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Advantage Perspective Theory
DOI: 10.12677/ASS.2021.104119, PDF, HTML, XML, 下载: 791  浏览: 5,078 
作者: 王子健, 吴秋俊: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代 雪: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关键词: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综述Advantage Perspective Social Work Summary
摘要: 优势视角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取向,随着优势视角这一新型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国内社会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优势视角理论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并详细地叙述了主要观点。如今学者们都在不断深入研究优势视角理论,在理论中有所受益,本文对研究优势视角理论的文章进行综述,梳理了学者们的研究动态,汇总了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所形成的学术影响,并且对优势视角理论进行了主观分析。最后,对优势视角理论的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
Abstract: The dominant perspective began to formally become a new type of social work theoretical model orientation in the 1980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dominant perspective, a new type of social work theoretical model ha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domestic social worker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dominant perspective theory, and narrates the main points in detail. Nowadays, scholars are constantly studying the dominance perspective theory and benefit from the theo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rticles on the theory of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tage, sorts out the research trends of scholars,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tage in social work, and carries out a su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tage. Finally, a prospect is mad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 dominance perspective theory.
文章引用:王子健, 吴秋俊, 代雪.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4): 884-88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4119

1. 优势视角理论的演化过程

早在很久以前优势视角就在哲学和宗教领域内生根发芽,只不过跟现在的表现形式不大相同。1982年,一项在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实验成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在这个实验中学者们放弃原有的实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案主为核心的模式视角来进行试验,实验人员只关注案主自身的优势情况,虽然案主自身身处困境,但是他们仍具有一些潜在优势,只是案主自身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其他人员帮忙挖掘。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sthard联合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标志着优势视角理论的正式登场,优势视角理论也正式出现在大众的眼前。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Dennis Saleebey撰写并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至此以后,此书成为该理论的主要文本,并且该理论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优势视角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面对当时工业化以及社会变迁带来的众多的社会问题,问题和疾病模式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范式,实践大量地投入于诊断和治疗当中 [1],从案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视角出发,认为案主存在问题或者疾病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帮助案主治好疾病,从而恢复正常,却忽略了案主本身优势与能力。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 [2]。优势视角的理念是“坚信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挑战的程度” [3]。优势视角认为如果聚集于案主的病理和缺陷,同时也意味着在削弱或者阻碍个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4]。寻解治疗突破了“聚焦于问题”的实践惯性,聚焦于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优势视角理论的出现无疑弥补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中的不足,在基于优势和资源的基础上这样形成的范式给案主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积极的意义,更好地帮助案主去标签化、去污名化,进而更好地帮助案主解决其问题。

2. 优势视角的主要观点

优势视角更加注重人的内在能力和潜在优势,更加注重人在环境中环境所带来的资源与优势,并非像传统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只关注病理问题本身。很多时候,习惯了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突然换一个环境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但是环境在增加了人们产生各种问题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保护性因素 [5]。基于优势视角这样的理论,所有人都具有学习、成长和改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加容易地解决现有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更应该关注案主及其周边可挖掘的资源,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来解决现有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梦想。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社会工作的模式,更关注案主自身的优势与环境资源,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秉承这样的信条:我并非要改变你,而是愿意陪你一起将理想变为现实 [6]。

2.1. 优势

Saleebey (2004)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优势,包括经验、品质、才能、领悟、故事、意义和社区资源等。面对危机性事件,个人或者团体可能需要一些机会进行宣泄,表达悲伤和哀悼,愤怒或焦虑的情绪,重新记录满足和尊重的感受 [7]。当人们与不幸事件做斗争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事件中学到东西,也在失败和痛苦中学到经验与信心。有些案主背后有着很好的天赋,只是没有被挖掘,或者缺少一个施展的舞台,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去发现。

2.2. 赋权

优势视角为了探索案主更多的资源及潜在优势,就需要帮助案主认清自身,摆脱标签化、污名化,然后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帮助案主,从而实现案主的期待。西门(Barbara Levy Simon) 1994年将赋权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扩大案主的能力和力量,关注个人的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聚焦于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赋权对每一个案主提出了新的定义,更加信任案主并且相信案主其自身力量。

2.3. 成员资格

成员资格说的是人在某一团队或者群体所享有的身份、义务、资格等各种权利。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都应该跟我们一样,成为团队成员,为自己所在的团体做出贡献,并在成为成员中,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成员资格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帮助案主融入社会群体中,让案主与普通人可以走在一起,让案主的声音被听到,解决他们的需求,让案主被社会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对于社工来说,必须对案主的事件保持足够的兴趣并尊重之,这才是指导实践最重要的“理论” [8]。

2.4. 悬置怀疑

优势视角始终相信案主是最了解自己状况的专家,并且倡导“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 [9]。社会工作者应充分信任案主,有时社会工作者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观点强制加在案主身上,对案主进行不科学的分析判断,质疑案主的思想和诉说,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悬置怀疑让社会工作者放下怀疑,与案主构建平等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案主的潜能,帮助案主克服困难,提升个人能力。

2.5. 抗逆力

抗逆力是个人自我纠正的取向,是弯曲不折或弯曲之时可以反弹的能力。但是人们对这一领域了解较少,通常只是依靠社工做问题分析来解决,抗逆力给案主在逆境中带来了希望,社会工作者应该重视案主的抗逆力,虽然贫穷、悲伤、疾病、缺陷、缺少关爱等不幸事件会让案主遭受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痛苦,但是许多案主在逆境中仍然坚强地生活并且努力追求美好的未来。抗逆力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身上,也展现在家庭和社区之间 [8],也有学者在群体之间进行研究。

3.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专科、本科、硕士社会工作专业,相关学者对优势视角的理论也在不断的研究,下面就简单的梳理一下国内的研究现状。

3.1. 敏于实践而钝于学术

从现有资料上来看,国内绝大部分对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更重视应用,研究将优势视角作为理论指导融入进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就是以优势视角现有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活动进行规划,那么优势视角在其中是围绕活动而存在的,那么优势视角在实践上的运用会愈加成熟,但因此优势视角就很难有理论上的突破,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偏实务性的学科,所以国内学者可能更倾向应用型研究,并且相较于学术上的研究,运用于实践中的优势视角能够取得更加现实的成果,近年来这样的情况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优势视角已经在青少年、老年、妇女儿童、禁毒、司法等各个领域加以改进应用,但是相关的理论性研究仍然不足,大部分主要是对优势视角加以介绍,并没有实质性的理论突破。

3.2. 在实务中应用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对优势视角在实务中应用的研究比较多,大部分都与社工大三大方法相结合,例如《优势视角下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10]、《优势视角下医务社工介入贫困重症患者的个案实践》 [11]、《优势视角下养老机构内失独老人个案介入》 [12] 等,这些研究都将优势视角理论融入到案例中去,在案例中积极发现案主的潜在优势,然后设计服务方案。但是在服务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设计的服务计划并不是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而来,而是根据之前已有的设计简单修改而成,没有体现出针对性和个别化;其次就是对于案主的优势评估过于主观,评估的维度也不完善,因此最后得出的结果也就略显粗糙;最后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因为缺乏某些技巧和知识而使得研究无法提升。不过从现有成效来看,优势视角理论还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取得很大的成绩。

3.3. 与问题视角的比较研究

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相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二种视角的假设不同。问题视角认为案主是被动的承受者,案主自身是缺乏能力的,关注的重点是案主的脆弱性;优势视角则认为案主是主动的行动者,自身是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与优势的,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帮助案主发掘出来。其二,二种视角的理论基础不同。基于问题视角,社会工作者聚焦于案主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帮助案主脱离问题;基于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者聚焦于如何发挥案主的主动性,发掘案主的潜能以协助其实现目标 [13]。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两种视角,相比较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优势视角的优劣势。《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 [14] 总结了国内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然后用两种视角做出了比较,认为国内社工运用优势视角已经成为了主体趋势,但是还是应该谨慎使用。

3.4. 对优势视角的反思

任何理论和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缺陷性,优势视角也不例外,《“自欺欺人”的优势视角——对优势视角的五大批判》 [15] 就对优势视角理论提出来五个方面的批判,对于优势视角的批判,学术界也是评价不一,这就更要提醒我们要理性的认识各种理论,要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相结合,才能让优势视角更加饱满。怎样界定人的优势?每个人对优势的界定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优势会因人因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很少有实证证据表明实践者在实践中利用优势的程度 [16]。如何发挥人的优势,包括如何维持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平衡,涉及社会价值和伦理的问题。即使是平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是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15]。

对于以上国内的研究现状,我们应该注意到优势视角确实在国内社会工作实务中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对于优势视角的理论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本土化不完全,存在优势视角理论滥用现象的存在,优势视角理论框架没有基本形成,都是与社工三大方法融合使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是一种“视角”,并不能成为一种理论。一种新型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更关注人们的主观积极能动性,而不是过重地看待案主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加深对它的理论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理论的发展。优势视角试图在优势的框架内考虑问题,但要明确界定人的优势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17]。

4. 未来研究前景

虽然优势视角已经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主流理论,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理性认识它,任何理论无论经过再长时间的发展仍然还是具有两面性,所以他自身仍然有一些不足,我们能做到的是使他在当前阶段所显现出的负面变得越来越少,以期望能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我们仍需加深对优势视角的理论研究,加深理论的本土化,让这个理论更完整,更加适合中国社会工作。另外要加强社会工作在实务中的应用性,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特别强的学科,我们应该加强该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加强各种领域的应用。优势视角未来应该会更加受热评,也会更加完善,以至于会形成一种完善的理论体系,可以有更好的理论运用。优势视角为社会工作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彰显了独特的魅力,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 Perkins, K. and Tice, C. (1994) Suicide and Older Adults: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Practice. Th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13, 438-454.
https://doi.org/10.1177/073346489401300407
[2] 张洪英. 小组工作[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 68.
[3] 黄卫湘.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瘾问题探讨[J]. 黑河学刊, 2010(11): 159-160
[4] 曾静.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小组工作干预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5] 杜立婕. 使用优势视角培养案主的抗逆力——一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模式[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2(3): 18-23.
[6] 侯童, 田国秀. 学习困境学生: 优势视角的解读与干预[J]. 少年儿童研究, 2009(12): 25-30.
[7] Saleebey, D. (1996)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Extensions and Cautions. Social Work, 41, 296-305.
[8] Dennis Saleebey.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87.
[9] 宋丽玉, 施教裕. 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 台北: 台北红叶文化, 2009: 261.
[10] 蒋美华, 李正芳, 严云鹤, 洪刚. 优势视角下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7): 32-36.
[11] 肖乾, 彭玉华. 优势视角下医务社工介入贫困重症患者的个案实践[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9): 31-35.
[12] 王均兰. 优势视角下养老机构内失独老人个案介入[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6): 20-21.
[13] 闻英. 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比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10): 14-16.
[14] 陈友华, 祝西冰. 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1): 73-79.
[15] 李慧贞. “自欺欺人”的优势视角——对优势视角的五大批判[J]. 学理论, 2015(3): 52-53+74.
[16] Chapin. R.K. (1995)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Social Work, 40, 506-514.
https://doi.org/10.1093/sw/40.4.506
[17] 童敏. 社会工作的能力视角——一种以人为本的研究策略[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1): 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