (元)危亦林, 撰. 世医得效方[M]. 王育学, 点校.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555-556.
[10] 葆光道人, 等, 编. 秘传眼科龙木论, 10卷[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12-16.
[11] (明)朱橚, 等, 编. 普济方第2册身形卷44-86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729.
[12] (明)赵宜真, 著. 秘传外科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60.
[13] (明)徐春甫, 编集. 古今医统大全下[M]. 崔仲平, 王耀廷, 主校.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66.
[14] (明)王肯堂, 辑. 证治准绳1杂病[M]. 倪和宪, 点校.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655.
[15] (清)吴谦, 等. 医宗金鉴第5分册卷77-卷78, 眼科心法要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 10.
[16] (清)吴谦, 等, 编.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第6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98-99.
[17] (清)黄庭镜, 著. 目经大成[M]. 卢丙辰, 张邓民, 点校.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7: 172.
[18] (清)黄朝坊(妙山)编. 金匮启钥[M]. 清咸丰10年庚申(1860)绍雅堂刻本, 眼科卷五50-51.
[19] (清)顾锡, 著. 银海指南又名, 眼科大成4卷[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