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金黄膏的分析思考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Jin-Huang Ointment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DOI: 10.12677/TCM.2021.106120, PDF, HTML, XML, 下载: 375  浏览: 58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董浩宇, 冯 硕, 柏 梅, 常晓丹, 姚广源, 石志强*: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金黄膏基质分析综述Jin-Huang Ointment Matrix Analysis Review
摘要: 金黄膏是由如意金黄散调制而成,作为明代医家陈实功的代表方剂,收录于《外科正宗》卷一,现该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因其疗效显著,得到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虽然金黄膏应用效果良好,应用范围广泛,但其制作工艺大多为院内制剂,配伍作用的基质不尽相同,并没有统一的制备及剂量的衡量标准,故本文重点从药物作用基质、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并为金黄膏规范化、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向。
Abstract: Jin-Huang ointment is made from Ruyi Jin-Huang Powder. As th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of Chen Shigong, a famous doctor in Ming Dynasty, it was included in Volume 1 of Authentic Surgery. Now, this prescrip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linical departments, and has been praised by medical staff for it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The author through the consult literature and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golden paste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the application scope is widespread. However, most of its preparation processes are in-hospital preparations, and the compatible substrates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is no unified preparation and dose measurement standard.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drug action matrix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staff,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direction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Jin-Huang ointment.
文章引用:董浩宇, 冯硕, 柏梅, 常晓丹, 姚广源, 石志强. 不同基质金黄膏的分析思考[J]. 中医学, 2021, 10(6): 866-869.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1.106120

1. 引言

中药膏方的制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一书,记录了诸多中医外治方法。现存较早的中医外科专著为晋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阐述了外科疾病的治则与治法,其中不乏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消、托、补法。随着各时代医家长期的探索研究,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展中医外治的势头十分迅猛。尤其在明清时期,在药物制备工艺与剂型分布上有着长足的进步,如意金黄散就在此时期应运而生。由于汤剂、散剂等常规制剂存在不易携带、不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由本方配制、衍生出的金黄膏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因膏剂具有浓缩程度较高,吸收速度快,显效迅速,便于携带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医家的青睐并得到了空前发展。近年来关于金黄膏的临床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就其与不同药物基质结合的作用效果进行总结概述和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2. 传统制剂

金黄膏是由如意金黄散调配而成,原著作者陈实功根据患者病情和时令为基准,用药物外敷于患处,并配合选用茶汤调配治疗红肿热痛且未成脓者;用葱汤或葱酒治疗微肿热,及大疮已成,欲出脓或漫肿无头,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症;蜜水治疗皮肤光亮热甚且肿物形状游走不定;大蓝根叶捣汁可治疗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均取得良好效果 [1]。由此可见,相同的药物组成与不同基质配合使用,可治疗的症状不尽相同。古代医家常用金黄膏治疗痈疽发背,诸般疔肿等外科疾病。虽然此类膏剂在古代已被广泛应用,但传统膏药制剂普遍存在药物用量不易控制、沾染衣物等方面的问题,而现代制剂的问世逐渐弥补了这些不足。

3. 现代制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者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补充了传统剂型存在的短板,而且还拓展了金黄膏的应用范围。在现代临床应用中,金黄膏已广泛用于皮肤科、肛肠科、外科等科室,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该方,均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3.1. 与凡士林结合

马小明 [2] 将如意金黄散药粉打碎并充分混合后与油性基质凡士林按2:8比例混匀成膏外治配合内治法治疗乳晕部乳漏,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红肿疼痛消失,创面愈合,证明该配伍基质与比例在治疗乳晕部乳漏具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局部硬结消散并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组织愈合。刘敬辉等 [3] 以皮内注射0.2 m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含金葡菌约5亿)于家兔背部,造成早期皮肤局部感染模型,在消毒纱布上涂金黄膏,涂抹直径比红肿模型周边大0.2 cm,厚约0.3 cm,外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给予正常饮食,每天换药一次,分别于48 h与72 h后观察家兔局部红肿热痛程度。结果显示:药粉与凡士林按3:7比例混合的金黄膏能够在家兔皮肤感染早期迅速控制炎性反应,有效的控制感染扩散。由此可见,凡士林基质可以在肌肤表面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锁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凡士林没有刺激性,不易变质,不会造成人体敏感。

3.2. 与麻油结合

高静华等 [4] 制作出药粉与麻油,黄凡士林按比例2:2:6的金黄膏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的病例,将膏药抹于医用纱布上贴于患部,经观察显示: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作用效果明显。符策瑛等 [5] 将药粉与麻油,黄蜡,甘油按熔和法制备成膏,比例约为6:11:2:1,将散剂与膏剂进行对比测量皮肤过敏率。结果显示:如意金黄散制成膏剂后,不仅消肿镇痛的作用比散剂更加显著,患者在药敏程度也有相应降低,由此可以推断该药物配伍基质在保证药效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粉对皮肤的刺激程度,既增强了疗效,又大幅度降低了皮肤过敏现象。

这里我们需要深入考虑,在外用膏剂的使用过程中,到底是因为药物本身的刺激性造成的过敏反应还是由于药粉颗粒过大,使局部皮肤敏感性增强所引起,从而找到解决的相应办法。

3.3. 与羊毛脂结合

刘敬辉等 [3] 在家兔皮肤造成早期皮肤感染模型成功后,将药粉与羊毛脂按3:7比例熔合后测得结果有效。将其与凡士林组横向比较,得出结论:同为油脂性基质的羊毛脂组与凡士林组在实验中并无显著差异。两种基质各有特点,如果创面渗出较少,可选用药粉与吸水性较差的凡士林基质结合进行治疗;反之应选用吸水性较强的羊毛脂基质进行治疗。张翠欣等 [6] 同样是按3:7的比例用于治疗疖肿直径为2~3 cm无化脓早期疖肿患者,75%酒精消毒病灶,将药膏涂在无菌纱布垫上,厚度约0.3 cm,敷药面积稍大于红肿面积,隔日换药1次,分别观察2 d及4 d后的有效率。结果显示:2 d后羊毛脂组有效率达到70%,4 d后有效率可达90%。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如意金黄散药粉与油脂性基质结合后,作用效果相似。由此可以推断,药物在此类基质的溶出、释放程度及透皮、吸收程度也趋于相同。

3.4. 与氮酮结合

凝胶膏剂由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是一种新型透皮给药制剂,这类基质大多是由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组成,可以长时间贴敷于皮肤,具有良好的粘黏性,可以充分释放药物的有效成分。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内,将会有30%以上的药物将改成经皮给药制剂,因其载药量大,剂量可控,对皮肤刺激性小,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可以推测凝胶膏剂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6]。凝胶剂的基质常由黏着剂、保湿剂、填充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组成,而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陈思思 [7] 用药粉与5%月桂氮芯卓酮、麻油、蜂蜜为基质混合调制,使用超声电导仪将金黄膏贴片放置于电极板上,贴敷患处,治疗结束后保留贴片,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结果显示:金黄膏超声导入治疗静脉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促进局部组织肿胀的消退。陈娜等 [8] 将药液用渗漉提取法提取有效成分,浓缩集渗漉液并与2%月桂氮酮、4%卡波姆934、三乙醇胺、0.2%山梨酸钾基质混合制成凝胶剂,质量结果显示:用该法制备而成的金黄膏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方法可靠,稳定性好。张翠欣等 [6] 用药粉加月桂氮䓬酮、麻油、鲜蜂蜜搅匀,进行动物刺激性试验与人体刺激性试验,观察动物与人体并无任何不适。在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面,药粉与氮酮结合组2 d与4 d治疗有效率甚至高于凡士林及羊毛脂组。由此可见,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具有可以加快局部皮肤吸收药物的能力。

3.5. 与其他基质结合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有选用香油、黄蜡、蜂蜜等 [9] [10] 基质作为溶出介质制作金黄膏,作用效果明显。同时也有学者 [11] 通过传统方法制作出金黄膏黑膏药制剂,再与现代透皮促进剂结合进行加工改良,均取得良好疗效。现代研究中测量金黄膏在不同介质中是否有效,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一项或几项的有效成分,如:黄柏中的黄柏碱,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等推测、控制药物质量,以衡量其质量标准。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定量测定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中药复方整体性与药对组分相互作用的空白,为金黄膏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4. 总结与展望

如意金黄散作为中医外治箍围药的代表方,受到各时代医家的青睐。由其衍生出的金黄膏不仅继承了原方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药物剂量可控性,对皮肤刺激性小,环境污染小等诸多特性,所以金黄膏在临床上被赋予各种基质使用。但所有药物都具有最佳使用期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质期。一般来讲,未开封使用的临床膏剂保存期限在7 d~14 d之间,经常开启使用的药物一般有效时限在24 h之内。但由于本方药物本身就具有杀菌、抗炎等作用,故在保质期限上有所增加 [12]。虽然金黄膏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但我们陆续发现会有少量病例在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这一点需要临床医生特殊注意,找到其具体的过敏原因,避免此类状况发生。

金黄膏在传统配伍基质中可以发挥其有效作用,尤其是与水溶性基质结合后,药物溶出释放与透皮吸收效果显著。在与现代高分子基质结合后产生的药效作用更加明显,可按照严格的制作工艺(基质配伍比例、温度、时间、搅拌速率等)制作出品质、规格统一的现代金黄膏试剂。只有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出的产品,才可以对其进行商业化量产,大规模投入于临床应用中并确保其疗效的稳定性。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S08007)。

参考文献

[1] 陈实功明. 外科正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45.
[2] 马晓明. 金黄膏治疗乳晕部乳漏30例[J]. 陕西中医, 2012, 33(7): 783.
[3] 刘敬辉, 张翠欣, 赵秋生, 郝文田, 孙玉娴. 如意金黄膏基质的选择[J]. 中国药学杂志, 1994(6): 341-343.
[4] 高静华, 袁杰. 金黄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 39-40.
[5] 符策瑛, 贺海萍. 金黄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3): 51.
[6] 张翠欣, 赵秋生, 张钢, 刘敬辉. 如意金黄膏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6): 51-52.
[7] 陈思思. 金黄膏超声导入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8(1): 25-26.
[8] 陈娜, 李维超, 徐岩, 曹波, 林宏. 金黄凝胶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 天津药学, 2013, 25(2): 22-25.
[9] 林宏, 胡博. 金黄膏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 西北药学杂志, 2003, 18(1): 32.
[10] 周素贞. 如意金黄膏治疗附睾炎42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2, 17(4): 55-56.
[11] 赵洪武, 金枝, 陈树和. 如意金黄散黑膏药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3(9): 406-408+432.
[12] 张露凡, 刘伟民, 董承超, 李新, 李平, 康淑荷, 王舒. 金黄膏及生肌象皮膏纱条使用及保存期限的实验研究[J]. 天津护理, 2003(1): 4-5+13.