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历程与进展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s of Youth Sports Clubs in My Country
DOI: 10.12677/APS.2021.93060, PDF, HTML, XML, 下载: 372  浏览: 1,8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江福*, 蒋宏宇, 吴新怡#, 黄 港: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历程展望Youth Sports Club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
摘要: 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轨迹,展望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起步阶段(1997~2004年)、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2年)和稳定增长阶段(2013至今)。由于现实中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实践需要,当前“机制研究”、“模式研究”、“治理研究”、“评价体系”等成为研究热点议题。并提出三点建议:加大理论研究力度、科学运用研究方法、完善体育俱乐部研究体系,为体育俱乐部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Abstract: Mainl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combing the research track of sports clubs in my country with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trend, the research divide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youth sports clubs into three research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1997~2004),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2005~2012), and the steady growth stage (2013~present). Du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ports clubs in reality, the current “mechanism research”, “model research”, “governanc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system” have become research hot topics, putting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intensify theoretical research, scientifically use research methods, improve the sports club research system, providing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sports club related research.
文章引用:张江福, 蒋宏宇, 吴新怡, 黄港.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历程与进展[J]. 体育科学进展, 2021, 9(3): 401-406.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1.93060

1. 引言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青少年体育组织” [1],已经越来越成为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俱乐部发展较晚,缺乏一定的经验,在创建、运行管理、绩效评价以及服务意识和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所以应该加强俱乐部的研究,为俱乐部的发展找准方向。研究立足时代背景和我国体育发展的转折点,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检索到的1997~2020年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我国俱乐部的研究轨迹,并总结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展望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为促进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启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获取数据,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核心词汇进行模糊匹配检索,限定时间范围为1997~2020年。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演进脉络

1997~2020年期间,我国俱乐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从整体上来看,1997年开始出现相关主题的研究,但发文量仅有两篇,2005后相关主题研究的发文量较之前有了较大突破,2012年以后俱乐部的文献发文量逐年稳定增长(见图1)。

3.1.1. 起步阶段(1997~2004年)

起步阶段体育俱乐部研究的发文量较少,1997年至2004年间发文量不连续,且长达8年的时间里有相关主题论文25篇,仅有6篇以体育俱乐部为篇名的论文。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下发《1999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扶持创办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就试点选取、创建步骤、资金分配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2]。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创建逐步提上日程,同时相关主体研究也开始零星出现。学者王景明(2000年) [3] 在其著述中初步阐述了创建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及组织机构,是第一篇研究体育俱乐部的文献。唐国梁(2002年) [4] 指出: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是全民健身走产业化道路的切入点,是全民健身计划按产业化方式推进的有益尝试。随后白志红(2003年) [5] 在其研究中阐述了体育俱乐部发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场地设施等。以上研究大多是从宏观上对体育俱乐部的创建、运营、管理等进行阐释。此外,崔景辉(2004年) [6] 则进一步阐述了在我国开展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研究起步阶段,体育俱乐部处于创建的探索阶段,为促进我国体育俱乐部的有效开展和建设,这一时期研究主要是宏观上的理论探索和体育俱乐部的开展现状的研究。

Figure 1. The number and trend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clubs in my country from 1997 to 2020

图1. 1997~2020年我国俱乐部研究文献数量与趋势

3.1.2.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2年)

这一时期,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的发文量逐渐增多,相较之前,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均有了长足的突破。2006年之后,我国体育俱乐部在前期的创建中取得了在规模和数量上的重要突破。该阶段有关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内容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体育俱乐部的评价体系、监管机制以及体育俱乐部性质等方面,相关对策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一阶段新的理论视角不断出现,如刘芳梅(2009年) [7] 和霍兴彦、林元华、肖林鹏(2010年) [8] 等学者以平衡记分卡为新的理论视角,以及资源相互依赖理论 [9]、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理论 [10] 等不同的理论视角为体育俱乐部的绩效评估与良性运营提供了有益参考。此外韩会君(2006年) [11] 对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刘芳梅、丘刚(2010年) [12] 对资金来源和融资困境的研究进一步细化了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与以往相比,本阶段随着我国体育俱乐部创建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审核、管理、评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我国体育俱乐部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法制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3.1.3. 稳定增长阶段(2013至今)

2013年至今,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趋于稳定上升,研究发文量持续增加,发文总量达到411篇,占总发文量的69.8%。这一阶段体育俱乐部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内容更加细化,研究范畴得到一定的拓展。这一阶段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理论视角用来检视体育俱乐部的运行和管理。这一阶段我国体育俱乐部创建在前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促进体育俱乐部的规范性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011、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连续颁布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服务标准》等重要的决议,成为这一时期体育俱乐部运行和管理研究的催化剂。在此背景下刘海燕(2013) [13] 等学者开始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以探寻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长效机制。钱俊伟等(2014年) [14] 则另辟蹊径,从国家治理理论视角来审视体育俱乐部规范化的主体构建。这些新的理论视角不断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向纵深发展。

3.2.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热点演进

根据体育俱乐部文献的研究历程来看,2005年之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和开展现状等层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等的初步探索与活动内容与形式等现状的分析。2006年之后,随着体育俱乐部创建数量的增多,检查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2],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体育俱乐部的评价体系、监管机制以及体育俱乐部性质等方面,相关对策研究也逐渐增多。2012年之后,为了进一步规范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的现实需要,学界关于体育俱乐部的“机制研究”、“模式研究”、“治理研究”、“评价体系”等主题的研究成为新增长的研究热点问题(见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on different research topics

表1. 不同研究主题文献数量分布情况

4. 结论

1)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为三个阶段演进,起步阶段(1997~2004年)该阶段是我国体育俱乐部创建的探索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索和开展现状层面的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2年)我国体育俱乐部相关研究的发文量逐渐增多,对体育俱乐部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对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审核、管理、评估等方面;稳定增长阶段(2013至今)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趋于稳定上升,开始运用新视角、新理论来审视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体育俱乐部的理论研究。

2) 当前,为了进一步规范体育俱乐部绩效管理和监管评估的现实需要,关于体育俱乐部的“机制研究”、“模式研究”、“治理研究”、“体系研究”等成为新增长的研究热点问题。

5. 建议

从1997年至2020年,学术领域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青少年体质及青少年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十年的研究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青少年俱乐部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且我国尚处于“试办”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问题和不足 [15],而现有理论研究存在许多陈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难以科学指导现阶段体育俱乐部实践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我国体育俱乐部发展较晚,至今仍处于“试办”阶段,相关研究始于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用体育彩票公益资金扶持创办体育俱乐部决议,相对应的国内关于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从数量上来看,国内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主题的研究在整个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中所占比例不够高。从研究质量上来看,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不同地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组织性质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现状层面的探讨为主,缺乏深入探讨俱乐部内部运行规律和治理理论等的审视,如非营利性质的俱乐部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特别是结合政府简政放权以及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背景下的前沿研究缺失。众所周知,理论研究可以很好的指导社会实践。显然,我国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利于指导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实践,亟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其一拓展研究内容,纵观学术界对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现状层面的调查研究,而鲜有深入研究体育俱乐部适用政策法规、社会状况等 [16];其二要不断拓宽研究范畴,当前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研究在国家、城市、县域等空间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也有文献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成功经验,但与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比分析较少。通过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形成全面系统性的体系研究,以夯实体育俱乐部研究的理论基础。

5.2. 科学运用研究方法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思辨研究以及两者相结合三类研究方法 [17]。纵观现有体育俱乐部研究成果,思辨类研究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次是实证研究,而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相对少见。总的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以静态的研究为主,相对的动态研究则较为少见,如缺少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具体措施践行、竞技人才培养以及青少年健康促进等效果的纵向对比研究。特别是国内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差异对比研究以及不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差异对比等研究,我国体育俱乐部发展较晚,而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创建经验、管理模式以治理论等正是完善和发展我国体育俱乐部建设的有效途径。此外,文献资料法与调查统计法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所运用的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究其原因,文献资料法对于研究者来说简单易行,且预期成果快。然而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性研究往往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会被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对于调查研究法而言,通过对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进行“量化”处理可以得出一些关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场地、规模等现象层面的认识。但是,想要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揭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内部运行规律,这种外在表征的量化研究往往是差强人意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实证类研究,不断探寻体育俱乐部内在的机理,从而不断升华研究成果。

5.3. 完善体育俱乐部研究体系

当前平衡记分卡、资源相互依赖理论以及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理论等不同的理论是研究体育俱乐部常见的几种理论视角,体育俱乐部是一种公益性的群众体育组织,而且还是民办非企业的重要新生力量,其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物,而当前的体育俱乐部研究仅局限在各省市不同地区具体开展的情况,一方面这种以地域为界限的研究本身不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基本停留在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运行模式、组织结构等研究层面上,在总体上更不具代表性。这就明显导致了体育俱乐部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非营利性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需要落实到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来,作为社会组织实体,一切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等也终需落实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建设中去。因此,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俱乐部研究体系,首先,有必要将体育俱乐部从社会体育组织中单列出来进行“麻雀剖析”,不断深挖其内在运行规律和俱乐部内部结构。其次,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实证类要充分反映体育俱乐部现实需求且能够切身指导体育俱乐部实践工作。此外,体育俱乐部研究还要兼具国内外视野,不断探索国外体育俱乐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通过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研究体系,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俱乐部的认知,进而促进体育俱乐部的规范化发展。

基金项目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201022)。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傅森.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状况与机制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 2009.
[2] 许正勇.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政策变迁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5): 8-11.
[3] 王景明.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机构管理初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5): 34-36.
[4] 唐国梁. 对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探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1(6): 91-93.
[5] 白志红. 对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若干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 19(1): 61-62.
[6] 崔景辉, 栗俊海, 付丽敏.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影响[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8(4): 54-55.
[7] 刘芳梅.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2): 39-43.
[8] 霍兴彦, 林元华, 肖林鹏.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实践的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4(1): 1-4.
[9] 刘芳梅.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合作模式的构建——以资源相互依赖理论为视角[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1(3): 33-38.
[10] 霍兴彦, 林元华. 基于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理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绩效模型构建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5(5): 1-3.
[11] 韩会君. 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6, 42(6): 3-7.
[12] 刘芳梅, 丘刚.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资困境与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7(1): 61-65.
[13] 刘海燕, 于秀, 孙夕鹭. 公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以辽宁省为例[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2(2): 79-82.
[14] 钱俊伟, 刘传海, 周武. 国家治理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范化的主体构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3(5): 45-50.
[15] 肖林鹏, 孙荣会, 陈洪, 等. 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报告(2016) [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7: 6.
[16] 李心. 山西省运城市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成果览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3): 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